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并掌握西安市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细菌性病原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和I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3—2007年对西安市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用肛拭子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4种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SS、EMB、中国蓝平板)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检验。结果从131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各种病原菌89株,检出率6.79%。其中志贺菌占86.5%,还有沙门菌、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结论2003-2007年检出的阳性菌群中主要以志贺菌为主,初步揭示了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谱。  相似文献   

2.
2003-2007年西安市感染性腹泻监测点细菌病原学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并掌握西安市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细菌性病原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3-2007年对西安市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用肛拭子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4种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SS、EMB、中国蓝平板)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验。结果从131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各种病原菌90株,检出率6.87%。其中志贺菌占85.56%,还有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结论2003-2007年检出的阳性菌群中主要以志贺菌为主,初步揭示了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谱。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南京市主要细菌性病原体致食源性疾病负担,提出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方法 根据南京市11个区17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和食源性疾病负担调查结果,结合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的食源性比例等各项乘数,获得人群中各主要细菌性病原体的发病率及疾病负担。结果 2015年全市共采集1 208份食源性疑似病例生物标本,检出非伤寒沙门氏菌31株、副溶血性弧菌2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5株,检出率分别为2.57%、1.66%、2.56%;全市疾病负担调查3 600人,急性胃肠炎的月患病率为3.9%,年发病率为0.55次/人年;推算出南京市非伤寒沙门氏菌食源性感染发病率为1 292/10万,0~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 481/10万);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感染发病率为619/10万,15~2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 076/10万),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食源性感染发病率为1 653/10万,5~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 263/10万)。结论 南京市非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负担较重,儿童非伤寒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青壮年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负担尤为突出,针对不同人群加强相应病原体的监测,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监测及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致病菌的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菌的血清型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2017年苍南县人民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分离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结果 821份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18株(14.3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86.44%),其次为沙门菌(13.56%);不同年龄组致泻病原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病原菌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季节性,8月-10月检出率较高;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以O4:K8为优势血清型,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季节高峰较明显,应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病原流行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莱州市腹泻症候群的细菌性病原谱构成情况。[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选择我市部分城区医院、镇(街道)医院以及村卫生室为腹泻症候群监测点,对送检标本按照"腹泻病原细菌检测标准程序"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监测110例腹泻病人标本,分离阳性菌株24株。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志贺氏菌6株、副溶血弧菌4株、沙门氏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阪崎肠杆菌、类志贺氏菌、类志贺氏邻单胞菌各1株。[结论]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感染谱种类较多,但以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弧菌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通州区腹泻病人的病原谱情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制工作和临床用药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通州区的部分二级医院采集未用抗生素的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共采集303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其中男性169例,女性134例,以幼儿和青年病例为主,20~39岁占48.5%,城市病例244例,占80.5%。共培养76株细菌,其中志贺氏菌13株(4.3%)、沙门氏菌17株(5.6%)、副溶血弧菌31株(10.2%)、产毒性大肠杆菌1株(0.3%)、其他肠道病原菌14株(4.6%),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这4种主要肠道病原菌阳性率为20.5%,总肠道病原菌阳性率为25.1%。结论通州区腹泻病例肠道病原菌种类繁多,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昌平区感染性腹泻病原分布特征以及病原菌耐药谱,为昌平区感染性腹泻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昌平区唯一一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及药敏实验检测。结果 380份腹泻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以沙门菌(23株)、副溶血性弧菌(22株)、致泻性大肠杆菌(21株)为主。副溶血性弧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为81.8%,对其余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沙门菌对萘啶酸和磺胺异噁唑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3.9%和65.2%,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致泻性大肠杆菌总耐药率(76.2%)低于沙门菌(91.3%),且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47.6%。结论 2018年昌平区腹泻病原谱多样细菌性腹泻高发于夏季,病毒性腹泻发病率无明显季节差异;沙门菌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市区医疗机构腹泻病患者调查,了解引起感染性腹泻病的细菌性病原分布。方法按统一的调查及标本采集方案,收集2010~2012年哨点医院儿科、内科、腹泻病门诊腹泻病患者信息和进行粪便分离培养,根据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进行病原确定。结果芜湖市哨点医院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菌,占57.03%,为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嗜水气单胞菌,条件致病菌克雷伯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均有检出。结论芜湖市哨点医院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主要是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其中以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腹泻致病菌的型别分布及耐药特征,为细菌性腹泻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9月,以密云区医院和密云中医院为哨点医院,收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析腹泻致病菌的型别分布及耐药特征。结果共监测腹泻患者1 400例,分离致病菌123株,分离阳性率为8.8%,其中沙门菌5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9株,副溶血性弧菌38株,未检出志贺菌。仅3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耐药率较高。41.1%的沙门菌和44.8%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多重耐药,这2种菌有耐药模式重叠情况。结论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比副溶血性弧菌严重,应加强致病菌耐药趋势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淮安市社区腹泻病人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7—2022年淮安市社区腹泻粪便标本,采用国标法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和诺如病毒,对检出的阳性菌株和阳性毒株进行PFGE分型或测序比对。结果 共采集标本306份,检出阳性59株,检出率为19.28%。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54株、沙门菌5株、诺如病毒22株,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诺如病毒GⅡ基因型21株,GⅠ基因型1株。病原菌分子分型显示多样化条带,致泻大肠埃希菌最大同源性为95.35%,沙门菌间最大同源性为83.33%;诺如病毒测序比对显示型别多样化,基因型每年均有变化。结论 淮安市社区腹泻病人细菌感染以致泻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志贺菌;PFGE分型比对显示基因图谱呈多态性分布,多数菌株之间有流行相关性。诺如病毒感染以GⅡ为主,优势基因型由GⅡ.4型向GⅡ.8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丰台区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病原谱和流行特征,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1年4-12月丰台区4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675份,按照WS287-2008、WS/T9-1996、GB17012-1997和WS289-2008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非O1、O139群霍乱弧菌4种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并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从收集到的675份标本中共分离到196株致病菌,阳性率为29.04%。阳性菌中居首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占40.31%(39/196),其次为志贺菌,占18.37%(36/196)。检出的志贺菌以宋内志贺菌为优势血清型。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丰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有针对性的主动加强监测,尤其是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波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血清型别和耐药特征。方法对哨点分离的菌株进行复核、血清分型、PCR确认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2017年共检测粪便和肛拭子标本3 467份,阳性率为9. 1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4. 87%),其次是沙门菌(4. 00%);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分为18种血清型,以O3∶K6(28. 99%)、O4∶K44(22. 49%)和O4∶KUT(21. 30%)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98. 82%;检出14株耐药株。沙门菌可分为30种血清型,以鼠伤寒、肠炎和伦敦常见;对头孢唑林敏感率略低,对常用头孢类药物敏感;检出多株多重耐药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为主;对常用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复合制剂敏感。结论 2017年宁波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以O3:K6血清型占优势;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EAEC为主。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对除头孢唑林以外的其他常用头孢类药物敏感;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常用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闽东农村腹泻病原的现状,了解感染性腹泻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方法:收集临床门诊急性腹泻患者909例的粪便标本,进行ETEC,EPEC,EIEC,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非O1群弧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的常规分离鉴定,LT,ST应用平板免疫溶血实验和乳鼠灌胃实验检测。结果:检出致泻菌416株,检出阳性率45.76%,其中ETEC133株(14.63%)占病原谱之首,志贺氏菌118株(12.98%)次之,其他依次为EPEC,EIEC,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亲水性气单胞菌,非O1群弧菌,耶氏菌,发现混合感染患者52例。结论:闽东农村引起腹泻的病原菌谱广泛,菌群型分布复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疾病病原分布特点,为预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3.6%(427/1 810);在427株检出致病菌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志贺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别占50.1%(214株)、23.9%(102株)、18.5%(79株)、7.0%(30株)、0.2%(1株)和0.2%(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以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较多(44.9%,96/214),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较多(55.9%,57/102),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血清型较多(74.7%,59/79),弯曲菌以空肠弯曲菌为主(70.0%,21/30);在抽取的485件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22.1%(107/485),以诺如病毒GⅡ为主(75.7%,81/107)。结论海淀区引起腹泻的致病菌以致泻大肠埃希菌为主,沙门菌次之,病毒以GⅡ型诺如病毒为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莱州市腹泻症候群的细菌性病原谱构成情况。[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选择我市部分城区医院、镇(街道)医院以及村卫生室为腹泻症候群监测点,对送检标本按照"腹泻病原细菌检测标准程序"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监测110例腹泻病人标本,分离阳性菌株24株。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志贺菌6株、副溶血弧菌4株、沙门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阪崎肠杆菌、类志贺氏菌、类志贺氏邻单胞菌各1株。[结论]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感染谱种类较多,但以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丰台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4-10月丰台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87-2008、WS 271-2007和WS 289-2008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检测,按美国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结果 444份腹泻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40株致病菌,阳性率为31.53%。病原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居首位,占55.71%,其次为沙门菌,占21.43%。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宋内志贺菌、山夫登堡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多数检出菌对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敏感性较高,志贺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结论丰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主,各种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应加强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特征,监测病原谱变迁趋势,为本地区感染腹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014年龙岗区两家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按照卫生行业标准WS 287—2008、WS 271—2007和WS 289—2008进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检测和诺如病毒等4种病毒核酸检测;对病原谱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血清型别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 707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 361株致病菌,阳性率为20.29%;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631份标本病毒核酸阳性,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引起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病原谱已发生变迁,应主动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莱州市腹泻症候群的细菌性病原谱构成情况。[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选择我市部分城区医院、镇(街道)医院以及村卫生室为腹泻症候群监测点,对送检标本按照“腹泻病原细菌检测标准程序”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监测110例腹泻病人标本,分离阳性菌株24株。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志贺菌6株、副溶血弧菌4株、沙门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阪崎肠杆菌、类志贺氏菌、类志贺氏邻单胞菌各1株。[结论]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感染谱种类较多,但以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9.
赵颖  马琳  韩林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9):1137-1140
目的 分析辖区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监测结果和变化趋势,为本区域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方法 收集大兴区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病例流行病学、临床资料,采集便标本,检测常见8种食源性致病菌和2种肠道病毒,对检出病原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监测病例1 941例,检出致病菌5种254株,阳性率13.09%,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阳性率分别为5.20%、4.64%、2.78%、0.41%,空肠弯曲菌1株。沙门氏菌中肠炎沙门氏菌45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中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K6血清型45株,志贺氏菌均为宋内志贺氏菌。1 941例中600例开展肠道病毒检测,检出2种70株,阳性率11.67%,其中诺如病毒检出67株。 结论 本区域食源性疾病常见致病菌种类未发生明显变化,分布发生变化,副溶血性弧菌占比上升,志贺氏菌明显下降,各致病菌血清型发生变化。肠道病毒中诺如病毒占优势。预计本区域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将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20.
128份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几所医院腹泻病的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动态及病原菌的种类,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次实验所依据的标准有GB16002-1995、GB17012-1997、GB15984-1995,所使用的方法是用ATB全自动细菌及药敏鉴定仪对分离的阳性菌株鉴定.结果:在128份标本中检出志贺菌J6株,占12.5%;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株,占6.3%;副溶血性弧菌4株.占3.1%;变形杆菌5株,占3.9%.结论:通过实验最终了解到在细菌性腹泻中,主要致病菌为志贺菌属,其次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在志贺菌属中引起临床特征较为典型的是以福氏志贺菌(B群)为主;此外,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在感染性腹泻中也占相当比例.因此提高腹泻病患者粪便培养的质量对其诊断水平和疫情报告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