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NbMoTaW高熵合金粉末,研究了球磨时间对粉末相结构、微观形貌、杂质含量、颗粒粒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高熵合金粉末进行了物相和形貌分析,利用能谱仪定量分析粉末中元素分布和杂质含量,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了粉末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增加,混合粉末经历了扁平化、冷焊断裂、球形化三个阶段,球磨45h后,形成了具有单一BCC结构的高熵合金粉末。粉末形貌从初始的不规则状转变成片状,而后转变成椭球状,且球形度不断优化。杂质主要来源于球磨罐和磨球,不同球磨时间段,杂质含量增速不同。颗粒粒径随球磨时间变化,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颗粒粒径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合金化(MA)工艺,以W-25%CuO为原料,球磨参数设置为:球料比20:1、球磨转速500r/min,球磨时间范围1-40h,采用球磨20min、空气冷却30min的循环球磨方式。对不同球磨时间条件下制备的粉末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通过MA工艺可在较短时间内(lh)获得W-Cu纳米晶粉末,球磨时粉体中的CuO发生了还原,部分W被氧化成WOx(x=2~3),球磨后w粉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2.5nm左右,最小晶粒5~6nm;W粉颗粒的最终形态为球形,并被Cu所包覆。  相似文献   

3.
球磨条件对机械合金化制备W-Cu合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和Cu具有正的混合热,采用常规方法难于制成合金。机械合金化是制备非平衡、亚稳材料的有效手段,采用此方法制备了90%W-10%Cu合金。通过改变球料比和球磨时间等参数得到了不同组成与结构的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SEM对样品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球料比为30:1时研磨效果最好,随着球磨时间延长,样品的组成与结构发生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纳米晶合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纳米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经不同机械合金化工艺条件处理的Fe33Si67混合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33Si67混合粉末球磨26h后可实现机械合金化。随着球磨持续进行,合金化的粉末和晶粒不断细化,最后可得到Fe-Si纳米晶合金。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Au-20%Sn合金,分析了合金物相、组织和硬度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合金塑性与合金组织及制备工艺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法可以制备Au-20%Sn合金;随球磨时间的增加,Au-20%Sn的合金化程度增加,组织中的金属间化合物逐渐增多,最终基本上为δ相和ζ′相;合金的硬度随球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并在球磨60min后获得最高硬度104.2HV,然后开始下降;球磨后的合金粉末在190℃×2h的烧结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再结晶程度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导致烧结后合金硬度在球磨时间超过60min后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机械合金化Al V Fe合金纳米晶粉末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Al94V4Fe2 合金粉末, 该粉末由纳米尺寸的fccAl 相及非晶颗粒组成, 两者的尺寸分别为7nm 和10 nm 。应用DTA 方法检测合金粉末的热稳定性。合金粉末从非平衡相向平衡相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制备具有非晶颗粒和纳米fccAl 相共存结构的合金粉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0∶1 的球料比加72 h 球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选取成分为92%Ni-4%B-4%Si的混合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并每隔一定时间定量取粉进行SEM、XRD及DSC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球磨至30 h时,粉末形貌趋于球状,微量元素B和Si已经完全向镍中固溶,此时起始熔化温度降至1038℃;继续延长球磨时间粉末发生团聚,并在球磨至80 h时,趋于非晶化转变;将球磨40 h的合金粉末与松装镍粉在1100℃进行熔渗烧结时,发现其与镍粉发生冶金结合并形成致密的烧结体。  相似文献   

8.
机械合金化对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合金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合金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的变化,发现将已经形成纳米晶的合金带经过短时间的机械球磨以后可以使它变非晶态粉末,若延长球磨时间可使非晶粉末再出晶化,并具有更步的晶粒。若将以非晶态粉末再进行退火可形成晶粒更微小的纳米晶。  相似文献   

9.
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Fe50Bl5Si35纳米粉末,研究了Fe50Bl5Si35混合粉末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结构和磁性的变化。X射线衍射和矫顽力的测量结果表明,粉末的晶粒尺寸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样品的矫顽力随球磨时间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机械合金化合成Ni—Mo合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Ni_(100-x)Mo_x(x=20,30,38)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该机械合金化过程合金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Ni_(62)Mo_(38)试详经高能球磨后产生了部分非晶化,而Ni_(80)Mo_(20)和Ni_(70)Mo_(30)都形成了非平衡的纳米晶体  相似文献   

11.
以Si粉和Mo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金属间化合物MoSi2。研究了球磨过程中球磨时间、球料比、转速及不同球磨机类型对机械合金化产物的影响。利用SEM观察粉末表面形貌及颗粒大小,利用XRD测定物相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球磨机提供的能量达到相变所需的能量时,粉末中有MoSi2相生成。通过XRD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合金化程度逐渐提高:球磨转速的提高有助于生成MoSi2:较高的球料比可以使生成MoSi2的时间提前。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粉末的颗粒尺寸经历了一个由较粗且不规则、不均匀粉末向细小、均匀、接近球形粉末,然后团聚增大的转化过程。此外,还研究了助磨剂对合金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助磨剂的加入并不能促进MoSi2的生成,但可以对颗粒的细化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纯Al粉和纯Ru粉通过机械合金化(MA)和热处理制备了含Ru50%(质量分数, 下同)的铝钌合金.利用扫描电镜、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观察了复合粉体在MA和热处理后粉体的相组成和晶粒尺寸的变化.结果表明,MA30 h后Al溶入Ru中形成无序过饱和固溶体,晶粒尺寸细化到了20 nm左右.经550 ℃退火处理后,发生烧结现象,固溶体发生有序转变生成以Al2Ru为主的合金相,晶粒尺寸在50~60 nm,保温时间对合金组成和晶粒尺寸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机械合金化粉末冶金制备块体非晶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比较了机械合金化和快速凝固制备非晶材料的成分差异,介绍了Desr6和Yavari等人提出的非晶形成的固态多层反应模型,评述了非晶粉末固结过程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及应用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机械合金化的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介绍了机械合金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及特点,对目前机械合金化存在的两种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过原子扩散逐渐实现合金化反应机制和爆炸式反应机制实质上是相似的,导致效果的不同主要在于合金体系的形成热不同。另外对影响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因素以及该工艺存在的缺陷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热分析仪(DTA)等研究了Al65Fe25Ni10元素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球磨5h后的粉末样品退火处理后生成Al5Fe2和Al3Ni2金属间化合物。球磨500h后得到纳米尺寸的Al(Fe,Ni)无序相。  相似文献   

16.
以Fe粉、Al粉末为对象,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Fe-40Al合金复合粉末,研究球磨工艺参数对Fe-40Al合金粉末形貌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为机械合金化制备适合冷喷涂用Fe-40Al合金粉末提供最佳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后的Fe-40Al合金粉末具有独特的层状组织结构,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Fe-40Al合金粉末的平均粒径不断减小,由于Fe、Al相互扩散作用加强,粉末内部的层状结构不断细化而消失;随着球料比增加,机械合金化效率显著提高,相同球磨时间内Fe-40Al合金粉末粒径减小的幅度显著增大,同时粉末内部合金化过程加剧,导致层状结构快速消失。  相似文献   

17.
机械合金化制备高熵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熵合金作为一种新型合金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机械合金化是一种制备先进材料的固态加工工艺,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高熵合金也为高熵合金的发展及应用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本文介绍了高熵合金的简单概念,并从机械合金化中的元素选择、高熵合金粉末的后处理工艺及机械合金化制备高熵合金的研究方向三个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高丽敏  王振玲  董胜敏 《表面技术》2010,39(2):50-51,76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石英与石墨反应的可行性。研究了机械合金化石英与石墨混合粉末的过程中,球磨工艺(球磨时间、球料比)对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球料比50:1,球磨机转速为300r/min,球磨时间为72h时,体系提供了足够的能量生成碳化硅。  相似文献   

19.
Nanocrystalline alloy wlth graln size of about 10~20nm was prepared by mechanlcal alloying of elemen-tal powders in an imnliscible Ta-Cu system, The structure changes of Ta_70Cu_30 during mechanical alloyingwere monitor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igh-energy ball milling can efficiently reduce the grain size and considerably increase the Cu solubility in Ta.Th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hardness of alloyed powders was also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