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介绍江苏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系统建设模式,从网络构架、组网方式、网络通道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毫秒级、秒级精准切负荷系统营销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的网络建设方案,并提出了安全防护方案。目前,系统已在江苏电网投入运行,实现了电源、电网、负荷之间的快速协调控制,在特高压直流闭锁时提供有效支撑,确保了江苏电网作为受端大电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实切试验,提出了基于预置指令下发模式的策略验证技术,基于全局GPS时钟同步的实切试验控制指令传输时间测试技术,以及基于过零点检测和滤波算法的频率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系统控制时间、动态频率的准确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实切试验的快速切负荷响应时间和直流闭锁故障瞬间电网频率变化满足要求,有效验证了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功能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多样性负荷等大量接入电网,源网荷友好互动形式呈现多样化,通信组网方案和安全策略也面临新的挑战。文中通过介绍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网络总体方案,详细探讨大用户安稳防御控制、营销生产控制大区、营销管理信息大区、可中断大用户接入等通信组网方案,并阐述了安全防护策略。通过江苏源网荷工程的实践,表明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通信组网方案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2019年新能源装机容量数据,在源网荷系统下多角度说明了应用精准切负荷系统的必要性和优势。精准切负荷系统具有响应快、选切目标明确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电源和负荷协调互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供用电》2017,(2)
虚拟同步机技术是指通过模拟同步机组的机电暂态特性,使采用变流器的电源或负荷具有同步机组的惯量、阻尼、频率和电压调整等运行外特性的技术。文章在新能源、可控负荷及其并网变流器大量接入电网的条件下,分析了基于虚拟同步机技术的"源-网-荷"友好互动新模式,其中应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的新能源能自动与电网同步,跟随电网调整功率输出,阻尼系统频率的过快变化,变"弃风弃光"为自动同步;应用虚拟同步电动机技术的可控负荷可感知电网的状态,自动调整吸收功率的快慢,变"切负荷"为降功率运行,从而达到辅助电网故障穿越的目的。在火电机组仍为调频主力机组的背景下,虚拟同步机技术实际上加强了电网与新能源和可控负荷的联系,有助于提高新能源/可控负荷的生存能力,有助于共同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特高压直流严重故障时的紧急切负荷措施是阻止受端电网频率跌落的必要手段。结合稳控和营销负控系统特点,本文提出了以企业可中断负荷为精准控制对象的负荷控制系统。比较分析了稳控装置负荷控制与营销系统负荷控制方式的优缺点,介绍了精准负荷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其中重点阐述了系统各层级功能定位、负荷控制原则和防止系统误动与拒动等关键技术。本文提出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已在江苏电网建成投运,实现了350万千瓦秒级精准实时控制和100万千瓦毫秒级紧急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电力技术》2010,28(2):60-60
2010—03—22.国内首套35kV直挂链式SVG(静止无功发生器)装置在浙江绍兴电力局220kV桑港变电所顺利投入闭环运行,SVG可在系统扰动时进行连续、平滑、动态、快速的无功补偿。该装置的投运,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西省电力公司合作研发的国内首套可移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在地处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的220kV金堂变电站投运,标志着国内SVC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基于源-荷互动的大规模风电消纳协调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风电发展逐渐形成了逆向分布、密集发电、集中并网的电源格局,传统电网调度控制方式难以有效解决大规模间歇式风电出力波动,风电的消纳送出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下风功率波动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常规电源和高载能负荷在调节风电波动上的互补关系,提出一种源荷互动两级协调控制策略。一级协调控制根据日前风电功率预测情况,以风电消纳能力最大为目标,通过常规电源和高载能负荷在调节容量上的优化配置,提高风电消纳水平;二级协调控制针对风电功率实时波动情况,以风电实时出力与计划出力的偏差最小为目标,通过常规电源和高载能负荷的协调控制,平抑风电波动,提高大规模风电消纳水平。通过对甘肃电网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2012年7月4日,由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100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温度监测和预报系统正式在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网电科院承建的国内首套基于大运行体系的省地县一体化调控运行管理系统在镇江市供电公司及所辖县供电公司完成投运,标志着满足大运行要求的调控管理支持平台实现了在江苏省、地、县的首次贯通,为大运行  相似文献   

12.
《电气应用》2021,40(7)
日前,云南香格里拉500 kV建太甲线输电网的集成传感系统成功安装.据了解,此次安装过程是国际首套输电线路全景智能监测系统的正式投运,而此套系统是由清华大学电机系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与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联合研发制成.  相似文献   

13.
5月8日,国内首个接入配电网末端,功率最大的移动式锂电池储能电站成功接入福建安溪县感德镇10干伏配变台区0.4干伏出线侧,并完成了连续24小时试运行。该储能电站的投运,有利于缓解安溪春茶制作以来的用电高峰,提高配电网末端供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给电网公司消纳新能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电力物联网全域感知技术为分布式能源消纳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故提出了一种基于源网荷互动的分布式能源消纳方法,构建了分布式能源总功率预测方法,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算法对新能源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并建立分布式能源发电波动影响因子,分析新能源发电波动对电网带来的影响。根据源网荷的互动情况,采用离群点自趋优算法,实现新能源机组有功功率精准控制,有效推动分布式能源的消纳。仿真验证表明:采用离群点自趋优的新能源机组控制算法能根据电网运行情况,自动调控分布式能源、电网资源,实现分布式能源最大化消纳,有效提高了园区分布式能源的经济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5.
源网荷储互动的直流配电网优化调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直流配电网内源荷的强随机性、波动性使得优化调度问题愈发复杂化,结合直流配电网低压网架灵活互联、可控的结构特点,深入分析可互动源荷特性基础上,提出源网荷储互动的直流配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出源网荷储互动优化概念,综合考虑可互动负荷、储能及换流器的协同优化对系统运行成本和潮流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含光伏的多电...  相似文献   

16.
<正>1大规模供需友好互动系统建设的背景及意义1.1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需求季节差异越发凸显,空调用电负荷不断攀升,用电尖峰越发明显。同时江苏区外来电比例逐步增加,至2020年,江苏电网最大受电电力占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0%上升到42%。随着外购电力比例不断增大,电网可调峰能力不断下降,峰谷差的扩大使电网的调峰需求不断上升,迫切需要通过源网荷的友好互动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力》2007,40(12):35-35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首套锅炉烟气脱硝装置——华能北京热电厂2号锅炉脱硝装置已成功投运,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由投运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由二重德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二重储能公司)自主研制的首台(套)100 kW飞轮储能不间断供电系统在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安装调试完毕并开始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的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首台(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轮储能系统商业化应用的诞生,是我国飞轮储能装置成功应用的里程碑事件,将对我国的飞轮储能行业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智能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控制概念及研究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放互动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之一。现有的互动研究主要集中在源网协调和互动用电等局部方面,缺乏对未来电源、电网、负荷复杂互动环境下电网运行控制的整体思考和系统性研究。文中提出"源—网—荷"互动的概念并讨论了互动内涵,认为电源、负荷与电网三者之间应进行协调互动以提高电网功率动态平衡能力。在分析实现"源—网—荷"互动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控制的研究框架,包括基础理论、复杂互动特性分析、复杂互动行为建模、互动能力辨识、电网互动安全运行分析理论与方法、柔性互动协调控制策略与技术等6个方向,并结合需求对各个研究方向进行了概括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能源智能配电网的快速发展,源-网-荷的互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而虚拟发电厂以其灵活的组成结构,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的广域量测技术、分布式电源管理技术、信息通信技术、馈线自动化技术等手段,克服了发电厂和用户侧之间的物理界限。为了克服高渗透率新能源对虚拟发电厂并网造成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控制策略。在通信网络中,邻居智能体间进行信息交换,应用一致性算法进行二级优化控制,修正本地下垂控制的参考电压和频率,实现了各分布式设备有功功率的精确分配,减少了通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