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单细胞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深  黄波  李培标  程介克 《色谱》1997,15(1):27-30
对单细胞分析化学中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的进样方式、检测器、应用和前景予以综述,46篇。  相似文献   

2.
寡糖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常理文  腰锐锋 《分析化学》1994,22(10):975-979
多种寡糖经α-萘胺衍生化后,用硼砂作为电泳介质,实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比较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和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寡糖α-萘胺衍生物的电泳行为,对影响分离度的诸因素进行了考察,选择了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3.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了受稻瘟病菌侵染的水稻幼苗的叶片细胞蛋白提取物和胞间流液蛋白提取物,用线性聚丙烯酰胺涂渍的毛细管柱来抑制蛋白的吸附。采用数理统计中检验异常值的Grubbs方法分析结果,与对照实验相比,在叶片细胞蛋白提取物中发现了一种被稻瘟病菌诱导表达的蛋白。  相似文献   

4.
糖类物质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细管电泳(CE)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以快速、高效、高灵敏度、所需样品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八十年代末开始应用于糖类物质的分析,并获得了快速发展。本文对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糖类物质进行了评述,主要集中在多糖的水解、衍生、检测、分析应用及前景等方面。全文引用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5.
无机阴离子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傅小芸  吕建德 《分析化学》1994,22(10):1019-1021
本文研究了常见无机阴离子的毛细管电泳规律,考察了分离电压、电解质熔液组成、浓度、pH值等对分离的影响,建立了高效、快速的无机阴离子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各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在5min内达到完全分离,对Br^-和Cl^-的分离柱效每米可达76万理论板数。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各离子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0.5μg/ml。  相似文献   

6.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适合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其最佳检测条件为:100 mmol/L三乙胺-乙酸缓冲液作为背景电解质溶液(pH =5.5),反向电场强度为340 V/cm,电泳温度30 ℃,进样3.44 kPa×5 s, 紫外检测波长200 nm.本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和试剂用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常见毒品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系统地研究了毛细管电泳分析中各种因素对常见毒品混合物分析的影响,用均匀设计确定了适用几类毒品分离分析的最佳电泳条件。并采用固相提取技术、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方法对血和尿生物检材中的冰毒、吗啡、单乙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等毒品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各种提取剂回收率的测定,认为GDX301和反相C18提取效果较好;并考察了几种毒品的线性关系、最小检测量等,为体内毒品分析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几种方法在微生物分离和检测方面的早期探索与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述了毛细管电泳方法分离表征细菌和病毒的研究进展以及毛细管电泳分析微生物的有关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瑶  包鹏举  张根葆 《色谱》2013,31(1):59-63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五步蛇毒蛋白C激活剂(protein C activator, PCA)与血浆蛋白C(protein C, PC)的相互作用。以未涂层毛细管(60.2 cm(有效长度50 cm)×75 μm)为分离柱,50 mmol/L Tris-HCl(pH 7.4)为运行缓冲液,于198 nm波长下检测。对影响五步蛇毒PCA分离的因素(如缓冲液、离子浓度)及在37.5 ℃下孵育不同时间的五步蛇毒PCA与PC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方法的检出限(以信噪比为3计)为3 mg/L,线性范围为10~300 mg/L。五步蛇毒PCA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6%和3.8%(n=6)。等体积的五步蛇毒PCA(200 mg/L)与PC(60 mg/L)孵育5 min,其结合率达到最大,且谱图中未见有PC水解的肽链。该五步蛇毒PCA可改变PC空间构象直接激活PC。该方法简单,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分析结果为今后快速检测五步蛇毒PCA及其活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10年来高效毛细管电泳在黄酮类分析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毛细管电泳的CZE与MEKC两种模式的分离情况,同时简要介绍了黄酮类的结构与其电泳迁移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方怀防  曾昭睿 《分析化学》2005,33(6):881-886
对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在兴奋剂检测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评述,讨论了高效毛细管电泳不同分离模式在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电泳安培型电化学检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丹科  陈洪渊 《分析化学》1995,23(9):1087-1094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安培型电化学检测法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发展概况,归纳了二种检测方式及其装置的结构特点。阐述了金属电极、液膜电极和修饰电极等在电化学检测应用研究中的作用以及此方法在微区分析、活体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细管电泳离柱和柱端安培检测方式、不同形式电极在安培检测中的应用、安培检测在芯片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安培检测池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并预测了安培检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徐中其  刘慧青 《分析化学》2012,(7):1118-1122
通过微流体芯片电泳技术分离人血清蛋白,探讨了常见十字形微流体芯片上样品的电动进样与分离过程,分析了在十字芯片上的进样时间和电压设置对后续样品检测和定量的影响。采用的缓冲体系为:100mmol/L H3BO3,50mmol/L NaCl,5%Dextran(以NaOH调至pH 8.3),该缓冲液能够有效分离人血清蛋白中的白蛋白(Albumin)和4种球蛋白(α1-,α2-,β-,和γ-globulin),并且给出了它们在该缓冲体系中的淌度估算范围为5.15×10-5~47.2×10-5 cm2/(V.s)。在芯片上2min之内可以完成进样和分离,相比于常用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提高了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15.
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人血清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克  袁倚盛  赵飞浪 《色谱》2000,18(2):152-154
 研究了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人血清蛋白质的电泳行为及实验条件 ,建立了分离血清蛋白质的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血清样品经硼酸缓冲液 (5 0 mmol/L,p H8.80 )稀释后 ,以 0 .1 mol/L硼酸缓冲液 (p H9.3 5 ,含4g/L PEG80 0 0 )为电泳介质 ,在 5 0 μm i.d.× 3 7c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有效柱长为 3 2 cm)中进行电泳分离 ,以2 0 0 nm紫外波长检测。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 ,1 2 min内便可完成对血清中蛋白质的电泳分离。  相似文献   

16.
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元红  唐亚军  吴明嘉 《分析化学》2005,33(12):1794-1798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毛细管电泳(CE)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生物胺、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离子、有机酸、食品添加剂、农药和抗生素残留、生物毒素等食品中一些物质的测定。引用文献59篇。  相似文献   

17.
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周伟红  吴明嘉 《分析化学》1995,23(3):343-348
本文对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中的安培检测进行了评述,安培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选择的特点,安培检测根据毛细管内径的大小有离柱安培检测和柱端安培检测,近年来脉冲安培分析法、化学修饰电极也已被引入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在线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论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技术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化学发光检测具有背景低、热力学范围宽、灵敏度高的优点,适于毛细管电泳柱后微量样品的在线检测。论述了该检测器与毛细管电泳联用的接口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9.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双氢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自行设计的毛细管电泳柱端安培检测系统,在乙醇为有机添加剂的条件测定了双氢青蒿素。研究了工作电极、缓冲溶液浓度及其pH、有机溶剂的选择及其含量、检测电位和分离高压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Ag工作电极,检测电位为-O.6V,在20mmol/L硼砂,pH为9的运行介质的优化条件下,双氢青蒿素在4min左右出峰,在1~200mg/L范围内,峰高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O.05mg/L。  相似文献   

20.
奶制品中蛋白质测定的毛细管电泳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了奶制品中蛋白成分的分离与测定。采用柠檬酸缓冲体系,对牛奶中的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α-酷蛋白(-αCN)、β-酪蛋白(-βCN)、酪蛋白(-κCN)五种蛋白进行了很好的分离,其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2%和5%;检出限分别为0.01、0.03、0.02、0.02、0.02 mg/m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4%~103%。应用该法测定了多种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为牛奶及奶制品质量的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