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露天煤矿开采后期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煤炭开采与矿山生态建设的特点、露天煤矿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的主要技术措施。在矿山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有序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2.
煤炭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也遭到严重破坏,进行煤矿区土地复垦可以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对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现状论述后,对现行的土地复垦技术进行了详述与分析,结合煤炭发展需求及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煤矿区土地复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与探析。分析认为,强化煤矿区土地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发挥"3S"技术集成优势、发展与优化煤矿区生态复垦技术、建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相统一的理论体系等,将成为煤矿区土地复垦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土地受到人为扰动,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为保护环境,该矿近年来进行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重建的效益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结合该矿近年来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实际和经验,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方法对该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全程分析,并计算了经济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方法有两种,即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两种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根据煤炭开采对土地破坏的不同形式及特点,针对性分析和研究各种破坏类型复垦的工艺方法、工艺流程,并提出具体复垦要求、标准以及在复垦工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同时使复垦工艺与矿山开采工艺和采、运流程紧密结合,使矿区复垦成为采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中简述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几种危害,并提出了卧龙湖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治理措施。着重介绍了卧龙湖煤矿土地复垦措施、矿区绿化措施以及生态矿区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新疆准东露天煤矿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疆准东煤田煤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露天采煤活动会造成地表土壤扰动、粉尘污染和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为了探索干旱区露天煤矿生态安全的科学对策,本文选用已投产运营的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准东矿区技改90万t/a露天煤矿为评价对象,以2007年、2009年和2013年为时间点,在PSR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框架下,选取适宜的生态安全评价因子,构建露天煤矿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界定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该矿区2007年生态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9年处于较不安全状态,2013年超出了生态安全分级中极不安全的最小值,矿区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建议当地尽快建设生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量、严格控制水资源消耗,同时重点开展排土场的生态恢复工作,以缓解煤炭开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嘉兴  李钢  陈国良  赵华 《煤炭学报》2013,38(Z1):180-186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达到好和较好的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1 549.42 hm 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化的地区约占32.51%,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20.69%,变好地区比变差地区增加了4 036.11 hm 2。随着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采煤塌陷区经复垦后土地生态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复垦区生态状况良好。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复垦地区二次塌陷等原因,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为此,从矿区高效复垦与生态重建、景观生态修复角度,提出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煤炭资源开发对土地破坏及土地复垦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对土地破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机会成本法对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估算,论述了煤炭开采破坏的土地复垦利用现状与复垦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矿区煤炭开采过程与开采后期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及土地生态重建特点,并就煤炭矿山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研究认为,矿山进行资源开发的同时,应特别重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破坏的土地空间,坚持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有序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山开采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并对矿山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涵义、影响因素及其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益新煤矿作为鹤岗市唯一一座城郊型矿区,矿区范围内城市居民点用地分布较广,占矿区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开采历史悠久,地表建筑物破坏严重,随着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势必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破坏,必须通过土地复垦工程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考虑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园林城市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研究区建设用地复垦为生态用地,作为过渡性用地类型。同时根据道路状况及周边环境状况等区位因素,将矿区内废弃居民点建设用地划分为3大主体生态功能区:观赏林区、生态林区、经济林区;对原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的仍复垦为农用地。通过复垦功能分区研究,可以指导矿区复垦工程投资,改善鹤岗市生态环境,促进鹤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将采前生态系统类型与采矿扰动因子列为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划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煤矿区生态破坏类型进行了划分;回顾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历程,简要介绍了各阶段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矿区土地复垦评价与规划、复垦土壤重构、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演替规律、矿区生态重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地复垦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地下开采矿山充填复垦与非充填复垦、露天开采矿山剥采复一体化、矸石山绿化、复垦土壤剖面重构、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综合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将采前生态系统类型与采矿扰动因子列为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划分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对煤矿区生态破坏类型进行了划分;回顾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历程,简要介绍了各阶段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矿区土地复垦评价与规划、复垦土壤重构、矿区土地复垦界面要素演替规律、矿区生态重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地复垦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地下开采矿山充填复垦与非充填复垦、露天开采矿山剥采复一体化、矸石山绿化、复垦土壤剖面重构、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综合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思清 《矿山测量》2013,(3):21-22,59
文中通过对我国东部高潜水位平原矿区开采损毁现状及特殊区域生态环境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预防控制措施及治理措施相结合的煤矿土地复垦及生态恢复治理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对发展农业生产和煤炭开采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高潜水位平原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实施、合理配置复垦区土地资源、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及建设和谐矿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重建理论在徐州东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多世纪以来 ,徐州东矿区由于高强度煤炭资源开采 ,造成大面积土地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多年土地复垦的实践中 ,探索出了一条自然生态和谐、合理高效利用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其它矿区的土地复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常秋玲  康鸳鸯 《中国矿业》2006,15(11):43-45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煤炭开采区基本情况和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提出了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进行煤矿塌陷区治理的重要措施。采煤塌陷区以土地复垦为主,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土地复垦,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对于缓解矿区及周边的人地矛盾,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草原露天矿区开采与复垦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露天煤矿开采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基于协调开采的思想,采用开采与复垦一体化技术,对伊敏露天煤矿进行矿山工程与生态环境重建,使工艺、工序在时空关系上能够协调发展,对全矿区的土地进行分区域整治,并对各区域土地制定相应的恢复措施,结果表明,开采与复垦一体化技术能够及时地解决煤炭开采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东部煤炭资源枯竭与开采重心战略西移,东部矿业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西部集约化高强度采区,相关方法和经验对东部矿业城市的适用性研究较少。其次,目前基于统计结果的矿区生态环境研究尚无法提供空间异质性的定量分析。再者,在较小开采强度下,煤矿开采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存在争议,而煤炭储存、运输的生态效应并没有得到较多关注。本研究利用2013—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以工矿城市峰峰矿区为研究区,构建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耦合景观生态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当地煤炭采—储—运过程的生态效应,并分析了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0年峰峰矿区生境质量呈现小幅度波动变化,但结构配置明显优化;景观指数分析表明,RSEI各等级空间异质性加强,非均衡分布现象更为明显;煤炭采—储—运过程对生态环境及其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扰动作用,煤炭开采的环境效应不强,储存与运输过程的生态影响呈现梯度特征;峰峰矿区RSEI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有较稳定的正相...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晋山  康建荣  王文福 《金属矿山》2010,39(12):113-116
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给地面造成很大的损害,不仅破坏了大量耕地,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进程,给矿区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对矿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复垦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ArcGIS Engine的基础上,实现了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开发,并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环境可承载的煤炭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3个大型煤炭基地,从土地、水资源2个主因素,对生态环境约束下产能增长区煤炭开采规模进行了评估.认为:未来30~50年内,不考虑新增可采资源的前提下,生态约束条件下的我国煤炭年开采规模约为38.27亿t;水生态环境成为制约产能增长区(除云贵和新疆)煤炭开采规模的临界约束;采煤土地塌陷约束在部分基地表现得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