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敏 《中国卫生产业》2012,(30):133-133
目的研究分析各类影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并分析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20例肺动脉高压患儿,对120例患儿的胎龄、主要症状、检查结果、疗效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患儿胎龄、主要合并症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愈患儿出院73例,好转出院21例,治疗效果较差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5例,死亡11例。早产儿治疗有效率为66.7%。结论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与早产联系不密切。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有膈疝、胎盘异常、肺发育不良等的患儿治疗疗效较差;合并有湿肺的患儿疗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严重窒息的新生儿病死率却仍较高;国内外有关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采用不同,国内一直推广使用阿氏评分法(即一分钟Apga(?)评分等于或小于7分为窒息发生的诊断标准),而国外对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方法,众说纷纭,尚存争议;本文还就国内外,关于新生儿窒息的人类生物学因素(免疫活性物质、孕周、出生体重、分娩并发症等),行为和生活方式(母亲吸烟、咖啡因的摄入和精神心理因素等)等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27例MAS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5例并发PPHN(35.4%),82例无并发PPHN(64.6%)。分别比较2组患儿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有无胎膜早破、出生Apgar评分、入院第1次血气分析、入院时有无其他合并症(气胸、肺炎、心力衰竭)。[结果]MAS患儿PPHN的发生主要与出生重度窒息、酸中毒、合并气胸有关,与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有无胎膜早破、出生轻度窒息、合并肺炎和心力衰竭关系不大。[结论]出生重度窒息、酸中毒、合并气胸是MAS并发PPHN的危险因素。预防宫内缺氧及产时窒息、尽快纠正酸中毒、避免气胸发生是降低MAS患儿PPHN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治疗效果。方法 35例确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应用米力农以0.5μg·kg-1·min-1速度持续静脉滴注在治疗中根据血压变化适当增加或减少米力农输入速度,连用3天,于治疗前、治疗后动态监测患儿血压、肺动脉收缩压(PASP)、经皮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PaO2等变化。结果应用米力农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35例接受米力农治疗的PPHN患儿治愈22例,好转8例,无效5例,有效率85.7%。结论米力农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治疗效应,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治疗效果。方法 35例确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应用米力农以0.5μg·kg-1·min-1速度持续静脉滴注在治疗中根据血压变化适当增加或减少米力农输入速度,连用3天,于治疗前、治疗后动态监测患儿血压、肺动脉收缩压(PASP)、经皮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PaO2等变化。结果应用米力农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35例接受米力农治疗的PPHN患儿治愈22例,好转8例,无效5例,有效率85.7%。结论米力农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治疗效应,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冀涌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14-28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6年10月收治40例PPHN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期窒息、先天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代谢性疾病等可致肺血管持续痉挛,心肌泵血功能障碍,使体循环压力低于肺动脉压力。结论:PPHN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仍不明确,但已知治疗应从三方面着手,即维持体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探讨其高危因素,分析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填写EpiData表单的方法,对2019年4月—2020年12月在湖北省荆州地区7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分娩或救治的4 091例活产婴儿的基本情况、围生期相关因素等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年4月—2020年12月湖北省荆州地区7家医院总分娩量为21 360例,其中,窒息患儿283例,窒息发生率1.32%,因窒息死亡6例,窒息病死率2.12%。窒息患者中,重度窒息占13.78%;轻度窒息占86.22%。新生儿窒息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脐带异常、羊水异常、胎盘早剥及胎盘老化;胎儿窘迫、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小于胎龄儿、胎位异常、阴道分娩、先天畸形、产次增加;母亲文化程度较低、年龄≥35岁、先兆流产、妊娠期中度及以上贫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异常妊娠史、分娩前3 d内有发热、产前未使用地塞米松,产前检查次数≤3次,胎膜早破时间超过18 h。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儿窘迫、脐带异常、羊水异常、胎盘早剥、低出生体质量、胎位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我国北方六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太原1988年围产保健监测资料,研究了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新生儿窒息的胎儿因素包括产时胎儿窘迫、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出生缺陷;母体因素包括妊娠中毒症、前五胎盘、孕期阴道出血、孕期舒张压异常、孕早期病毒性感染、既往难产史、肾病史、血液病史及胎位异常、手术产、非医院分娩等。  相似文献   

9.
黄慧 《药物与人》2014,(6):36-36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hy 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又称持续胎儿循环。其病理生理改变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心脏卵圆孔、动脉导管水平血液右向左分流,从而临床表现紫绀、呼吸急促、全身缺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找出防治措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致残率。方法在市级和镇区医院分娩的资料完整窒息新生儿551例,对胎次、分娩方式、胎位异常、胎膜早破、脐带和胎盘情况、羊水污染程度、羊水过多,少、母亲疾病、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先天异常、单胎,双胎(或多胎)以及有无宫内感染进行登记。分析新生儿窒息常见围生期高危因素对窒息严重程度的影响,比较市级和镇区医院之间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551例中未定期,未产检有46例(8.3%)。围生期高危因素以脐带因素居多(28.3%),其次是羊水过少(18.5%)。脐带脱垂、胎盘早剥、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异常在重度窒息新生儿中明显增多(P〈0.05)。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重度窒息相对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区医院重度窒息明显多于市级医院(P〈0.01)。结论脐带脱垂、胎盘早剥、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异常容易发生重度窒息,应重视对这些高危因素的处理。此外,未定期,未产检是导致窒息的新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和普及围生期保健知识,是减少新生儿窒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又一关键措施。复苏技术强化培训重点应放到基层的镇区医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5 989例新生儿为调查对象,依据是否发生新生儿窒息将其分为窒息组和对照组。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果窒息发生率为2. 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羊水异常、胎盘早剥、宫缩乏力等。结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臧贤玲  王珏  汤振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65-1766
目的:通过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效果,为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制度提供依据。方法:用分级培训方法,对辖区内助产医疗的相关医务人员作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统一培训,并进行测试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使医务人员复苏知识技能明显提高,不同机构和部门的测试成绩都有显著改善,培训前总体平均成绩为66.67分,培训后平均成绩为85.69,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培训后各助产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培训前下降8.83%,复苏成功率提高16.33%,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下降30.77%。结论: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制度;医务人员复苏技能培训常态化,复训考核规范化,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窒息新生儿复苏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足月儿与近足月儿(34周≤胎龄<37周)窒息复苏后在新生儿早期的预后。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8月至2006年3月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窒息后足月儿263例和近足月儿83例,有先天性畸形的患儿被排除。收集资料(包括母亲的孕期并发症、羊水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比较近足月儿和足月儿呼吸困难及近期预后不良(因病重转院、放弃治疗或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足月儿组出现呼吸困难表现的为39.9%(105/263),因病重转院、放弃或死亡的为6.1%(16/263),平均吸氧时间为2d/(1~4)d,平均住院时间为4d/(2~8)d。近足月儿组出现呼吸困难的为57.8%(48/83),较足月儿组高(P<0.01);新生儿早期预后不良为30.1%(25/83),高于足月儿组(P<0.001),平均吸氧时间为2.5d/(1~6)d,平均住院时间为9d/(1~24)d,均高于足月儿组(P<0.001,P<0.001)。近足月儿中,经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P<0.01)。结论近足月儿窒息复苏后,呼吸困难和新生儿早期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因此,临床上需对近足月儿窒息复苏后的处理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和作用。方法治疗组16例给予PS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15例,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肺动脉压力下降较快,PS治疗后6h氧合及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显著改善,明显缩短高PIP、高FiO2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能迅速改善早产儿PPHN的肺动脉压力,显著改善机械通气的治疗条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经换血治疗的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28例,换血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127例,换血后血小板计数正常401例,随机选取127例为对照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资料的危险因素。结果换血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达24.1%(127/528例),血小板计数≥50×10~9/L占70.1%,血小板计数20~50×10~9/L占24.4%,血小板计数20×10~9/L占5.5%。换血时日龄[OR=1.213,95%CI(1.028,1.417)]、换血前总胆红素值[OR=1.172,95%CI(1.051,1.309)],颅内出血或头颅血肿[OR=5.594,95%CI(3.257,11.121)]、换血后酸中毒OR=7.246,95%CI(4.797,12.188),4项因素为换血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患儿换血时日龄、换血前总胆红素值、合并颅内出血或头颅血肿、换血后酸中毒是换血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外科手术患者374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89例设为感染组,未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285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引起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有13个,分别为年龄、基础疾病、颅脑手术、ASA评分、术前住院天数、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性质、NNIS分级、麻醉方式、失血量、输血、入住ICU,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基础疾病(P<0.001,OR=4.038)、全身麻醉(P=0.018,OR=8.292)、NNIS分级≥2(P=0.029,OR=5.013)、ASA评分≥Ⅲ(P=0.005,OR=3.362)、手术持续时间≥3h(P=0.019,OR=3.202)、入住ICU(P<0.001,OR=11.148)为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应针对存在基础疾病、全身麻醉、NNIS分级≥2等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18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友萍  周琦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54-195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进行临床防治,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7月在本院出生218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结果:脐带因素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主要原因。早产、胎位异常、娩肩及娩头困难、妊娠高血压病、胎盘早剥、横位、二程延长等均为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窒息往往是由多种产科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做好产前检查,预防并及时处理有关并发症;加强产程中监护,对于胎心监护异常、有难产倾向病例,尽早处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至12月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6592例活产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92例新生儿中,发生窒息187例(窒息组),发生率为2.84%,未发生窒息6405例(无窒息组)。母亲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胎龄〈37周、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均为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67、3.132、7.359、6.418、1.838、5.814、5.146,均P〈0.05)。结论母亲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早产、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均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并针对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培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的培训效果,探讨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方法采取课堂讲授与互动强化相结合的集中培训方式,将培训对象对该技术的知晓率、平均成绩分别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分析培训对象对该技术培训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培训对象对该技术知识的知晓率和平均成绩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急需该技术的占97.10%;认为该技术适用的占85.50%;对该技术掌握程度、培训授课形式和互动强化形式满意度均达到了100.00%。结果表明,培训对象不同专业与平均成绩有关(P〈0.05)。结论本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互动强化环节对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应选择专业对口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20.
荆蕙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72-4673
目的 探讨产科高危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某院分娩的1 216例新生儿,其中新生儿窒息34例(2.8%),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与产科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在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中,脐带缠绕32.4%,羊水异常占26.5%,胎盘因素占20.6%,早产占8.7%,胎位异常占5.9%,其他占5.9%.脐带缠绕所占比例最高,其中中度窒息占81.8%.结论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多发的并发症,是围生儿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需要积极预防,以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