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4种不同型号的某国产轿车为研究对象,采集匀速运行工况的副驾驶位置处的噪声样本,对其进行声品质主观评价研究,汽车车内声质量的偏好性随着速度的增加其降低。利用SPSS对其偏好性和客观参量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得出车内声品质的好坏与响度和A计权声压级联系紧密,存在强的负相关性,其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和-0.987。通过计算得出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标准化残差的累计概率图显示其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有效射流与药型罩材料的分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S-DYNA 及动态示踪点处理方法,研究典型聚能装药有效射流与药型罩材料的细微分配关系。取临界侵彻速度为2 km/ s,将有效射流按速度分布分为高速( vj 逸5 km/ s), 次高速(4 km/ s臆vj <5 km/ s), 中速(3 km/ s臆vj <4 km/ s)和低速(2 km/ s臆vj <3 km/ s)4 个区间段。结果显示:药型罩的有效区域为一变壁厚的薄壁锥形体,高速段为药型罩顶部内表面往里0. 12 倍壁厚,其低速段最厚处为药型罩内表面往里0. 46 倍罩壁厚,距药型罩底端约0. 2 倍的罩高范围内不形成有效射流。药型罩内表面材料在形成射流时呈渐进分层剥离状,有效区域与药型罩壁厚及质量比例沿罩轴线方向均为指数分布。可为高效聚能装药及复合药型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宇  杨国来  付羽翀  孙全兆 《兵工学报》2019,40(7):1339-1348
为研究高速机动条件下坦克行进间非线性振动情况,基于动态协同仿真方法,建立了坦克行进间机械、电气与液压联合仿真模型。分别在机电一体化仿真软件Amesim中建立液压子系统模型,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中建立控制子系统模型,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RecurDyn中建立考虑身管柔性等多个非线性因素的坦克机械系统模型。运用谐波叠加法分别编写了考虑左右履带不平度相干性的D级、F级三维路面不平度计算程序。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身管柔性会造成炮口振动的振幅大于摇架处;当路面不平度较小且行驶速度较低时,炮口相对于摇架整体向下弯曲;随着路面不平度的增大和行驶速度的提高,车体及摇架稳定性急剧恶化,稳定器无法保证稳定精度,此时,身管柔性造成的炮口与摇架处高低角位移差异显著减小;身管柔性因素对于射击精度的影响难以通过简单的静态修正得以解决,还需综合考虑坦克的行驶工况。  相似文献   

4.
<正>200 9年11月初,美国陆军武器研发与设计中心(ARDEC)对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粗齿锯"MS1型无人高速履带车进行测试。据称,该车可以97km/h的速度穿越凹凸不平的泥泞路面,而且从零加速到81km/h只需要5秒。同时,该车的道路通过能力极强,可以爬上45°左右的山坡,堪称目前世界上机动能力最强的装甲作战车辆。这种"粗齿锯"究竟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之处?请走近——  相似文献   

5.
测试与评价了某型车载榴弹炮底盘平顺性,为其振动控制与设计改进提供技术参数。连续记录车载榴弹炮在两种路面条件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座椅座垫上方、座椅靠背处、脚支撑面处的三轴向振动信号,并对试验记录到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0.5~80 Hz频率范围内各测点三个轴向的1/3倍频带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按照国军标的相关规定计算、查表得出驾驶员"舒适性降低限-允许暴露时间"及驾驶员的主观感觉。试验结果表明,该车载榴弹炮以30~80 km/h行驶时驾驶员全身振动暴露的"舒适性降低限-允许暴露时间"为0.25—1 h,驾驶员的主观感觉为不舒服或很不舒服。该车载榴弹炮系统底盘平顺性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产生等离子体的特征参量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进的扫描Langmuir探针电路诊断系统对LY12铝弹丸以5.98km/s的速度、30&#176;的入射角度(与靶板平面的夹角)碰撞LY12铝靶产生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以触发后245tts到327tts时间段内探针2为例,计算得到最小电子密度为10^9/cm^3,电子温度约为6100K。实验结果还表明,用扫描Langmuir探针诊断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的特征参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马坤  陈春林  冯娜  尹立新  李名锐  周刚 《兵工学报》2021,42(11):2350-2359
为进一步研究柱形弹体超高速撞击靶板的破片群扩展、弹体侵蚀等问题,开展柱形93钨 弹体超高速撞击薄钢板实验研究。通过量纲分析方法给出柱形弹体穿靶的穿孔直径经验公式;利用高速摄像技术获得靶后破片群运动图像,分析破片群扩展规律以及弹体的侵蚀规律;基于微观组织分析,探索超高速撞击中弹靶材料的熔化问题。结果表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认为在弹靶材料不变的情况下,靶板穿孔直径、靶后破片群轴向扩展最大速度、横向扩展最大速度近似和弹体直径、靶板厚度、撞击速度相关,而对于弹体侵蚀长度,除上述参数外还与弹体长径比相关;在柱形弹体超高速撞击靶板问题中,靶板背表面产生层裂并在破片群前部形成速度大于剩余弹体速度的“尖端”,可近似由靶板厚度小于弹体直径的0.72倍来确定;当柱形93钨弹体以2~3 km/s速度撞击靶板时,靶后破片群尚未发生大范围熔化,但当破片群、剩余弹体撞击第2层靶板时,受到二次加载作用,撞击区附近将发生大范围的材料熔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快速地辨识旋转弹主要气动系数,建立了一个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气动系数快速辨识模型。该辨识模型以四自由度修正质点弹道模型为基础,以最小标准欧几里德距离为辨识准则,利用弹丸自由飞行试验测得的速度和转速数据,可同时辨识出弹丸的零升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导数、极阻尼力矩系数导数以及马格努斯力系数导数。利用某155 mm旋转弹仿真所得的弹道数据对提出的气动辨识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气动系数理论值相比,零升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导数与极阻尼力矩系数辨识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当马赫数在0.8~1.25范围内马格努斯力系数导数相对误差约为30%~50%,但马赫数在1.25~2.7范围内其误差较大; 根据气动系数辨识值计算出的弹道数据与仿真弹道数据相比,射程在26 km时相差约为8 m,速度变化完全一致; 相比于标准粒子群算法,提出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9.
李家旺  宋保维  余德海  邵成  杜晓旭 《兵工学报》2008,29(10):1241-1245
为给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的分离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重力解脱方式和推冲分离方式下AUV的分离运动安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考虑到载荷与运载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差异,利用多刚体力学原理,建立了两种方式下的AUV分离运动方程。根据彻底分离后载荷与运载体之间的相对距离检测,提出了一种分离安全度模型。结果表明,当载荷的重力大于浮力时,前种方式下的分离安全度随着分离前速度或辅助推力的增加而提高,预定分离角过大或过小会使其降低;对于后种方式,在低速、大推冲力条件下其分离安全性较前种方式高,在高速时则可能导致碰撞。  相似文献   

10.
中心锥对液态燃料旋转爆轰发动机工作过程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中心锥对液态燃料旋转爆轰发动机(RDE)工作特性的影响,在环形阵列式RDE上,以汽油/富氧空气为工质,开展了液态燃料RDE实验研究。测量发动机在不同中心锥位置l/L(l为燃烧室内壁面等直段末端与燃烧室外壁面末端的距离,L为燃烧室外壁面长度)和中心锥锥角θ时的一维推力,分析了推力和燃料比冲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改变l/L和θ未对旋转爆轰波传播模态产生影响,各工况下旋转爆轰波均为双波对撞模态;受预爆轰管切向喷注孔的影响,双波对撞点无法稳定于预爆轰管出口附近;爆轰波传播速度和频率随中心锥位置的前移呈下降趋势,当l/L=0%、θ=20°时,推力和燃料比冲分别为951.6 N和1 151.8 s, 为所有实验工况中最大值;随着l/L或θ增大,爆轰产物轴向膨胀距离变短,中心锥头部突扩位置处膨胀波影响增强,外流场中心锥型面约束作用减弱且高温燃气径向膨胀增强,发动机出口高温燃气轴向分速度逐渐减小,发动机推力和燃料比冲逐渐减小;当l/L>25.5%或θ>40°时,受熄爆再起爆和膨胀波增强影响,发动机推力和燃料比冲下降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ADVISOR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越野汽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华泰特拉卡3 0轻型越野汽车为例, 利用仿真软件ADVISOR对其改为混合动力后的驱动模式、动力总成参数的确定及性能预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特拉卡易于实现纯电动行驶和停车发电的功能, 更能适应越野汽车的需要. 混合动力特拉卡汽车最高车速达到164 3km/h, 最大爬坡度达到41%, 同时能在纯电动模式下以50km/h的速度行驶44 6km, 基本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周铖  罗杨  魏江  曹宏瑞  兰海  张万昊 《兵工学报》2023,44(1):316-324
履带车辆的制动性能是评判其机动性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发动机引起的扭振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制动器制动效果降低,甚至失效。扭振信号常淹没于噪声信号中,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很难判断所分析的信号是否存在扭振特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扭振信号瞬时频率特征提取方法。通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能量熵为适应度函数优化VMD参数,得到最优组合。采用最优参数组合对扭振信号进行降噪和重构,对重构的扭振信号进行零点线性插值,计算两脉冲之间的间隔,得到扭振瞬时转速波动信号。对瞬时转速波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实现对扭振信号瞬时频率特征提取。惯性载荷扭振实验结果表明:在转子转速为600 r/min、扭振激励频率为50 Hz的条件下,对采样频率为20 480 Hz的位移信号做参数优化VMD能精确提取扭振瞬时频率特征,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3.
磁悬浮列车过轨道台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中低速磁浮试验线上轨道台阶引发列车激烈振动的现象,提出一种有效抑制轨道台阶干扰的新思路。建立磁浮列车单电磁铁两点悬浮模块通过轨道台阶时的动力学模型,对列车经过轨道台阶时传感器间隙和等效间隙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运用状态反馈控制算法,分别将传感器测得间隙和计算得到的等效间隙用于反馈控制,并进行动态特性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种控制策略能反应出传感器和等效间隙的变化情况,采用等效间隙反馈较好地抑制轨道台阶干扰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是行星轮系制造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误差,该误差会导致行星轮系轮齿间的啮合线长度和啮合相位发生变化,使行星轮系出现异常振动、噪声和载荷分布不均等问题,加速行星轮系轮齿的失效。针对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激励机理不明问题,提出一种包含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的行星轮系动力学建模方法。利用该方法推导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与行星轮系轮齿啮合线位置、压力角和位置角之间的映射关系,及其对轮齿接触线长度和啮合相位影响特性,获得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影响下的行星轮系动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直接导致行星轮系齿轮刚度相位和幅值发生变化,行星轮系均载特性变差,动态传递误差和振动位移变大,且振动位移出现明显的调制线性。通过行星轮安装孔周向位置误差模拟实验验证了所提理论方法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为预测高速履带车辆制动系统能量与制动力的分布规律,以某型履带车辆为例建立其整车动力学模型、推进系统模型以及制动系统模型,提出一种由路线长度、坡度、半径、侧倾角、路面功率谱密度、行驶阻力系统. 土壤最大附着系数、最大转向阻力系数8个参数定义试验场地的建模方法。分析了道路参数对车速的影响;采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车辆最短时间仿真行驶策略,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修正仿真制动转矩。通过试验与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以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基于1 000 km试验数据建立典型试验场地模型,并预测了6 000 km车辆全寿命里程制动能量与制动力分布情况。仿真与预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滑水临界车速分析及可能采取的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式车辆或起降的飞机在积水的跑道上行驶或滑行时,会因滑水而导致失去行驶方向,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经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滑水时的车速u=6.34pkm/h,p为轮胎的充气气压(kPa).本文以实验公式为依据,从水流的流速、动量方程、接地区斜楔内动压大小等因素出发,推导出了临界平衡条件即滑水时的临界车速.并得出了车轮轮胎抗压能力最薄弱处变形斜楔内动压的关系以及水深、胎压、胎宽及车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据此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重型商用车辆剪式座椅的减振性能以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设计由惯容器(Inerter)、弹簧和阻尼器组成的剪式座椅ISD(Inerter—Spring—Damper)悬架,分析液压缸马达液力式惯容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减振特性.针对某三轴式重型运输车建立了含ISD剪式座椅的9自由度半车模型,基于MATLAB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对ISD剪式座椅和传统剪式座椅的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ISD剪式座椅的时域振动响应明显小于传统剪式座椅,减小的幅度随车速提高而下降,体现了惯容器“通高频,阻低频”的减振特性;在人体敏感的频率范围,ISD座椅的频域振动响应明显小于传统剪式座椅,说明ISD座椅可以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双曲柄四环板式针摆行星减速器减振降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冰  刘岩 《兵工学报》2011,32(10):1282-1286
双曲柄四环板式针摆行星减速器是一种新型环式摆线针轮减速器,在实验中发现,减速器在运转时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和应用.以三齿轮联动双曲柄四环板式针摆行星减速器为研究对象,运用Artemis集成化多通道声与振动分析系统对其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振动与噪声测试,进而分析了减速器主要部件的振动噪声特性,识别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柴油机发生喷油故障时喷油器受扰动引起的弹性压缩脉冲发生变化,缸盖受激产生的振动也随之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柴油机缸盖振动信号间接诊断喷油故障的方法。首先以5 kHz 为截止频率对振动观测信号进行高通滤波,减弱燃爆振动信号的干扰。然后利用等角度重采样的方法,将信号从时域变换到角域,消除转速波动对信号处理的影响。由于滤波后振动观测信号受其他非白噪声的干扰,最后利用自适应平行因子(PARAFAC)方法对振动观测信号进行盲源分离,减弱非白噪声的影响。以压缩上止点附近缸盖振动信号的能量作为特征量,对柴油机喷油故障进行诊断,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诊断出了柴油机喷油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