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大学校训随近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创建而产生,集中体现了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特有的文化个性、精神理念和伦理内涵。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使大学校训在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同时,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赋予新的内涵,不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与“超越”,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视角透视学术自由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学术自由是一个根植于西方社会的概念,西方社会根深蒂固的“自由”与“理性”传统是大学学术自由得以孕育而生并延绵不绝的关键所在。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合理内核的学术自由能否成功移植,不仅取决于大学组织自身的特点,还取决于大学组织所置身的文化环境。学术自由在我国大学的实现不仅需要解决制度创新问题,更需要文化的创新。我国文化创新之根本在于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大学行政权力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理解。在西方社会,随着大学的发展和演变,大学行政权力由学术权力、政府权力、市场权力等让渡和授权而生,中国大学则与之相反。中国近代大学与国家“同生同构”的百年发展史为大学行政权力提供了国家建构中的政治合法、社会组织的公共责任、公共资源分配的制度依赖、内部管理的科层制模式等合法性基础,也建构了目前中国大学的权力形态。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要求以研究和传授高深学问为己任的大学担负起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大学如何在承担学术研究社会责任的同时,又保持"学术自由"的传统?一方面,学术自由是保持大学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享受学术自由的大学也应该履行与自由相对应的社会责任.德里克·博克提出了学者、政府、大学在承担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和维护学术自由方面各自应起的作用.这对于正在深化改革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大学有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5.
阐释了大学理念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剖析了我国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分析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的大学理念应包含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是中国大学理念的核心;学术自由是中国大学理念的灵魂;“弘扬传统,陶养德行”是中国大学理念的首要论题;“自主创新,服务经济”是中国大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是国内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国内学者认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处理好校内外关系,校外即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校内即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之间的关系,形成现代大学法制体系和与之相应的现代大学运行机制。相对于“国家本位”或“市场本位”,“大学本位”的复归无疑是一种历史和理论的进步。但作为一种“制度”内涵的研究重视不够。而“现代大学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地方在于“现代大学”所具有的特性,而这相关内涵的把握,理论界还没形成一致的共识,本文将尝试着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分析。一、现代大学内涵解析大学既是社会的镜子,又是一座灯塔,大学的独特职责在于帮助我们的国家建立多元文化、多种社会的有效模式。大学的存在具有特定的内涵,其本质表现为:大学体现社会社与民族性的统一,强调学术性和自主性的统一。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带有政治性的烙印。而现代大学除了具有大学的特定内涵外,还应具有不同于现行大学的特征:(一)和谐性1、管理上: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统一大学内部管理离不开行政系统的行政引导,行政管理系统保障了大学目标的实现,但这不表示行政权力可以过多干预或支配学术事务,学术系统、学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现代化,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官方主控、集权管理、科层组织等管理传统。大学内部管理受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体现出缺乏独立性、政治化和官僚主义的管理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大学管理的现代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大学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是典型的学术性社会组织。追求“学术卓越”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 ,也是西方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成功所在。中国建设研究型大学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尊重大学组织发展的内在逻辑 ,以学术立校 ,发展学术与服务社会协调统一。在具体办学实践中 ,应立足“做强”学术而不是“做大”规模 ,以“卓越”的学术产品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的内设机构一直在膨胀之中。由于发展的驱动、办学资源的诱惑、现代化产生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在效率机制的作用下,大学不断成立一些新的机构。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大学为了自身的合法性,成立了与政府具有高度同构性的内部机构。同时,模仿性机制导致大学间相互的模仿和攀比,从而使不同类型大学的内设机构全面膨胀。  相似文献   

10.
英语“communication”与中国古代汉语“传”字的词义体现了现代西方与古代中国的传播观念。两词词义相同之处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都认识到信息传播的两个普遍规律“传信息”与“传物质”的密切关系;“传递”信息可以“共享”信息。两词词义不同之处反映了中西方传播观的各自特色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的西方传播观具有“空间倾向”性,重视“横向传播”;产生于东方农业社会的中国传统传播观具有“时间倾向”性,重视“纵向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