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间盘突出症与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毛志银,饶书城我院自1985年2月以来收治椎间盘突出症41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其中有节细胞神经纤维瘤3例,椎管内低恶性神经鞘瘤1例,L5~S1椎间隙转移癌1例。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58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谢垒 《颈腰痛杂志》1997,18(1):49-5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常见发病原因之一.我科自1988年10月至1994年12月间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600例,其中有30例(占5%)椎间盘破裂入椎管内.引起严重的坐骨神经痛症状,术后效果好。现将30例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范围32~46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平均2年4个月.病变部位,L3、42例,L4、3 16例,L5S1 12例.临床症状和体征 本组30例多为体力劳动者.有明确的腰扭伤或推拿史.均有明确的腰痛…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手术失误及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病人的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以预防手术失误的发生,并提出再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对西安西京医院1955年1月~1993年12月所有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症2242例进行复查、整理,其中再手术者98例,43例(其中外院转入24例)因第一次手术失误,导致症状无明显好转,或进一步加重,或合并其它症状而需再手术治疗,对4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从43例再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病人分析中,发现初次手术失误原因主要为腰椎管狭窄未解除,多间隙间盘突出遗漏,术中未找到突出间盘,仅行减压术和髓核未取尽。43例再手术病人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95.3%。结论:(1)初次手术时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确立正确手术方案。术中应注意解决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问题,既不能遗漏椎间盘突出或未解除椎管狭窄,也不能扩大减压损伤。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又要注意解决脊柱稳定性,对并发症要及时处理。(2)二次手术时应从正常部位进入椎管后细心分离粘连,摘除突出的髓核和解除椎管狭窄,防止损伤硬膜、马尾神经和神经根。  相似文献   

4.
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中央型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43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其中腰4-5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6例,腰5骶1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7例,术后随访8个月 ̄5年,平均2年7个月,优3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7.67%(42例)。临床结果显示双开窗潜行减压达到了减压的目的,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优于传统全椎扳切除减压术。  相似文献   

5.
MED术及椎管内出血处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术中椎管内出血的应对措施. 方法针对MED术中椎管内不同情况的出血,用电凝、压迫、冲洗、止血药等各种相应的方法应对处理. 结果本组共287例,无一例因椎管内出血中转开放手术.随访4个月~2.5年,平均1年5个月,按MacNab标准近期疗效:优219例,良59例,可7例,差2例. 结论 MED术中,减少腹压、每个步骤均需严格止血、避开曲张静脉处剥离突出椎间盘、用明胶海绵及小脑棉压迫止血、术前术中分别静推"立止血"等,能较好地处理术中椎管内出血,有效的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炎症、及结核等,由椎管内静脉丛异常曲张所导致的腰腿痛比较少见[1]。1947年Epstein报道椎管内静脉丛曲张可导致下肢痛[2],1988年Zarki和Slyczyaki报道300例腰腿痛病人中有约1.3%的病例是由于腰椎管内静脉丛异常引起[3],1997年国内有文献报道认为由于椎管内静脉异常所致腰腿痛的发生率可能要高于1.3%[3]。我科门诊近日收治腰椎管内静脉丛曲张术后患者1例,就腰椎管内静脉丛异常曲张致腰腿痛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在1900年Sachs'等已注意到椎管狭窄可导致腰腿痛。但自1934年椎间盘突出被确认为腰腿痛的重要病因起,具有腰痛及坐骨神经放射痛的病例几乎都作为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直到1954年Verbiest才又提出椎管狭窄症。然而不少病例既非硬脊膜囊受压,术中探查又无明显的椎间盘突出,而是神经根因侧隐窝狭窄受嵌压所致,特称为侧隐窝狭窄症,以别于主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触式激光刀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7年6月选择有颈肩或腰腿疼痛,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不伴有骨性椎管狭窄的病人,应用美国进口SLT-Touch接触式激光刀,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23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54例,共287个椎间盘。结果随访4个月-5年,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185例,良39例,差11例,优良率95.3%。结论接触式激光刀能量释放精确,对周围组织热损伤小,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症状重现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勇 《中国骨伤》1998,11(2):44-44
笔者1989年~1994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行手术经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24例,术后1周~5个月症状不同程度复发或症状未除者7例,经追踪随访、二次手术、CT复查等,总结原因分析如下。手术性因素1.椎间盘再突出:术中髓核摘除未尽,或破裂突入椎管内的纤维环切除不彻底或未切除,术后残余髓核突出或纤维环水肿、粘连而压迫神经根。2.神经根损伤:术中不同程度的神经根损伤,如电烙损伤、钳夹损伤、神经根牵拉过度过久,致神经根充血、水肿,乃至损伤后粘连,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根症状再现。3.错切椎间盘:术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对58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和经过8年以上随访的远期疗效,满意率均达到90%。术后早期无效的10例,后诊断为臀肌筋膜无菌炎症性损害,经用软组织松解术治愈,早期属优后来复发的8例经再次手术治愈。10例从早期属优降为好转的因术后腰椎发生失稳。作者提出对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的鉴别诊断;对于伴腰椎间盘膨出的腰椎管狭窄症,可只作椎管内软组织松解术而不切除膨出的椎间盘。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突出症314例手术疗效分析王拴科,闵坤山,张祥生,孙正义自1985~1992年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314例,男228例,女86例,平均年龄42.9岁。颈椎间盘突出9例,胸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间盘突出300例。伴椎管狭窄者97例,黄韧带肥厚者119...  相似文献   

12.
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附80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报告应用脊柱内窥镜行突出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治疗体会,探讨此技术的基本概念、手术要点和临床早期效果。方法:对80例单平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内窥镜下间盘摘除术。所有病例均在局麻下于工作三角区内行脊柱内窥镜直视下工作通道内突出间盘摘除术,并对病人术后的疗效及手术前后病变节段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术后5d内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间盘得以摘除,脊髓及神经根已获得充分减压。结论:经脊柱内窥镜下的突出椎间盘摘除术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5岁;脱出型51例,游离型21例.将椎管内L5/S1椎间盘非包含型突出按照突出物与同侧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腋型(30例)、腹型(28例)及肩型(14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腋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直接置入S1神经根腋部进行脱出物及椎间盘内松动髓核的摘除;对肩型及腹型突出采用肩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肩部进行手术.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腿痛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12个月时MacNab腰椎功能评分及S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45min.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致压突出物完全切除率为100%.1例术后2个月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其余71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显示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优44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随访S1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明显恢复(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腋路或肩路经椎板间隙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复发再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复发再手术的原因,减少术后复发率.方法 对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复发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随访平均33.1个月(6~75个月),效果优6例,良1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复发的原因有初次手术摘除髓核不彻底致使髓核碎片残留、椎间盘纤维环突出、瘢痕组织粘连、椎间盘髓核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未解除椎管狭窄、年龄、体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Scheuermann病引起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因Scheuermann病所致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共3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后1例出现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相应处理后获得治愈.平均随访20个月,获得较好的植骨融...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病因较多,一般认为来源于发生退变的椎间盘及周边的韧带和肌肉等组织,其中硬膜外静脉丛曲张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病因。硬膜外静脉丛广泛分布在椎管内侧与硬膜、神经根直接相邻,并作为腔静脉辅助引流系统在体液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骨性椎管容积相对固定,所以若硬膜外静脉丛严重迂曲、扩张则有可能直接挤压硬膜、马尾或者相应节段神经根,导致类似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因扩张的静脉丛缺乏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在临床上很难准确地与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等相鉴别,故极易被忽视。然而,扩张的静脉丛迂曲且壁薄,术中很容易出血,增加手术难度,同时也会导致如术后硬膜外血肿等相关并发症。虽然对硬膜外静脉丛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经被纳入大多数的解剖学图谱中,但临床医生对于硬膜外静脉丛的解剖结构、形态学特征、临床意义和影像学检查等细节仍然所知甚少。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介绍硬膜外静脉丛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腰椎椎管内手术13例失误回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从1985年8月~1996年10月开展了502例腰椎椎管内手术,结果发生了13例手术失误,占手术的2.5%。较过去有关报道4%~6%发生率为低[1],但教训深刻,值得回顾。临床资料502例腰椎椎管手术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333例,腰椎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根据文献报道约有20%-30%患者需手术治疗犤1犦。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手术治疗48例。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该手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2例。年龄24~60岁,病程3月~4年,均行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L4-5椎间盘突出34例,L5S1椎间盘突出14例。手术行开窗髓核摘除术43例,半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5例。本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经护理人员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9.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的临床分型,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及其临床症状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椎管内椎间孔内型(Ⅰ型)、椎间孔内型(Ⅱ型)和椎间孔外型(Ⅲ型).据此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38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并结合临床分型选择(1)经横突间椎间盘切除;(2)经椎管部分关节突切除、潜行椎间盘切除;(3)经椎管椎间盘切除+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等手术方式.38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平均58.4岁.其中L_(3~4) 17例、L_ (4~5) 13例、L_5S_1 8例.单纯椎间盘突出23例,合并椎管狭窄15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突出节段出口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其中Ⅰ型中的7例同时伴有下位神经根受压的表现,15例合并椎管狭窄者存在间歇性跛行,21例有明确的腰痛症状.手术前后行根性疼痛VAS评分,术后采用MacNab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按照新的临床分型,38例患者中Ⅰ型10例、Ⅱ型19例、Ⅲ型9例.经横突间行椎间盘切除5例,经椎管部分关节突切除、潜行椎间盘切除7例,经椎管椎间盘切除+PLIF 26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10个月,平均2年11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4分,术后2周为2.7分,末次随访为3.1分.末次随访MacNab评定结果:优20例、良1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并发症:伤口表浅感染1例、减压不满意者1例、脑脊液漏1例.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结论 新的临床分型,对认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及选择手术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75年3月至1989年4月,我们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见椎间盘组织破入蛛网膜下腔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41~46岁.患者坐骨神经痛3~5年,均有反复按摩、推拿史.表现为腰腿疼痛严重,肌力减弱,感觉障碍.椎管造影完全梗阻2例,不完全梗阻2例.手术所见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椎管狭窄.黄韧带普遍增厚6~11mm,平均增厚7.3mm.术中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