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卡拉胶寡糖对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卡拉胶寡糖对冻藏鱿鱼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以0、0.2%、0.4%和0.6%(w/v)卡拉胶寡糖与鱿鱼肌原纤维蛋白溶液进行混合,在120d冻藏过程中,分析测定肌原纤维蛋白浊度、乳化能力、Ca~(2+)-ATPase活性、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及表面疏水性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冻藏120d后,空白组鱿鱼肌原纤维蛋白浊度、羰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至0.623m~2/g、6.47nmol/mg和38.12μg,而其乳化活性指数(EAI)、乳化稳定性(ESI)、Ca~(2+)-ATPase活性和总巯基含量则显著下降至8.31m~2/g、9.39%、0.131U/mg和16.46μmol/mg(P<0.05)。相比于空白组,0.6%卡拉胶寡糖处理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浊度、羰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增加至0.562m~2/g、5.05nmol/mg和32.05μg,而其EAI、ESI、Ca~(2+)-ATPase活性和总巯基含量则维持在9.18m~2/g、10.18%、0.163U/mg和21.03μmol/mg,对鱿鱼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保护作用显著优于空白组(P<0.05)。由上,较高浓度的卡拉胶寡糖对冻藏鱿鱼肌原纤维蛋白冷冻氧化变性的抑制作用较好,其可为冻藏鱿鱼的品质保障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空间电场-微冻贮藏过程中红虾蛋白特性的变化。方法 将新鲜红虾置于装有2 kV-50 Hz、3 kV-50 Hz电场装置的冰箱中微冻(-5℃)贮藏,以虾肉pH、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羰基含量、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含量和溴酚蓝结合量作为品质指标,并对鲜度与蛋白质特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贮藏25 d时2 kV组、3 kV组和对照组三组虾肉TVB-N分别由6.72 mg/100g上升至23.75 mg/100g,21.98和31.36 mg/100g;蛋白质含量相对于初始值分别减少了37.30%、32.72%和46.89%;羰基含量分别由1.25 nmol/mg prot上升为7.86 nmol/mg prot,7.04 nmol/mg prot和9.24 nmol/mg prot;Ca2+-ATPase活性分别下降了64.10%,50%和69.23%;总巯基含量分别减少了52.40%,48.30%和58.78%;溴酚蓝结合量分别由7.77 μg增加至14.53 μg,13.12 μg和17.03 μg。结论 施加空间电场能够有效维持红虾在微冻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品质和蛋白质特性稳定性,其中3 kV电场的保鲜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液氮冷冻处理对养殖大黄鱼保鲜品质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采用液氮浸渍冻结处理养殖大黄鱼,以TBA、TMA、TVB-N、K值以及菌落总数为指标,未处理样品作为空白对照,分析样品在低温贮藏条件下鲜度品质变化情况,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液氮冷冻处理对养殖大黄鱼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液氮组和空白组的各项指标都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到保藏第14 d时,液氮组样品的TBA值为(1.71±0.08)mg/100 g,空白组样品的TBA值为(2.10±0.43)mg/100 g。第14 d时液氮组和空白组的TMA分别为(5.46±0.037)mg/100 g和(6.99±0.008)mg/100 g。空白组在储藏第2 d时,TVB-N值已达到(14.7±0.16)mg/100 g,而液氮组在储藏第4 d时,TVB-N值为(15.6±0.34)mg/100 g。第14 d时液氮组和空白组的K值分别为45.1%和55.6%。液氮组与空白组相比,经液氮处理后的样品,菌落总数下降了98.21%,说明液氮冷冻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菌群结构结果表明液氮冷冻处理对养殖大黄鱼贮藏期菌群结构有一定影响。液氮组各项指标变化速率除菌落总数,均低于空白组。说明液氮冷冻处理能够延迟养殖大黄鱼腐败变质的进程,让养殖大黄鱼能够保存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养殖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经超高压处理后测量养殖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持水性、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结果超高压处理增大了肌原纤维蛋白的持水性、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当压力350 MPa,保压时间为10 min处理时持水性最高(3.17g/g pro),溴酚蓝结合量最高(21.033μg),乳化性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EAI)最高(46.42 m~2/g),均高于未处理组。经超高压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的DSC的热焓值和变性温度发生改变。在300 MPa下改变保压时间时,在10 min保压时间内随着保压时间的增长,肌原纤维蛋白的持水性、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逐步增加,而乳化稳定性则降低;DSC测定中加热使氢键断裂,蛋白质有序结构发生变化、随着保压时间进一步增长,肌原纤维蛋白的持水性、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开始降低。结论超高压处理对养殖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肌肉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组成、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及表面疏水性作为测定指标,考察高白鲑在冻藏过程中的肌肉蛋白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高白鲑蛋白质含量为(18.95±0.12)%;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及肌基质蛋白含量均逐渐减少,其中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变化最大,由初始值35.86%下降至4.13%,而碱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由初始值19.14%增加至23.74%;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性随冻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冻藏结束时,Ca~(2+)-ATPase活性为0.075μmol Pi/mg protein/min,比冻藏开始时降低了72.8%;总巯基含量随冻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整个冻藏周期呈现两段式下降,冻藏前期下降迅速,后期下降缓慢;羰基含量随冻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前2周增加迅速,由初始的4.17 nmol/mg protein增加至4.93 nmol/mg protein;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逐渐增大。综合各指标的变化情况,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高白鲑肌肉蛋白质变性加剧。为研究鱼肉蛋白质在冻藏过程中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卵形鲳鲹在冰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采用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K值、Ca2+-ATPase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值、菌落总数作为鲜度指标,研究其在冰藏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上指标皆与冰藏时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综合分析以上指标可得到卵形鲳鲹在冰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结合各鲜度指标,在冰藏5d内卵形鲳鲹处于一级鲜度范围,其TVB-N小于20mg/100g,K值小于20%,Ca2+-ATPase活性大于2.4μmolPi/mgprot/h,TBA值小于0.40mg/100g;15d后卵形鲳鲹TVB-N值大于30mg/100g,K值大于40%,Ca2+-ATPase活性小于1.0μmolPi/mgprot/h,TBA值大于0.55mg/100g,菌落总数小于106CFU/g,冰藏卵形鲳鲹的货架期为14~15d。  相似文献   

7.
两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流变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新鲜大黄鱼为对象,通过小振幅及大振幅振荡剪切流变学方法,深入探讨2种养殖模式(通框网箱和深海围网)下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温度扫描过程中,弹性模量(G′)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地增大,在45~55℃的凝胶弱化阶段也并未下降,只减缓上升速率,而在后期的凝胶强化阶段,深海围网养殖模式的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G′远大于通框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而在动态应变扫描、频率扫描粘度测试中同样可以看出深海围网养殖模式的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G′值偏高。大振幅振荡剪切测试表明,深海围网养殖模式的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网络结构更紧密,剪切一周期所消耗的能量更大。  相似文献   

8.
将感官、微生物和化学变化作为检测指标,对鲅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在0℃、4℃、15℃、22℃和25℃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进行研究。通过化学分析研究,对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TMA)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0℃、4℃、15℃、22℃和25℃贮藏过程中鲅鱼较好品质的时期分别为192h、144h、24h、18h和12h,货架期终点分别为240h、192h、48h、24h和20h。各个温度条件下,鲅鱼贮藏过程中较好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的TVB-N平均值分别为(22.88±1.98)mg/100g、(49.40±2.40)mg/100g;TMA均值为(11.67±1.88)mg/100g、(18.88±2.75)mg/100g;菌落总数分别为(4.01±0.49)lg(CFU/g)、(6.17±0.49)lg(CFU/g);产H2S菌数分别为(3.28±0.63)lg(CFU/g)、(5.78±0.65)lg(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3.60±0.39)lg(CFU/g)、(6.12±0.50)lg(CFU/g)。可知TVB-N、TMA、菌落总数、产H2S菌、假单胞菌作为鲅鱼贮藏过程中的鲜度指标与感官评价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缢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1℃,0±1℃,5±1℃,10±1℃,25±1℃)贮藏的存活率、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糖原、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生化特性(挥发性盐基氮、p H、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含量及Ca~(2+)-ATPase活力)和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下,缢蛏的存活时间分别为0 d、11 d、9 d、5 d、3 d。不同温度条件贮藏过程中,缢蛏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基本保持稳定,消耗能量物质时以糖原为主粗脂肪为辅。贮存11 d后,糖原下降幅度约为54.86%~69.45%,其次粗脂肪下降幅度约为21.69%~28.92%。p H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缢蛏的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温度(0±1℃、5±1℃、10±1℃、25±1℃)贮藏期间,分别在11 d、9 d、7 d、5 d、2 d缢蛏TVB-N值接近海水贝类最大可接受限值15 mg/100g;缢蛏的菌落总数分别于7 d、5 d、3 d、2 d接近4.7 log(CFU/g)。研究表明,(0±1)℃无水保活期间缢蛏营养损失和生化特性变化均较缓慢,且保持良好的鲜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冻结方式及冻藏温度对大黄鱼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干冰冻结和-40℃空气冻结新鲜大黄鱼鱼片至中心温度-18℃,然后分别置于-40,-18℃冰柜贮藏。测定大黄鱼冻结后和冻藏过程中冻结曲线、冰晶形态、pH值、挥发性盐基氮、K值、Ca2+-ATP酶活性、总巯基、羰基、蛋白降解、质构特性等理化指标。结果:干冰冻结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为40 min,是-40℃空气冻结的1/6,干冰冻结鱼肉样品初始冰晶横截面积和当量直径分别为(96.12±1.61)μm2和(11.06±1.43)μm,显著低于空气冻结的鱼肉样品。结论:冻藏温度对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要大于冻结温度,且冻藏温度越低,鱼肉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越低。干冰冻结后-40℃贮藏有利于保持大黄鱼的鲜度和品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双频超声(dual-frequency ultrasound,DUS)和柠檬酸(citric acid,CA)联合处理对大黄鱼冷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分别采用无菌蒸馏水(CK组),20/28 kHz、175 W DUS(DUS组),质量浓度8.0 g/L CA(CA组),DUS联合CA(DUS+CA组)处理新鲜大黄鱼片10 min。将4组样品处理后沥干,放入无菌袋中置于4℃条件下冷藏,每2 d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嗜冷菌数)、理化(质构分析、色差、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和水分迁移(持水力、低场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成像)指标测定,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大黄鱼贮藏期间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CA处理可有效抑制样品冷藏期间的微生物增长和脂肪氧化,CK组样品的菌落总数对数值在第8天时达到(8.26±0.02)(lg(CFU/g)),超过腐败限值,而CA组样品菌落总数对数值为(6.60±0.06)(lg(CFU/g));此时CA组样品的硫代巴比妥酸值为(0.51±0.05)mg/k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US组延缓了样品贮藏期间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黄鱼鱼卵的最佳腌制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食盐种类、食盐添加量、腌制时间以及腌制温度对大黄鱼鱼卵腌制过程中氯化物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水分含量、菌落总数、色泽以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感官评价。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价及菌落总数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大黄鱼鱼卵腌制工艺。结果显示,细盐腌制的鱼卵TVB-N含量和菌落总数均低于粗盐腌制的鱼卵;在食盐添加量为10%时,L*值最高,有较好的感官品质;腌制温度5℃时,硬度及咀嚼性适宜,菌落总数符合相关标准;腌制55 d时,菌落总数较低,感官评价分数最高。得到的大黄鱼鱼卵腌制最佳工艺为:食盐添加量10.69%、腌制温度5.0℃、腌制时间55.51 d。在此条件下,腌制大黄鱼鱼卵感官评分为82.50分,菌落总数为5.32 lg CFU/g。获得的鱼卵腌制品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养殖大黄鱼为对象,研究茶多酚、冷盐水浸泡和液氮冻结作为前处理方法对物流过程中养殖大黄鱼保鲜品质的影响。通过模拟物流过程的时间和温度变化进行实验,温度为2、4、-18、35 ℃,时间为25 d,测定养殖大黄鱼pH、TVB-N、菌落总数、K值和TBA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组养殖大黄鱼的品质保鲜效果较好。在实验贮藏期结束时,茶多酚组pH为6.48,比整个过程中的液氮组低了0.09;茶多酚组TVB-N为30.07 mg/100 g,比最低的冷盐水组低了7.73 mg/100 g;而茶多酚组菌落总数逐步增长到3.48 log(cfu/g),比液氮组低了0.19 log(cfu/g);K值作为前期鲜度的指标,当第15 d时,茶多酚组K值为25.2%,比对照组低了3.2%;茶多酚组TBA为0.68 mg/100 g,比液氮组低了0.23 mg/100 g。从全物流过程模型来看,液氮冻结和冷盐水浸泡的保鲜效果并不理想,而茶多酚处理的养殖大黄鱼能够保持一个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首先利用富集培养、稀释涂布和琼脂平板扩散实验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乳酸菌,采用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其次,通过排酸实验、过氧化氢排除实验、蛋白酶水解实验明确该乳酸菌所产的主要抑菌物质。最后,通过醇沉水提、Sephadex LH-20层析获得细菌素粗提物,并将其应用于大黄鱼整鱼保鲜。每3 d取样进行感官评价、pH测定、菌落总数测定、总挥发性盐基氮测定和质构分析,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所筛选获得的菌株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MMB-11。植物乳杆菌MMB-11所产细菌素对蛋白酶敏感,具有良好的酸耐受性和热稳定性。将该细菌素应用于大黄鱼保鲜发现,在保藏12 d时,MMB-11细菌素处理组、对照组和Nisin处理组菌落总数分别为3.50×104、1.10×105和4.50×104 CFU/g,挥发性盐基氮分别为20.91±0.66、31.37±0.21和21.44±0.45 mg/100 g。因此,相较于Nisin处理组和对照组,MMB-11细菌素粗提液对大黄鱼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本研究可为大黄鱼安全无害的生物保鲜剂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金针菇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FVP)对微冻大黄鱼及鱼片在贮藏期间肌原纤维蛋白性质的变化及水分分布的影响,实验分别选用0.03、0.06、0.09 g/L FVP浸渍处理大黄鱼和鱼片,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组,分析微冻贮藏期间样品的感官指标得分、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蛋白流变学性质以及水分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VP可有效抑制整鱼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上升和感官得分的下降;减缓整鱼及鱼片在微冻过程中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下降和水分流失;此外FVP还能够延缓大黄鱼因腐败而出现的蛋白凝胶能力减弱。在本实验选取的多糖浓度范围内,0.09 g/L FVP处理组保鲜效果较强。该研究结果可为FVP用于水产品贮运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冷冻大黄鱼的品质,以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在无包装空气自然循环冻结(UAF-0)、真空薄膜包装空气自然循环冻结(PAF-1)基础上,探讨了真空薄膜包装蓄冷剂自然循环冻结(PLF-1)、无包装蓄冷剂自然循环冻结(ULF-0)等冻结条件下大黄鱼的冻结速率及理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虽然PLF-1方式下最大冰晶生成带与ULF-0相比延长了44 min,但大黄鱼肌原纤维组织微结构比较清晰,肌肉组织损伤及色差变化较小,硬度、弹性、咀嚼性、恢复性分别仅下降6.8%、1.2%、1.2%、1.9%,pH值变化不显著(P>0.05),盐溶性蛋白下降不显著( P >0.05),TVB-N上升最慢。综合比较4种冻结方式,其品质按优劣为:PLF-1>ULF-0>PAF-1>UAF-0。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评价猪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分析相同猪肉样品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与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4?℃冷藏15?d猪肉TVB-N含量与冷藏时间成“J”型变化规律,而TVC与冷藏时间成“S”变化规律。当TVB-N含量在第7.5天达到国家标准规定新鲜度限定值(15 mg/100 g)时,TVC已远超国家标准限定值(6(lg(CFU/g))),达到7.92(lg(CFU/g))。当TVC在第5.5天达到国家标准限定值时,TVB-N含量仅为10.65?mg/100?g;即在相同贮藏条件下,依据国标TVC指标判定猪肉为“腐败肉”时,而根据TVB-N含量猪肉仍被判定为“新鲜肉”。在此基础上,利用可见-短波近红外高光谱反射技术采集猪肉高光谱数据,建立不同预处理的TVB-N含量与TVC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建立的TVB-N含量模型与1阶导数预处理建立的TVC模型预测效果最好。Rp分别为0.957?2与0.968?2,预测集标准误差分别为2.802?5?mg/100?g与0.332?7(lg(CFU/g)),实测值的标准偏差与预测集的标准误差比值分别为3.093?7和3.434?1;外部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3与0.930?5,标准误差分别为3.556?2?mg/100?g和0.515?7(lg(CFU/g))。本研究能为高光谱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猪肉的品质检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申才  楚乐乐  周敏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6):288-291,324
为控制大黄鱼块中假单胞菌引起的腐败作用,本研究测试了1株假单胞菌裂解性噬菌体PrH-181在4℃有氧冷藏条件下对大黄鱼的防腐作用效果。经102~108 pfu/mL范围内不同效价噬菌体处理无菌大黄鱼汁后30℃培养至14 h,OD620 nm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效价大于103 pfu/mL时就具有显著(P<0.05)的抑菌活性。从鱼块菌落数、pH和TVB-N含量等腐败临界关键指标变化来看,对照组中的假单胞菌落数在第4 d时就达到了临界值106 cfu/g,pH在第2 d时就降到了最低点,TVB-N含量在第4 d时已经超过临界值30 mg/100 g;而对104和106 pfu/mL的噬菌体处理组来说,假单胞菌落数分别于第10和12 d才达到临界值106 cfu/g,最低pH出现时间分别为第8和12 d,TVB-N含量分别于第12和14 d才超过临界值。可见噬菌体PrH-181对大黄鱼块的保鲜效果明显,且效价越高保鲜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