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上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血肿的诊治方法.方法按照文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 35例迟发性血肿的患者中二次手术后有22例恢复良好,4例中度伤残,4例重度伤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成功治愈率 62.9%.结论临床上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的诊治方法最好是二次手术,尽早预防和发现对于治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总结分析9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再出血病例。结果发现病人的基础状况、原发伤严重程度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均可导致术后再出血。结论为预防术后再出血,需于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S-DH中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5例,有明确外伤史5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钻孔冲洗加置管闭式引流手术,3例术后复发二次手术治愈,1例置管插入脑实质内导致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给予积极开颅手术救治后好转。结论钻孔冲洗置管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以及治愈率高等优点,掌握其手术技巧包括术中彻底冲洗、置管引流以及对脑组织的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冲洗引流术(BHID)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提高CSDH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2月经钻孔冲洗治疗的216例CSD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治愈213例,死亡3例,出现其他并发症13例。其中血肿复发8例,癫痫发作及脑卒中各2例,张力性气颅1例。结论:BHID治疗CSDH较为安全,但仍有一些并发症和一定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高玉松  刘正义 《中原医刊》1998,25(10):31-32
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首选方法,其方法简单有效,安全、创伤小,治愈率高;但仍有一些严重并发症影响其临床病程及预后。我院从1990年1月至1995年5月,用钻孔引流治疗CSDH150例,发生并发症7例,占4.7%,其中血肿复...  相似文献   

6.
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脑内迟发性血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麻下行急性复合型硬膜下血肿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100例,术后并发脑内血肿10例,发生率10%.  相似文献   

7.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作者1993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35例,资料完整者30例,现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1~76岁,平均63岁,50岁以上19例。有轻微头部外伤者21例,占70%;有血管性疾病者5例,占17%;不明原因者4例,占13%。1-2 临床表现 本组以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其中头痛26例,呕吐14例,视力模糊15例。其他症状:大小便失禁者5例,智力精神症状者7例。入院查体:意识障碍2例,视乳…  相似文献   

8.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引流术。我院从 1 987~ 2 0 0 1年对 2 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 2 36例 ,其方法简单有效 ,治愈率高。但仍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现就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CSDH 2 38例 ,男 1 35例 ,女 5 3例 ,年龄 39~ 89岁 ,其中 6 0岁以上 1 78例 (75 % )。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1 94例 ,病程 3周~ 4个月。临床表现 浅昏迷 3例 ,嗜睡 8例 ,语言障碍 2 9例 ,头痛、呕吐 2 1 6例 ,锥体束征阳性 96例 ,智能障碍、精神异常 5 8例 ,偏瘫 1 2 7例。CT扫描 :2 34例术前行…  相似文献   

9.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临床上比较多见,但其术后并发脑卒中者较少。本文报告6例,并结合复习文献,对该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教训加以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3例,女3例,年龄为54~79岁,平均为66.3岁,有明显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急性硬膜下出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在2010-12~2013-12间行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手术患者的资料,统计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出血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比手术前后的头颅CT,共有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出血,治疗效果较差,3例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死亡2例,慢性血肿复发4例。分析其出血来源有三个方面。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急性硬膜下出血并不罕见,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硬脑膜开放前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颅脑损伤后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延迟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19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术后DTIH分为DTIH组和非术后延迟性颅内血肿(non-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NDTIH)组。收集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生命体征(术前平均动脉压、心率)、初始损伤评分、液体输注种类和输注量、血制品输注种类和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时机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记录术后30 d内的DTIH及死亡情况,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增加术后DTIH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32例患者发生术后DTIH,发生率为16.2%。与NDTIH组比较,DTIH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降低,血肿量明显增加,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比例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OR=4.23,95%CI=1.62~8.72,P<0.001)、血肿量≥100 mL(OR=5.39,95%CI=1.75~9.38,P<0.001)以及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OR=1.54,95%CI=1.27~4.29,P=0.016)是术后DTIH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颅脑损伤后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DTIH的发生可能与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常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志友 《安徽医学》2011,32(1):80-82
目的探讨常规CT如何尽早而准确地测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方法搜集常规CT复查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9例,对其首次常规CT检查及复查的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常规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包括:①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②局限性脑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15例。③局部轻度占位效应18例。④颅骨骨折5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与伤后首次常规CT检查表现密切相关,应在24 h以内复查,以6~12 h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发生迟发性血肿现象,探讨分析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34例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现象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决定再次手术清除还是保守治疗。结果:34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4例家属拒绝再次手术治疗,其余12例采用保守治疗。有15例恢复较好,6例中度残废,6例重度残废,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结论:急性颅内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原因一般与头部钝挫伤、颅内压发生较大变化以及颅骨骨折有关,对病情恢复情况应给予严密监控以及定时定期复查头颅CT,早发现早治疗以便保证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额极静脉损伤所致术后迟发性额部血肿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轶 《安徽医学》2007,28(3):200-202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时,如何及时发现额极静脉损伤以预防其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发生。方法对脑挫伤所致脑内血肿清除术及单纯硬膜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前额区迟发性血肿的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例均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术中证实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原因为额极静脉损伤。其中恢复良好4例,重残1例。结论在额颞部脑挫伤所致硬膜下或脑内血肿清除时应注意探查或预防额极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的术中术后继发对侧颅内血肿的临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的术中术后继发对侧颅内血肿的病人,总结各种临床处理措施。结果:20例对侧迟发血肿病人中,6例死亡,死亡率为33.3%,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迟发血肿形成,及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发现血肿及时处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因素。方法收集162例脑外伤患者的伤情、凝血情况,根据有无出现DTI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脑外伤患者中发生DTIH48例。23例发生于脑挫裂伤病灶内,19例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部位,6例发生于颅骨骨折;DTIH组的PT和APTT较非DTIH组延长,D.dimer较非DTIH组升高(P〈0.01)。结论DTIH的发生与年龄、伤情、凝血机制异常、颅内压升高有关,对临床预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总结分析锥颅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致脑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7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致脑疝病人均施行锥颅引出部分血肿 ,缓解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赢得时间行开颅术 .[结果 ]锥颅后有47例的脑疝症状立即获得改善 ;开颅术后存活 62例 ,其中植物生存 9例 ,死亡 16例 .[结论 ]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继发脑疝的病人 ,快速锥颅是迅速降低颅内高压 ,抢救脑疝的一个良好手段 ,但不能替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张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2,5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组患者均为2006年7月到2012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DTICH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年龄、DTICH确诊时间、确诊时GCS评分、DTICH出血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为13-15分、年龄在≤60岁患者、确诊时GCS评分为13-15分、及DTICH出血量小的患者预后良好,与其他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3-8分)。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其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  相似文献   

20.
宋飏 《辽宁医学杂志》2010,24(4):186-187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是指颅脑损伤后首次颅脑CT检查未发现脑内血肿,经一段时间后复查出现脑内血肿;或在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的其他不同部位又出现血肿者均称为迟发性颅内血肿。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颅脑损伤患者323例,其中DTICH36例(占11.2%)。现将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