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养生》2011,(2):16+18-16,18
立春 东风解冻,养阳护肝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今年立春:2月4日前后节气:大寒—立春—雨水  相似文献   

2.
冬三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储存能量,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成形胜于化气.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眼于一个“藏”字.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的公历1月6日前后是小寒节气,1月20日前后是大寒节气,这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两个节气。从小寒到大寒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冷的时候。谚语云:"小寒大寒,冷作一团。"因此,小寒、大寒时节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针对一个"寒"字,日常要保暖,疾病须预防。保暖别忘头脚"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街上走走,金钱丢手。"民间的这一说法,道出了此段时间的寒冷,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更加容  相似文献   

4.
赵旭凡 《光明中医》2016,(21):3208-3209
目的《中药学》第九版教材中,石膏味辛、甘,性大寒,使用注意中说"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神农本草经》中记述:"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生山谷"。整理传抄错简以及汉魏以来用药经验的《本草经集注》录述为"大寒"。生石膏在临床上的发热症状应用非常广泛,而其药性(生石膏在四气中属寒凉之性)与历代著述基本一致,但对其药性为"微寒"还是"大寒"争议颇多。因此,就其微寒或大寒之性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一月份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段,民谚有"大寒小寒,冻死老汉"之说,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严寒对于健康的不利。一月份往往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剧烈,非常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因此专家提醒,在天气寒冷的时节应该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患有  相似文献   

6.
大黄蛰虫丸出自《金贵要略》,是张仲景治疗"血痹虚劳"的最后一个方剂。大黄蛰虫丸因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内外妇儿及皮肤科临床上广泛运用,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从"虚劳"辨治,认为干血是肺间质纤维化的特殊病理产物,使用大黄蛰虫丸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对于患者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急性发作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头一个"六"说的是1至6——数序,后一个"六"说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六气是"行有次,止有位"的,六气的布置是从大寒节起始到次年的大寒节结束,是为一年。这六步气"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不能更改,是谓主气,每气平均间隔"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而具体到每一年的主气变化中,由于到来有迟早、有太过不及或平气,因此古人又在主气之下安排值气之外的"客气",用以昭示当年气  相似文献   

8.
蛰虫对肝纤维化大鼠IV.C、LN、H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蛰虫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以腹腔注射猪血清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以IV .C、LN、HA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为指标 ,观察蛰虫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 :蛰虫有降低IV .C、LN、HA的作用 ,并能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 :蛰虫有减少纤维组织增生 ,阻止纤维化发展 ,促进纤维组织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乙未年的年运是金运不足之年,全年的气候主要特点是"木、火偏旺",岁气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太阴司天,湿气下临"。由此可见年运之火与岁气之水、寒相扺,全年大体为平气,不会有极端的天气,也不会有剧烈的气候变化。但气候的舒适未必就一定会带来健康,人们应随气运变化调整身心,预防疾病。初之气(大寒至春分前,即1月20日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蛰虫丸对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TNOS、i NOS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大黄蛰虫丸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TNOS、i NOS及光、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大黄蛰虫丸可升高大鼠血清中TNOS的含量,降低血清中i NOS的含量,光、电镜下发现可保护血管内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具有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当归补血汤与大黄蛰虫丸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6月龄小鼠5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正常组、VitE胶丸组、当归补血汤(4.68 g.kg-1)及大黄蛰虫丸(1.17 g.kg-1)组。以D-半乳糖致衰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蛰虫丸组及当归补血汤组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及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清除衰老机体产生的过多自由基,提高抗脂质过氧化过程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的疗效。方法: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加用大黄蛰虫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及血清MBP、S100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SNCV和MNCV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神经传导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古籍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韵文,《内经》亦不例外。有时可以借助音韵以校勘讹误,纠正句读。兹举两例: 一《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相似文献   

14.
<正>石膏为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良药,已为世之公认。但就其药性却有"大寒"、"微寒"之争。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应用体会,认为石膏应"性微寒。"石膏用于临床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味辛,微寒。"然至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却言石膏  相似文献   

15.
<正>虫类药的应用历史悠久,治疗作用广泛,尤善治疗络脉病。近年来国内外对虫类药的临床及药理研究取得诸多进展,笔者就应用虫类药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文献记载及现代研究综述如下。1医家经验载述先秦至明清,历代均有对虫类药的论述,虽未有应用虫类药治疗冠心病的明确论述及病案,但为后世的推广应用垫定了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收录虫类药28种,记载水蛭、蛰虫、蛴螬、木虻、蜚虻、蜚虻及鼠妇有治疗"恶血"、"瘀  相似文献   

16.
<正>寒冷的冬天,朔风凛冽,冰雪交融,阳气潜藏,阴气极盛,自然界的蛰虫伏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根据这一气候特点,冬季养神,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还有,就人体而言,此时  相似文献   

17.
枸杞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全国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一至六版)及现在许多中药书籍都记载枸杞子药性为平性,笔者认为,枸杞子药性为微寒更为妥当,理由如下。1 本草文献溯源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为枸杞,其根、叶、果实尚未区分,做为枸杞子出现,始载于《名医别录》。曰:“枸杞,根大寒,子微寒”。甄权《药性论》则云:“枸杞臣,子,叶同说,味甘平”。《证类本草》云:“枸杞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本草衍义》的观点与《名医别录》、《证类本草》相同。论曰:“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当用其红实,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加减大黄蛰虫丸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CRL-2302)增殖、移行以及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了解其干预RPE细胞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途径及初步机制.方法 MTS比色法观察加减大黄蛰虫丸对VEGF诱导的CRL-2302细胞增殖的影响;Trranswell小室检测加减大黄蛰虫丸对CRL-2302细胞移行的影响;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加减大黄蛰虫丸对CRL-2302细胞表达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和mRNA的影响.结果 MTS法显示,0.05、0.1和0.2g/ml浓度的加减大黄蛰虫丸时VEGF诱导的CRL-230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加减大黄蛰虫丸浓度为0、12.5、25和50mg/ml时CRL-2302细胞移行数分别为198.33±19.86、121.67±14.05、62.33±11.24和18.67±4.51;50、100mg/ml浓度的加减大黄蛰虫丸具有抑制CRL-2302细胞VEGF、MMP-2蛋白和mRNA表达的作用,200mg/ml浓度的加减大黄蛰虫丸具有抑制CRL-2302细胞VEGF、MMP-2蛋白和MMP-2 mRNA表达的作用.结论 加减大黄蛰虫丸可能通过抑制CRL-2302细胞增殖、移行的途径抑制其参与CNV形成,其机理可能与抑制CRL-2302细胞VEGF、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石膏药性内容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证历代本草及古今应用,认为石膏"大寒"之性值得商榷,"微寒"之性更为稳妥,通过考证能让广大医者正确认识石膏,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气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水气病常用方: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小青龙汤、人参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千金苇茎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防已黄芪汤、海藻甘草汤、吴茱萸汤、真武汤、四逆汤、附桂理中汤、大黄附子汤、温氏奔豚汤、补中益气汤;治水气病经验方:小青龙虚化汤、瓜丹桂枝苇茎汤、麻辛四逆汤、麻辛附桂理中汤、麻辛真武汤、三饮四石汤、黄芪五苓三妙散、真武麻灵蛰虫丸、大附夏苓醒脾汤、破格救心汤、破格真五黄芪汤、奔豚干姜紫石汤;治水气病思路:水肿皆当先解表,伏邪入里当外透,中气不足二便变,命火阳根蒸气化,下病治上补中上;勿因局部专治水,起死回生汗法妙,五味主药大法握,三焦合一调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