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R扩散加权成像在眼眶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眶内良恶性肿块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评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77例眶内肿块进行常规MRI及DWI,其中良性肿块55例,恶性肿块22例.扩散敏感系数(b)值=0、1000 s/mm2,测量病变对侧颞叶脑白质感兴趣区DWI信号,获得相应的肿块区ADC(ADCM)值、病变对侧颞叶脑白质ADC(ADCw)值,计算二者比值(ADCR).以不同ADCM值及ADCR作为临界点区分眶内良恶性肿块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眶内良性肿块ADCM值及ADCR分别为(1.56±0.75)×10-3mm2/s、1.85±0.91;恶性肿块ADCM值及ADCR分别为(1.09±0.42)×10-3mm2/s、1.28±0.53;良性肿块ADCM值及ADCR显著高于恶性肿块(t值分别为2.803、2.735,P值均<0.01).以不同ADCM值、ADCR作为临界点判断眶内良恶性肿块绘制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71±0.07.以ADCM值为1.05×10-3mm2/s作为判断眶内良恶性肿块的决定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59.1%(13/22)、78.2%(43/55)和72.7%(56/77);以ADCR为1.24作为决定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59.1%(13/22)、76.4%(42/55)和71.4%(55/77).结论 DWI可揭示眼眶肿块的扩散特征,ADC值对于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ADC值在不同强化形态及不同肿块大小的乳腺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36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根据其不同的强化形态及大小分为3组,分别为非肿块样强化组(G1)、最大径≤2.0 cm的肿块样强化组(G2a)、最大径>2.0 cm的肿块样强化组(G2b).采用单激发EPI序列,3个扩散敏感梯度,b值分别为0、800、1000 s/mm2.两样本比较t检验分析各组内恶性与非恶性病灶平均ADC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计算不同阈值下,ADC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并与形态学评价相结合,确定合适的b值和阈值.结果 G1组恶性与非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b=8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1.13±0.23)×10-3和(1.28±0.27)×10-3mm2/s,t=1.636,P=0.112;b=10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1. 05±0.20)×10-3和(1.20±0.23)×10-3mm2/s,t=1.720,P=0.109];G2a组恶性与非恶性病灶平均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b=8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1.07±0.15)×10-3和(1.37±0.37)×10-3mm2/s,t=4.803,P=0.000;b=10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0.99±0.14)×10-3和(1.30±0.34)×10-3mm2/s,t=5.235,P=0.000];G2b组恶性与非恶性病灶平均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b=800 mm2/s时,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14)×10-3和(1.40±0.39)×10-3mm2/s,t=4.227,P=0.000;b=1000 mm2/s时,恶性病灶与非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3±0.14)×10-3和(1.35±0.36)×10-3mm2/s,t=4.329,P=0.000].b选取800或1000 s/mm2时,ADC值在肿块样强化组中的诊断效能相同(x2=0.36,P=0.5460).当b值取1000 s/mm2,阈值取1.25×10-3s/mm2时,ADC值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7.7%和97.1%.结论 ADC值对于肿块样强化的乳腺病灶具有诊断价值,但不适用于非肿块样强化灶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并对b值使用进行优化。方法:34例患者共20个良性和16个恶性乳腺病灶纳入研究,同期20例正常乳腺受检者列为对照组。采用3.0T MR行乳腺DWI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0,750 s/mm2,1000 s/mm2,1250 s/mm2。比较不同b值DWI图像质量,测量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b值时DWI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F=3.02,P=0.0516>0.05)。b=750 s/mm2时病灶的CNR明显优于b=1000s/mm2及1250s/mm2时(P值为0.004及0.000),而b=1000s/mm2与1250s/mm2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00>0.05)。相同b值时,正常乳腺组织的平均ADC值>乳腺良性病变>乳腺恶性病变(P均=0.000)。以各b值恶性病变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作为界定乳腺癌ADC的阈值,则b=750 s/mm2、1000 s/mm2、1250s/mm2时,ADC阈值分别为1.33×10-3mm2/s、1.25×10-3mm2/s、1.16×10-3mm2/s。以上述阈值判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1.25%、87.5%、85.71%,81.25%、77.5%、78.57%及81.25%、82.5%、82.14%。三个b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1925>0.05)。结论:乳腺的3.0T DWI中,以b=750s/mm2时病灶CNR最高,值得推荐应用。应用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时,需要结合ADC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最佳b值及ADC值在预测食管癌恶性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行常规MRI及多b值DWI扫描,分别采用b值500、800和1000s/mm2.结果:随着b值的升高,DWI图像上食管癌病变的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逐渐下降(SNR分别为55.79±27.74、42.05±22.74、30.38±17.30;CNR分别为31.85±19.82、22.35±13.57和17.35±14.49).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b值下病变的ADC值均可作为评估肿瘤分化程度的有效指标,但以选取b值为5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02),ADC值的最佳阈值为1.72×10 3 mm2/s.结论:使用b值为500 s/mm2的DWI检查有利于食管癌病变的检出.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肿瘤的分化情况,有助于食管癌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5.
肺恶性肿瘤和实性良性病变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相控阵线圈联合并行采集空间敏感度编码技术(ASSET) 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检查肺内恶性肿瘤和实性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并优化DWI检查扫描参数.方法 12例肺良性病变和50例肺恶性肿瘤(共66个病灶)被纳入研究,其中最初就诊的12例构成不同DWI方案实验组(组1),全部62例病例构成b值实验组(组2).组1采用4种不同DWI扫描方案:A,ASSET+自由呼吸+4NEX;B,ASSET+自由呼吸+1NEX;C,ASSET+屏气+1NEX;D,常规DWI+屏气+1NEX;比较各方案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从中选出最佳扫描方案.组2应用筛选出的最佳扫描方案行不同b值(200、300、500、700和1 000 s/mm2)DWI检查,比较各b值组的SNR、CNR、ADC值以及ADC值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从中选出最佳b值.结果 组1内4种扫描方案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且方案A最大.组2中,不同b值组间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ADC值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00);从200~1 000 s/mm2不同b值的4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608、0.537、0.785、0.583、0.576,均有诊断意义(Az>0.5),b取500 s/mm2时获得的ADC值的诊断效能最大,此时ADC值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为1.400×10-3 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4.1%.结论 在1.5 T MR设备上,采用相控阵线圈和ASSET技术对肺恶性肿瘤和良性实性病变行DWI检查切实可行;在自由呼吸状态下采用b值为500 s/mm2、激励次数(NEX)为4时能够获得满意的胸部DWI影像.  相似文献   

6.
扩散加权成像在大肠癌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不同b值DWI对大肠癌的显像能力,确定大肠癌DWI成像的合理b值;并探讨ADC值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T分期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对30例经结肠镜证实的大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多b值(400、600、800、1000、1200s/mm2)扩散加权成像。测量不同b值及T2肿瘤区域组织、正常肠壁的信号强度值及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不同图像中ADC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患者进行病理分级和T分期,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T分期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扩散图像中肿瘤与正常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NR),随着b值的升高而下降,b值400~1200s/mm2时DWI图像的CNR均高于T2图像;b值1000s/mm2时DWI图像的CNR高于b值1200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逐渐下降,b值400~800s/mm2时DWI的SNR与T2图像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200s/mm2时DWI图像的SNR低于T2图像;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区域ADC值逐渐变小,当b值≤800s/mm2时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3,P<0.05)。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ADC值比较(F=3.4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高分化和中分化、低分化间;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肿瘤ADC值逐渐降低。不同T分期肿瘤ADC值各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①当b=1000s/mm2,不仅可以得到大肠癌DWI图像的良好显示,而且可以使所测量ADC值更准确。②随着b值升高,肿瘤区域ADC值逐渐降低,大肠癌ADC值与癌组织的恶性度相关,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病灶ADC值越来越小。ADC值可以作为大肠癌诊断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MR DWI质量及正常腺体与癌组织的ADC值是否受到钆类对比剂增强扫描的影响.方法 对25例已经针吸穿刺或粗针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在静脉注射Gd-DTPA前、后行DWI扣描,将R01分别置于癌灶及正常腺体,应用配对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b值=0及1000 s/mm2时增强前后图像中癌灶和正常腺体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ADC值的变化.结果 增强前、后癌灶的SNR(34.56±11.34和33.60±14.34)与正常腺体的SNR(9.88±3.16和10.42±4.18)以及图像CNR(24.16±9.05和22.26±1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癌灶SNR=0.70,P正常腺体SNR=0.11;PCNR=0.17);增强前后癌灶的ADC值分别为(0.96±0.13)×10-3和(0.95±0.14)×10-3mm2/s,正常腺体分别为(1.90±0.47)×10-3 和(1.91±0.61)×10-3mm2/s,两者在增强后ADC值与其增强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和0.97).结论 乳腺痛组织和正常腺体DWI的质量及ADC测量值不会受到Gd-DTPA的影响,故在乳腺MR扫描中,DWI可以在增强扫描后进行.  相似文献   

8.
眼眶肿块的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对眼眶不同类型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65例眶内肿块病例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别测量病变兴趣区及对侧颞叶脑白质ADC值,比较不同类型眼眶病变ADC差别. 结果 65例眶内肿块的ADCM为(1.38±0.55) ×10-3 mm2/ s,ADCw为(0.85±0.07) ×10-3 mm2/ s.其中淋巴造血系肿瘤ADCM为(0.76±0.12)×10-3 mm2/ s;癌ADCM为(1.36±0.39)×10-3 mm2/ s;良性实性肿块ADCM为(1.35±0.54)×10-3 mm2/ s;脉管性肿块ADCM为(1.50±0.30)×10-3 mm2/ s;囊性肿块ADCM为(1.92±0.99)×10-3 mm2/ s.不同组间眼眶肿块AD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淋巴造血系肿瘤ADCM显著低于癌、良性实性肿块、脉管性肿块、囊性肿块(P<0.01);癌、良性实性肿块ADCM显著低于囊性肿块(P<0.05);癌、良性实性肿块与脉管性肿块之间AD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性肿块与囊性肿块AD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WI可反映眼眶肿块的扩散特征,不同类型眶内肿块ADC值之间具有差异,有助于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不同b值的DWI(b值为100 s/mm2、300 s/mm2、500 s/mm2、800 s/mm2、1000 s/mm2)及常规MRI平扫(T2WI、T1WI)。测量不同b值时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计算病灶与正常肝脏间对比噪声比(CNR),根据HE染色病理图片记录肝外胆管癌细胞密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DWI对肝外胆管癌病灶的信号显示优于T2WI及T1WI。随着b值的增大,病灶ADC值逐渐降低,病灶与正常肝脏间CNR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时,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与细胞密度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b=800 s/mm2时,其相关性最高(r=-0.81,P<0.05)。结论 DWI能较清楚地显示肝外胆管癌病灶,b值为800 s/mm2时最佳,与ADC值测量共同分析,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一个最佳的用于乳腺MR DWI的b值.方法 按照前瞻性设计,选取怀疑乳腺癌的乳腺可触性包块患者40例,术前行双侧乳腺MR和DWI扫描,b值分别取1000、800和600 s/mm2,肉眼判断DWI图像等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b值的DWI像信噪比和病灶ADC值,采用ROC曲线评价ADC值诊断价值.结果40例患者中乳腺癌26例,良性肿块14例,DWI显示36例,共42个病灶.3组b值下的DWI图像质量均较好,加例中视觉分级达A级的分别占75.0%(30例)、77.5%(31例)和77.5%(31例).3组b值DWI图像对病灶的检出能力相同.b=1000、800和600 s/mm2的信噪比平均值分别为63±22、82±27和96±2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病变平均ADC值分别为(1.44±0.28)× 10-3、(1.50±0.32)×10-3和(1.52±0.29)×10-3mm2/s,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5).恶性病变平均ADC值分别为(1.00±0.25)×10-3、(0.98±0.19)×10-3和(1.07±0.22)×10-3mm2/s,3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58).3组b值的ADC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85和0.865;诊断良恶性病变的阈值分别为1.295×10-3、1.435×10-3和1.335×10-3mm2/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0.0%、92.0%和84.0%,特异性均为9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2%,95.8%和95.5%.结论综合图像信噪比和ADC值诊断价值,认为在乳腺DWI中,b=800 s/mm2是乳腺DWI成像的最佳b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膀胱癌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膀胱癌占位患者行DWI及常规MR序列扫描.比较不同b值下膀胱病灶的ADC值及图像效果;分析DWI与常规序列显示膀胱病灶能力的差异;比较膀胱病灶与周围组织ADC值有无差异.结果 b值取700 s/mm2时膀胱病灶平均ADC值显著高于1500 s/mm2的ADC值.DWI发现膀胱病灶的准确率为98.1%,常规MR序列为96.2%.b值取1500 s/mm2时膀胱癌平均ADC值(0.75±0.12)×10-3mm2/s,显著低于膀胱炎(1.39±0.13)×10-3mm2/s、病灶周围正常膀胱壁(1.42±0.07)×10-3mm2/s、尿液(2.69±0.13)×10-3mm2/s(P<0.05).结论 DWI及ADC值对膀胱癌的诊断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是对常规MR检查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b值对MR扩散加权成像(DWI)时腹部实质性器官和肝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29例研究对象行DWI检查,包括正常对照组17例,恶性病变组12例(肝细胞癌6例,胆管细胞癌2例,转移癌4例)。对每例受试者分别采用2种扫描方案行DWI扫描,方案A采用b值为0、500和1000s/mm2,方案B采用b值为0、200和400s/mm2。测量并比较两种方案DWI扫描时腹部各器官及肝脏病灶的ADC值。结果:采用A方案时正常肝脏的ADC值为(1.50±0.11)×10-3mm2/s,采用B方案时为(1.13±0.19)×10-3mm2/s,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6.058,P<0.001)。采用这2种扫描方案其它器官的ADC值测量结果:脾脏分别为(0.94±0.08)×10-3mm2/s和(0.86±0.08)×10-3mm2/s,胰腺分别为(1.43±0.13)×10-3mm2/s和(1.36±0.15)×10-3mm2/s,肾皮质分别为(2.19±0.15)×10-3mm2/s和(2.21±0.19)×10-3mm2/s,肝内恶性病灶分别为(1.11±0.14)×10-3mm2/s和(1.02±0.13)×10-3mm2/s;除肾皮质外,脾脏、胰腺和肝脏病灶的两次ADC值测量结果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值差大时的测量结果均明显高于b值差小者。结论:DWI成像时b值的不同会影响ADC值的测量结果,大b值差时的测量结果较小b值差时更准确且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肾脏病变患者在DWI成像时提供正常对照标准.资料与方法 20例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平扫及DWI成像,DWI成像时b值分别采用0s/mm2、20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结果 不同b值下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双侧肾脏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63~240.324,P=0.000),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高于肝、脾及胰腺ADC值.双侧肾脏皮质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高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6~20.281,P=0.000).左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在b=500s/mm2、b=800s/mm2及1000s/mm2时均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800s/mm2时t=2.023,P=0.048;其余P=0.000).b=200s/mm2时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98;t=0.704,P=0.490;t=-0.314,P=0.757).结论 正常成人肾脏ADC值在不同b值下有差异,双侧肾脏平均ADC值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胰腺癌组(n=17)、肿块型胰腺炎组(n=12)、正常对照组(n=25)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b值取0,600 s/mm2),分析病变组织与正常胰腺DWI信号特点,并测定各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胰腺癌组、肿块型胰腺炎组、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77±0.08)×10-3mm2/s、(1.97±0.17)×10-3mm2/s、(1.46±0.28)×10-3mm2/s,胰腺癌组ADC值低于肿块型胰腺炎组(t=5.71,P<0.05)、低于对照组(t=5.34,P<0.05),肿块型胰腺炎组ADC值高于对照组(t=5.13,P<0.05).结论 DWI有助于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可作为常规MRI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的最佳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食管癌恶性度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初诊为食管癌的45例患者行前瞻性常规MRI平扫及DWI扫描,依据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不同病理分级食管癌间的ADC值变化.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取不同b值(500、800 s/mm2和1000s/mm2)对食管癌患者进行DWI检查,得到相应的DWI及ADC图像.结果 食管癌病灶在各组不同b值获得的DWI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同时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随着b值的升高而表现为下降;各b值下病灶的ADC值不同,同一b值下不同病理分级间病灶的ADC值亦不相同,食管癌的病理分级可以通过各b值下的ADC值进行有效的评价.绘制ROC曲线后分析得出,当b值为500 s/mm2时,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食管癌恶性度的预测价值最高,相应的ADC值为1.72×10-3 mm2/s,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5.7%和82.4%.结论 b值为500 s/mm2时有利于食管癌病灶的检出和显示;ADC值测定可以反映肿瘤的病理分级,对于术前评估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有重要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钟丽  孙玲玲 《放射学实践》2015,30(2):141-144
目的:探讨1.5TDWI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b值的优化。方法:搜集40例经病理/临床证实的肺内良、恶性病变患者(恶性病变23例,良性病变17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40例均经MSCT检查发现肺部病变,并行常规T1WI、T2WI以及多b值DWI(b=0,300,600,1000s/mm2)检查,测量3组b值测得的ADC值,分析不同b值对图像质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影响,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b值下ADC值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比较同一b值下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差异。结果:随着b值的增加,DWI图像信号逐渐增高,ADC、SNR及CNR值逐渐下降;b值为300和600s/mm2两组图像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00与1000s/mm2以及600与1000s/mm2两组SNR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NR值在两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值为300、600和1000s/mm2时,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83和0.81,且均具有诊断意义(AUC均>0.5),当b=600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在同一b值下,恶性病变图像信号高于良性病变,且ADC值低于良性病变(P均<0.05)。结论:1.5T DWI多b值胸部扫描有助于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当b=600s/mm2时,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7.
肝占位病变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时,b值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60例行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DWI并测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b为100s/mm2、300s/mm2时DWI图像的SNR平均值>5,b为600s/mm2、1100s/mm2时,SNR<5;随着b值的增大,血流灌注对表观扩散系数(ADC)影响逐渐减少,而图像伪影增多,CNR逐渐降低,囊性病变较实性病变的CNR降低明显。结论进行DWI扫描时选取b值为300~600s/mm2时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T2WI在包膜期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3例包膜期脑脓肿和24例脑囊性转移瘤患者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WI检查资料,b值取0、500 s/mm2、1000 s/mm2,根据信噪比(SNR)及图像质量指数(QI)取最佳b值的DWI,分别测量病灶囊变区、囊壁、对侧正常脑组织平均ADC值并计算3项rADC值,两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包膜期脑脓肿T2WI低信号暗带及靶环征是鉴别囊性转移瘤的MRI特征性表现.取b值1000s/mm2时,脑囊性转移瘤囊变坏死区DWI呈低信号22例,高信号1例,囊变坏死区、囊壁、对侧正常脑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0.64±0.14)×10-3mm2/s、(1.56 ±0.17)×10-3mm2/s、(0.79±0.18)×10-3mm2/s,脑囊性转移瘤囊壁r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分别为1.19±0.37、0.48 ±0.25、2.74±0.75.包膜期脑脓肿囊液DWI呈高信号,包膜期脑脓肿囊变区、囊壁、对侧正常脑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2.10±0.28)×10-3mm2/s、(1.51±0.09)×10-3mm2/s、(0.81±0.15)×10-3mm2/s,包膜期脑脓肿囊壁r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分别为1.37±0.48、1.49±0.62、0.95±0.50.包膜期脑脓肿与脑囊性转移瘤囊液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囊壁ADC值、囊壁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包膜期脑脓肿壁上T2WI特征性的低信号暗带及靶环征有别于囊性转移瘤,b值=1000 s/mm2时囊液DWI、囊液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能有效反映包膜期脑脓肿与囊性脑转移瘤的不同囊液性质,DWI结合T2WI对包膜期脑脓肿与囊性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将头部DWI序列的参数修正后用于肝脏成像,并以此序列对机器校准纯水水模对32名正常人行b值为0~1000s/mm2的DWI,测量纯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正常人肝脏信号强度的ADC值。结果纯水ADC值约为2.30×10-3mm2/s。对于正常人,随b值增大肝脏信号强度与ADC值降低,存在负相关性(信号强度与ADC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903,P=0.00;r=-0.795,P=0.00);b值为50~250s/mm2时得到的ADC值与变异程度均偏大;b值为300~1000s/mm2,ADC值变得稳定,变异性减小;但b值为1000s/mm2时,肝脏信号强度减低,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结论本研究所用的肝脏DWI方法能准确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状态,用b值300~800s/mm2范围,能得到清晰的DWI图像与稳定的ADC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1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病灶的影像资料,测量b值=50、400、800 s/mm2 时良、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的信号强度, 比较对比噪声比(CNR)和ADC值,分析不同囊性成分常规图像、DWI特征及ADC值均值.结果 显示病变最佳b值=800 s/mm2.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b值=800 s/mm2对比噪声比(CNR)高于良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ADC值可以预测但不能确定囊性成分性质.结论 结合常规MRI,DWI有助于卵巢良、恶性小病灶显示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