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梅 《山东经济》2004,20(5):43-4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便成了各级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采用BOT方式,鼓励和引导外资从事基础设施直接投资成了必然选择。BOT方式的引进,解决了国家部分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极大地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减轻了政府压力,改变了政府项目应由政府资金来解决的传统思路,充分利用外部资金或社会资金来完成国家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2.
任人慧 《浙江经济》2004,(24):54-55
基础设施资金信托是委托人将自己合法拥有的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以自己的名义,按委托人的意愿或双方的约定,将资金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信托公司开展基础设施信托业务,以集合资金信托的方式从社会上筹集闲散资金,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其信托资金主要投向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城市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及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等项目。  相似文献   

3.
BT即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是目前新兴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其内涵界定有多种,国内建筑业较为认同的表述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承建某些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的一种投资建设方式。即政府通过特许授权确定项目业主,由项目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一直是困扰各级各类政府的一个难题,中国如此,国外亦如此,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行政官员们、学们无不殚精竭虑,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良好的方法和渠道,尤其是政府部门,往往希望通过政府的部分资金投入加上一些政策优惠,吸引商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行列,以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大规模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那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究竟要由何处获得?政府资金是否可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下面谈谈笔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经营性项目,由于其具有盈利性,应该首先鼓励和让位于私人资本投资和经营,即实行市场经济国家奉行的“不与民争利”的管理原则;非经营性项目和部分准经营性项目由于其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并且常常投资巨大,是私人或企业不愿或没有能力投资的领域,形成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应该负责此类基础设施的投资或供给。但是单纯依靠政府可用的财政性资金,着眼于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内部调配,  相似文献   

6.
一、我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态势分析 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我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进一步为全社会所关注,多元化投资格局已初见端倪。据调查,目前我市投融资渠道有:以财政性城建资金、城建政策性收费、专项基金为主的政府出资;以境外政府、银行贷款的利用外资;向国内金融机构的借贷融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  相似文献   

7.
日本等国利用民间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认识上,基础设施一般都由政府来投资,但是80年代以来,日本等国却开辟了利用民间资金的渠道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做法尤其可以为地方政府所采用。  相似文献   

8.
BT(建设一转让)模式,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承建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政府确定项目建设投资计划后,通过授权代理的项目法人,经过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确定工程建设的投资代建方。项目法人通过合同约定将项目授予代建方,代建方在规定的建设期间行使业主职能,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  相似文献   

9.
贾康  孟艳 《上海国资》2009,(11):70-72
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实行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今明两年将以1.18万亿元左右的财政资金,拉动社会资金配套形成4万亿元左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特点是需要耗用大量中长期资金,而就我国现状而言.地方政府在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方面存在融资渠道狭窄、规范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记者通过实际调研,发现有四大问题困扰投资项目落地。首先是资金问题。记者调研发现,想当部分区县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但建设资金却存在缺口。而且从区县层面筹集建设资金的方法和手段都十分有限。没有钱,投资项目落地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贡献 改革开放前,受制于资金“瓶颈”的束缚,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久事公司成立后,利用国务院批准的“94专项”政策,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出口信贷等,积极筹措外债11.22亿美元,投资建设了当时制约上海城市发展的主要几个重点项目,包括五大市政,即地铁一号线、南浦大桥、20万门程控电话扩容、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及虹桥机场国际候机楼的改造,这些项目在90年代前期都陆续顺利完成,为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揭开了序幕,城市的张力和活力开始得到释放。 90年代后期,公司开始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12.
BOT(BULD,OPERATE,TRANSER)即“建设,运营、移交”,指政府部门特许商业资本或私人资本承办历来由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土耳其政府首创,后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在BOT项目中,政府首先将其基础设施项目交电商业公司或私人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后经过一定的特许期限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然后无对将该对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国家公用资本对越来越多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资金上表现出严重短缺。因此,很多地区、部门开始采用BT模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但BT模式作为刚刚兴起的一种新型投资建设模式,在操作运行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础设施公募REITs是盘活资产、形成良性投资循环的重要工具.浙江在基础设施领域积累沉淀了大量资金,当前政府债务控制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扩大的双重背景下,亟需回收资金用于新建项目,形成良好的投资循环,基础设施公募REITs提供了新型的循环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05,(2M):12-12
《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后,关系甘肃省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用事业项目,以及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和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资金的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天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存在的物质基础、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能否可持续发展对天津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至关重要。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是财政建设资金问题。按照天津市城市发展规划,预计未来五年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资金需求将达1200亿元,但是,可用于城市建设的财政性资金十分有限。因此,研究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对于广泛利用市场和民间资本解决资金缺口、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增长,以及政府资金绩效评价的要求,水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水利基础设施资金的管控,以此确保资金的使用实现其效果。文章通过对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出水利基础设施资金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资本化确认不及时、无法提供投资总额信息、投资决策主观性强、出现反复投资等资金控制以及资金使用效果较难量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水利基础设施资金使用特点,文章建议从设结合施建设及运行维护两个阶段,来进行资金管控。对于水利基础设施改、扩、建阶的工作特点,建议对作为"待摊核销"处理的资金建立投资台账,实现实时更新与信息共享,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并通过预算整体把控该阶段的资金。而对于设施运行维护阶段,建议通过外购专业运维公司来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并通过合同、支付条款限制及监督检测来实现资金使用的控制。同时,还应该通过量化主观目标成果及成本控制,来实现此阶段的资金管控。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探索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途径●李延萍(云南财贸学院投资系昆明,650221)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开辟筹集建设资金的新途径,加大对基础产业投资的力度,尽快改善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正日益成为广大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卢林 《新疆财经》2005,(6):26-30
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其建设和营运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增长。目前,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供给仍以政府为主,由于国内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强劲和政府投资预算相对不足,资金供给缺口严重,基础设施市场投融资体制仍存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空间。本文着重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供给进行分析,对基础设施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在制度创新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善投资供给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温州市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二次创业关于高起点、高强度、高效益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立足温州民资殷实的市情,通过计划、财政、金融、行政以及地方政策措施等宏观调控手段,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基本思路和做法是围绕温州二次创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以基础设施产业化为导向,提高投资效益为中心,对社会资金实行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