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口鼻居咽喉之上属表;肺胃居咽喉之下为里;咽喉为呼吸出入鼻与肺之枢机,为水谷自口入胃之窍道,属少阳半表半里。指出温邪外受,自口鼻而入,初起多在表;表邪不解,渐传咽喉半表半里;病邪由咽入里,轻者顺传肺胃,甚者动风动血、水泛痰闭,逆传心、肝、肾。伏气湿病,亦多发咽喉半表半里,或由外透,或自内陷。认为早期、迅速、有效地控制咽部病情,以其能阻断肺、心、肾病变的发生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治温之要,贵在自咽截断。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口鼻居咽喉之上属表;肺胃居咽喉之下为里;咽喉为呼吸出入鼻与肺之枢机,为水谷自口入胃之窍道,属少阳半表半里.指出温邪外受,自口鼻而入,初起多在表;表邪不解,渐传咽喉半表半里;病邪由咽入里,轻者顺传肺胃,甚者动风动血、水泛痰闭,逆传心、肝、肾.伏气温病,亦多发咽喉半表半里,或由外透,或自内陷.认为早期、迅速、有效地控制咽部病情,以其能阻断肺、心、肾病变的发生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治温之要,贵在自咽截断.  相似文献   

3.
<正>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证的代表方,能解半表半里的阳证。小柴胡汤应用范围广泛。临床上,结合胡希恕的经方体系用其治疗药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疾病疗效彰显。小柴胡汤证主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结合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临辨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可退半表半里之热,外达透邪,  相似文献   

4.
论寒热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热交作,谓之寒热往来,有发无定时和发有定时之分,均系正邪斗争的反映。目前中医学者多认为该症是半表半里证的热型。笔者认为既然该症是邪正斗争所致,就不局限于半表半里证。表证亦可见之,如《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之伤寒八九日,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桂枝二麻黄一汤证之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均系邪气在表,正邪交争出现之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之寒热往来,除伤寒外,温病亦可见之,如薛生白论述的湿热证,邪阻膜原而寒热如疟者。里证寒热往来可见于邪毒内陷、悬饮及热入血室者。  相似文献   

5.
浅议《伤寒论》因势利导治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势利导”指顺从正势,扼制邪势,以驱除病邪,使邪气从外、上、下而解,促使机体阴阳自和,走向痊愈的治疗原则。病邪在外,发汗以散邪;病邪在上,涌吐以祛邪;病在半表半里,疏解以祛邪;病邪在里,攻下以祛邪;热邪郁里,清透以宣邪;邪气郁滞,清导以利邪。  相似文献   

6.
<正>皮肤病的病机多为体质素虚,而外邪入侵,留恋肌肉腠理之间,正邪交战,发诸于外,实病其内,所以既需重视局部辨证,更应放眼全身病机症状,而小柴胡汤能解半表半里之邪,能退阳经之热,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内陷,内外兼顾,起到枢转之机的作用,笔者由此而悟,将小柴胡汤应用于皮肤病中,同时抓住"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大胆使用,颇  相似文献   

7.
《温疫论》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最早的治疗瘟疫类疾病的专著,重温此书,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有不谋而合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辨位导邪,邪出有法:主要从表、里、半表半里三个邪聚病位进行论治,邪在表宜散,邪在里宜攻,邪在半表半里宜透达膜原邪气。(2)兵贵神速,速拔病根:祛瘟疫之邪犹如带兵,讲究兵贵神速,祛邪更宜及早导邪外出,速拔病根以免邪留生患。(3)掌握虚实,酌用扶正:分析疾病的阶段、病人的体质,掌握虚实,灵活运用补泻之法。  相似文献   

8.
李伟林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24-1925
慢性乙肝的病邪是乙肝病毒,但其性不是单纯的湿热,而是风湿热之合邪,初犯人体时人多不觉,在以后多数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从中医角度看,属于外邪直接感于少阳,处于半表半里,正气难以发挥正常的祛邪功能,当正邪相争之时而有典型的肝炎表现和/或肝功化验异常,其黄痘等症状表现亦随正气的盛衰而休作有时。从肝组织病理学来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的特征是汇管区炎症,邪气所伏之地——少阳在肝脏微观解剖结构上与之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可能就是汇管区。治疗宜化湿清热中佐用辛散透达药一是可以直接针对慢性乙肝中的风邪起祛风达邪之用;二是起到和剂小柴胡汤中柴姜夏的辛散透达和解少阳之功.  相似文献   

9.
和解之剂     
《光明中医》2014,(5):1086-1086
小柴胡汤属性:柴胡八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芩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邪在表者可汗,邪在里者不可汗也;邪在表者可吐,邪在里者不可吐也;邪在里者可下,邪在表者不可下也。须知此之所谓半表半里者,乃在阴阳交界之所,阳经将尽,乎欲入太阴,营卫不和,阴阳交战,并非谓表里受邪,若大柴胡可表可下例也。  相似文献   

10.
和法是中医临证八法之一,具有调和、和解、缓和等作用,可使气血调顺而病邪自去。和法原为治疗伤寒在半表半里之证而设,《医学心悟·论和法》曰:“夫伤寒之邪,在表为寒,在里为热,在半表半里,则为寒热交界之所。然有偏于表者则寒多,偏于里者则热多,而用药须与之相称,庶阴阳和平而邪气顿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