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对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一些研究,旨在治疗疾病。本文就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进行介绍,并就其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发生,脑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癫痫的发生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进展进行综述。缓激肽受体的研究可能成为新型分子药物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又称激肽系统,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多个系统,尤其是在心血管系统内分布更为密集.其主要成分为:激肽原(活性因子前体)、激肽释放酶(活性因子前体的激活物,又称为激肽原酶)、激肽(主要活性因子)、激肽酶(活性因子的灭活物).  相似文献   

3.
澈肽释放酶-澈肽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内源性通路,具有调节包括血压和炎性反应在内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作用。澈肽释放酶-澈肽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也日益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尤其是癫痫。研究发现,在经匹罗卡品诱导、听觉点燃或杏仁核点燃的动物模型中,诱导型缓澈肽受体B1和固有型缓澈肽受体B2的表达均显著上调,或者出现缓澈肽受体B1/B2的相对比例升高。颞叶癫痫及海马硬化患者海马锥体神经元中的缓澈肽受体B1和B2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中的澈肽释放酶1的表达均显著上调。由此提示,缓澈肽受体B1可能具有促癫痫发生的作用,缓澈肽受体B2则可能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澈肽释放酶-澈肽系统在癫痫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血脑屏障破坏、促进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及介导炎性反应等有关,并可能成为癫痫防治的新靶点。本文对澈肽释放酶-澈肽系统与癫痫发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激肽释放酶对脑梗死急性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为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进一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经脑CT或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分为激肽释放酶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在人院2d和治疗10d后采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EGF水平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激肽释放酶能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VEGF的表达.(2)从促血管生成的角度,对激肽释放酶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期组织型激肽释放酶活性、缓激肽含量、缓激肽B1、B2受体的动态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脑缺血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中,通过生物酶学方法及ELISA技术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缺血组织内激肽释放酶活性及缓激肽含量。RT-PCR及Westernblot测定缓激肽B1、B2受体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性脑缺血可诱导脑组织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各组分表达增高,而且缓激肽两种受体在脑缺血后各时间点动态表达趋势不同。结论:KKS在脑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种受体表达时相差异揭示了B1、B2两种受体在缺血后各时期的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外源性激肽释放酶对大鼠皮质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大脑皮质梗死+激肽释放酶治疗组、大脑皮质梗死+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所有大鼠均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用以标记新增殖细胞.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大鼠,测脑梗死灶体积,并观察梗死侧侧脑室下区(SVZ)BrdU+、BrdU+/DCX+表达以及梗死灶周BrdU+、BrdU+/NeuN+表达.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激肽释放酶治疗促进了术后不同时间点梗死侧SVZ BrdU+、BrdU+/DCX+和梗死灶周BrdU+、BrdU+/NeuN+表达(术后7 d SVZ BrdU+分别为304.0±73.9、167.0±32.2和56.0±12.2,分别q=7.165、12.916、5.751,均P<0.05;SVZ BrdU+/DCX+分别为225.0±13.6、98.0±9.6和23.0±5.6,分别q=30.731、48.735和18.004,均P<0.01;梗死灶周BrdU+为490.0±82.0、308.0±51.5和49.0±9.5,分别q=7.920、19.184、11.264,均P<0.01;术后14 d梗死灶周BrdU+/NeuN+为21.0±3.4和13.0±2.6,t=4.568,P=0.001),并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外源性激肽释放酶可促进大鼠皮质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活化,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治疗作用和对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干预组(NS2 mL·kg-1·d-1);TK组(TK17.5×10-3U·kg-1·d-1).药物在缺血后8 h给予,连续用药3 d.3 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梗死组织HE染色.对脑缺血组织进行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TK治疗3 d后,与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失(P<0.05),脑梗死的体积(P<0.05);减轻脑梗死的病理改变.使缺血区内NSE、GFAP、vWF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5).结论 TK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治疗作用,能明显增加脑缺血区内的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8.
颞叶癫痫海马区、齿状回颗粒细胞损害及苔藓纤维出芽是一种最基本的病理改变,B1、B2激肽受体参与了上述病理过程。B1激肽受体可加重颞叶癫痫时的病变程度,而B2激肽受体的参与则对颞叶癫痫发作后的海马组织有保护作用。本文就B1、B2激肽受体在上述组织中的分布及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K)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干预组[NS组,NS2ml/(kg·d)]及TK组[TK17.5×10-3U/(kg·d)],TK组连续用药3d。然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缺血组织尼氏染色。对脑缺血组织进行TUNEL染色和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NS组比较,TK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脑梗死的病理改变减轻(均P<0.05),且缺血区内TUNEL、caspase-3、TNF-α、IL-1阳性细胞表达减少(均P<0.05),NSE、GFAP、vWF阳性细胞表达增多(均P<0.05)。结论TK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治疗作用,能明显减轻缺血区内的细胞凋亡、炎性反应,并且能增加缺血区内的神经和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10.
激肽是生物活性多肽基在酶的作用下形成,是激肽原成为血管舒缓素的激活剂与作用于组织的激素。极小剂量可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效应:(1)使支气管、肠、子宫平滑肌收缩;(2)使动脉扩张引起低血压、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短暂血容量增加,并对血流变学特性有一定作用;(3)影响疼痛反应;(4)刺激血球渗出;(5)对神经系统作用。大脑皮层中激肽原的浓度比小脑与脑干中低3倍,而激肽酶的活性较高。一、激肽对实验动物的反应:与实验动物的种类和激肽的剂量有关。在动物脑室内注入激肽时可出现运动不安,以后抑制、低血压、心搏徐缓、EKG改变、呼吸急促、瞳孔缩小、多涎、意向震颤和痉挛等。此可能为阻滞胆硷能与肾上腺素能系统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B1及B2激肽受体在匹罗卡品癫幼鼠模型中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幼年(3周)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癫模型组15只,采用匹罗卡品法制作癫模型,分为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慢性期组3亚组,每亚组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盐水组)15只,与匹罗卡品实验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给予腹腔注射盐水,分为与实验癫组各时间点相对应的盐水6h组、盐水5d组、盐水60d组3个亚组,每亚组5只。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海马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海马区的B1及B2激肽受体的表达变化,并相互比较。结果与盐水6h组、盐水5d组比较,急性期组、静止期组的B1激肽受体mRNA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与生理盐水60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水60d组比较,在实验癫模型各亚组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水各亚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1、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1与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失衡在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B1及B2激肽受体在匹罗卡品癫(癎)幼鼠模型中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幼年(3周)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癫(癎)模型组15只,采用匹罗卡品法制作癫(癎)模型,分为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慢性期组3亚组,每亚组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盐水组)15只,与匹罗卡品实验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给予腹腔注射盐水,分为与实验癫(癎)组各时间点相对应的盐水6h组、盐水5d组、盐水60d组3个亚组,每亚组5只.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海马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脑组织海马区的B1及B2激肽受体的表达变化,并相互比较.结果 与盐水6h组、盐水5d组比较,急性期组、静止期组的B1激肽受体mRNA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与生理盐水60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水60d组比较,在实验癫(癎)模型各亚组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水各亚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1、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1与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失衡在癫(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胰激肽释放酶治疗轻、中度高血压1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肽释放酶是一种蛋白质 ,存在于各种腺体及其分泌液或排泄物中 ,如胰腺、颌下腺及尿液等〔1〕。当它作用于激肽原后释放出激素物质激肽 ,即具有扩张血管及促使尿钠排泄的双重作用〔2〕。故可作为一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新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本文报告用胰激肽释放酶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12 8例疗效观察。1 对象和方法本组 12 8例患者 ,男 78例 ,女 5 0例 ;年龄 45~ 60岁 ,平均5 7 5岁。其中因肥胖、高血脂、动脉硬化致高血压 10 9例 (A组 ) ;肾性高血压 10例 (B组 ) ;内分泌失调引起高血压 9例 (C组 )。三组病例血压均在 180~ 170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蛋白质转导域-激肽释放酶(PTD-kallikrein)对缺糖、缺氧(OGD)再复糖、复氧培养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学交联法构建PTD-kallikrein,用缓激肽B2受体抑制剂和(或)PTD-kallikrein对OGD再复糖、复氧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进行干预,分别用MTT法及TUNEL染色测定不同条件培养的神经元生存率和凋亡。结果:PTD-kallikrein可显著提高OGD再复糖、复氧条件下培养的神经元生存率(P<0.05),并减少其凋亡(P<0.05);B2受体抑制剂能明显抑制PTD-kallikrein对神经元的保护(P<0.05)。结论:PTD-kallikrein对OGD再复糖、复氧条件下培养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很可能是通过B2受体的介导而发挥其功效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谷氨酸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患者血浆P物质与神经激肽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偏头痛与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9例无先兆性砂痛患者组与31例正常对照组血浆SP与NKA含量。结果发现SAP与NKA在偏头痛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头痛发作期该两种神经肽较间歇期更高。提示SP与NKA可能通过降低痛阈等机理偏头痛的发作。本组男女患者间SP与NKA含量无明显临床上偏头痛了于女性,常于月经期发病,提示SP、NKA等虽参予其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获得编码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肿瘤血管抑制肽alphastatin基因。方法采用非对称引物/模板法,依据基因库提供的alphastati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alphastatin基因的引物/模板链,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从DNA中扩增出人肿瘤血管抑制肽alphastatin基因片段;将获得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载体pGEM.TEasy中,转化到大肠杆菌DH5ct后挑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重组质粒。结果经质粒DNA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获得了人肿瘤血管抑制肽alphastatin基因片段序列。结论首次体外克隆获得了人肿瘤血管抑制肽alphastatin基因,为肿瘤血管抑制肽alphastatin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脑和脑血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舒血管活性多肽。它广泛分布于动物及人类中枢和外周神经及血管系统。实验证明CGRP具有很强的血管扩张,逆转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丙肽是1983年发现的一种脑肠肽,与认知情感和内稳态的调节密切相关。本文着重综述了甘丙肽对多种学习记忆功能的抑制及调节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甘丙肽的过度表达破坏了学习记忆相关部位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的平衡,使学习记忆功能处于病理状态;兴奋胆碱能M2突触前受体,反馈性减少乙酰胆碱释放;引起神经细胞膜超极化及外向性钾离子流,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乙酰胆碱释放;降低突触前膜兴奋性谷氨酸释放,损伤突触可塑性;甘丙肽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甘丙肽在受体活化下游抑制腺苷酸化环化酶及转录因子CREB结合启动子,影响新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阻断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临床上在阿尔茨海默病和Down’s综合征等神经变性性疾病中,围绕Meynert基底核和斜角带核胆碱能神经元周围甘丙肽纤维和终末数量大大增加,提示使用甘丙肽拮抗剂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抑肽酶佐治脑出血脑水肿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抑肽酶辅助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脑出血患者 83例,分为 2组,抑肽酶治疗组 42例,对照组 41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量脑水肿体积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的变化。结果 ①入院后第 1、2、3周神经功能评分增加值(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肽酶治疗组 (分别为 14 5±4 3、19 0±5 2、24 0±5 0 )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2 7±3 8、16 8±4 8、21 7±5 4 )。②水肿产生量治疗组[ (0 212±0 064) /d) ]少于对照组[ (0 240±0 063)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前后APTT差值治疗组[ (1 2±1 8)s]高于对照组[ (0 4±1 8)s]。结论 抑肽酶能够抑制脑水肿的形成, 提高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脑出血急性期加用抑肽酶优于单独使用甘露醇。抑肽酶对激肽释放酶和激肽级联系统的抑制作用、抑肽酶减少凝血酶的产生和对血肿局部凝血酶的拮抗作用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