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掌腱膜挛缩症50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讨论掌腱膜挛缩症的病因,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经手术治疗的掌腱膜挛缩症50例78只手。其中包括取掌腱膜作病理检查的11例。行掌腱膜大部切除、手掌及手指挛缩皮肤“Z”成形术63只手,掌腱膜及受累皮肤一并切除后行游离植皮术15只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4年,见挛缩解除,疗效肯定,无1例复发。14只手产生并发症如神经损伤、皮下血肿、皮片成活不良及伤口Ⅱ期愈合等占17.8%。组织学检查结果:均为致密结缔组织增生。结论掌腱膜挛缩症国人报道较少,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居多,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屈曲挛缩已形成功能障碍时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掌腱膜挛缩症中手指屈曲畸形矫治方法 及其疗效.方法 本组患者17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岁.均有掌腱膜挛缩症,伴小指屈曲挛缩8侧,伴环小指屈曲挛缩8侧,伴中环指屈曲挛缩1侧,伴环指屈曲挛缩2侧,共19侧.沿掌腱膜挛缩索带纵轴设计锯齿状切口,彻底切除病变的挛缩腱膜组织及其附近5 mm范围的腱膜组织.然后稍加外力松解指关节周围的挛缩组织,使手指恢复伸直位.术后2周给予手指伸直位石膏托制动.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锯齿形皮瓣均存活,未见神经肌腱损伤并发症.手掌部皮瓣尖角出现血运障碍2例,经换药后完全愈合.未见手指屈曲挛缩复发,手指屈伸活动度恢复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锯齿状切口,应注意保护皮瓣血运和指神经血管束,彻底切除松解病变的腱膜组织,可有效矫正掌腱膜挛缩引起的手指屈曲畸形,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Ⅲ期以上掌腱膜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7年12月,对8例Ⅲ期以上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患者,通过设计连续的"Z"字皮瓣联合邻指皮瓣,切除挛缩掌腱膜,保留神经血管束,皮瓣交叉转移后修复缺损创面,邻指皮瓣供区行游离皮肤移植。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48个月,无一例复发,皮瓣质地及外形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运动功能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术后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严重屈曲畸形掌腱膜挛缩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旭辉  王西迅 《中国骨伤》2018,31(6):514-517
目的:探讨应用铍针经皮多节段切断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6例(25指),其中男11例,女5例;其中中指4指,环指12指,小指9指;双手发病2例,单手发病14例,其中左手8例,右手6例;年龄48~79岁,平均58.5岁。发病时间1~15年,平均5.5年。体力劳动12例,非体力劳动4例,均为汉族,均无掌腱膜挛缩症家族史,有烟酒嗜好者9例,有高血压病史者6例,有糖尿病史者3例。按照Meyerding分期:0期1例,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4例,Ⅳ期0例。结果:本组切口愈合时间7~14 d,平均10 d,其中3指切口皮肤在松解过程中开裂3~4 mm,术后予以换药后14 d均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并发症。24指治疗后掌腱膜挛缩完全或基本解除,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伸直受限0°~10°,其中手指伸直功能恢复正常22指,伸直功能改善75%以上者2指,复发1指。根据Ada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掌腱膜挛缩症术后功能:优22指,良2指,差1例,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应用铍针经皮多节段切断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掌腱膜挛缩症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31年Dupuytye发现掌腱膜挛缩症。其病因不明。在白种人很常见。过去我国发病低 ,随着人口老龄化 ,掌腱膜挛缩症患者有所增加。本文发现 3例病人均为糖尿病患者 ,手术前后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并发症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 ,男性 ,年龄为 46、5 2、6 2岁 ,病程分别为 3、2、10年 ,右手 1例 ,左手 2例。症状 :早期远侧掌横纹区皮下出现小的结节 ,继之皮肤变厚 ,在皮下可扌门及挛缩的掌腱膜索条并在远侧掌横纹区的皮肤出现月牙形的漏斗状凹陷 ,手指挛缩一般由环指近侧指向关节开始。2 治疗方法病人均做过局部理疗、封闭、并口服维…  相似文献   

6.
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以来,我院共治疗9例(15侧)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患者,采用指掌侧挛缩皮肤“Z”字成形,并在扩大切除掌腱膜的同时,切除受累小指的中央索、螺旋索、侧方指膜、小鱼际肌向小指近侧指间关节移行的尺侧腱膜及小指近侧指间关节处骨化的腱膜。结果术后14侧切口Ⅰ期愈合;1侧皮肤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1.6年,小指能完全伸直,皮肤无挛缩,手指屈伸活动基本正常,术后无其他并发症,无1例复发。结论小指掌腱膜切除的同时,应将受累指的中央索、螺旋索、侧方指膜、小鱼际肌向小指近侧指间关节移行的尺侧腱膜及小指近侧指间关节处骨化的腱膜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掌腹腱膜挛缩症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980年以来,我院共治疗掌腱膜挛缩症22例,全部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结果 19例病人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Tubiana’s法评价,手术后优良率为86.4%,效果良好。结论 本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仔细分离皮瓣,避免皮肤坏死;避免血管神经束损伤;彻底切除挛缩腹膜,避免术后复发;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和感染;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例(12侧)重度掌腱膜挛缩症患者,采用多“Z”形为主的切口,显微镜下锐性分离受累手指的神经血管柬,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彻底止血后无张力下直接缝合或“V—Y”成形闭合,对皮肤缺损者采用全厚皮片植皮。术后第3天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主被动伸屈功能锻炼.根据手指肿胀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切口愈合后应用背侧弹性支具加强伸屈功能锻炼,支具应用3个月以上。结果术后切口均愈合,植皮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0个月,依据TAM评定标准。优良率91.7%。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病变组织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是治疗重度掌腱膜挛缩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方法的改进,分析其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采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患者9例11侧,对传统的治疗方法加以改进,以游离植皮的理念处理掌侧皮瓣.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下血肿、皮缘坏死、切口感染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平均3.3个月,无一例复发.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运动功能优9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中以游离植皮的理念处理掌侧皮肤可明显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腿后深筋膜室缺血致屈趾肌挛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8年1月治疗的小腿后深筋膜室缺血致屈趾肌挛缩患者58例。分别治疗:I度挛缩,先进行筋膜切开术;然后理疗和被动锻炼;Ⅱ度挛缩,进行筋膜切开术,屈肌腱延长术,3周后理疗和被动锻炼;Ⅲ度挛缩,进行筋膜切开术,后深筋膜室内屈肌腱附丽点剥脱,瘢痕化肌肉切除,屈肌腱延长术,3周后理疗和被动锻炼。结果:所有病例接受23年的随访(平均2年4个月)。疗效评估为优45例(78%),其中I度12例,Ⅱ度33例。良10例(17%),其中Ⅱ度3例,Ⅲ度7例,可3例(5%)均为Ⅲ度。结论:小腿后深筋膜室缺血致屈趾肌挛缩可以通过筋膜切开术;屈肌腱附丽点剥脱,瘢痕化肌肉切除,屈肌腱延长术,理疗和被动锻炼综合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掌腱膜挛缩症的临床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6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共 2 9只手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 12只手单纯作掌腱膜切除术 ,17只手行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术 ,对其疗效进行平均 4.6年的随访 ;并对 2 4例掌腱膜标本作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所有行免疫组化检测的病变掌腱膜标本中均有α -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 ;单纯掌腱膜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为 5 8.33 % ,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 11.76 %。结论 :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不仅仅局限在掌腱膜 ,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皮肤。因此 ,对病变已侵及皮肤的病例应作掌腱膜切除 受累皮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房切除后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中采用胸肌筋膜覆盖假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胸肌筋膜覆盖假体的方法行即刻乳房重建术的早期乳腺癌病人27例,对病人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术后外观满意度、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等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28个月,中位随访13个月。1例病人出现乳头部分缺血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他病人切口均Ⅰ/甲愈合,术后未出现出血、感染等近期并发症。重建乳房无假体外露、假体移位及包膜挛缩等远期并发症,术后外观评价优良率100%(优21例,良6例)。随访期间所有病人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结论对早期乳腺癌病人行乳房切除术后采用胸肌筋膜覆盖假体进行即刻乳房重建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乳房即刻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掌腱膜桡侧挛缩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3,他引:1  
目的探讨掌腱膜桡侧挛缩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因掌腱膜桡侧挛缩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8例的病变均位于虎口和大鱼际区域,表现为皮肤纠集、结节和条索,很少影响拇指的活动范围。均手术切除局部的掌腱膜条索。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1个月;1例失访。结果掌腱膜桡侧挛缩多与尺侧挛缩并发,手术治疗总体疗效较好,仅有1例复发。术后病理证实切除的组织为挛缩的掌腱膜。结论掌腱膜桡侧挛缩的发病部位集中于第一掌指关节的掌侧、大鱼际尺侧、虎口部位和大鱼际桡侧,未见累及指问关节,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9例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9例患者全部治愈,成功率100%。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环层小体在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机制中的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人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挛缩)中环层小体的病理表现,探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挛缩病变掌腱膜与正常掌腱膜标本进行切片和HE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并测量15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的23侧病变掌腱膜及17例正常掌腱膜组织标本中环层小体(pacinian corpuscles)的长径、短径及层数.结果 病变掌腱膜组环层小体的长径和短径均大于正常掌腱膜对照组(P<0.01).挛缩症掌腱膜中环层小体的层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环层小体的增大可能在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掌腱膜挛缩症在我国北方局部地区的发病率.方法 调查峰峰集团五矿职工及附近常驻人口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情况,共调查10 332人(20 662手),约占被调查范围内18周岁以上成年人总数的7.95%.将调查结果填写统一的表格,根据最终的数据计算出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出掌腱膜挛缩症患者60例(72手),计算出本地区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为0.581%.61岁以上男性发病率为1.43%.61岁以上组发病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组(P<0.01).掌腱膜挛缩共累计95指,以环指发病率最高共56指,显著高于其他指(P<0.01).左手发病率明显低于右手(P<0.01).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约为7.6:1(P<0.01),但性别只是掌腱膜挛缩症发病的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因素在掌腱膜挛缩症发病中的作用开始增加,男女发病率开始接近.酗酒、糖尿病和肺部疾病和本症有高度相关性(P<0.01).但掌腱膜挛缩症在国人中与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少,与白种人在家族史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掌腱膜挛缩症在我国(特别是61岁以上男性)并不是罕见的疾病,我们必须加强专业手外科的建设并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掌腱膜挛缩症的病理改变与疗效之间的的关系,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6例掌腱膜空症患者共29只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2只手单纯作滨腱膜切除术,17只手行掌腱切除+受累皮肤切除术,对其疗效进行平均4.6年的随访;并对24例滨腱膜标本作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所有行免疫组化检测的病变掌腱膜标本中均有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单纯掌腱膜切除组的术后复发率为58.33%,掌腱膜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掌腱膜挛缩症与腕管综合征的相关性及一次完成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3月至2011年8月,对8例掌腱膜挛缩症合并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其中右手5例、左手3例,设计手掌部“M”形切口,或同时加手指的“Y”形切口,同时切除部分掌腱膜,行屈肌支持带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结果 术后全部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皮瓣边缘坏死及血肿形成,术后拇、示、中指麻木逐渐减轻,术后3个月手指麻木全部消失.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掌腱膜挛缩无复发.结论 掌腱膜挛缩症与腕管综合征两种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地发生在同一个体时,两种疾病同时并发的几率明显增加,可通过一次手术完成.  相似文献   

19.
掌腱膜挛缩症是以手部掌腱膜增殖性纤维变性为典型病理特征的疾病,病变处的掌腱膜呈索条状或结节状改变,并累及表层皮肤,从而导致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挛缩[1]。本文回顾了我科从1998年6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5例掌腱膜挛缩症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20.
“Z”字成形术与游离植皮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旦  黄宗坚 《中国骨伤》2007,20(2):113-114
目的:讨论掌腱膜挛缩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经手术治疗的掌腱膜挛缩症31例(46只手)。行掌腱膜大部切除、手掌及手指挛缩皮肤“Z”字成形术9例(14只手),男8例,女1例;年龄24-78岁,平均(57.2±14.6)岁。行掌腱膜及受累皮肤一并切除加游离植皮术22例(32只手),男20例,女2例;年龄23-64岁,平均(53.7±8.9)岁。结果:随访3个月-14年,平均5年8个月。单纯掌腱膜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42.9%(6/14),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12.5%(4/32),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2χ=5.275,P<0.05(P=0.022),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有利于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