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探讨实验动物脾与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60只6周龄雌性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脾切除组、60%胰腺切除组、80%胰腺切除组、95%胰腺切除组、脾+60%胰腺切除组、脾+80%胰腺切除组.完成手术24 h内及4个月观察期内,每周采血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数值大于13.3mmol/L确定为高血糖.结果 手术后24 h,除95%胰腺切除组小鼠空腹血糖显著异常外,其余各实验组小鼠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在正常血糖各组小鼠的4个月观察期内,仅脾+80%胰腺切除组手术后6周有小鼠出现空腹高血糖,8周高血糖发生率为20%,13周至实验结束发生率达30%,其余各组空腹血糖正常率均为100%.结论 脾对胰岛功能有调节作用,脾切除可以引起80%部分胰腺切除小鼠出现空腹高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ETP转基因小鼠在卵巢切除和雌激素替代情况下糖耐量和胰岛功能的改变?方法:15只雌性CET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和雌激素替代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均行卵巢切除术?术后第2周开始,雌激素替代组给予雌激素治疗,而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则给予同等剂量的橄榄油,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8周后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IPGTT)试验,提取小鼠胰岛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实验?结果:术后8周,卵巢切除组小鼠空腹血糖较假手术组鼠明显升高(P < 0.05),IPGTT各时点血糖均较假手术组小鼠明显升高(P < 0.05),GSIS显示胰岛素分泌功能有减退的趋势;而雌激素替代组上述变化有明显改善,IPGTT的0?15?30 min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 0.05),GSIS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也有改善的趋势?结论:CETP转基因小鼠卵巢切除后胰岛功能下降,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受损?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雌激素替代能够对卵巢切除所带来的对于胰岛β细胞的有害影响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生素A(vitamin A,Vit A)结合胰岛素干预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影响?方法:以40 mg/kg 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Wistar大鼠轻度糖尿病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治疗组?单纯Vit A治疗组?Vit A联合胰岛素治疗组,另取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10只?胰岛素每日2次皮下注射,剂量均为20 U/(kg·d),Vit A每天2次灌胃,剂量为80 000 U/(kg·d)?干预前及干预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视黄醇;干预结束后分析空腹血糖和腹腔糖耐量;取胰腺,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分析β细胞总量;在含或不含视黄酸条件下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胰岛,CCK-8处理后,酶标仪分析视黄酸对胰岛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Vit A和胰岛素干预停止后的2?4?6天,胰岛素治疗组及单纯Vit A治疗组空腹血糖与模型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Vit A联合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分别为(6.68±1.82)?(7.14±1.27)?(6.82±1.36)mmol/L],糖耐量曲线下面积(19.96±4.76)mmol/L与模型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胰岛素治疗组及单纯Vit A治疗组β细胞总量分别为(1.78±0.31)?(1.67±0.85)mg,与模型组(1.82±0.25)mg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Vit A联合胰岛素治疗组为(3.25±0.73)mg,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P < 0.05);视黄酸不影响体外胰岛细胞增殖?结论:Vit A结合胰岛素治疗使STZ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总量增加,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红景天苷的降糖功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mg/kg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红景天苷剂量为100mg/kg,每日1次灌胃给药,每5日检测小鼠空腹血糖, 30d后检测小鼠胰岛素水平并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同时分离正常小鼠胰岛培养3d后,通过Ki67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考察红景天苷(50μmol/L)对胰岛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通过RT-PCR方法检测β细胞增殖相关基因insulin、Pdx-1、GLP-1R、IL-1β转录水平变化。结果?与STZ组相比较,红景天苷组(STZ/Sal)能够有效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并表现出胰岛素水平增加的趋势,其OGTT实验也得到显著改善。而小鼠胰岛染色实验表明,红景天苷可以明显促进β细胞增殖,减少高糖诱导的β细胞凋亡。并且红景天苷促进insulin、Pdx-1、GLP-1R 等基因的mRNA水平升高,降低炎症因子IL-1β的mRNA水平。结论?本研究证实红景天苷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β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从而实现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环氧化酶水解酶抑制剂-1471(sEHI-1471)预防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型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为2组:sEHI-1471组(18只)及对照组(18只),分别饮用含8mg/L的sEHI-147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的饮用水,将同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饮水不受干预。比较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UNEL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Bcl-2,Bcl-xL,Bim,Bax和Bid表达水平。结果:干预3周后,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FBG、FINS和HOMA-IR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sEHI-1471组小鼠FBG、FINS和HOMA-IR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比较各组凋亡变化的结果,对照组较正常组胰岛β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P<0.05),sEHI-1471组较对照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下降(P<0.05)。比较各组小鼠胰腺抗凋亡蛋白Bcl-2,Bcl-xL和促凋亡蛋白Bax,Bim,Bid表达水平,对照组相对于正常组Bcl-2,Bcl-xL表达明显降低,Bax,Bim和Bid表达明显升高,而相对于对照组,sEHI-1471组Bax,Bim和Bid表达明显降低,Bcl-2和Bcl-xL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sEHI-1471能降低血糖,增加糖尿病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KKAy小鼠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促凋亡蛋白Bax,Bim,Bid表达和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ycopbenolate mofetil,MMF)对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n-obese diabetic mice,NOD)胰岛炎和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NOD雌性小鼠22只分为两组,每组11只,干预组给予霉酚酸酯30 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饲养期间定期监测其血糖水平.30天实验结束时,每组取5只小鼠处死,行HE染色观察胰岛炎程度,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率.余下小鼠观察到发生精尿病或20周处死.结果:干预前两组小鼠血糖均在正常水平.干预期间和干预期满后,MMF干预组小鼠血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MMF组胰岛炎严重程度及胰岛β细胞凋亡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MMF可以在早期抑制NOD小鼠的胰岛炎和胰岛β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胰腺损伤.如果在糖尿病发病前给予MMF可能延缓或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Wang YF  Li XH  Peng YD  Ding XY  Dong WP  Chen XY  Zhang AF  Wang YF  Yu 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703-1706
目的 通过3T3L1脂肪细胞与大鼠原代胰岛细胞共培养,从细胞整体水平探讨脂肪细胞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分为两组:(1)对照组:SD大鼠原代胰岛细胞组;(2)共培养组:SD大鼠原代胰岛细胞与3T3L1脂肪细胞共培养.对各组胰岛细胞观察以下指标:(1)胰岛素释放试验和细胞内胰岛素含量;(2)用RT-PCR检测葡萄糖转体2(GLUT2)、葡萄糖激酶(GCK)及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6.2(Kit6.2)的mRNA表达水平;(3)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印迹检测胰岛素受体β(IR-β)、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结果 (1)共培养组在低糖水平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多[(0.79±0.35)ng·h-1·ml-1胰岛比(0.38±0.09)ng·h-1·ml-1胰岛,P=0.028],而高糖刺激时两组胰岛素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0),共培养组刺激指数较对照组降低[(1.57±0.61)比(2.84±0.92),P=0.04].两组的胞内胰岛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2)共培养组胰岛细胞GLUT2、GCK、Kil6.2的mRNA表达下调为0.27 ±0.11,(P=0.01)、0.32±0.24,(P=0.009)、0.41±0.09,(P=0.003).(3)共培养组胰岛细胞IR-β、IRS-1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均下降.结论 3T3L1脂肪细胞通过下调胰岛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的相关基因,及通过抑制其自身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影响GSIS.脂肪细胞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糖宁(JTN)对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耐量异常(IGT)小鼠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单次腹腔注射小剂量STZ诱导形成IGT小鼠模型。STZ-IGT小鼠分别饲以含JTN(8或16 g/kg饲料)的高蔗糖(蔗糖:普通饲料为1:1)饲料作为低、高剂量组;实验期间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糖和非禁食血糖;采用高血糖钳夹技术评价JTN对STZIGT小鼠β细胞功能的影响;胰腺组织切片HE和Gomori染色,观察胰岛形态及β细胞数量的变化;检测胰腺中与β细胞增殖及胰岛素分泌相关因子mRNA的水平改变。结果长期给予JTN后,可显著降低STZ-IGT小鼠的摄食和饮水量,降低非禁食血糖及空腹血糖,降低糖负荷后血糖曲线下面积,改善IGT;增加高血糖钳夹的GIR值和最大胰岛素分泌能力;高剂量组小鼠胰腺病理形态明显改善,胰腺中PDX-1、AKT以及INS-1的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结论金糖宁能显著改善STZ-IGT小鼠的糖代谢紊乱和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干预组)各40例。干预组在常规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对其心理、饮食、运动、药物、检测和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指导,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血糖,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小鼠病程进展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在胰岛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db/db 小鼠为糖尿病组,按3,5,8,10和12月龄分为5组,空腹血糖>10.0 mmol/L,肥胖;对照组为 db/+m 表型正常小鼠,按相应月龄分为5组,空腹血糖<6.0 mmol/L,体重正常。于相应年龄段取胰尾,用于 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比较。结果:(1)各月龄糖尿病组胰岛Caspase-3阳性细胞(凋亡细胞)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胰岛凋亡细胞阳性率随病程进展呈增高趋势(P <0.05);各月龄对照组胰岛Caspase-3阳性细胞(凋亡细胞)的阳性率无变化(P >0.05)。(2)各月龄糖尿病组胰岛细胞 PCNA 阳性细胞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且糖尿病组胰岛细胞PCNA阳性细胞的阳性率不随病程进展而变化(P>0.05)。结论:db/db 自发性糖尿病小鼠在其发病的过程中,胰岛 B 细胞增殖和凋亡同时存在。随着病情的进展,B细胞凋亡增加,数量减少与2型糖尿病的病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胰岛α细胞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β细胞(INS-1细胞,即胰岛素瘤细胞)功能的影响,阐明α细胞与INS-1细胞混合移植对降糖效果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10%、20%和30%胰岛α细胞条件培养基和0.03、0.30、3.00和30.0 mg·L-1 GLP-1作用下INS-1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20%和30%胰岛α细胞、胰岛α细胞条件培养基和不同浓度GLP-1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释放水平;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高糖和GLP-1作用下INS-1细胞内Ca2+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不同浓度的胰岛α细胞条件培养基和不同浓度GLP-1作用下胰岛素蛋白表达水平;将INS-1细胞、INS-1细胞与α细胞的混合物移植至糖尿病裸鼠左肾包膜下,监测血糖,观察肾脏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部位细胞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胰岛α细胞条件培养基和GLP-1均可促进INS-1细胞增殖和胰岛素释放(P < 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GLP-1可刺激INS-1细胞内Ca2+浓度升高(P < 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胰岛α细胞条件培养基和GLP-1作用下INS-1细胞中胰岛素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移植前比较,糖尿病裸鼠肾包膜下移植INS-1细胞35d时血糖明显下降(P < 0.05),甚至出现低血糖,移植部位明显肿胀;移植INS-1和α细胞混合物的糖尿病裸鼠血糖无明显变化(P > 0.05),移植部位未见明显肿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移植INS-1细胞部位的组织既表达胰岛素又表达胰高血糖素。结论:胰岛α细胞及其分泌物可促进INS-1细胞增殖和胰岛素释放,但α细胞与INS-1细胞混合移植给糖尿病裸鼠可降低INS-1细胞移植的降糖效果,其机制可能与INS-1细胞既表达胰岛素基因又表达胰高血糖素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IL-17A对哮喘小鼠Th2细胞分化及其相关炎症的作用.方法 24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IL-17A处理组(n=8).哮喘组和IL-17A处理组予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及激发.每次雾化激发前1h,IL-17A处理组给予重组小鼠IL-17A气道滴入.各步对照均予以生理盐水.末次激发后24h处死小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ELISA检测BALF中IL-4、IL-5、IFN-γ、IL-17A的浓度.HE和PAS染色及半定量评分评估小鼠肺部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支气管淋巴结Th细胞分化.免疫磁珠分选健康小鼠幼稚CD4+T细胞,用Th2极化培养基体外培养,并给予IL-17A或等量PBS干预,检测Th2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结果 哮喘组较对照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比例(P<0.05)、IL-4、IL-5、IL-17A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IFN-γ浓度显著下降(P<0.05);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化生明显加重(P<0.01);脾脏和淋巴结Th2细胞分化比例显著增高(P<0.05).IL-17A处理组较哮喘组,BALF中的细胞总数[(26.00±5.43)×104/mLvs(58.40 ±26.93)×104/mL,P<0.05]、嗜酸性粒细胞数[(8.04±1.98)×104/mL vs(31.95±12.28)×104/mL,P<0.05]及其比例[(29.93 ±3.03)% vs(53.47 ±6.62)%,P<0.01]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数及其比例无明显变化;BALF中Th2相关因子IL-4浓度[(9.86 ±2.77) pg/mL vs(28.13 ±4.62) pg/mL,P<0.01]、IL-5浓度[(7.30 ±0.50) pg/mL vs(10.50±1.10) pg/mL,P<0.01]均显著降低;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HE染色半定量评分降低[(2.00 ±0.51)vs(3.12 ±0.64),P<0.05],杯状细胞化生减少[(0.80 ±0.45)vs(2.40 ±0.55),P<0.01];脾脏[(2.24±0.44)%vs(4.82±1.83)%,P<0.01]和淋巴结[(7.05±0.58)%vs(10.57±1.35)%,P<0.05]中Th2细胞分化比例显著减少.极化培养的幼稚CD4+T细胞,予IL-17A干预后,诱导分化的Th2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而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变化.结论 IL-17A有抑制Th2细胞分化,减轻哮喘小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抑制前列腺凋亡反应因子-4(prostate apoptosis response-4,Par-4)的表达,观察并探讨Par-4对高糖 高脂干预的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胰岛β细胞株NIT-1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Par-4阻断组、高 糖高脂干预组、高糖高脂+Par-4阻断组,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 印迹检测各组细胞Par-4和葡萄糖调节 蛋白(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凋亡率为(3.14±1.08)%]比较,高糖高脂干 预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33.82±3.15)%]明显增加,Par-4和GRP78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 糖高脂干预组比较,高糖高脂+Par-4抑制组细胞凋亡率[(18.34±2.11)%]明显下降,Par-4和GRP78表达明显下降,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制Par-4表达可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了β 细胞内质网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山茱萸提取物莫诺苷对小鼠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抗CD3、抗CD28功能抗体模拟抗原刺激活化T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和莫诺苷组(10 μmol/L莫诺苷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和CD8+T细胞表面分子CD69、CD25表达水平,以及其增殖、凋亡与分化为Th1、Th2、Treg等细胞的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Tbx21、Gata3、淋巴样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 factor 1, LEF1)等mRNA水平;应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以及TGF-β含量;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细胞β 连环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莫诺苷组中活化T细胞向Th1、Th2、Treg分化比例增加(P<0.05),CD25活化标志增强,T细胞增殖标志Ki67有所增强,但增殖和凋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L-4和Treg细胞相关的TGF-β因子水平增加(P<0.05),但Th1细胞分泌的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x21、Gata3、LEF1等mRNA水平均增加(P<0.05);蛋白质印迹显示β 连环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 山茱萸提取物莫诺苷可促进小鼠T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腺衍生因子(PANDER)水平,分析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探讨PANDER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3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23例健康体检者(NC组)全部行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比较两组血糖、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T2DM组PANDER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空腹血清PANDER水平高于NC组(P<0.01);T2DM组血清PANDER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正相关性(P<0.05),与胰岛素抵抗无相关性(P>0.05)。结论   PANDER可能是一个新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体重指数(BMI)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在本院常规体检的2 082例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体检者的人体学参数、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OGT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尿酸等生化指标,按照血糖浓度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代谢组、糖代谢异常组及糖尿病组。按照BMI的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计算并比较3组HOM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结果: 糖尿病组的年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糖尿病人群中,HOMA-β和HOMA-IR随着BMI 的增大而增大(P<0.01),HOMA-ISI随着BMI 的增大而降低(P<0.01);而在糖尿病患者中,HOMA-ISI随着BMI 的增大而降低(P<0.01),HOMA-β和HOMA-IR随BMI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BMI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存在差别,在正常糖代谢和糖代谢异常人群中,BMI的增大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加,而糖尿病患者中这种代偿性机制已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对新生猪胰岛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和组织培养方法分离纯化新生猪胰岛细胞,检测其纯度和活性,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培养基中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10.0 μmol/L),对照组不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培养5 d后行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并行细胞计数及MTT比色法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和EB/AO染色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胰岛细胞胰岛素促进因子-1(PDX-1),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新生猪胰岛细胞不改变形态和功能,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反应正常;细胞计数示实验组新生猪胰岛细胞数目均比对照组增多(P<0.05);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吸光度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的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DX-1 mRNA表达稍有上调(P<0.05),而GlUT-2 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P=0.34)。流式细胞仪和EB/AO染色荧光检测实验组的凋亡百分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RT-PCR示实验组bcl-2 mRNA较对照组上调,而bax和 caspase-3 mRNA明显下调(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能促进新生猪胰岛细胞的增殖分化,对形态和功能无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猪胰岛细胞有抗凋亡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 mRNA的表达,下调bax, caspase-3 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胰岛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后小鼠血糖及存活时间,从而探讨肠上皮γδT细胞在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分为野生型小鼠组、γδ敲基因小鼠组和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移植后分别于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 d测量空腹血糖,并于术后两周取移植物观察病理情况.结果 术后野生型小鼠组和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移植后血糖升高明显慢于γδ敲基因小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与野生型小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小鼠组存活时间(27±2)d及γδ敲基因再回输组小鼠组存活时间(24±1)d均明显长于γδ敲基因小鼠组的(1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上皮γδT细胞作为一种特殊的T细胞在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miR-181d-5p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影响及对细胞硫酰化限速酶(sulfation rate-limiting enzyme,PAPSS2)/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VCAN)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细胞学实验: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和miR-181d-5p组,MTT、流式细胞技术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APSS2和VCAN蛋白表达水平。裸鼠荷瘤实验:20只SPF级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miR-181d-5p组(n=10),分别接种野生型细胞和转染miR-181d-5p细胞,模型建立后每3 d测量1次小鼠肿瘤体积,连续测量21 d,于实验终点测量肿瘤质量和体积。 结果 细胞学实验表明: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miR-181d-5p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APSS2,VCA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NC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荷瘤实验表明:miR-181d-5p组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肿瘤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miR-181d-5p可以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APSS2/VCAN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20.
黄芪多糖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大鼠2型糖尿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和数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2DM模型组和APS治疗组,每组8只.T2DM模型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T2DM模型,APS治疗组给予APS治疗(每天700 mg/kg,APS含量70%).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测量大鼠的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取胰腺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计数胰岛β细胞.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的FBG、TG和LDL-C升高,HDL-C、FINS和HOMA-β降低(P<0.05);与T2DM模型组比较,APS治疗组大鼠的FBG、TG和LDL-C降低(P<0.05),FINS和HOMA-β升高(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的胰岛萎缩,伴有颗粒脱失及空泡变性现象,并且胰岛内β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与T2DM模型组比较,APS治疗组大鼠的胰岛体积增大,颗粒脱失和空泡变性现象有所改善,胰岛肉β细胞的数量增加(P<0.05).结论 APS能够改善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T2DM大鼠胰岛β细胞,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