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有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期良性癫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的相对改变。方法:对46例临床及脑电图表现符合儿童期良性局灶性癫的患儿,在同一时间进行了常规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电图在中央-颞区有阵发性尖波者,临床发作为单侧面颊部抽动,脑电地形图显示放电多在中央区形成最高电位,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附近传播,不波及其他区域;而脑电图表现为额-中央-颞区频发尖波者,临床发作常常为全身性、运动性发作或发作始于双上肢,脑电地形图则显示放电于前额区形成最高电位,并以此为中心向中央区、前颞区及顶区传播。结论: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的这种相对改变将有助于典型儿童期良性癫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脑电地形图 (Brainelectricalactivitymapping ,BEAM )的正规名称是脑电位分布图 ,是定量脑电图(QEEG)的分析技术之一 ,主要特点是版图式的显示脑电位分布情况。 2 0世纪 80年代前使用的纸描脑电图 ,记录脑电的模拟信号。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 ,人们用电子计算机通过模数 (A/D)转换 ,将模拟脑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 ,最后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与纸描脑电图完全相同的图形 ,这就是数字脑电图 (DEEG ) ,或称无纸脑电图 (paperlessEEG )。DEEG是脑电记录和分析技术的巨大进步 ,是脑电检测技术的一个质的飞跃。脑电信号数字化以后 ,人们可以…  相似文献   

3.
颅内电极脑电图及其对癫癎灶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颅内电极记录的必要性 脑电图描记的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产生的神经电活动,需一定数量的神经细胞同步活动才能产生足够强大的电流,此种电流传导到头皮表面才能被常规脑电图描记下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癎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特点及其在致癎灶定侧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00例局灶性癫癎患者的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及发作症状所提供的致癎灶侧别信息。结果:在这100例局灶性癫癎发作患者中,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和发作症状可提供明确的致癎灶定侧的信息者分别为53例、76例和73例。结论:在致癎灶定侧诊断中,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相比,可提供较高比例的侧别信息;综合分析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和发作症状,可以使大部分局灶性癫癎发作的患者获得致癎灶的定侧信息,并为进一步埋置颅内电极,精确定位癫癎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颞叶内侧癫癎(MTLE)致痼灶定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MTLE患者的发作间期及发作期V—EEG提供的致癎灶的侧别信息,并与术中深部电极检测到颞叶内侧部位的痫样放电的侧别进行比较。结果:发作间期、发作期V-EEG能定侧的分别是23例(68%),29例(85%)。与术中深部电极检查定侧符合的分别是20例(87%),26例(90%),两者的定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LE患者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呈单侧分布或分布有绝对的侧别优势时,定侧意义较大,与发作期EEG对致癎灶定侧意义相当。  相似文献   

6.
视频脑电监测与动态脑电图监测技术对癫癎的分析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与动态脑电监测对癫痫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诊为癫痫200例患儿,进行了24h视频脑电监测和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在200例拟诊为癫痫患儿中,视频脑电监测异常者132例(66%),24h动态脑电监测异常者121例(60.5%)。结论:视频脑电监测比动态脑电监测对癫痫的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癫发作间期脑血流变化对癫灶定侧的价值。方法 :4 7例癫病人发作间期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速度测定 ,并与临床、脑电图定位和MRI/CT病灶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确定病灶侧的 19例病人中 ,病灶侧脑血流速度改变 (升高和降低 )的比率显著高于双侧脑血流速度对称者 ;在脑电图确定病灶侧的 2 4例病人中 ,病灶侧脑血流速度升高比率显著高于脑血流速度降低和双侧脑血流速度对称者 ;在MRI确定病灶侧的 13例病人中 ,病灶侧脑血流速度增快 7例 ,减慢 2例 ,双侧血流速度对称 4例。结论 :癫病人一侧脑血流速度增高 ,高度提示癫病灶侧。  相似文献   

8.
脑磁图(MEG)和脑电图(EEG)可以分析1ms甚至更短时间的神经生理学数据,这种特殊性是其它神经影像技术所不能替代的。虽然EEG和MEG都来自相同的神经生理学过程,但是它们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在:①磁场较少受到颅骨和头皮的衰减,理论上MEG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率;②电场与磁场导向互相垂直,通常高敏感性的方向彼此垂直交叉。  相似文献   

9.
自然睡眠是癫癎脑电图的有效诱发方法之一,我院近几年对120例临床拟诊为癫癎的患者行常规脑电图和自然睡眠脑电图检查,以分析其对癫癎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态脑电图对癫癎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癫癎患者自然睡眠时相与癎样放电的关系,探讨脑电Holter 24 h监测即俗 称的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癎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1例癫癎患者24 h AEEG监测资料,对发作间期清醒与睡眠期脑电图癎样放电的发作频率进行比较。结果:761例患者中 检出癎样放电553例,睡眠期检出495例(检出率89.5%),觉醒期检出309例(55.9%),癎样放电主要 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93例患者AEEG监测后发作类型得到了修正。结论:睡眠期癎样放电检 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癫癎患者睡眠期癎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Ⅰ-Ⅱ期,AEEG有助于癫癎的诊 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4小时动态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对癫发作类型鉴别的价值。方法:242例患者进行24小时视频脑电监测,陪同家属做记录。结果由两名医师判定,一人关闭视频进行分析作为动态脑电组。一人打开视频分析作为视频脑电组。结果:242例患者中63例临床发作伴癫样放电,视频脑电监测后符合例数53例(84%),动态脑电监测后符合例数39例(61·9%),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视频脑电监测与动态脑电图对癫发作类型的鉴别有显著的差异,视频脑电图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癫癎发作前期脑电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癫临床发作前期的脑波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Video -EEG监护系统对 82例癫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 ,监护系统自动记录发作时的行为表现及脑电变化。结果 :82例中共监测到 16例临床发作 ,发作期脑波被大量肌电干扰不易分辨 ,发作前期脑波有如下几种表现 :①背景波先变为低幅快波 ,波幅渐升高 ,或背景为低幅慢波 ,发作前 5~ 14秒内波幅升高频率增快 ,但仍为慢波 ;②发作前背景节律变慢 ,波幅升高 ;③发作前背景节律不变 ,仅波幅明显升高 ;④出现样放电波形。结论 :癫发作前脑波频率增快或波幅升高 ,应视为与癫发作有密切关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癫癎发作时的脑电图改变过程,提高癫癎分类的准确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32 例癫癎发作时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发作时脑电图阳性率为 100%。结论:脑电图是癫癎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比其它任何方法都优越。  相似文献   

14.
脑电图(EEG)对于癫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长期以来沿用的常规EEG检查,由于记录时间、场地等条件的限制,阳性率并不是很高。而录像脑电监测技术(VEEG)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癫 的检出率。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对419例癫 或可疑癫 患者同时行常规EEG检查及VEEG监测,现将结果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419例中,男232例、女187例,年龄2个月至64岁,其中14岁以下儿童198例,病程1天~22年,依临床诊断分为两组。癫 组:309例,其中失神发作106例,单…  相似文献   

15.
癫是一种反复性、短暂性、发作性疾病 ,常规脑电图检查样放电检出率较低。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们对 12 0例癫患者和 6 5例非癫发作性疾病患者作了常规脑电图 (REEG)和动态脑电图 (AEEG)的对比研究 ,以探讨AEEG在癫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癫组 :12 0例 ,其中男 80例 ,女 4 0例 ,年龄 2~ 5 0岁。根据我国 1985年制定的癫分类 ,其中强直阵挛性发作 70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2 0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 12例 ,失神发作8例 ,未能分型者 10例。非癫组 :6 5例中男 30例 ,女 35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伤性癫癎患者的脑电图(EEG)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0例外伤性癫癎患者分别进行EEG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EEG正常4例,边缘状态8例,异常28例;28例异常EEG中,轻度异常14例,中度异常12例,重度异常2例;表现为广泛性异常14,有10例显示局限性异常,广泛性异常一侧偏胜8例;癫癎样放电6例,阵发性中幅至高波幅多节律放电10例。异常EEG多表现为广泛性散在性低幅或高幅慢波以及阵发性慢波或快波活动,局限性异常多表现为局限性δ波、θ波、棘(尖)波、棘(尖)慢综合波,且多见于额、颞、顶部导联,结论:外伤性癫癎EEG的异常表现与脑损伤的程度、部位、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轻,EEG检查能客观反映外伤性癫癎患者的脑功能状况,对癫癎患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假性癫(癎)发作又称心因性发作,如果患者为小儿,常因为家长对子女关注程度不同,对发作的描述与实际常常相差甚远,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近年随着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的应用,假性癫(癎)发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自2003年7月以来经V-EEG监测的85例癫(癎)与假性癫(癎)发作患儿的资料作一回顾,以探讨V-EEG在鉴别假性癫(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频录像脑电(VEEG)的睡眠时相与癫癎的关系及其对癫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25例常规脑电(EEG)无癎样放电患者分为癫癎组和可疑癫癎组进行VEEG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临床癫癎组癎样放电总发生率为59%,可疑癫癎组总发生率为3%,癫癎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结论:睡眠期癎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VEEG可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戊四氮(PTZ) 致癫癎状态(SE) 模型,并探讨PTZ 致惊厥与癫癎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PTZ 致抽搐发作( 抽搐组) 和PTZ致抽搐延长发作即癫癎状态(SE 组) 对大鼠长期行为和脑电(EEG) 的影响,同时观察二者是否产生海马、皮质神经元损伤。结果:PTZ 致抽搐延长发作能够产生具有某些癫癎特征的长期效应,如自发癎样放电、惊厥阈下剂量PTZ 可诱导癫癎发作以及皮质和海马神经元损伤,而单次抽搐发作不具有这些长期效应。结论:PTZ 致抽搐延长发作模型更符合SE 模型特点,惊厥持续时间与癫癎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葡萄糖代谢功能显像在癫癎灶定位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脑电图(EEG) 对癫癎灶定位的一致性。方法:520 例MR 检查正常的癫癎病人,经动态脑电图(AEEG) 和PET检查定位,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PET 定位的阳性率为94-6 % ,AEEG 为54 % ,除外EEG 定位阴性的239 例,二种定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47-7 % (134/281) ,部分一致占23-1 % (65/281) ,完全不一致者占29-2 % (82/281) 。4 例皮质脑电图(ECoG) 证实局灶性癫癎样放电与PET 检出的葡萄糖代谢减低区完全一致。结论:PET 是诊断癫癎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癫癎病灶的定位价值优于EEG、MR、CT和SP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