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额颞部低位大骨瓣减压颞极切开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额颞部低位大骨瓣减压颞极切开术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7例额颞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改良组)行额颞部低位大骨辩减压颞极切开术,并与行传统术式的25例进行对照。结果传统组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死亡7例(28.0%)。植物状态2例(8.0%),重残6例(24.0%),轻残6例(24.0%),良好4例(16.0%);改良组则分别为5例(18.5%)、2例(7.4%)、6例(22.2%)、7例(29.6%)、7例(29.6%)。结论额颞部低位大骨瓣减压、保护皮层功能区改经颞极切开冲洗清除深层血肿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额颞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额颞大骨瓣开颅切口在颅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98年 1月~ 1999年 11月应用额颞大骨瓣开颅切口处理额颞广泛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 5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7例 ,女 16例 ;年龄 15~ 6 3岁 ,平均 34 2岁。单纯广泛脑挫裂伤 6例 ,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2 5例 ,合并硬脑膜外血肿 4例 ,硬脑膜下血肿 18例 ,均为额颞部病变。合并原发脑干损伤 8例。GCS评分 ,3~ 8例 2 6例 ,9~ 12分 12例 ,13~ 15分 5例。术前发生小脑幕切迹疝2 3例。1 2 手术方法 采用改良的翼点入路 ,始于耳屏前 1cm颧弓上缘 ,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结节 ,然后向前达前额部…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4—02/2007—02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中采用自体颞肌筋膜或骨膜行硬脑膜减张修补,取得良好效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1例,女11例,年龄19~64(39.4±12.4)岁。其中车祸致伤56例,殴斗致伤3例,坠落致伤3例。术前意识状态(按GCS评分):3~4分3例,5~6分2例,7~8分57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38例,脑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8例,弥漫性脑组织挫裂伤合并脑肿胀6例,硬膜外合并硬膜下血肿10例。损伤及病变部位:额颞23例,额部15例,颢部14例,顶部8例,枕部2例。  相似文献   

4.
陈为  朱文锐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2):1226-1226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我科收治了 16例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 ,经采用锥颅钻孔引流加中药的方法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5 3~ 79岁 ,平均 64 3岁。致伤原因 :车祸 10例 ,跌倒伤 4例 ,碰撞伤 2例。受伤至来诊时间为 35~ 60d ,平均46 5d。血肿量大小为 90~ 180ml,平均12 2 5ml。GCS(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 ) 5~ 8分 12例 ,9~ 12分 4例。血肿部位分布 :双额颞部 3例 ,左额颞部 10例 ,左额颞顶部 2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损伤 1例。1 2 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5.
后颅窝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以往诊断困难。我院自1993年CT应用以来,4年内共收治21例,占我院同期后颅窝血肿的90%,占同期颅内血肿需手术的3%。现对其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作一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5~57岁,平均30岁。均为枕部着力减速性损伤。全部具有头痛、呕吐及枕部压痛,颈项抵抗等临床征象。神志清楚14例,嗜睡4例,浅昏迷3例。血肿在左侧12例,右侧9例,13例有枕骨骨折及骨缝分离,骑跨式硬脑膜外血肿5例,幕上脑挫裂伤伴血肿7例。1.2治疗结果:本组21例,14例行后颅…  相似文献   

6.
张志华 《现代护理》1999,5(12):10-11
特急型硬膜外血肿是指伤后3小时内出现巨大硬膜外血肿。我科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硬膜外血肿患者143例,早期具有特急型中顿凹硬膜外血肿12例。现将早期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47岁,平均24.6岁。车祸致伤10例,坠落伤2例。原发性昏迷6例,无原发昏迷6例。12例均为额部直接受力,均为减速性损伤,全部都有脑脊液漏。双侧瞳孔散大2例(GCS3′),一侧瞳孔散大5例(GCS6~10′),意识模糊烦躁不安伴频繁呕吐5例(GCS12~14′)。2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血肿清除加…  相似文献   

7.
高斌 《中国综合临床》1999,15(4):350-350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很高,死亡原因除因脑损伤过重外,肺部并发症常是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92年3月~1998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226例,发生肺部并发症68例,发生率占30.0%。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1例,女27例;年龄8~71岁,平均38.l岁。致伤原因:车祸53例,坠落伤9例,跌伤4例,打击伤2例。受伤部位:沈部23例,额预部18例,额部11例,顶枕部9例,领部7例。致硬脑膜外血肿9例,硬脑膜F血肿伴脑挫裂伤47例,广泛脑挫裂伤Ic例,原发脑子伤2例。合并伤:颅底骨折周例,肺部挫伤5例,多发性肋骨折11例,血气胸3例。肺…  相似文献   

8.
1980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院共收治动静脉损伤4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11—74岁,平均年龄36岁。损伤部位:颈部血管2例(4.8%);胸部血管7例(16.6/);腹部血管12例(28.6%);四肢血管21例(50/)。其中动脉28例(66.6%);静脉5例(11.9%);动静脉9例(ZI.4%)。损伤类型:钝性伤25例(5}5%);贯通伤I7例问}5%)。1.2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严重大出血,出血性休克,血肿形成及缺血症状,本组以出血性休克为主的26例(62%)。1.3手术方式施行血管结扎术10例,侧壁缝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颞部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入路和颅外减压的方式。方法:采用改良冀点入路清除颞部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37例,其中26例用游离的骨膜或颞肌筋膜减张缝合硬脑膜。结果:恢复良好32例(86%),重度残废1例,死亡4例。结论:改良冀点入路显露颞叶底面及中颅底良好,用于颞部损伤性颅内血肿手术优于常规颞瓣开颅术;硬脑膜减张缝合简单易行,不影响颅外减压效果且克服了硬脑膜不缝合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可引起免疫功能失调,进而可严重影响病人的病情和预后。我们于1995年8月~1996年1月对25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T细胞亚群中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和迟发性超敏反应(DTH)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共25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16~40岁16例,41~60岁9例。25例中,车祸伤13例,坠落伤7例,打击伤5例;入院时GCS计分;6~8分21例,3~6分4例;CT头颅扫描证实;广泛脑挫裂伤合并颅骨骨折4例,硬膜下血肿9例,硬膜外血肿7例,脑内血肿3例,脑内多发血肿2例。人院后第1天采末稍血…  相似文献   

11.
CT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常规辅助检查手段,对急性颅内血肿分辨率高,常呈高密度影。我们遇到CT呈非高密度影的急性颅内血肿6例.均被误诊,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8~42岁。损伤原因:车祸伤4例,坠落伤1例,刀伤]例。损伤部位:额领部4例,顶部1例,枕部1例。开放性损伤1例,闭合性损伤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急性硬膜F血肿4例。CT均有占位效应,等密度影4例(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下血肿3例),低密度影2例(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各1例)。血肿容量28ml~120ml,受伤距CT检查时间l~12小时。治疗:去骨瓣…  相似文献   

12.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缺损可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常见额部、额颞顶部及颞顶部。笔者总结2003年以来我院以自体颅骨对颅骨缺损进行修复20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2例,年龄20-45(平均36)岁。颅骨缺损均为颅脑损伤致硬膜下血肿手术去除颅骨瓣降压所致,其中缺损部位行硬脑膜减张缝合的19例。颅骨缺损部位:额部4例,额颞顶部13例,颞顶部3例,颅骨缺损面积4 cm×4 cm-10 cm×8 cm。  相似文献   

13.
对冲性颅脑损伤1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科近 3年来收治的对冲性颅脑损伤 16 4例 ,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全组中年龄 5 6岁以上 6 9例 ,占同龄组脑挫裂伤的 79.4 % ;枕后着力致额颞部对冲伤 10 2例 ,伤后原发及继发昏迷 114例 ,迟发性血肿 2 2例 ,经积极综合治疗 ,死亡 19例。结论 :对冲性颅脑外伤是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 ,以后枕部着力 ,额、颞对冲伤多见 ,伤后昏迷等症状较重 ,迟发性血肿发生率较高 ,老年人因其解剖生理点 ,对冲伤发生率高 ,病情变化发展快 ,预后差 ,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颅内血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命的、可逆的继发性病变[1]。一般都是先有意识和瞳孔的变化,然后才有呼吸和循环的变化,而意识和瞳孔变化的先后则随病变的部位而异,如额极部单发血肿时意识障碍先于瞳孔变化,颞区血肿时则瞳孔改变先于意识,而多发血肿尤其是特急型,意识、瞳孔同时接踵改变[2]。1临床资料本组54例均为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病人,其中男44例,女10例;年龄2岁~82岁,平均40岁;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并经手术证实,其中硬脑膜外血肿27例,硬脑膜下血肿13例,脑内血肿4例,硬脑膜外合并硬脑膜下血肿5例,硬脑膜下合并脑内血肿4例,合…  相似文献   

15.
王冠军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0):1387-1387
硬脑膜下血肿减压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高龄病人慢性脑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作者对收治的59例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2年12月至2006年8月59例患者中男42例,女17例;年龄70~94岁,平均(78.5±9.2)岁。合并高血压病47例,动脉硬化21例,冠心病18例,脑梗死9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颞部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入路和颅外减压的方式。方法: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清除颞部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37例,其中26例用游离的骨膜或颞肌筋膜减张缝合硬脑膜。结果:恢复良好32例(86%),重度残废1例,死亡4例。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显露颞叶底面及中颅底良好,用于颞部损伤性颅内血肿手术优于常规颞瓣开颅术;硬脑膜减张缝合简单易行,不影响颅外减压效果且克服了硬脑膜不缝合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作者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脑损伤 68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8例中 ,男 44例 ,女 2 4例 ,年龄平均34 8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48例 ,高处坠落伤 1 2例 ,其他 8例。术前头颅CT检查提示蝶骨脊部或近蝶骨嵴部脑底部血肿共 60例 ,其中前颅底部血肿 2 1例 ,中颅底部血肿 30例 ,横跨前中颅底 9例。血肿位于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脑内 ,也有 2处并存 ,以硬脑膜外最多。其余 8例均显示弥漫性脑肿胀为主 ,环池、四叠体池、鞍上池、三脑室等消失或显示不清 ,中线居中或稍有移位。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 ,头向病灶对…  相似文献   

18.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实施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清除各种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实施内减压和外减压术,并去除额颞顶部大骨瓣减压。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单侧为主,其中一侧额颞项部广泛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或(和)脑内血肿26例,一侧额顶颞部单纯急性硬膜下血肿12例,一侧额顶颞部硬膜外血肿并脑挫裂伤或(和)脑内血肿6例,单纯急性脑内血肿4例。术后效果良好28例,中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实施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能基本彻底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缓解脑干受压,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故此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院颅脑外科1993年1月~1997年9月共行急诊开颅手术抢救外伤性及自发性颅内血肿伴急性脑疝病人42例。本文回顾手术时间、抢救措施对病人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提高抢救效果,降低残死率的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中男34例,女8例,年龄12~76岁,平均39.9岁,其中20~50岁27例,占64%。病因;外伤性颅内血肿35例,自发性脑内血肿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5例,脑血管畸形出血2例)。血肿类型:硬膜外9例,硬膜下20例,脑内8例(其中4例破入脑室),多发性血肿5例(包括幕上伴幕下血肿2例)。术前瞳孔改变:一侧瞳孔散大26例,双侧…  相似文献   

20.
急诊锥颅置管引流术在颅脑损伤后脑疝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1年2月-1995年12月采用急诊锥颅且省引流水治疗颅脑损伤后脑疝患者2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6岁;伤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7例,爆炸伤和击伤各3例,挤压伤2例。意识状况和瞳孔改变:格拉斯哥昏迷量分(GCS):<5分26例,6-8分2例。入院时单侧瞳孔散大14例,双侧瞳孔做大7例;入院不久单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CT扫描:创伤性脑室内血肿11例,脑室内血肿呈铸型(其中脑内血肿破人脑室者8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8例,急性硬脑膜下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