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因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引起经治疗1个月以上愈合进展缓慢或仍未愈合的创面,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糖尿病溃疡、压疮、动静脉溃疡、癌性溃疡及感染性溃疡等[1]。该疾病由于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综合作用,致使创面存在持续的感染及慢性炎症而迁延难愈,所以在实验中动物模型应体现这一特点。因此,不断改进慢性难愈  相似文献   

2.
正"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也就是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就可以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异病同治"的思想最初体现在《黄帝内经》的论述中,最终真正确立于《伤寒杂病论》[1-2]。"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中的特色之一。中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是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中医治疗疾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疾病本身,而是着眼于疾病的"证",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在其发  相似文献   

3.
“异病同治”针灸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受病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只要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就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异病可以同治,不取决于病因、病位及症状,关键在于辨识其有无共同的病机与证候。相同的证,用大致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用大致不同的治法,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脑卒中所致顽固性膈肌痉挛、术后肠胀气虽临床表现各异,但其总病机不外气机不畅,运行失调。用"异病同治"的原则指导针灸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异病同治在《金匮要略》中应用十分丰富。文章通过全面归纳分析《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证治规律,笔者认为仲景"异病同治"相当于"一方多治"。张仲景"一方多治"的证治规律不仅包括异病、同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因、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位、同机、同治法;同时也包含同病、异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同治"治略之思想关键在于疾病的病机,病机决定证候,病机为疾病治疗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田琳  朱建贵 《天津中医药》2017,34(10):680-682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进行治疗,即证同治亦同。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可出现相同的病机——肾虚血瘀,临证时结合疾病自身特点及患者个体情况,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核心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若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与证候,即可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三仁汤是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代表方剂,可通过宣上、畅中、渗下将湿热之邪由三焦分消走泄而去。溃疡性疾病包括口腔溃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临证之际,“有是证用是方”,若疾病证属湿热蕴结,投以三仁汤治之,疗效颇佳。从疾病“异病同治”的角度出发,基于“三焦分消”理论初步探讨三仁汤在溃疡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以期为溃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 治疗"[1],"同"指的是治法相同,"异"指的是疾病相异.异病同治的基础是证同治亦同,证是决定治疗方法 的关键.骨质疏松症、动脉硬化均是衰老相关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二者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病机肾虚血瘀,故治疗时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均可应用补肾活血法获效.  相似文献   

8.
中医异病同治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进行治疗,即证同治亦同。但同时也要结合疾病自身的特点,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和正邪双方的强弱、斗争结果,这些与"异病同治"共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异病同治”指病不相同,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及其响应的症候,可采用相同的治法和方药进行治疗。既证同治亦同。它与“异病同治”共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我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证同治同,证异治异,是中医临床论治的基本规律。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常可见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因此,往往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异病同治”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诊疗疾病过程中执简驭繁的理论基础。“异病同治”的前提是病机相同,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病证的异同可以将异病同治分为“异病同证同治”和“异病异证同治”。《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狐惑病和心下痞都应用甘草泻心汤,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理论特点,掌握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和心下痞的应用机理可以扩大甘草泻心汤“异病同治”的范围,为临床高效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异病同治的基础在于"证同治亦同",证候是人体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反映,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功能性失声症与不明原因呕吐虽病情表现迥异,仔细辨证审因,仍可找出其共同病机为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以"异病同治"作为指导,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3.
<正>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就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但是,只坚持异病同治的原则,有时未必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异病见到同证,不仅仅是一个单纯而简单的概念,应当具有基础证、复杂证、理论证、笼统证等多重涵义。基础证实际上是临床各科疾病常见辨证类型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疾病辨证的基本规律。每一种疾病的辨证  相似文献   

14.
病案三则     
笔者通过近30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使所学的中医学理论得到较好的实践.认为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辩证地看待病与证的关系,既要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要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同一种证,治疗时可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可以同治,既不决定于病因,也不决定于病证,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病机相同,才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补中益气汤方出自金元时期医家李杲所著《脾胃论》,原方治疗脾胃元气大虚,清气下陷,浊气在上的"脾胃阴火"证。笔者于临床中抓住"脾胃元气虚"的病机、灵活加减该方,治疗内科一些杂证,采用异病同治法取得较好效果,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6.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临床应用体会李海丹胡萍广东省少年犯管教所医院,广州51043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时间、地点不同,或由于病情发展、病机变化,以致正邪双方盛衰差异,出现了不同的证候而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  相似文献   

17.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起源于《内经》,是祖国医学一个独特的治疗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原理的体现。“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同一性质的证候,则可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法在儿科应用较广,常用一法,甚至一方治疗多种疾病。例如:患儿,正某,男,10个月,因黄稀水样便1周,3-4次/日,有少许粘液,  相似文献   

18.
中医祛腐生肌理论论治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章敏  王勇 《光明中医》2009,24(5):794-796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相对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组织修复而言,指创面愈合时间超出4周以上,而无明显愈合倾向的组织缺损,属于中医学疡科病“溃疡”范畴。其典型特征是皮肤溃疡发病后,较短时间内即表现出“疮溃而脓清,或疮口不合”。常见的包括糖尿病性溃疡、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动脉硬化闭塞症、肢端坏疽、褥疮、重度烧伤等。慢性难愈性创面是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反复发作,愈后又极易复发,以及有癌变可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它要求我们在诊治疾病时要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要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要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临床上,可以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之一,通过对《中医内科学》教材的梳理,将《中医内科学》中异病同治方剂进行归纳和分析,对异病同治的内涵进行剖析,得出异病同治的关键在于证同机同治亦同,异病同治包括异病同证同法同方,亦包括异病同证同法异方,方有主治病机,抓住了病机,方证合宜,就抓住了方剂临床运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