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辛伐他汀对脂多糖诱导肺损伤大鼠的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又分1 h、3 d和7 d组,每组6只.治疗组大鼠在实验前经胃管分别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4 ml/kg)治疗1 d,3 d,7 d,每天1次;对照组和LPS组则给予蒸馏水(4 ml/kg),每天1次,连续7 d.在最后一次给药1 h后,LPS组和治疗组大鼠从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2.5 ml/kg),对照组则予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5 ml/kg).观察6 h,处死大鼠,取样,比色法测定血清和肺匀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LPS组血清和肺匀浆NO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则低于LPS组(P<0.05);LPS组血清和肺匀浆iNOS活力均高于对照组而cNOS活力则降低(P<0.05),治疗组肺匀浆iNOS活力显著低于LPS组而eNOS显著升高(P<0.001);免疫组化显示:LPS组肺组织iNOS表达强于对照组,而eNOS表达则显著减弱,治疗组的iNOS表达弱于LPS组,eNOS表达则显著增强,与其减轻肺损伤相关.结论 辛伐他汀可逆转LPS诱导的肺组织iNOS活性的升高和eNOS活性的下降,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内毒素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血Th1/Th2类细胞因子浓度以及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和NOS基因表达 ,以探讨它们在ALI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颈静脉注入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 -γ、IL - 4水平及IFN -γ/IL - 4比值 ;用放射免疫 (RIA)的方法测定LPS注射后大鼠肺组织NOS活性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LPS注射大鼠肺组织内源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急性肺损伤组外周血PBMC产生IFN -γ水平、IFN -γ/IL - 4比值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0 1) ,而IL - 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同时伴随NOS活性 [( 0 30± 0 0 5 )U/mgpro]明显高于对照组 [( 0 2 4± 0 0 3) ,P <0 0 5 ]。iNOSmRNA表达( 0 70± 0 2 0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eNOSmRNA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P >0 0 5 )。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发生ALI。结论 LPS休克肺损伤时 ,体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失衡 ,同时伴有NOS活性增高 ,而NOS的主要来源为iNOS基因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严重烧伤大鼠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对严重烧伤大鼠体内一氧化氮 (NO)含量及 NOS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复制大鼠重症烧伤模型 ,检测应用非选择性 NOS抑制剂 N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L NAME)和选择性诱生型 NOS(i NOS)抑制剂氨基胍 (AG)后大鼠血液中 NO代谢产物 (NO- 2 /NO- 3 )以及肺和十二指肠组织中神经型 NOS(n NOS) m RNA的表达水平 ,同时统计各组大鼠的存活率。结果 :烧伤后大鼠血液中 NO- 2 /NO- 3 含量明显增高 ,L NAME和 AG都能抑制 NO2 /NO- 3 的升高 ,L NAME作用更为明显 ;烧伤后 n NOS的 m RNA表达在肺和十二指肠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AG和 L NAME使 n NOS表达增加 ,AG作用更为明显 ;L NAME组动物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AG组动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结构型NOS(c NOS)与 i NOS在烧伤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明显不同 ,i NOS活性过度增高与烧伤休克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纳米粒对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平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取45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开腹,但不结扎穿孔)、模型组(经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和干预组(脓毒症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辛伐他汀纳米粒制剂),每组各15只。造模后24 h,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三组小鼠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三组小鼠肺组织中i NOS和e NOS表达水平,记录小鼠造模1周时的生存状况。结果经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发现,假手术组小鼠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细胞排卵紊乱、局部肺组织完整性受破坏、肺泡间中隔增厚、肺泡腔缩小、肺间质弥漫性水肿、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相比模型组,干预组小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渗出明显减少、肺组织损伤程度较轻、肺泡完整性较好。模型组肺组织中i 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干预组i NO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肺组织中e NO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干预组e 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造模1周时的生存率(6.67%)低于假手术组(93.33%),干预组生存率(66.67%)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纳米粒可保护脓毒症致ALI小鼠肺组织损伤,调节i NOS/e NOS平衡,可能是脓毒症致ALI具有保护效应的潜在处理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急性脑梗死后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临床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 NO的水平 ,观察牛珀至宝微丸对 NO的影响。动物实验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的表达 ,观察牛珀至宝微丸对脑缺血后 i NOS表达的影响 ,并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结果 :牛珀至宝微丸能减轻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 NO水平及改善临床症状 ;牛珀至宝微丸治疗组动物的缺血侧大脑皮质 i NOS表达显著低于缺血对照组 (P<0 .0 1) ,并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牛珀至宝微丸能部分下调脑缺血所致 NOS的异常表达 ,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失重大鼠肺动脉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尾悬吊组,每组8只。利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技术测量大鼠肺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和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以及L-NAME预处理后动脉环对PE的收缩反应。同时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动脉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尾悬吊14d后大鼠肺动脉环对1×10-5~1×10-7mol/L浓度PE的收缩反应均显著下降(P均<0.01);对1×10-6~1×10-8mol/LAch的舒张反应均显著增强(P均<0.05);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后动脉环对PE的收缩反应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肺动脉组织NO含量增加,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模拟失重引起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增加可能是导致其收缩反应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关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肺动脉壁内的动态变化尚需探讨。目的:观察不同缺氧时间点肺动脉壁内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探讨其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设计:对比观察的动物实验。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材料: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清洁级,6~8周龄,体质量(220±10)g。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8)和缺氧组(n=32),其中缺氧组又分为缺氧后3,7,14,21d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8只。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12在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完成。缺氧组大鼠按李启芳报道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大鼠置于同一室内,除不缺氧外,余同缺氧组。按照观察时间点将大鼠麻醉后,右颈外静脉插入微导管,连接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将大鼠处死取出心脏称量右心室、左室加室间隔的质量,以右室肥大指数反映右心室肥厚程度。取大鼠右上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弹性纤维染色。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管腔面积/管总面积、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密度、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作为肺小血管重塑指标。对肺小血管壁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肺细小动脉管壁平均吸光度值作为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相对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肥厚程度和肺小血管重塑指标的变化。②缺氧诱导因子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与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重塑的关系。结果:共纳入Wistar大鼠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缺氧7d时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4d达到最高水平,之后维持于此水平。②缺氧14d右心室肥大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③缺氧7d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管腔面积/管总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缺氧14d可见肺小动脉中膜和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密度增高,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21d管腔进一步变窄,平滑肌增生明显。④缺氧诱导因子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对照组大鼠呈弱阳性表达;缺氧3d和7d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相对量无明显变化,14d时明显增高,此后维持于高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在缺氧3d明显高于对照组,7d达到高峰,14d接近对照组水平,21d再次升高,但低于缺氧3d时。⑤缺氧诱导因子1α主要表达于血管内膜和中膜,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涉及血管全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对照组肺血管内膜和中膜均弱阳性表达,缺氧3d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7d中膜、内膜表达明显,14d血管中膜增厚,表达增强。在血管外膜,对照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为阴性,各缺氧组均阳性表达。⑥mPAP与肺血管重塑正相关(r=0.976,P<0.01),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正相关(r=0.927,P<0.05)。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均在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且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可能存在相互调控。  相似文献   

8.
DM大鼠心肌内iNOS的表达及ATRA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大鼠心肌组织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nitri-coxide synthase,i NOS)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链脲菌素(STZ)法复制SD大鼠实验性1型DM模型,并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20mg/kg.d)处理组或DM组。造模型后30d及60d测量空腹血糖、心重/体重比值,HE染色观察心肌结构的改变,并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i NOS表达水平。【结果】30d和60d时,DM大鼠心肌内i NOS表达率增加(P<0.05);ATRA处理后可以使心肌内i NOS表达率下降(P<0.05),而DM组和ATRA组大鼠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M大鼠心肌内i NOS表达率增加,可能与高糖状态下心肌病变有关。AT-RA处理后可以使心肌内i NOS表达率下降,这与延缓高糖状态下心肌病变有关。同时说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与i NOS再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转移对创伤性脑损伤 (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 4μl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入承受单侧大脑皮质重锤打击大鼠的海马 ,对照组注射病毒缓冲液。伤后 3小时及 1、3、7和 14日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和双标染色、原位杂交 /组织化学染色及 DNA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 ,检测大鼠伤侧大脑皮质和海马各区 i NOS、BDNF及凋亡相关信号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各损伤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各区 i NOS阳性细胞于伤后 3小时开始显著增多 ,3日达高峰。多数 i NOS阳性细胞同时呈现凋亡相关蛋白阳性反应或分子生物学标记方法(TUNEL )阳性反应 ,但很少同时表达 BDNF m RNA。注射病毒载体组伤后 3日和 7日 ,海马 CA1区和海马齿状回门区 (DH)表达 i NOS、凋亡相关蛋白的细胞及凋亡细胞均显著减少 (P均 <0 .0 1) ,而表达 BDNF m RNA的神经元显著增多。结论 :TBI诱导海马细胞表达 i NOS及诱导海马细胞凋亡 ;腺病毒介导的 BDNF基因转移通过下调 i NOS表达 ,增加 BDNF表达及减少细胞凋亡而保护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杨阳 《华西医学》2015,(2):315-317
目的研究情绪应激大鼠颞下颌关节(TMJ)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在其软骨组织内的表达和作用。方法选择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一直定时喂水,余30只采用空瓶饮水建立大鼠应激模型,在动物应激后的1、3、5周时,分别切取10只大鼠TMJ标本行En Vision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 NOS。结果正常组TMJ软骨无或有极少量i NOS表达,应激1周TMJ标本中,已可见i NOS表达;应激3周TMJ标本中表达强烈;应激5周TMJ标本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且颜色变浅,已呈弱阳性。结论 i NOS在颞下颌关节紊乱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i NOS的生成有可能会阻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卒中负担国。随着卒中医疗质量的进步,我国卒中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卒中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国在卒中教育、研究和护理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影响力的学术成就,对中国卒中医疗质量提升、溶栓及新的治疗方法探索、中国卒中建设发展等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展望了中国卒中管理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照云  杨雨强  李汝昌 《疾病监测》2011,26(7):560-561,585
目的 了解云南省祥云县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析祥云县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导出的2010年数据信息,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祥云县2010年共报告死亡2759例,报告年平均死亡率为6.02,男性1648例,年死亡率为7.05,女性1111例,年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死亡2001例,占总死亡例数的72.53%;前4位死因顺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恶性肿瘤,共死亡2384例,占总死亡例数86.41%。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抗Hp治疗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54例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Hp治疗方案1、4C-UBT结果等,分析其感染率及治疗效果。对调查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未抗Hp的患者中14C-UBT阳性率为53.7%,经抗Hp的患者中14C-UBT的阳性率为25.9%(P〈0.001)。在70例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14例(20%)患者经过2次或2次以上抗Hp治疗,治疗方案以含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三联治疗为主。4周后随访,77.1%患者14C-UBT转阴,其中19例患者在8周以后复查,其阳性率较低(15.8%)。7例四联治疗患者Hp全部根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C-UBT的结果与抗Hp的次数和处方医师是否是消化科医师显著相关(P〈0.05)。29.6%的患者有不良反应。结论:常用的抗Hp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在77.1%左右,含铋剂的四联治疗方案有较高的根除率;患者的再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9.
张玉龙  张一英 《疾病监测》2011,26(6):491-49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发生状况,为伤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伤害监测点医院,对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 日到医院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 共报告伤害病例17 391例,男女性别比为2.27 ∶ 1;伤害病例以15~39岁年龄组最多(50.55%);本区户籍占44.67%,外地户籍占55.33%;7月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12.12%),发生时间多在08:11-16:37;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是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66.28%)、跌倒/坠落(22.07%)、非机动车交通事故(6.47%)、机动车交通事故(1.86%)、烫伤(1.59%)。 结论 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应重视外来人口的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20.
Trends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