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例,治疗2 wk、3 mo及12 mo后,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明显,尤其是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组织纤维化明显减轻.我们认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或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共情技术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干细胞移植专业护理技术及传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的干细胞移植专业护理技术及传染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共情技术。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疑虑、忧郁等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技术不但可以明显改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情绪,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早期疗效。方法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45例,其中19例接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为治疗组;另26例未接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治疗组4周时总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38;随访4、8、12周时白蛋白升高值,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3.16±2.28 vs 1.28±2.89,3.07±1.69 vs 1.65±1.47,3.91±2.07 vs 2.36±2.78,P=0.023,0.004和0.046);随访12周时,治疗组患者Child-C级患者所占比例(36.8%)低于对照组(69.2%),P=0.047。生存曲线亦提示,治疗组患者腹水、肝性脑病等阳性事件的累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早期疗效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肝脏》2020,(1)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移植入12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体内,观察临床症状,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胆碱酯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周,试验组肝功能指标评估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白蛋白指标改善尤为明显(治疗前:ALT(68.17±32.31)U/L、AST(63.71±17.53)U/L、总胆红素(39.62±7.94)μmol/L、白蛋白(33.23±21.86)g/L、胆碱酯酶(7 562.37±2 475.52)U/L;治疗12周后:ALT(27.42±13.18)U/L、AST(36.74±13.58)U/L、总胆红素(20.17±11.49)μmol/L、白蛋白(63.91±21.06)g/L、胆碱酯酶(8 532.84±2 731.94)U/L。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安全可行,并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对肝组织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不同程度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其中Child-Pugh A级6例,B级8例,C级6例,在常规保肝的基础上给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同期选择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Child-Pugh A级5例,B级9例,C级6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于术后2、4、12及24 wk观察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hild-Pugh A、B级患者:术后白蛋白(albumin,ALB)、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升高,于12、24 wk较术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由术前平均62%±15%在24 wk上升至80%±17%,于4、12、24 wk较术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干细胞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自第2周始均有下降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C级患者:术后ALT、AST、TBIL、ALB、CHE、PTA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A、B级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C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Child-Pugh A、B级患者的疗效优于Child-Pugh C级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护肝及抗肝纤维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肝动脉输注hUCMSCs(共2次,间隔15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及胆碱酯酶(CHE)。结果治疗后6、8周治疗组血清PA及CH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结论经肝动脉移植hUCMSCs可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肝脏合成、储备功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动脉超选灌注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20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通过肝动脉超选注入肝脏,在移植后2、4、8、12周复查肝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选取常规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2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移植组加行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患者术后乏力、纳差、腹胀等主要症状的变化,检测移植术后4、8、12、24周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期检测对照组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期间的主要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均有改善。20例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8、12、24周干细胞移植组患者肝功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回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术后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周、24周Child评分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骨髓干细胞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髓干细胞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感染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87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6.7±8.3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6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原因不明性肝硬化1例。8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无菌条件下,抽取骨髓20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下,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肝脏。观察患者移植后第4周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移植后第4周,患者血浆白蛋白由31.5±5.1g/L升高到33.9±6.0g/L(P〈0.01);凝血酶原时间由17.4±5.6s下降到15.8±4.7s(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水平在移植前后无差异性变化(P〉0.05);胸水消失10例,腹水消失23例,腹胀减轻17例,下肢浮肿消退21例。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骨髓干细胞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1例,抽取自体骨髓200ml,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制成10ml细胞悬液,经肝动脉介入方法移植入肝脏,分别在移植后第2、4、8周复查肝脏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移植后第4周和第8周,血清学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及甲胎蛋白(AFP)较术前均有明显增高或降低(P0.05);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胸水减少6例,腹水减少13例,下肢浮肿减轻9例,食欲改善12例,乏力好转17例,腹胀减轻16例。有4例治疗3个月后因肝硬化并发症死亡。41例患者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近期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行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周、4周和8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天治疗组全部患者(100%)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1例(4.0%)改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8wk,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5.2±8.5g/L和25.8±7.8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TA分别为45.7±10.3%和37.9±11.8%,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随访两组AF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和脐带血干细胞经门静脉注入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和PTA的近期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9例,随机分为骨髓组31例和脐血组28例。骨髓组患者经门静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脐血组经同样途径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PTA、ALB和AFP水平变化。同时观察对比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细胞治疗3天,两组患者乏力、纳差症状均有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骨髓组和脐血组ALB水平分别上升至(34.8±6.3)g/L和(36.8±8.1)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水平上升至(54.3±13.8)%和(57.0±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组血清ALT、AST、TBil和AFP分别为(43.2±13.8)U/L、(50.8±14.2)U/L、(34.5±14.7)μmol/L、(10.0±3.1)μg/L,脐血组分别为(46.3±12.3)U/L、(49.1±15.0)U/L、(31.4±12.5)μmol/L、(8.8±3.2)μg/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门静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和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安全性及疗效,脐带血干细胞疗效优于自体骨髓干细胞,但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并探讨体外培养过程中表观遗传学的改变。方法随机选取足月顺产健康胎儿脐带,采取复合酶消化法从脐带胶质中获得hUC-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分化培养基诱导hUC-MSCs分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hUC-MSCs在不同培养时期特定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hUC-MSCs在不同培养时期MGMT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按整根脐带30 cm计算,可收获(3~6)×106hUC-MSCs。培养的hUC-MSCs高表达CD29、CD73、CD105、CD90和CD44,不表达CD45、CD34和HLA-DR。hUC-MSCs可定向分化为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细胞。随着细胞的传代,衰老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增加。培养后期的hUC-MSCs出现MGMT基因甲基化。结论复合酶消化法可从脐带胶质中获得具有间充质干细胞(MSC)特性的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DNA修复基因MGMT出现甲基化,可能参与hUC-MSCs衰老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门静脉和肝动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门静脉治疗组30例和肝动脉治疗组3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或经股动脉穿刺至肝固有动脉,注入相同数量的脐带血干细胞。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治疗后8周检测血清ALT、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白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天全部患者乏力、纳差症状均改善,且两组间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移植治疗后8周,门脉组和肝动脉组血清白蛋白分别升高至36.4±7.8g/L和37.1±9.1g/L,PTA分别上升至57.2±11.8%和55.6±12.5%,而ALT、AST、TBIL、AFP在门脉组分别为46.2±14.6IU/L、53.6±15.4IU/L、30.1±12.0μmol/L、13.2±2.8μg/L,在肝动脉组分别为48.2±10.8IU/L、50.2±13.8IU/L、32.1±10.2μmol/L、16.0±3.0μg/L,两组间观察指标在基线水平、变化值和观察终点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经门静脉和肝动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可行,两种移植治疗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比较经肝动脉途径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的近期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随机分为骨髓组33例和脐血组32例;骨髓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脐血组经同样途径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8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天两组患者乏力、纳差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8w,骨髓组和脐血组白蛋白水平分别由(31.0±4.6) g/L 上升至(34.6±7.1)g/L和由(34.6±7.1) g/L上升至(37.8±8.3) 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由(48.8±13.4)%上升至(55.5±11.2)%和由(47.5±12.5)上升至(58.9±14.0)%,但两组间改善程度的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8w末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在骨髓组分别为(45.6±12.3) IU/L、(28.1±13.5)μmol/L和(11.3±4.1)μg/L,在脐血组分别为(47.2±11.8) IU/L、(30.7±14.8)μmol/L和(9.8±3.5)μg/L,两组间与基础水平相比改善程度的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均良好,但两种细胞治疗的改善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其中乙型、丙型肝炎肝硬化3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胆汁性肝硬化2例;Child-Pugh分级:A级2例,B级32例,C级1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肝功能及影像学等检查,排除肝癌,严格筛查产妇,无菌采取脐血并分离出干细胞,通过导管经肝固有动脉将干细胞混悬液植入肝脏,分别在术后2、4、12、24w复查肝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改变、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Alb2周时短暂下降,由均值28.4g/L降至26.3g/L(P〉0.05),24周Alb升至37.3g/L(P〈0.01),ALT由56.9U/L降至46.3U/L(P〈0.05),AST由75.3U/L降至50.0U/L(P〈0.05),TBil由45.3μmol/L降至31.2μmol/L(P〈0.05),PTA由41%升至70%(P〈0.01);腹水患者36例腹水消失,5例腹水明显减少,1例腹水变化不明显;24周复查CT,肝脏最大截面积均值由132cm2增至178cm2(P〈0.01),肝脏平扫CT值由52.6降至49.3(P〉0.05),肝裂缩小。50例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可行,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肝脏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1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超声介入下经皮经肝穿刺至门静脉注入脐带血于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4和8周检测血清ALT、AST、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3d治疗组患者(100%)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2例(6.4%)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6.4 ±7.8)g/L和(26.4±8.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分别为(57.2±11.8)%和(46.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随访两组甲胎蛋白(AF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8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术前常规保肝治疗,采用细胞分离技术自脐带血中提取移植所需要的干细胞,通过肝动脉介入的方法注入肝脏内。干细胞移植后第1、4、10及16周行肝功能检查,第10、16周行肝脏CT检查评价影像学变化。结果术后第1~10周86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6周血浆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均〈0.01),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术后第16周CT显示肝脏最大截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有效修复肝损伤、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25例,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抽取骨髓100~150ml,在体外分离纯化单个核细胞并制成细胞悬液,经肝动脉将其移植入肝脏,术后2、4、8、1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第2周,213例(59%)患者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第8周时,297例(70%)患者精神、体力、食欲恢复正常,第12周时,ALB由26.6±5.2 g/L升至37.5±4.9g/L(P〈0.05),ALT由150.7±19.5U/L降至30.7±7.7U/L(P〈0.05),AST由85.6±32.5U/L降至20.5±15.7U/L(P〈0.05),TBIL由154.4±20.2μmol/L降至52.3±17.4μmol/L(P〈0.05),PT由20.1±1.7s降至15.4±1.5s(P〈0.05),肝脏CT值由35.32±6.68Hu升至42.32±3.26Hu(P〈0.05)。结论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