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徐红  伍晓汀  庄文 《华西医学》2004,19(1):120-121
在患消化道肿瘤需手术治疗的病人中,由于疾病对全身代谢及消化道功能的影响,术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失衡。术后创伤、应激、胰岛素抵抗和分解代谢,使血糖增加,而短期内不能恢复正常饮食又使营养状态恶化。血糖过高和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予营养支持是整个治疗过程中十  相似文献   

2.
郝彩琴  王耀琴 《护理研究》2012,26(33):3130-3131
食管贲门癌病人因不能正常进食和疾病本身的消耗,绝大部分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而手术创伤和术后应激反应所引起的高分解代谢又加剧了营养不良,加之术后禁食等更易引起营养缺乏,不利于术后早日康复。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罗玲梅  陈晓萍  蔡琳 《全科护理》2023,(8):1063-1066
介绍结直肠癌手术病人不同阶段的营养不良状况,营养不良对病人术后临床结局及预后的影响,并综述术前、术后及家庭营养管理现状,旨在为结直肠癌手术病人全程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食管癌患者进食困难,能量消耗大,术后一般禁食时间长。解决食管癌术后的营养问题是术后护理和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食管癌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术后禁食,手术创伤,使病人的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更为明显。早期对食管癌  相似文献   

5.
喻姣花  谭翠莲  黄海燕  孙新 《护理研究》2006,20(8):2023-2024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在胃癌及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采用SGA和血清清蛋白(ALB)营养评价法对151例胃癌及大肠癌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观察不同营养状况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GA及ALB营养评价法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5.0%及43.7%;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7%及48.3%。营养良好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4.8%,而营养不良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A法简便易行,可早期发现病人营养不良,适合于胃癌及大肠癌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评价;病人营养状况可作为胃及大肠癌病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与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管癌术后病人多伴有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而术后禁食、手术创伤等因素使病人的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更为明显,从而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我科从2002年初开始,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置2个管,一为胃管,用于胃肠减压,二为小肠  相似文献   

7.
胃癌及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主观全面营养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喻姣花  谭翠莲  黄海燕  孙新 《护理研究》2006,20(22):2023-2024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在胃癌及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采用SGA和血清清蛋白(ALB)营养评价法对151例胃癌及大肠癌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观察不同营养状况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GA及ALB营养评价法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5.0%及43.7%;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7%及48.3%。营养良好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4.8%,而营养不良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A法简便易行,可早期发现病人营养不良,适合于胃癌及大肠癌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评价;病人营养状况可作为胃及大肠癌病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早期胃癌多无症状,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已经存在营养不良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手术创伤和术后应激反应可以加剧分解代谢。因此,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对病人营养不良的改善及机体免疫力的提高极为重要。传统肠外营养存在缺陷,疗效不及肠内营养。我院近期对胃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效果满意。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恢复效果的相  相似文献   

9.
吴苗  吴沛 《全科护理》2020,18(24):3216-3219
[目的]探讨回授法在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人术后营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营养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回授法对病人进行营养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知识评分、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机体所需营养成分、饮食搭配、营养不良风险、蛋白质食物来源、体质指数计算及营养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营养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症状、情感角色、情绪控制、个人认知、社会交际及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授法营养教育能有效提高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人营养知识水平,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日芳 《护理研究》2008,22(5):1352-1353
外科病人围术期的营养是目前外科医务人员研究的主要课程之一,尤其是胃癌病人术前就处于高消耗状态,加上介入化疗措施,加剧了病人的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很重要。2006年12月-2007年5月,我科对6例胃癌病人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极大地改善了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保汪了手术效果,减少了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生长代谢快,机体的热储备量小,原有的能量 蛋白质营养不良或术后对患儿的营养供应和支持不当会使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力下降,影响预后。营养支持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进行正常的代谢,保持组织、器官的功能和结构,改善包括免疫功能在内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康复的目的。较大手术的小儿外科病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改变其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引导机体早日进入合成代谢,改善氮平衡和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水平,从而提高免疫应答和修复过程[1]。 小儿胃肠道手术后因肠道功能障碍不能行肠内营养,常需较长时间禁食,胃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评估肝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8月我院拟行肝癌术后化疗患者158例纳入本研究,采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和临床营养支持研究。结果158例患者有51.9%的患者具有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风险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和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有关。肝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率整体较高,并且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率较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高。结论肝癌术后化疗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临床上整体临床营养支持率高,肝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与患者年龄和肝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胃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比例可高达55%,严重营养不良者达19%,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较大的手术创伤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防止体重下降过多,负氮平衡加重,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简述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葆华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924-925
营养支持是现代外科的重大进展,对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危重病人的存活率,改善手术的疗效都有重要作用。食管癌患者因吞咽困难和癌肿本身的消耗,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上手术、麻醉的严重打击,对手术的过度应激反应,使术后营养不良加重。而营养不良使患者易发生吻合口瘘、切口裂开、免疫功能低下等。以往对食管癌术后病人禁食期间采取全胃肠外营养(TPN),除费用昂贵外,且由于静脉置管易引起感染;长时间的TPN,由于胃肠道缺乏谷胺(Glutamin),易致肠黏膜萎缩,细菌移位,消化道血液流量减少[1],影响伤口愈合。自2000年我科对食管…  相似文献   

15.
营养不良一直是一个较为普遍且需要重视的问题。近5年的研究显示,住院病人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7.5%~63.9%_2。],而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为17.7%~73.2%。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因素导致病人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因素会加大导致病人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也使病人更有可能从营养支持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是目前外科医务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尤其是胃癌病人术前就处于高?肖耗状态,加上介入等化疗措施,加剧了病人的营养不良。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细心照料病人的饮食,保证病人充足的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可尽快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切口愈合。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伤口愈合,为了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癌术后治疗的临床意义,就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对收治的60例胃癌病人中接受EEN、肠外营养(PN)和未施行营养支持治疗者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最常见癌肿之一,据统计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1位.到目前为止,胃癌在临床上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有50%的病人在就诊时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使病人对手术及综合治疗的耐受性下降[1],部分病人由于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和营养不良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并对远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营养支持疗法是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2010年1月-2011年11月,我科对100例实施胃癌根治术后病人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24 h应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观察对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以肛门排气时间为标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三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病人术后1d~3d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辅以人血白蛋白、血浆;术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术后14d~21 d完全经口进食。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加强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化指标,促进了肝移植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王兆霞 《护理研究》2010,(6):1651-1652
急性脑梗死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许多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已证实营养不良与脑卒中的不良结局显著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急性脑梗死病人有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条件,但存在胃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急性期给予普通食物或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提供营养,往往不能防止病人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0.
胃肠病人多合并营养不良,手术引起创伤和生理性改变,无疑使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影响术后恢复。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手术后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院自2006年10月对15例胃手术后患者行早期经鼻肠内营养(En),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