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大型高炉,若长时间中心流过分发展,边沿流不足,必然会导致炉墙粘结,崩、滑料增加;而中心流比较发展,边沿流适当发展是理想的煤气分布。判断边沿气流是否发展,主要看十字测温器周边4点温度的高低和炉身探测器周边温度的高低;其次,应考虑炉腰温度水平及其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攀西3×1 750 m3高炉本体设计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高炉本体采用了适合钒钛磁铁矿冶炼的薄壁内型,隔热保温型的复合炉底炉缸内衬技术,冷却强度适中的双层蛇形管球墨铸铁冷却壁,分段供水的冷却水系统,配置大量的监测仪表,使得高炉的设计达到了国际最先进的钒钛磁铁矿冶炼高炉水平。  相似文献   

3.
鞍钢高炉工作者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系统试验,曾于1962年总结了高炉强化的冶炼和调剂规律,后来随高炉大量喷吹燃料又作了补充总结。其主要论点是: 1.高炉气流的合理分布是强化冶炼的关键。其发展方向是减弱炉内边沿和中心气流,使之沿高炉截面和高度合理均匀分布,炉喉CO_2%曲线由双峰式趋于平坦,使煤气能量被充分利用,冶炼指标良好; 2.控制高炉气流合理分布的关键是正确进行上下部调剂,以下部调剂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炼铁》2015,(5)
对攀钢新3号高炉钒钛磁铁矿冶炼合理操作炉型的控制进行了阐述。重点从原燃料条件、操作制度和炉体冷却强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操作炉型的因素。为此,新3号高炉针对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严格控制Zn入炉,二是采用以"大批重、重负荷、间歇加焦"为主的操作制度,三是优化炉体冷却制度等,从而使得操作炉型日趋合理,适应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冶炼的需要,保证了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在综合入炉品位仅49.43%情况下,2014年两个月平均利用系数突破2.500。  相似文献   

5.
刘军  彭忠辉 《炼铁》2022,(1):57-61
简要分析了 HIsmelt工艺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可行性,重点对HIsmelt工艺冶炼钒钛磁铁矿工业试验进行了阐述.工业试验结果表明:①配加钒钛磁铁矿比例≤70%冶炼时,SRV炉基本保持稳定,但能否长期经济冶炼有待验证;②随着钒钛磁铁矿比例的增加,小时喷矿量降低,燃料比升高约35%,生产成本较普通矿提高20%;③试验期间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柳钢4号2 000 m3高炉布料方式的特点。为了解决原燃料质量一般和后期炉役护炉生产条件下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的问题,4号高炉采用大角度、大角差结合中心加焦布料方式,其核心要点是适当压制边沿气流,发展中心气流。柳钢4号高炉生产实践表明,采用大角度、大角差结合中心加焦布料方式,边沿汽流相对较重,边沿十字测温温度在150 ℃以下,但是由于中心加焦的作用,中心煤气流较旺盛,高炉顺行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7.
攀钢2号高炉停炉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希文  范云东 《炼铁》1999,18(1):10-13
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攀钢高炉在冶炼强度提高、鼓风动能增大、渣中TiO2有所降低的条件下,空料线停炉时采用不洗炉直接变休风料、预空料线回收煤气、不加盖面焦、炉顶用N2雾化打水、减少出铁次数、预留渣铁深空料线等技术,大大缩短了空料线时间,为缩短大修时间,提高生产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7,(3)
对莱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低燃料比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2号高炉炉役后期炉缸第2层侧壁温度出现阶段性上升,对其进行控制后高炉燃料比升高较多,认为入炉原燃料质量波动和冷却壁损坏影响操作炉型是制约2号高炉低燃料比冶炼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采取及时确定焦炭水分、时间布料法、稳定边沿气流、快速更换炉身上部冷却壁等措施,实现了低燃料比冶炼的目标,2016年1月燃料比逐步降低至504kg/t。  相似文献   

9.
对韶钢7号高炉(2200 m~3)炉役后期强化冶炼的措施进行了阐述。针对7号高炉的炉型特点,通过采取改善入炉原燃料质量、优化操作制度、强化操业管理等措施,稳定了煤气流,形成了中心开放、边沿稳定的合理煤气流分布,确保了炉况稳定顺行。7号炉在炉役后期强化冶炼时,日产量显著提升,利用系数由2015年的2.413提高到2017年(1-5月)的2.72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经承钢长期探索研究的全钒钛人造富矿开炉新技术终于获得成功,并通过省级鉴定。全钒钛人造富矿开炉就是在用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之初,不用普通矿打底,直接用这种矿开炉的一种技术。我国钒钛磁铁矿较丰富,其成分与国外矿相比,含二氧化钛较高,属高钛渣,冶炼难度较大,用这种矿直接开炉,被认为是“开炉禁区”。60年代以来,国内普遍采用普通矿冶炼铸造铁过渡的传统开炉技术,待高炉顺行后再添加钒钛磁铁矿,耗损较大。承钢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基地,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终于找出了在开炉初期,炉缸温度不充沛并有较强氧势的情况下,二氧化钛还原减少、硅钛值明显下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攀钢高炉在冶炼强度提高,鼓风动能增大,渣中TiO2有氘降低的条件下,其停炉空料线采用不洗炉直接变休风料,预空料线回收煤气,不加盖面焦,炉顶N2雾化打水,减少出铁次数,预留渣铁深空料线等技术,大大缩短了空料线时间,减少了炉缸残留物,为缩短大修时间,提高生产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黄云 《河北冶金》2023,(9):29-35
对国内外钒钛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分别讨论了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工艺技术以及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冶炼效果,并探讨了高炉与非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高炉通过喷吹焦炉煤气、氧气高炉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冶炼过程碳排放,减少冶炼过程碳耗,但存在着操作难度大、无法完全替代冶金焦等问题;非高炉冶炼工艺包括转底炉直接还原—电炉冶炼、气基竖炉直接还原-电炉、COREX熔融还原以及HIsmelt熔融还原等工艺路线,能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并大幅减少冶金焦的使用,但是,依然存在V、Ti收得率不高、顶煤气利用效率低等缺点。基于以上研究,结合西昌钢钒的原燃料质量特点、区域资源分布、自身工艺操作及设备条件等,提出了Pangang Low Carbon smelt工艺(PLCsmelt)。PLCsmelt是一种与传统高炉生产同质铁水、综合减碳降本的复合工艺,其减碳潜力约30%~50%,降本潜力较大,可为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光远 《四川冶金》2005,27(5):50-53
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所获得的含钒钛铁水与普通高炉铁水比较,其理化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含硫量高和出炉温度低。因此,钒钛铁水应该采用炉外脱硫工艺。鉴于钒钛铁水的特点,采用镁粒喷吹脱硫工艺,其基建投资少,脱硫工序费用低,因而最为适宜合理。  相似文献   

14.
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技术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技术障碍是炉渣变稠,渣铁不分。为解决这一问题,冶金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组发明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高炉冶炼新技术”。这一新技术不同于以往采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大钢3号高炉配加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进行低钛,中钛渣冶炼试验所用原燃料、冶炼工艺特点及试验结果;对冶炼成功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为中小高炉推广使用钒钛磁铁矿,提供高炉冶炼操作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16.
高炉是钒钛磁铁矿最成熟的冶炼方法,但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需要配加普通矿,炉渣Ti O2低难以回收利用。为了实现全钒钛磁铁矿冶炼,提出了钒钛磁铁矿回转窑预还原—全氧熔池熔炼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炉渣氧势可控,冶炼能耗低等优点。试验研究了温度和炉渣碱度对钒钛磁铁矿熔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熔炼温度1 450℃以上,全钒钛磁铁矿冶炼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钒钛磁铁矿终渣碱度为0.8以上可以顺利冶炼得到铁水,炉渣流动性好,渣铁容易分离,但铁水硫含量高于0.21%,达不到炼钢要求,需要炼铁预处理脱硫后才能炼钢。  相似文献   

17.
钒钛磁铁矿是一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目前,它的主流冶炼工艺——高炉-转炉法存在生产能耗高、操控难度大、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亟需开发新一代钒钛磁铁矿有价元素分离和提取工艺。欧冶炉是基于COREX工艺优化改造后的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具有纯O2喷吹、料柱载荷小等钒钛磁铁矿冶炼的潜在优势。在实验室分别模拟了高炉和欧冶炉的冶炼条件,对比分析了钒钛炉料在2种条件下的软化、熔滴行为差异。结果表明,欧冶炉条件下钒钛炉料由于承受载荷小,高温软化收缩速率慢,在1 450℃时仍维持良好形态,熔滴区间比高炉条件下减小了79℃。高炉条件下钒钛炉料压差曲线由于渣铁熔化和炉渣泡沫化出现2次陡升,呈现“双升型”特征,而欧冶炉条件下炉料压差呈现“单升型”特征,熔化至滴落期间料层压差未见明显增加。高炉和欧冶炉条件下的钒钛炉料在高温区(滴落带)均出现了炉渣泡沫化现象,但欧冶炉的无N2还原气氛抑制了高熔点相Ti(C,N)的生成,欧冶炉条件下TiC理论生成温度为1 481℃;高炉条件下Ti(C,N)理论生成温度仅为1 219℃。证实了欧冶炉工艺条件提高了钒钛炉料的料...  相似文献   

18.
攀钢 3号高炉利用系数已稳定地突破 2 .0 ,1999年 11月曾创造了 2 .42 5的好水平 ,表明我国钒钛磁铁高炉冶炼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攀钢钒钛磁铁矿曾被国外专家视为世界上最差的原料。在炼铁厂投期初期 ,经常出现一系列技术难题 ,使生产处于低水平徘徊的艰难境地。近年来 ,攀钢成功地开发了钒钛矿高炉冶炼新技术 ,使高炉生产适应能力大大增强 ,从而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得到改善。今年 ,攀钢将抓住对 3号高炉跨年度检修后 ,炉况好的机会 ,继续进行科学实验 ,保持其良好的操作炉型 ,实行高风温、大喷煤、控制好炉温、料批、渣碱度 ,按料批除尽…  相似文献   

19.
吴亚明 《四川冶金》2012,34(3):10-13,20
攀钢钒新3号高炉是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首次应用于2000 m3级高炉,在6年多的生产实践中,各种操作制度通过不断地摸索,目前已掌握了大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冶炼规律。本文就其精料工作、上下部调剂、特殊炉况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初步说明了大高炉冶炼钒钛矿各项操作制度的调剂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炉上部操作引起的料面形状变化会直接影响炉内煤气流的分布,而煤气流的分布也会直接影响炉内煤气利用率及高炉顺行.为研究高炉不同料面形状对炉内煤气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三维高炉数学模型,对不同形状的料层分布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V”形料面和“平台+漏斗”形料面都是发展中心气流的料面结构;在“V”形料面下,随着料面倾角的增大,高炉炉顶中心的煤气流速也增大;与“V”形料面相比,“平台+漏斗”形料面的高炉中心煤气流速减小,而边缘煤气流速增大,整体上煤气流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