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A型花岗岩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20多年的研究历史中,随着同位素测年和示踪技术的不断完善,地质学家对地幔和壳幔相互作用的认识愈来愈深刻。同样,随着研究案例的日积月累,对A型花岗岩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现在,人们所讨论的A型花岗岩已经不再局限于狭义的花岗岩,事实上已经扩大到花岗质岩类(如闪长岩和辉长岩)甚至喷出岩(流纹岩、流纹-安山岩),其识别标志像埃达克岩(adakite)那样越来越依赖于主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纹,其物源的多样性和成因的多种模式得到多种同位素联合示踪研究结果的不断支持,但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仍然以伸展体制为主。  相似文献   

2.
碱质A型花岗岩的判别、成因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质A型花岗岩(简称AAG)是A型花岗岩的亚类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AAG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总结了AAG独特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及产出构造环境,讨论了其判别标志和判别方法,指出对AAG的成因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的认识目前还存在明显分歧,亟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亚类及其物质来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许保良  李之彤 《地学前缘》1998,5(3):113-124
评述和总结了国内外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指出目前被划归为这类的岩石至少包括非造山和造山两种环境的7种类型(或组合),即:①环状杂岩体中的碱性及准碱准铝质岩类;②斜长岩微纹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钾质(环斑)岩花岗岩类;③层状杂岩体中的酸性岩类;④正长岩花岗岩类;⑤二长正长花岗岩类;⑥碱长碱性花岗岩类;⑦碱钙性花岗岩类。认为这些岩石的差异本质上反映出它们物质来源的多样性,亏损地幔、原始地幔、富集地幔、壳幔和地壳物质是这些岩石的潜在源岩。  相似文献   

4.
5.
安徽茅坦A型花岗岩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吴才来  黄许陈 《地质学报》1998,72(3):237-248
安徽茅坦花岗岩体是由4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中粒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各期次岩石具有高硅,富碱,富LREE、Y,Nb,Zr等大离子高电价元素及低Al、Mg,Ca、Ni、Cr,Ti,V的特点,与国内外A型花岗岩相似。岩石中副矿物种类聚多,以含碳硅石,磷钛矿等深源矿物为特征。锆石晶形以正锥面(111)和四方柱面(110)最为发育,与一般I型花岗岩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该复式岩体为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北部A型花岗岩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在吉林省北部的香水、治安一带的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研究后认为属A型花岗岩。其行征钾长石为微斜长石一条纹长石,斜长石大部分为奥长石An=13-17。并有碱性碱物无辉石。  相似文献   

7.
A型花岗岩成因模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春生 《地学前缘》2000,7(1):238-238
Collins等 (1982 )根据澳大利亚东南部Lachlan褶皱带中A型与I型花岗岩在时空上的耦合关系 ,提出了两阶段残留源区成因假说 ,即地壳岩石通过部分熔融先产生I型花岗岩 ,然后残留岩进一步部分熔融形成A型花岗岩。然而 ,Rutter和Wyllie(1988)的实验研究发现 ,在地壳长英质岩石通过部分熔融形成I型花岗岩以后 ,残留岩以富集Al,Ca ,亏损K ,Si为其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这无法合理解释世界范围实际观测到的A型花岗岩Al,Ca相对亏损而K ,Si相对富集的基本事实。针对残留源区两阶段成因假说存在的上述困难…  相似文献   

8.
关于A型花岗岩命名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针对目前国内A型花岗岩命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建议以“碱性花岗岩类”一词代替A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类包括碱性和过碱性花岗岩及与之伴生的英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以及与之伴生并且成分相近的碱长花岗岩和富碱的偏铝质花岗岩。这些岩石有相近的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成岩构造环境。采用“碱性花岗岩类”一词易为国人接受,特别是有利于初学者和野外地质填图工作者进行岩石定名。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71,自引:7,他引:71  
以乌山、金刚山和新村三个典型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铝质A型花岗岩常含有锰铝榴石、富锰白云母等特征的富铝矿物,化学成分上相对富铝,为一套准铝到弱过铝的岩石组成,并具有贫磷、贫钛,氧化指数较低等特征。与碱性花岗岩相比,其Nb、Ta、Zr、Hf、Ga、Y和Zn等元素的含量及稀土总量和Ga/Al比值均偏低,但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尤其是重稀土的分馏程  相似文献   

10.
A型花岗岩类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1.
苏鲁造山带A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鲁造山带花岗岩SiO2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71.3%~74.5%,以富碱(Na2O+K2O为8.66%~9.60%)、高钾(K2O为4.95%~5.89%)、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51~0.61)、较高的Ga/Al(×104)比值(2.85~3.41)和Zr+Nb+Ce+Y值(384~714)×10-6、富集Rb、Th、K、La、Nd、Hf、Zr和Pb以及亏损Ba、Ta、P和Ti为特征。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所研究花岗岩为过铝质(A/KNC为1.90~2.17)A型花岗岩,为华北板块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但在成岩过程中存在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磷灰石和钛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岩浆的结晶温度大致为876~961℃。  相似文献   

12.
西准噶尔乃至整个北疆地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类。接特布调岩体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 岩石类型主要有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 是认识西准噶尔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岩浆演化的关键。本文对接特布调岩体进行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测年, 获得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87±9) Ma(n=10, MSWD=0.92)和(278±3) Ma(n=14, MSWD=0.43), 确定其形成于早二叠世, 属于300 Ma前后准噶尔周边地区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前人认为的接特布调I型花岗岩应归属于A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 76.11%~76.82%), 富碱(Na2O+K2O: 8.47%~8.49%), 低钛(TiO2: 0.04%~0.05%), 贫钙(CaO: 0.36%~0.42%)的特征。二长花岗岩与其类似, 高硅(SiO2: 68.35%~71.80%), 富碱(Na2O+K2O: 6.80%~7.86%), 低钛和钙(TiO2: 0.29%~0.82%, CaO: 1.76%~2.87%), 均属于准铝质或弱过铝质(ACNK: 0.98~1.09)高钾钙碱性系列。正长花岗岩相对于二长花岗岩具有相对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分别为23.8×10-6~49.3×10-6, 95.23×10-6~222.2×10-6), 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分别为0.01~0.02, 0.57~0.72), 另外, 正长花岗岩相对二长花岗岩明显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高场强元素(Zr、Hf、Nb), 而强烈亏损Ba、Sr、Eu、Ti等, 具有较高的10000Ga/Al比值(>2.44)。依据微量元素比值及相关判别图, 可将接特布调花岗岩体进一步细分为A1型和A2型。接特布调岩体就位于后碰撞环境, 来源于由年轻的地幔来源物质组成的下地壳。在后碰撞岩浆活动的初期, 年轻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具有岛弧印迹的A2型二长花岗岩岩浆, 随着岩石圈进一步伸展, 可能在局部出现类似裂谷的环境, 即形成显示裂谷特征的A1型正长花岗岩岩浆。  相似文献   

13.
西准噶尔乃至整个北疆地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类。朱鲁木特岩体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岩石类型主要为碱长花岗斑岩,是认识西准噶尔北部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岩浆演化的关键。本文对朱鲁木特岩体进行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碱长花岗斑岩的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299±1)Ma(n=11,MSWD=0.96),其形成于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碱长花岗斑岩具有高硅(69.68%~74.38%),富碱(Na_2O+K_2O:8.94%~9.21%),低钛(Ti O_2:0.21%~0.42%),贫钙(0.34%~1.24%)的特征,均属弱过铝质(A/CNK:1.02~1.10)及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高场强元素(Zr、Hf),而强烈亏损Ba、Sr、P、Ti等,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V"字型,属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依据微量元素比值及相关判别图,朱鲁木特碱长花岗斑岩在成因类型上属于A2型,形成于后碰撞的张性环境中,软流圈上涌使年轻的地幔来源物质组成的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4.
孙晓东  陈海云  于光宁 《现代地质》2021,35(5):1218-1230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查干敖包镇南部紧邻中蒙边境线海拉斯图乌拉一带发育的一套钠铁闪石霓辉石碱性花岗岩,是二连—贺根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进行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区域构造演化。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显示该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85.4±1.1) Ma,属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具高硅、富碱、准铝、贫镁钙的特点,其化学成分SiO2含量为76.12%~80.10%,Na2O+K2O含量为7.62%~9.19%,MgO含量为0.06%~0.10%,CaO含量为0.11%~0.20%,碱性指数(K2O+Na2O)/Al2O3=0.98~1.04,属于碱性岩系,岩石稀土总量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δEu 为0.37~0.51,Eu强烈亏损,属造山后伸展事件的产物。其成因可能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后的伸展作用有关,指示二连—贺根山构造带在早二叠世可能已进入造山后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A-type granites, as an important petrologic sign to build up environmental recognition, were mainly formed in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s. A biotite syenogranite from the Fenghuangshan pluton in Dandong, Liaoning Province gave SHRIMP zircon U-Pb ages of 122.5 ± 1.6 Ma, 124.9 ± 1.7 Ma and 126.9 ± 1.1 Ma. The monzogranites have SHRIMP zircon U-Pb ages of 118.2 ± 1.6 Ma, 128.1 ± 1.7 Ma and 131.6 ± 1.9 Ma, giving an emplacement age for the pluton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SiO2 is 65.48–74.49 wt%, whereas that of K2O is 4.16–6.44 wt%, and that of Na2O is 2.99–4.70 wt%. They also contain 13.24–15.76 wt% of Al2O3, with an A/CNK ratio of 0.92–1.10, averaging 1.02. The alkalinity rate (AR) ranges from 2.68 to 5.12, and this range is within the AR of peraluminous type rocks. The granites of Fenghuangshan pluton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s of Na and K and low contents of Ca (thermophile element) and Mg, which are features of A-type granites. The (Na2O + K2O) ? Fe2O3* × 5 ? (CaO + MgO) × 5 discrimination diagram also shows that Fenghuangshan pluton is an A2-type granite. The above granite has zircon εHf(t) values ranging from ?17.06 to ?9.09, with single-stage Hf model ages (TDM) of 1141 Ma to 1498 Ma and two-stage Hf crustal model ages (TDMC) of 1762 Ma to 2263 M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Fenghuangshan pluton might have been formed from the lithospheric-plate sliding during the late stages of evolution of hot rift structures and might have been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ectonic settings of Mesozoic Eurasia and the ancient Pacific Plate.  相似文献   

16.
传统意义的A型花岗岩在化学成分上可分为碱性A型花岗岩(简称AAG)和铝质A型花岗岩(简称ALAG)两类, ALAG为A型花岗岩的一个亚类。随着华南地区花岗岩研究的不断深入,印支期铝质A型花岗岩越来越被关注。本文系统阐述了ALAG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判别方式,分析了华南印支期ALAG的物质来源、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发现其来源于华夏地块古老变质沉积岩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可能混染当时的基性地幔组分;构造环境主要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形成于后造山阶段,但应也受到了印支地块与华南陆块的后碰撞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太姥山和鼓山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带。岩石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太姥山地区和鼓山地区花岗岩分属铝质A型花岗岩和碱性A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两地区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96.6±1.6)Ma(MSWD=0.65)和(99.4±2.3)Ma(MSWD=0.49),成岩时代均属晚白垩世早期。结合中国东部沿海两类A型花岗岩,讨论了它们在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其判别图解上的区别。总体上认为,碱性A型花岗岩在AKI值、TFeO/MgO比值、104×Ga/Al以及(Zr+Nb+Ce+Y)值上均大于同区域的铝质A型花岗岩,但上述化学指标的数值也存在一定范围的重叠;且传统A型花岗岩判别图解不完全适用于强分异的铝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地区A型花岗岩应具有相似的源区,即岩浆起源于地壳物质熔融,同时成岩过程有一定的地幔物质参与。但鼓山地区碱性A型花岗岩较太姥山地区铝质A型花岗岩有更多地幔物质的加入,导致前者显示出部分幔源岩浆起源的特征。结合地球化学、野外地质、区域背景及年代学综合判定,两地区花岗岩成因与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角度密切相关,均属于弧后拉伸体制之下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南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片麻状构造和过铝质特征.南岭西段岩体可归属于S型花岗岩,主要源自基底变沉积岩石的部分熔融,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参与;东段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源自还原性的长英质火成岩,有变沉积物的参与.这些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短期的地幔柱活动+长时限的俯冲”的构造背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