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卓 《疾病监测》1996,11(11):432-434
霍乱(1995年)概述1995年,世界各地都有感染01型E1Tor生物型霍乱弧菌病例的报告。官方报与WHO总计有208755个病例,比1994年几乎下降了50%,报告死亡5034人,全球范围内病死率从1994年的2.8%下降到1995年的2.4%。有...  相似文献   

2.
刘端  孟凡亮 《疾病监测》1999,14(7):267-270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Vc)引起的急性脱水性腹泻病,从1817年至今的180多年内,全球范围内已发生过七次由O1群Vc引发的霍乱大流行,1992年印度和孟加拉国又发生了由O139群Vc引起的霍乱,并于1993年以后在十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3.
1999年全球霍乱流行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全球霍乱继续流行 ,这是 196 1年开始由O1生物型Eltor霍乱弧菌引起的第 7次全球霍乱大流行。 1999年 6 1个国家官方报告给WHO的霍乱病例总数为 2 5 4310例 ,其中死亡 9175例 ,与以往年份比较 ,官方报告病例数已下降了 13%。报告的总病死率 (CFR)仍然稳定在 3 6 %左右。非洲占全球总病例数的 81% ,有 2 0 6 746例 ,该大陆的CFR稳定在 4 2 %左右。亚洲报告的病例总数为 39417例 ,比 1998年增加了 6 1%。由于漏报 ,低报和监测系统的其它限制 ,实际数字很可能较高。1999年马达加斯加岛霍乱流行显著 ,该岛已 10年无霍乱。非…  相似文献   

4.
O139霍乱弧菌所致霍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新华 《疾病监测》1997,12(8):311-315
O139霍乱弧菌所致霍乱的研究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255026)袁新华综述张汉民审校有记载的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已有七次,前四次病因不明,后三次是由O1血清群霍乱弧菌所致,第七次是在1961年由源于印度尼西亚西里伯斯岛的ElTor弧菌引起的。而非O1...  相似文献   

5.
《疾病监测》1994,9(3):58-59
全国各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摘抄(9401期)霍乱广东:患者李××,女,26岁,系台山市四九镇农民,1993年12月底到深圳探亲,1994年1月16日回台山市,晚上发病,临床症状轻型,病原经省站鉴定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小川型1f,与1993年流行株同...  相似文献   

6.
霍乱弧菌及其它致泻弧菌检验现状许淑珍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当前,埃尔托型和O139霍乱弧菌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O139菌株是近3年来发现的引起霍乱流行的新菌型。非O1群霍乱弧菌和其它弧菌引起的腹泻也明显增多。实验室应加强对霍乱...  相似文献   

7.
全球艾滋病资料(HIV/AIDS全球大流行的当前形势)至1995年12月15日,由193个国家/地区报告到WHO的成人和儿童艾滋病累计已达1291810例。这个数字比在1995年1月3日报告的1025073例增加26%。1995年1月WHO估计,到1...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遗传学基础上,探索抗O/129的非O1群霍乱弧菌的基因结构的特点,即对1992~1994年从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的21株抗O/129的非O1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染色体DNA经核酸限制性内切酶PstI消化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全部菌株表现为多样化特征的限制性酶谱;用Dig标记的基因探针做southernblot杂交,无一株菌具有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所具有的CT毒素基因;质粒图谱分析,仅有6株菌各含有一条质粒带,而且这6株菌同时对3~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表明该菌株对O/129的抗性是非质粒性的。结果表明,抗O/129的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非流行株具相似的遗传学特性和毒力特征,因而,它不是引起霍乱暴发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霍乱弧菌O139多糖荚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端 《疾病监测》1996,11(7):265-268
霍乱弧菌O139多糖荚膜的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刘端综述张树波审校由霍乱弧菌O139(VCO139)引起的新型霍乱,自1992年起在印度和孟加拉等严重流行,目前已波及亚、欧、美三大洲的十余个国家和地区[1],...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     
任士明 《疾病监测》1996,11(4):157-158
结核病至1996年1月,上报到WHO的1994年的结核病例报告,在1996年2月出版的《结核病报告最新资料》中进行了分析。大多数材料是由WHO成员国通过WHO地区或国家的办事处提供的,或直接来自各国国家结核病控制计划(NTP)。为了得到关于1994年...  相似文献   

11.
尽管2007年以来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霍乱病例数和发生霍乱的国家数逐年增加,但2012年却明显减少。2012年全球报告霍乱病例245393例,死亡3034例,病死率为1.2%,病例数比2011年减少58%。全球报告的霍乱病例都是由霍乱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2.
张树波 《疾病监测》1993,8(5):135-139
1961年从印度尼西亚西里伯斯岛开始,由埃尔托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第七次世界大流行,于1991年传入南美洲和中美洲,侵袭了除7个国家以外的所有拉丁美洲国家,其来势之猛、传播之快、发病率之高为世人所瞻目。同年,非洲也发生大流行,侵袭了21个国家。1991年全球报告发生霍乱的国家数和病例数超过这次大流行以来的任何一年。1992年霍乱继续肆虐拉丁美洲和非洲。亚洲虽然报告的病例数有所减少,但仍有15个国家报告发生霍乱(截止至1992年12月5日)。这次霍乱大流行目前仍无停息的迹象,是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要着重监测和防治的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任士明 《疾病监测》1997,12(2):72-74
全球HIV/AIDS大流行的当前趋势自这次大流行开始以来至1996年6月30日,上报到WHO的成人和儿童AIDS病例累计为1393649例。这个数字表示比1995年7月1日止报告的1169811例又增加了19%。到1996年6月30日止报告的1393...  相似文献   

14.
泗阳县1957~199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江苏省泗阳县医学会(223700)刘国甫江苏省泗阳县卫生防疫站施秀芸为了解我县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状况,掌握其流行规律,现将我县1957-1994年乙脑流行特征报告如下。1.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明显...  相似文献   

15.
小儿秋季腹泻具有季节性流行特点,可在秋冬季暴发流行,发病时间集中,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应用干扰素、复方丹参治疗该病66例,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为1994年10月~1995年2月及1995年10月~1996年2月当地腹泻流行...  相似文献   

16.
任士明 《疾病监测》1996,11(10):396-397
美国1993~1994年水传疾病暴发的监测问题/情况:自1971年以来,CDC和美国环境保护署保持一个收集和定期报告关于水传疾病暴发(WBDOS)的发生和原因的材料的合作监测系统。报告所包括的期间:该报告包括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的材料和1...  相似文献   

17.
朱勇  刘松青 《疾病监测》1997,12(2):45-50
我国某地1996年6月从一名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首例O139霍乱弧菌,并将该菌与国内外菌株形态,生化和遗传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此菌株与国内外O139流行菌株具有相似的表型特性(Phenotype),形态,生化特性与O1群相似,但对弧菌抑制剂(O/129)不敏感,不被O1多价血清凝集;用已知的几种霍乱弧菌毒素基因探针与被测O139菌株DNA杂交,结果显示都具有ctx,zot,ace基因;PCR检测ctxA基因与O1群霍乱流行株具有相同的扩增产物;SDS-PAGE分析外膜蛋白所有O139菌株图谱相似;用16SrRNA基因探针与BglⅠ酶切的染色体DNA杂交,结果表明此菌株与中国及国外菌株分属于不同的核糖体基因型(Ribotype,RT),而且与当年的O1群流行菌株具有相似的RT型,推测该菌株可能是O1群的突变株,对新毒株O139的出现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36例临床报告张兰梅,袁广芝301900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我院1989年1月至1994年8月对所收治的尖锐湿疣36例进行临床分析和CO2激光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门诊病人36例,其中女性30例,男性6例。年龄最小18岁...  相似文献   

19.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并发前臂筋膜综合征2例薛克栋一氧化碳(CO)中毒,仅有极少数并发筋膜综合征,如未引起重视常可导致肢体坏死或功能障碍,甚者截肢或死亡。我院1988~1994年收治2例重度CO中毒并发前臂筋膜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1.1例1....  相似文献   

20.
逄波  阚飙 《疾病监测》2021,36(9):869-872
霍乱是全球关注的烈性传染病,当前全球仍处于霍乱的第七次大流行中。1961年第七次全球大流行出现以来,霍乱在我国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霍乱防控、卫生医疗人员高度专业负责、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霍乱流行在我国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传染病防控中的一项重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为霍乱防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当前我国霍乱流行特点发生变化,整合多维数据及新技术、范围覆盖全国的实验室监测网络在霍乱的敏感监测和应对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