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目的 建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模型,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ox-LDL诱导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体外培养3~6代的HUVECs用于实验.实验分为两组:一组细胞予以不同浓度(6.25、50、100 kU/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预处理24 h,再加入100 mg/L ox-LDL孵育48 h;另一组细胞加入反式或顺式LOX-1 mRNA预处理24 h,再加入 100 mg/L 的ox-LDL孵育12 h.采用存活率、凋亡率和Bcl-2/Bax比值评价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ox-LDL组比较,随rhEPO浓度的递增,细胞存活率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凋亡蛋白Bcl-2/Bax比值增高(P均<0.05),呈剂量依赖性.反式LOX-1 mRNA(0.5 μmol/L)预处理组凋亡蛋白Bcl-2/Bax比值较ox-LDL组明显增高(P<0.05);顺式LOX-1 mRNA(0.5 μmol/L)预处理组Bcl-2/Bax比值与ox-LDL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ox-LDL可以诱导HUVECs凋亡,并且通过LOX-1 mRNA来调节,rhEPO可增高Bcl-2/Bax比值,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的变化。方法20μmol/L辛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48h观察细胞形态学;MTT检测细胞活力;24,48,72h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caspase-3、-8、-9活性;并用caspase-9抑制剂预处理K562细胞后再加入辛伐他汀,不同时间观察细胞数目和细胞凋亡率。结果20μmol/L辛伐他汀作用于K562细胞48h后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和凋亡小体等形态学改变;24,48,72h细胞凋亡率改变分别为(6.10±0.35)%、(14.15±0.42)%、(30.70±0.6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处理组的caspases-3、-8、-9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加入caspase-9抑制剂的处理组同对照组相比,其细胞数目和凋亡率没有显著性改变。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8、-9,进而活化caspase-3,从而导致K562细胞凋亡,其凋亡途径除了线粒体通路外还有其他途径参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HU-VECs)及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α(PPARa)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样HUVECs株,第4~9代用于实验.实验分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ox-LDL组(100 mg/L);③非诺贝特组:先将非诺贝特10、50、100 μmol/L分别作用于内皮细胞6h,然后加OX-LDL(100 mg/L)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PPARa含量;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各孔的吸收度(OD),以评价增殖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 mg/L ox-LDL抑制内皮细胞增殖(P<0.01),非诺贝特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P<0.01).100 mg/L ox-LDL促进PPARQ分泌.10、50、100 ttmol/L非诺贝特能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分泌PPARa(P<0.01),押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非诺贝特呈剂量依籁性押制ox-LDL诱导的人HUVECs分泌PPARc,,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保护内皮功能,从而发挥贝特类调脂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和caspase-12水平的影响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11年1~4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5例,HUVECs分为3组:对照组(含10%健康者血清)、尿毒症组(含10%尿毒症患者血清)、rhEPO干预组(rhEPO5、10、15U/ml,分别加入含有10%尿毒症患者血清的培养基)。各组干预24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其caspase-12的水平。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清干预组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及其caspase-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rhEPO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12水平都逐渐降低(P<0.05),rhEPO可抑制尿毒症患者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1),降低细胞内caspase-12水平。相关分析显示:凋亡指数与caspase-12水平呈正相关(r=0.82,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可以诱导HU-VE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12水平有关。rhEPO可能通过调控caspase-12的水平抑制尿毒症患者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创伤弧菌溶细胞素vvhA融合蛋白(rVvhA)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方法:应用MTT法、Hochest33342/pI荧光双染、流式细胞术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VvhA对人ECV304细胞诱导凋亡的影响;比色法测定rVvhA诱导人ECV304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rVvhA具有降低人ECV304细胞的存活率活性;浓度为2.0HU/ml的rVvhA作用人ECV304,12小时后,其诱导凋亡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和浓度为0.5HU/ml的rVvhA处理组,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为2.0HU/mlrVvhA处理组加40μMcaspase全酶抑制剂(Z-VAD-FMK)后凋亡率较2.0HU/mlrVvhA处理组有一定程度降低。浓度为2.0HU/mlrVvhA处理人ECV304细胞30分钟后caspase-3活性开始增高,于3小时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9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rVvhA对人ECV304具有凋亡诱导的生物学活性,caspase-3可能与活性rVvhA诱导的人ECV304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黄低聚糖(RGOs)对过氧化氢-血清饥饿诱导的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凋亡的影响。方法过氧化氢(200μM)联合血清饥饿(H2O2/SD,6 h)建立小型猪ASCs凋亡模型。RGOs(0.01 g/L、0.1 g/L、1 g/L、10 g/L)预处理12h并继续干预6 h。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酶标仪比色法测定细胞caspase-3的活性。结果 RGOs在一定浓度范围(0.1~10 g/L)可以减轻H2O2/SD引起的ASCs损伤,表现在细胞凋亡率下降,细胞活性增加,caspase-3活性降低。结论地黄低聚糖对过氧化氢-血清饥饿诱导的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凝血酶诱导法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凋亡,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caspase-3活性。结果 结果显示,凝血酶诱导48 h后,HUVECs细胞浆内颗粒和空泡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而加入RacN17干预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Rac-N17基因转染能防止细胞的凋亡与衰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caspase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aspase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SD乳鼠的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氧72 h(I72 h)组,以及caspasee抑制剂组。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借助caspase-3荧光分析试剂盒,荧光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 caspase抑制剂组凋亡指数(AI值)和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4.10±2.56)%,(14.93±2.47)%,与I72 h组(46.49±4.93)%、(48.43±4.18)%相比明显降低(P<0.01)。caspase-3活性检测显示:caspase抑制剂组的caspase-3活性比缺氧72 h组降低了52.85%(P<0.01)。结论caspase抑制剂能明显抑制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caspase-3蛋白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鱼藤酮组(Ro10 nM、Ro100 nM、Ro1μM组),分别用DMSO和10 nmol/L、100 nmol/L、1μmol/L鱼藤酮处理24 h,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底物酶活性法检测Caspase 3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o10 nM、Ro100 nM、Ro1μM组的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5),其中Ro1μM组MTT吸光度为对照组的42.1%,凋亡率为41.9%。与对照组相比,各鱼藤酮组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及Caspase 3活性增高(P<0.05),其变化程度亦呈药物剂量依赖性。结论:鱼藤酮处理可诱导多巴胺能细胞凋亡,而且其凋亡程度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元(Diosgenin,Dio)诱导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死亡的机理。方法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Dio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io对MGC-803细胞膜Annexin V表达的影响;APO-BRDU试剂盒检测Dio对MGC-803细胞DNA的影响;酶联免疫分析仪测定Dio对MGC-803细胞caspase-3活力和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对Dio诱导细胞死亡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范围内Dio对MGC-803细胞增殖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经Dio处理后Annexin V-FITC+/PI-的凋亡细胞逐渐增多;随Dio剂量增大,DNA断裂碎片增多,凋亡细胞也逐渐增多。Dio作用细胞24 h,明显增强细胞caspase-3的活性。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能部分抑制MGC-803细胞的凋亡。结论 Dio通过caspase-3途径诱导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作为重要的促细胞生长因子之一,其对内皮细胞凋亡影响的报道不多。实验拟验证和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处理:取人新鲜脐带(产妇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1×10^-9mmol/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00m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1×10^-9mmol/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200mg/L)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细胞培养24h后加入。②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活力;DAPI细胞核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凋亡率的测定;并进行内皮细胞caspase-3活性的检测。 结果: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加入后,细胞增殖率明显上升(P〈0.05)。②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生凋亡,而加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刺激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③caspase-3活性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上调caspase-3的表达,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caspase-3活性则降低(P〈0.05)。 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倍大剂量冲击疗法对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1例化疗后贫血患者随机分人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依倍大剂量冲击疗法,具体用法为第1天给予依倍40000U,然后在第3、5、8、10、12、15、17、19天给予依倍10000U,每12h1次,依倍总剂量为200000u。对照组采用依倍常规剂量法,具体为依倍40000U,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6次,依倍总剂量为240000U。所有患者均观察6周,每2周进行1次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治疗2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对照组4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试验组的4、6周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2、4、6周有效率分别为41.2%、60.8%和84.3%,高于对照组的17.0%、29.8%和51.1%(P〈0.01);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需求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倍大剂量冲击疗法对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法,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1-M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通透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HUVECs分为三组,即磷酸缓冲盐溶液(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打击后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和肺组织中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和凋亡形成,参与重症中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建立PMVECs热打击模型,对照组将PMVECs置于标准37 ℃、5% CO 2细胞培养箱,热打击组将细胞置于43 ℃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 h,热打击后继续在细胞培养箱进行复温(1、3、6、12 h),并使用Pin1抑制剂Juglone(1 μmol/L)预处理细胞1 h。体内实验,通过热打击构建重症中暑小鼠模型,热打击组动物置于仿真气候舱内,舱内温度(35.5±0.5) ℃,湿度(60±5)%,肛温表监测小鼠直肠温度,小鼠体温达到42 ℃即停止热打击,热打击后1、3、6以及12 h处死动物,对照组小鼠始终置于室温(25±0.5) ℃下,并使用Pin1抑制剂Juglone (1 mg/kg)于热打击前连续3 d腹腔注射对小鼠进行预处理。Western blot观察Pin1、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DHE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O 2-˙水平;ELISA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的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Pin1表达情况;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凋亡情况。 结果:热打击后复温1 h即可诱导PMVECs和肺组织中Pin1的表达,并呈现复温时间依赖性增加( F=771.6, P<0.05; F=1 035, P<0.05);热打击后复温3 h开始PMVECs和肺组织中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并呈现复温时间依赖性增加( F=729.8, P<0.05; F=1 773, P<0.05);PMVECs和肺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在热打击后复温3 h开始表达,随着复温时间的延长其表达不断增多,趋势与cleaved caspase-9一致( F=1 084, P<0.05; F=1 252, P<0.05);同时,热打击后导致PMVECs中O 2-˙释放。热打击后小鼠肺组织中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表现为热打击后小鼠肺组织中MDA的持续释放( F=114.2, P<0.05),而SOD水平持续抑制( F=99.15, P<0.05)。使用Pin1抑制剂Juglone对PMVECs和小鼠进行预处理,发现与热打击组相比,热打击+Juglone组PMVECs和肺组织中Pin1、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均被抑制(均 P<0.05);使用Pin1抑制剂后明显减轻热打击后PMVECs中O 2-˙的释放,促进重症中暑小鼠肺组织中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恢复,与热打击组相比,热打击+Juglone组肺组织中MDA被抑制[(11.53±0.84)nmol/mL vs (9.65±0.69) nmol/mL, t=12.52, P<0.05],而SOD明显恢复[(41.18±3.45) U/mL vs (57.52±4.83) U/mL, t=5.57, P<0.05]。同时,抑制Pin1表达后可以明显减轻热打击后肺组织的病理损伤,以及抑制凋亡的发生。 结论:初步确认Pin1主要通过介导肺组织和PMVECs的氧化应激反应和凋亡发生,进而参与热打击后肺损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caspase-9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9例,其中单个节段突出的患者70例(A组)、多个节段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数量≥2个)的患者29例(B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caspase-3和caspase-9浓度。结果 对照组、A组和B组血清中caspase-3浓度分别为11.24±0.41,14.31±0.67和17.43±1.86 pmol/L,各组之间caspase-3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47,P<0.01)。对照组、A组、B组血清中caspase-9浓度分别为18.54±2.19,30.57±3.63和43.68±5.15 pmol/L,各组之间caspase-9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85,P=0.001)。A组(q=3.08,3.29,P<0.05)、B组(q=5.78,4.50,P<0.05)caspase-3和caspase-9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3.21,3.22,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上调促进了细胞凋亡过程,参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并且与椎间盘突出节段数量相关,突出节段数量越多,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量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线粒体能量代谢以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rhEPO治疗组(n=28):以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rhEPO 10 U/g,每10 h重复注射1次;对照组(n=28):同样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n=7):只钻孔不致伤.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治疗组治疗后6 h、12 h、24 h和48 h及各自的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和SOD的活性和MDA水平以及线粒体呼吸功能.各组数值进行F和t检验.结果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12 h、24 h和48 h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SOD活性和呼吸功能均高于各自时间点对照组(P<0.05,P<0.01,P<0.01),而MDA水平则明显低于各自对照组(P<0.01).结论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及呼吸功能而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炎症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ox-LDL处理HUVECs 0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分别检测PCSK9、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核因子-κB (NF-κB)核位移。Lipofectamine 2000转染PCSK9小分子干扰RNA(PCSK9 siRNA)进入HUVECs 6小时后,加入ox-LDL处理24小时,分别检测PCSK9、IL-6、MCP-1、MMP-9、CRP的表达以及NF-κB核位移。结果 随着ox-LDL处理时间的增加,PCSK9、IL-6、MCP-1、MMP-9、CRP mRNA的表达上调、NF-κB的核位移明显增加,以24小时表达(核位移)最明显,随后表达(核位移)逐渐减少(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MCP-1、MMP-9、CRP蛋白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48小时达到峰值,与0小时比较,48小时增加最明显(P<0.01)。siRNA组PCSK9、IL-6、MCP-1、MMP-9、C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NF-κB核位移较阴性转染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PCSK9 siRNA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炎症因子的表达,PCSK9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短期心功能受益主要是因为其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了内生性修复过程,而不是心肌细胞的再生.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途径对阿霉素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按3×10~8~(-1)浓度加入6孔培养板,3 mL/孔,培养72 h后分为3组:阿霉素损伤组、共培养组加入1 mg/L阿霉素作用4 h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共培养组取培养至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3×10~8~(-1),以3 mL/孔加入共培养插件Millicell装置中,预培养24 h,在造模后将Millicell装置插入到预先培养心肌细胞的6孔培养板中,建立共培养体系.检测条件培养基内细胞因子的质昼浓度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阿霉素损伤心肌细胞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细胞凋亡、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阿霉素损伤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心肌细胞Caspase-3及Caspase-9活性、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阿霉素损伤组比较,共培养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心肌细胞Bcl-2蛋自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Caspase-3及Caspase-9活性、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环境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并可通过旁分泌途径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首要环节。目的:采用高浓度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含不同浓度胰岛素(50,40,30,20,10,1,0.1,0.01U/L)的DMEM培养基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12,24,36,48,72h,并设置正常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法鉴定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当胰岛素浓度大于40U/L,其作用时间大于48h时,细胞形态受损严重,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当胰岛素浓度小于20U/L,作用时间小于36h时细胞形态无明显损伤(P>0.05)。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实验表明,在30U/L的胰岛素刺激48h条件下,培养液中残存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细胞(P<0.01)。证实,用含30U/L胰岛素的培养基培养48h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可产生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