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大学生行为规范意识薄弱的现状,决定了强化医学伦理规范意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强化医学生伦理规范意识,必须唤起学生接受医学伦理教育的热情;必须建立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之上;必须坚持发展观点。  相似文献   

2.
当代医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严重,规范意识亟需提高。医学生需要强化法制意识、道德规范意识、校规校纪意识与医疗规范意识。医学院校应该大力加强行为规范意识教育,努力强化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与疏导,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利用有利环境育人。  相似文献   

3.
钱虹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21-23
近年来,由于医疗对象的复杂性、医疗工作繁重易出错等问题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的现象,从医患关系角度论证加强医学伦理规范意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分析当前医学生伦理教育存在缺失的可能原因,包括有以下几方面:大学生行为失范,单纯经济主义、利己主义、厌学思想抬头;课程设置及教学中重技术、轻伦理。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提出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规范意识教育的方法: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加大医学伦理宣传力度,树立行业典型模范;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多样的教学形式等,完善伦理教学的评价体系,把伦理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去。  相似文献   

4.
从医患关系看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莹  王曙照  单晶 《中国病案》2011,12(10):54-55
近年来由于医疗对象的复杂性、医疗工作繁重易出错等问题导致了大环境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本文从医患关系角度论证了加强医学伦理规范意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分析当前医学生伦理教育存在缺失的原因,包括有以下几方面可能:大学生行为失范,单纯经济主义、利己主义、厌学思想抬头,课程设置及教学中,重技术,轻伦理。并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提出了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规范意识教育的方法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加大医学伦理宣传力度,树立行业典型模范;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结合实际案例,结合多样的教学环节等,完善伦理教育的评价体系,把伦理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去。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问题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当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有所滑坡,主要表现在部分医学生缺乏良好的医学职业精神、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行为失范等。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医学院校在医学生的培养上不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医疗市场中的不良现象对部分医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医学生的伦理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应重视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医学伦理学教育,加强对医学技术应用的伦理规范等,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医学伦理原则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医学生已有的医学伦理观、道德观与现实发生冲撞、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生产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德意识、确立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因此,医学伦理教育是临床实习医师实习期间的重要课程,正确引导实习生掌握好医学伦理原则,可以使其在今后的医疗中自觉的以病人健康权益为重而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可以大大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育应当成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并从医学伦理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的高度一致性、与医学生素质培养密切相关性和强化医学伦理教育的原则等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8.
医德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虽已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医学伦理教育,但这仅仅是理论上一些基本的医德规范和原则。医德实践是医学生未来医德品质确立的基础。要使学生把所学到的医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医德行为,就必须在临床实践的多个环节中,重视和加强教育。医德教育要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言传身数,坚持灌输与疏导、共性与个性、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以下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强化医德教育,坚定医德信念不少医学生…  相似文献   

9.
影响男医学生在妇产科实习的因素来自学生自身方面、患者方面、带教老师方面及社会方面.分析男医学生在妇产科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医学伦理学问题,提出应加强男医学生实习前教育,包括实习观念、职业素养、医学伦理教育;针对患者不配合的现状,男实习生应从自身入手,加强学习,以良好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带教老师要强化伦理意识和人文精神,以身作则,重视妇产科带教工作;通过媒体宣传、健康教育等形式,逐渐改变社会对妇产科男医学生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0.
走出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培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育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是医学人文发展的需要,剖析当代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欠缺的原因,探究提升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的路径:倡导社会重视医学伦理宣教;加强医学院校系统教育熏陶;强化临床实践中践行;多层面多途径提高医学生职业伦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医德素质形成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生医德素质的形成,既是个体进行医德辨认、医德选择、医德调整的过程和主体由医德无知到有知再到责任自觉的过程,也是体现个体医德自由、医德自主,追求医德进步的过程,更是一个由知到行、知行统一,实现医德内化与外化相互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培养医学研究生对他人、对社会应负的职责,坚定的医德信念,对于实现未来做一名舍恪医务人员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应加强研究生医德教育,提高其医德修养自觉性,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培养科研道德,树立严谨作风。  相似文献   

13.
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重医术,轻医德;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内容缺乏现实性的问题引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医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运用PBL教学法与医德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讨论典型实例,增强医德意识,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德育体会。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帮助医学生掌握课本里的语言知识,还使其体会到良好的医德医风对于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纠纷、医患矛盾日益增多、日益激化。医疗纠纷以及医患矛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热点社会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其中,医方的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医德医风沦丧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众多原因之一。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教育,仍然未能顺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过分强调医学知识与...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培养正面临人文素质缺失、理想信念弱化以及市场经济冲击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识教育的引入对于重构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强化医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使医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市场经济具有直接作用。因此。通过深化通识教育从而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医学伦理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医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助于医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有助于医学生提升道德境界.应当利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平台宣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敬业精神、诚信品格、友善品质、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7.
何学军 《医学与社会》2012,25(10):87-89
医德能力是医学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对医德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践行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案例解读、社会实践等多条途径培养医学生的医德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现实医疗生活中的医德困惑时,认真分析、正确判断,从而做出合理选择并指导具体的医疗实践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厘清医德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关系,从学理上阐释了二者的本末关系,医德具有更核心、更内在的本质,是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正确从事医疗活动的根本动机和指南。恰当把握二者关系,合理调整医学生教育的课程结构。做到医德教育以医学人文教育为佐证和补充,增强医德教育的全面性、实证性和趣味性;医学人文教育以医德教育为宗旨和要义,彰显医学人文教育的伦理性、深刻性和目的性。为医学生的医德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