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外侧切口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L形延长切口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外侧切口术处理,对该两种手术方案的处理结局作评估。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血量、切口长度与VAS量表评测上,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有1例(2.9%)发生并发症,与对照组的22.9%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运用改良外侧切口术治疗,手术疗效好、疼痛轻,而且安全、可靠,值得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8年9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63例68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2008年9月至2012年3个月收治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77例86足,采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22个月L形切口局部皮缘坏死9足,合并感染2足,弧形切口局部皮缘坏死2足。结论:跟骨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减少手术后创缘皮肤坏死、不愈合,减少伤口不愈合引起的跟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的外侧横行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50足)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的外侧横行切口治疗,据侧位X线片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3个月的Gissane角、Bohler角和跟骨的高度,同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系统的踝-后足进行评价术后足踝功能。结果 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49.04±13.33)°改善至术后第3天的(128.96±4.32)°及术后3个月的(129.44±3.82)°,Bohler角由术前平均(16.56±4.63)°改善至术后第3天的(32.68±4.09)°及术后3个月的(30.72±4.92)°,跟骨的高度术前平均(32.64±2.22)mm改善至术后第3天的(41.12±3.24)mm及术后3个月的(41.00±3.09)mm,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优3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改良的外侧横行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跟骨外侧改良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优势。方法:对80例8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手术治疗,采用跟骨外侧改良切口。沿骨膜向上锐性剥离显露距下关节,前方暴露至跟骰关节,后方暴露至跟骨结节,骨折复位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结果:80例86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优良率90.6%。结论:该手术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并分析外侧小切口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4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结合有限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侧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5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侧小切口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少,且疼痛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锁定钢板结合改良"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跟骨锁定钢板结合改良"L"形切口治疗的2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31足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螺丝松动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优21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为87.10%。结论:跟骨锁定钢板结合改良"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比较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跟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组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OFAS评分优良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跟骨Boher角、Gissane角分别为(28.45±10.21)°、(120.35±8.7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5.13±4.85)°、(115.41±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内,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1.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4%,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优于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5,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n=25,接受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长比差异不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Bohler角比对照组大,Gissane角比对照组小,跟骨高长比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差异不大(P>0.05);术后6个月,两组评分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跟腱外侧旁切口与跗骨窦入路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长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足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2年12月对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跟骨骨折46例(60足)。按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26足,Ⅲ型20足,Ⅳ型14足,手术采用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切口,骨折复位后以锁定钢板内固定。并与同期采用经典跟外侧L形人路普通跟骨钛板内固定的28例(40足)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采用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的足踝临床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足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02012年12月对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跟骨骨折46例(60足)。按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26足,Ⅲ型20足,Ⅳ型14足,手术采用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切口,骨折复位后以锁定钢板内固定。并与同期采用经典跟外侧L形人路普通跟骨钛板内固定的28例(40足)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采用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的足踝临床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足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018个月(平均13个月)。改良扩大跟外侧入路组术后出现1足伤口浅表感染,1足伤口裂开内固定外露,均无骨髓炎发生。术后复查X线示内固定装置在位,无松动、断裂。根据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临床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32足,良22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为90.00%。经典跟外侧入路组术后出现3足伤口浅表感染,4足伤口裂开内固定外露,无骨髓炎发生。术后复查X线示4足内固定装置出现松动,1足内固定装置断裂失效。根据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临床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18足,良10足,可6足,差6足,优良率为70.00%。两组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两组术后AOFAS足踝临床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跟骨骨折采用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显露骨折端好、并发症少、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明显提高手术疗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外侧斜行和"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跟骨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斜行组和"L"形组各60例,比较组别间疗效。结果:斜行组的一期、二期愈合率分别为94.4%、5.6%,均显著高于"L"形组(P<0.05)。斜行组伤口愈合时间(16.8±4.5)d、骨折愈合时间(3.1±0.2)个月及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率6.9%上均显著低于"L"形组(P<0.05)。结论:斜行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更为显著,术后切口和骨折愈合较快,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54例,分为外侧横行小切口组38例,传统“L”形切口组1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结果及 Maryland 足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末次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情况、Maryland 足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横行小切口组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何重荣 《当代医学》2011,17(36):56-58
目的比较L形钢板和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L形钢板治疗,实验组给予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治疗。结果实验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愈合时间,Gissane角相对恢复和Bohler角相对恢复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者切口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既避免了传统L形钢板和克氏针的缺陷,又较好的保留了两者的优点,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寻找跟骨关节内粉碎骨折手术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内外双切口微创手术、微型钢板、克氏针、跟骨拉力固定螺钉固定。结果 根据G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价标准,本组11足得分在98--100分之间。结论 采用内外双切口法微创手术(微型钢板、跟骨拉力固定螺钉、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后遗症少,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骨折内侧壁较完整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冰 《中国民康医学》2023,(11):142-145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微创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足踝功能指标[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水平,以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6.49%(32/37),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与跟骨力线纠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踝足关节功能,比较两组跟骨力线解剖学参数和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 <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有差异(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踝足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有限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设计经跗骨窦有限切口长约5 cm,建立工作通道、复位,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固定,治疗18例跟骨后关节面骨折,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本组病例Ⅱ型16例,Ⅲ型2例。结果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术后效果:优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8.8%。结论有限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暴露部位充分,利于手术操作,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传统外侧L形入路和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河南省虞城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0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内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侧L形入路切开内固定。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并发症情况。依据术后随访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年跟骨的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主要指标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 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无复位不充分、骨不连、畸形愈合和固定失败等不良事件发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优良率低于试验组(76.9%vs. 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并发症均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与术前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术后1年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80%,对照组优良率为76.9%(P>0.05)。结论 传统外侧L形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2月至2011年8月经我院收治资料齐全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0例,所有患者由同一名医师采取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由另一名未参与过治疗的医师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Bohle’s角及Gissane角;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计算术后患者症状改善、足部外形、足及踝关节活动度、Bohle’s角的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68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2例患者出现伤口表浅感染,所有患者无伤口深部感染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Bohle’s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矫正,AOFAS评分提高,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无明显复位丢失,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体优良率83.2%。结论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能够牢固固定并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其疗效满意,外侧入路手术切口设计合理,严格在骨膜下剥离,细致操作下可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