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板栗种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板栗种皮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软脂酸-1-甘油单酯(hexa-deca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1)、滨蒿内酯(scoparone,2)、异泽兰黄素(eupatilin,3)、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4)、5,7,4′-三羟基-6,3′,5′-三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6,3′,5′-methoxyflavone,5)、clovane-2,9-di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结论化合物3~6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间锦鸡儿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施蛟  陈博  孙智华  胡昌奇 《药学学报》2003,38(8):599-602
目的研究中间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法、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3,3′-二甲氧基黄酮(1),3,5,7,8,4′-五羟基-3′-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柠檬黄酮醇(4),槲皮素-3-甲醚(5),2(S)-7,3′,5′-三羟基二氢黄酮(6),5,7,3′,4′-四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7),紫铆查尔酮(8),甘草素(9)和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其余皆首次从中间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异黄酮(1)、4,2′,4′,羟基查尔酮(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黄芪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角果藜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分别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tricin,1)、5,7,3′,4′-四羟基-5′-甲氧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5′-methoxyflavone,selagin,2)、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N-transferuloyltyramine,3)、尿囊素(allation,4)、尿嘧啶(uracil,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6)、水杨酸(salicylic acid,7)、11,12,15-三羟基-13-烯-十八碳酸(11,12,15-trihydroxy-13-en-octadecenoic acid,8)、蜕皮甾酮(ecdysone,9)、1-O-β-D-glucopyranosyl-(2S,3S,4 R,8 E)-2-[(2′R)-2′-hydroxypalmitoylamino]-8-octadecene-1,3,4-triol(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角果藜属植物角果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17):2369-2373
目的:研究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以95%乙醇为溶剂对油茶根进行提取得到醇提物,依次用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溶液萃取醇提物后得到正丁醇萃取部位,然后利用D101大孔树脂柱以及硅胶柱色谱、常压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以及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等波谱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3)、甜叶悬钩子苷(化合物4)、杜尔可苷B(化合物5)、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3,4,5-三甲氧基苯基-6-O-紫丁香酰基-β-D-葡萄糖苷(化合物7)和gordonoside P(化合物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油茶中分离得到。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并且为该部位抗肿瘤药效物质的阐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离鉴定中药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原儿茶酸(2)、对羟基苯甲醛(3)、β-谷甾醇(4)、豆甾醇(5)、山柰酚(6)、3,5,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7)、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8)、槲皮素(9)、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棉团铁线莲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Pall.的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1),nobiletin(2),liquiritigenin(3),橙皮素(4),柚皮素(5),7,4′-二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醇-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7),6-hydroxybiochainA(8),芒柄花素(9),大豆素(10),染料木素(11),鸢尾苷(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藜芦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成分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藜芦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异鼠李素(3-methoxylisorhamnetin,1)、异鼠李素(isorham-netin,2)、3-甲氧基槲皮素(3-methoxylquer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5)、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flavone,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methoxyl-fla-vone,7)、5,7,3′,4′-四羟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flavone,8)、5,7,3′,5′-四羟基黄酮(5,7,3′,5-′tetrahydr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半枝莲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素甲醚(physcion,1)、d-丁香脂素(d-syringaresinol,2)、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6,7,3′,5-′tetramethoxyflavone,3)、4′-羟基汉黄芩素(4-′hydroxywogonin,4)、6-甲氧基柚皮素(6-methoxynaringenin,5)、芹菜素(apigenin,6)、柚皮素(naringenin,7)。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藏药多腺悬钩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槲皮素(1),5,7,4′-三羟基双氢黄酮(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7)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中药半枝莲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中药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大孔树脂、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对中药半枝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1,)、木犀草素(luteolin,2)、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8-methoxyflvone,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apigenin-7-O-β-D-glucuronide,4)、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apigenin-7-O-β-D-glucuronide methyl ester,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5-O-β-D-glucopyranoside,6)、山奈酚-3-O-β-D-芦丁糖苷(kaempferol-3-O-β-D-rutino-side,7)。结论化合物4-7为半枝莲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药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法对中药半枝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野黄芩素(suctellarein,2)、6,7,4'-三羟基黄酮-5-O-β-D-葡萄糖苷(6,7,4'-trihydroxyflavone-5-O-β-D-glucopyranoside,3)、芦丁(rutin,4)、商陆苷(5,ombuoside)、1-O-3,4-(dihydroxyphenyl)ethyl-α-L-rhamnopyranosyl(1→2)-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6)、staphylionoside D(7)。结论化合物3、5~7为首次从半枝莲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粘毛黄芩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粘毛黄芩 (ScutellariaviscidulaBge )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千层纸素A(oroxylinA ,Ⅰ )、汉黄芩素 (wogonin ,Ⅱ )、白杨素 (chrysin ,Ⅲ )、5 ,7,4′ 三羟基 8 甲氧基黄酮(5 ,7,4′ trihydroxy 8 methoxyflavone,Ⅳ )、黄芩素 (baicalein,Ⅴ )、粘毛黄芩素Ⅲ (viscidulinⅢ ,Ⅵ )、粘毛黄芩素Ⅰ (viscidulinⅠ ,Ⅶ )、汉黄芩素苷 (wogonoside,Ⅷ )。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raD.Don)的化学成分。方法从半枝莲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6-羟基香豆素(1)、香草酸(2)、异香草酸(3)、4'-羟基汉黄芩素(4)、6-甲氧基柚皮素(5)、芹菜素(6)、柚皮素(7)、木犀草素(8)、异红花素(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黄芩茎叶黄酮作为GABAA受体BZD结合部位配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黄芩地上部分中寻找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 (硅胶、SephadexLH 2 0、D10 1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 )分离黄芩地上部分的活性成分。结果从黄芩地上部分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7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白杨素对GABAA 受体的BZD结合部位有较高的亲和力 ,其IC50 值为 0 6 7μmol/L。 7种黄酮类化合物亲和力的排列顺序为 :白杨素 >汉黄芩苷元 >红花素 >黄芩素 >5 ,6 ,7 三羟基 4′ 甲氧基黄酮 >异红花素 >白杨素 7 葡萄糖醛酸苷。  相似文献   

16.
滇黄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滇黄芩 (ScutellariaamoenaC .H .Wright)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5 ,7 二羟基 6 甲氧基二氢黄酮 (dihydrooroxylinA ,Ⅰ )、5 ,7,4′ 三羟基 8 甲氧基黄酮 ( 5 ,7,4′ trihydroxy 8 methoxyflavone ,Ⅱ )、千层纸素A(oroxylinA ,Ⅲ )、汉黄芩素 (wogonin ,Ⅳ )、白杨素 (chrysin ,Ⅴ )、黄芩素 (baicalein ,Ⅵ )、去甲汉黄芩素 (norwogonine ,Ⅶ )、( 2S) 5 ,7,2′ ,6′ 四羟基二氢黄酮 [( 2S) 5 ,7,2′ ,6′ tetrahydroxyflavanone ,Ⅷ ]。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7.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半枝莲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分离方法,从半枝莲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醛(1)、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对羟基苯乙酮(4)、松脂素(5)、杜仲树脂酚(6)、豆甾醇(7)。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马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马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靛玉红(1)、色胺酮(2)、1H-吲哚-3-羧酸(3)、4(3H)-喹唑酮(4)、2-氨基苯甲酸(5);两个黄酮类化合物: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6)、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7);两个单萜类成分:(-)-loliolide (8)、(+)-isololiolide (9)。结论 化合物5、7、8、9为首次从马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9为首次在马蓝属中分离得到的单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