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塑料挤胀成型工艺及设备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塑料二次成型方法———塑料挤胀成型法,对不同胀形介质的成型工艺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阐述了模具和液压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从选材、液压胀形内在成形规律、模具设计与制造、固溶处理工艺,机械性能与强化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对30万KW护环液压胀形工艺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实验中完成的30万KW护环,外形尺寸规整,性能达到美国西屋公司标准。为生产大型、优质护环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对紫铜长支管T型管复合胀形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包括冲头挤压力的公式与计算,试验中所用复合胀形模具结构和部分重要零件的设计与选取及试验结果。试验研究表明,复合胀形工艺能够生产出支管长度比较长的T型管;采用合理的模具结构,正确计算冲头挤压力、胀形内压力及径向反压力,使胀形区始终处于多压应力状态,是复合胀形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后桥的缩径-胀形工艺,为得到合理的胀形加载路径,在缩径实验的基础上,使用ABAQUS软件对缩径-胀形工艺进行了数值仿真,确定了仿真过程中的边界条件以及加载方式,分析了不同的加载路径对成形过程的影响,考察了液压胀形的主要工艺参数,即液压与轴向进给量对成形过程的影响,得到了合理的加载路径. 仿真结果表明,缩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第1次胀形取胀形压力为常压47 MPa,第2次胀形取多线性加载路径,所得桥壳外形和尺寸较为理想;在第2次胀形时进行退火处理,胀形桥壳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所需胀形压力也较小.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用挤压胀形工艺把无缝管坯一次成形为大变形多通管的可行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种胀形介质对工艺过程的影响,指出最适合于获取超长支管的胀形介质是流体,给出了坯料计算公式.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长径比达3.6的多通管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半滑动式液压胀形的基本思想以及小型汽车桥壳的液压胀形工艺过程,在普通液压机上试制出模拟样件。提出了钢管胀压成形工艺,先将两端缩径的管坯进行液压胀形得到轴对称的预成形管坯,再对其内部充液(水)并用模具压制成形,并试制出胀压成形桥壳样件。与液压胀形样件比较表明:胀压成形样件轮廓清楚,桥包部分过渡小圆角贴模性好,壁厚减薄量小,成形液压力低。  相似文献   

7.
液压胀形薄壁管材料流动应力方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采用管材液压胀形(THB)来构建管材流动应力方程的方法.基于薄壁管材在液压胀形中的试验数据,用曲线拟合方法、塑性薄膜理论及静力平衡方程通过计算来确定管材流动应力方程,避免了变形管材轮廓子午向曲率半径、变形区应力与应变的直接测量.采用模具内部增压方式,开发了一套可在单动压力机上使用的自然胀形试验装置,并在此装置上对不锈钢1Cr18Ni9Ti管及碳素钢20钢管进行了管端自由的液压自然胀形试验,获得了2种管材的THB材料参数并构建了流动应力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向拉伸试验相比可以得到更大应变范围内的流动应力;在等效应变较小时,所得到的流动应力曲线与单向拉伸试验得到的流动应力曲线基本接近,但随着应变的增大,两者差距增大;从液压胀形试验法中得到的管材硬化指数、强度系数及流动应力均比相应板材的单向拉伸试验数值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8.
钛管换热器在石化工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在钛管换热器制造过程中,钛换热管具有较高的屈强比,塑性差,易脆裂,使得钛管与碳钢管板胀接相容性有一定限制,是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而液压胀接技术是一种对换热管内壁均匀施加压力的柔性胀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理论计算,获得液压胀接压力范围,通过胀接工艺试验,确定生产过程中的胀接压力,保证胀接质量可靠和稳定。钛管换热器液压胀接工艺成功应用于生产制造,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变形多通管挤压胀形介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用挤压胀形工艺把无缝管坯一次成形为大变形多通管的可行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种胀形介质对工艺过程的影响,指出最适合地获取超长支管的胀形介质是流体,给出了坯料计算公式,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长径比达3.6的多通管。  相似文献   

10.
液压胀形圆角填充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方形零件为例,研究了液压胀形过程中加载路径、摩擦系数、加工硬化指数和厚向异性系数对圆角填充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3种不同的加载路径在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计算机控制液压胀形机上进行试验,并采用动力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液压胀形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增大内压力有利于提高零件圆角处的贴模量;适当增加轴向进给量有利于改善零件的厚度分布均匀性;增大摩擦系数对零件的贴模量影响较小,但会降低零件的厚度分布均匀性;较大的厚向异性系数和加工硬化指数有利于液压胀形零件的圆角填充.  相似文献   

11.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电火花加工方面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微小进给装置、微细电极的制备、微小能量加工电源、与其他技术组合的新型加工技术和微细电火花加工过程控制技术。比较了微小进给装置与传统的进给伺服系统的结构特点 ,并对各项微细电火花技术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微小进给装置的传动精度及系统的频响较高 ;微细电极的制备技术解决了圆柱、圆锥、螺纹等不同形状的电极或微小零件的制备及对硬质合金、聚晶金刚石等超硬材料的加工问题 ;可控RC脉冲电源技术易于调整脉冲能量 ,避免发生电弧性脉冲放电现象 ;微细电火花加工可与超声加工、电铸加工等技术组合形成各种复合加工技术 ;模糊控制技术可用于控制电火花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国内生产出现的棒线材生产新工艺进行了分析。围绕着无头轧制,热送热装,感应加热、低温轧制, 棒材表面淬火及自回火,轧后控冷等技术的发展现状,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工艺技术不但适用于新建厂,而且也适应于已有轧钢厂的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农业高新技术系统的内涵、特征、结构和功能,以及可持续运行的条件,阐述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实质。要完成农业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必须加大政府对我国农业科技的投资力度、进行科技运行体制改革、采取合适的模式让农业高新技术走进农家和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农业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TiC、TiN、Ti(C、N)粉末制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TiC、TiN、Ti(C、N)粉末的制备技术,分析了这些制备技术的工艺过程和工艺特点,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寻求成本低廉的原材料,利用等离子、微波、激光、电弧等获得高温的新技术,并结合自蔓延合成、机械合金化等手段,低成本规模化制备高质量TiC、TiN、Ti(C、N)超细粉体正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随着研究深入和制备工艺的改进发展,更简便、经济、有效的制备技术将使TiC、TiN、Ti(C、N)粉末具有更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电阻直接加热锻造成形工艺方法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锻造工艺流程长,能源消耗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采用电阻直接加热技术的新型热锻成形系统。采用该系统对42CrMo4棒料进行了热镦粗实验,研究了预接触压力、工件表面质量、电流对工件加热及成形过程的影响,为电阻直接加热模锻成形提供了指导。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工件在模具中加热到成形温度;2)小的初始接触压力有助于提高工件的加热温度;3)在初始接触压力不变情况下,工件的加热温度与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4)模具与工件接触面质量对加热温度有重要的影响;5)在成形过程中采用恒定电流强度的电阻加热有效地降低了工件的冷却速度,使成形时间延长30%。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大型曲轴用钢35CrMo 的热力模拟试验和数据处理,探讨了曲轴弯曲镦锻的热成形机制,研究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等参量对35CrMo 钢应力应变关系和再结晶特征的影响。建立了该类钢热成形的材料模型、给有限元数值模拟曲轴弯曲镦锻热成形过程提供了基本数据,也为大型曲轴热成形力能参数和温度制度的合理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材料模型的确定,对于研究热成形实质,预报与控制工艺质量和产品质量乃至新工艺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瑞风商务车托架零件冲压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分析覆盖件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瑞风商务车右托架零件的拉延成形过程及不同工艺参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针对模拟结果中工件出现的缺陷,提出了初步的工艺改进方案,为板材成形工艺设计和生产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性能,利用这一性能,ETFE气枕可以进行基于平面裁剪的塑性成形.制作了两个直角梯形ETFE气枕模型,设计了气枕充气泄气压力控制系统,对两个气枕分别进行充气成形试验和循环充气加载试验,利用激光位移计对膜面位置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kPa内压的塑性成形,得到的两个气枕的矢跨比分别为1/9.4和1/10.3,成形过程使ETFE薄膜材料发生强化.采用多折线各向同性强化的弹塑性材料模型模拟ETFE薄膜,通过ANSYS软件进行了气枕成形以及循环加载的数值分析,并对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成人高等教育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现有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病入手,探讨了适应成人高等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即通过开通教学网站、开设电话热线和开设通讯信箱的办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具体困难,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现有企业设计开发模具较差基础上,将数值模拟软件Dynaform应用到模具的开发活动中.运用有限元方法和塑性成形技术,对压紧弹簧座零件冲压成形工艺方案进行模拟验证.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ro/Engineering的自顶向下设计技术,进行模具开发.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准确地进行模具设计,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