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也称"第三状态",随着社会压力明显加大,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困扰生活的问题。近年来,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国家在十一五支撑计划中重点资助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工作。由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繁芜复杂,症状交叉重叠,个体间差异较大,故很难从人体器官系统对亚健康状态人群进行分类、但由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众多,目前医疗资  相似文献   

2.
应重视老年人的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亚健康”状态一般认为是指人类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老年人是亚健康的易发人群,“亚健康”状态一般表现为生理性(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社会适应性亚健康,亚健康的发生基础-紧张的积累,当紧张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引发亚健康状态,健康-亚健康-疾病三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应遏制“亚健康”向疾病的转化,而努力使“亚健康”转化为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从脾胃论治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亚健康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主要表现为精神、胃肠道、心血管及肌肉等方面的症状,与中医脾胃虚弱所致症状表现极为相似,从脾胃虚弱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及治疗与调护等方面论述亚健康,以加强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疲劳综合征。其含义是:身体没有疾病但感觉不健康。现代医学将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称为人体第三状态,也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因此亚健康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状态、亚临床状态、病前状态或潜病期等,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健康状态,此时机体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表现在人的生命活力下降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身心出现种种不适。在中医学上,虽无亚健康这一称谓,但亚健康的种种表现均可归属于中医许多内科杂病范畴的证候表现.中医未病学中的潜病态、前病态即包括亚健康状态。中医认为健康是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人若阴阳失衡,气血失调,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异常,出现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本文重点就职业女性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干预对策进行阐述,并希望对于预防和改善学会女职工可能存在的亚健康状态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疲劳性亚健康是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状态,是亚健康状态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近年来疲劳性亚健康的发生率急剧升高,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目前各个领域对疲劳性亚健康缺乏统一的认识,给临床工作者、研究者及健康管理者准确、合理评价及干预该状态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为促进疲劳性亚健康的相关研究,文章通过对近10年疲劳性亚健康的相关定义、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标准及其常见的中医证候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亚健康相关学科的研究,并为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吴翥镗  李怡 《包头医学》2003,27(3):20-22
“亚健康”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心理、身体、社会适应性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上个世纪70年代末,医学界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又提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监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表现为活力降低、反应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作为一个名词在近年来频繁出现,新版汉语词典对其作了解释,称其为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第3状态,尚没有明确的诊治标准问世。笔者刻意留意过那些自觉症状明显,但实验室检查指标却都呈阴性的所谓亚健康患者,发现他们的表现除有共性之外,尚存在个体的差异,而临床治疗需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用药,方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笔者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初探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本文提出,所谓“亚健康”,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目前已有60%的人程度不同地生活在“亚健康”中。“亚健康”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本文分析了产生“亚健康”的十大原因,呼吁医学院校、医院及全社会都来关注“亚健康”的医疗、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亚健康(sub-health)从疾病和健康概念中分离出来,作为新的概念引入医学领域,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亚健康是一种非病非健康的、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1].在我国也称之为"灰色状态、亚临床态、亚疾病态" 等.亚健康主要表现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改变,此时机体无明显疾病表现,但在以上三个方面出现不适的感觉或症状,呈现出活力、反应力和社会适应力的降低,表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信息过剩综合症、神经衰弱、肥胖等.由于亚健康形成原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缺少明确客观的指标,因此其诊断标准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关于亚健康诊断的评定方法,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广西城市人口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其表现主要有以下3种:以疲劳、睡眠紊乱、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躯体亚健康;以抑郁寡欢、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的心理亚健康;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的社会交往亚健康[1].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的测量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张桂欣  许军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923-925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及对亚健康的普遍关注,有关亚健康状态测量与评价研究日益增多。但由于国内外有关亚健康的系列深入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亚健康测量与评价的研究还比较肤浅。伴随着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普遍应用,如何把亚健康与自测健康相结合,顺应健康测量从一维到多维、群体到个体、客体到主体的转变,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筛选亚健康评价指标,建立亚健康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仍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亚健康应该是反映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以下3~4个征兆可诊断为“亚健康”:浑身乏力、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头重、面部疼痛、眼睛疲劳、眩晕、立起时眼发黑、耳鸣、声音有异常、郁闷不快、早晨起床不适、失眠早醒、手足发凉、便秘、心悸、坐立不安、肩颈僵硬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人15%是健康者,15%是病人,而多达70%的人属于亚健康者;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占45%以上。所谓亚健康,是处于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是从健康到疾病的一种量变到质变的准备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 H 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在临床上,有不少就诊者这样诉说:胸闷、心悸、失眠、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等。可是经过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后,又一切正常。这恰恰预示着就诊者已逐步陷入亚健康的泥潭。亚健康的成因及外在表现究其根源,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体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加重,并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状态,表现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亚健康是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恶性疾病与亚健康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群属于亚健康人群,并呈上升趋势,亚健康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利用现代仪器,对2576例体检者进行检查,探讨亚健康人群生理、病理变化特点。为防治亚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了新的定义,即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根据这一定义,可将人群分为3类,即健康者(第一状态),患病者(第二状态)及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即非病非健康状态。机体无明显疾病,但可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常见的表现为体力下降,容易疲劳,反应能力降低,思维涣散,心烦意乱,记忆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状态如果得到及时适当的处理,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如得不到及时适当的处理,则必然患病。  相似文献   

18.
职业紧张对中学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职业紧张和亚健康状态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亚健康的主要职业紧张因素,为改善中学教师的健康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分别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亚健康状态自制量表从主观方面对685例中学教师进行职业紧张水平和亚健康状态评价,并按性别、年龄分层,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检测脑内神经递质,客观评价中学教师的职业紧张水平,采用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职业紧张和亚健康状态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职业紧张水平与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关系较密切,表现为个体紧张反应水平与脑内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而与脑内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职业紧张水平与亚健康状态呈相关关系:职业任务水平、个体紧张反应与亚健康状态呈正相关(P均<0.05);而个体应对资源与亚健康状态呈负相关(P<0.05).某些脑内神经递质水平与亚健康状态关系较密切:脑内化学递质γ-氨基丁酸水平与亚健康状态总分呈负相关,而5-羟色胺水平与亚健康总分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和离异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娱乐休闲和社会支持是预防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主要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职业紧张是亚健康状态主要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降低或缓解中学教师的职业紧张水平,同时增强其应对职业紧张的能力,以预防亚健康状态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也是疾病来临之前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医务人员由于其工作特征、机构环境,以及长期的高压状态和躯体症状得不到改善而容易罹患亚健康。有资料显示,医务人员亚健康发生率在56.09%-66.5%[2-4]。本文结合医务人员亚健康的特点,从运动健身角度出发提出防止医务人员发生亚健康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20世纪中期,前苏联学者N.berhman首先发现并提出“第三状态”的概念。亚健康状态是机体虽不明确的疾病的诊断,却过早表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低,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式”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