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一成年男性右侧上肢标本上,发现其腋动脉分支变异并有正中神经位置(行程变异)异常,较少见,报道如下: 腋动脉第1段发出胸上动脉,第2段发出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这些分支起止、走行、分布基本正常。该例变异主要见于腋动脉的第3段: (1) 腋动脉经胸小肌下缘穿出后,距胸小肌下缘1.0cm处向后发出一粗大分支,该分支为肩胛下动脉、旋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侧腋动脉分支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左侧腋动脉长8.90 cm,起始口径为6.85 mm,经正中神经内侧根的前面下行,于大圆肌腱下缘延续为肱动脉(中段外径3.74mm).该侧腋动脉在第二段外下缘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4.41cm,起始外径5.30 mm).该动脉干从正中神经内、外侧根之间穿过后行向外下,分为内、外2个分支:(1)内侧支为变异肩胛下动脉,长2.03 cm,起始外径为4.11mm.该动脉沿肩胛下肌下缘行向内下方,除了发出正常行程的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外,还在距起点0.64 cm处发出肌支至肩胛下肌(起始外径为1.05 mm).  相似文献   

3.
局部解剖课使用的32侧上肢中,发现一老年男尸右侧腋动脉行径及分支异常.1 腋动脉在第一肋外侧缘处续于锁骨下动脉,通行于腋窝内,其第一段的外径约8.00mm,第二段的外径约6.00mm,第三段的外径约5.00mm.主要变异是:(1)在腋动脉第一段分出一干(是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后动脉的共干),此干长约55.00mm,外径约5.00mm,沿喙肱肌内侧缘下行,在行程中被臂丛的三个束及其分支围绕(与包绕正常腋动脉情况相同).此动脉干的末端分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后动脉,二者的行径及分布与正常腋动脉分支相同.旋肽后动脉在距其起始处约3.00mm处发出一分支,此支伴行于桡神经的前面,出腋窝后进入肱三头肌内侧头.未发现由肱动脉发出的肱深动脉.  相似文献   

4.
<正>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侧腋动脉第3段多分支共干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据,现报道如下。在腋动脉第3段内后侧壁发出一动脉短干,距第一肋外缘6.08 cm,发出动脉短干处的腋动脉外径为6.18 mm,短干起始外径为4.54 mm。短干向内后走行8.84 mm发出2分支: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共干支,起始外径分别为2.88 mm、2.74 mm。肩胛下动脉斜向内下走行1.49 cm,于肩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形成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背阔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躯干标本上,观测了分布于背阔肌区域的肋间神经、胸脊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T5~10神经外侧支的后支在腋前线1~2cm相应肋间穿出,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肩胛线以外的背阔肌区皮肤;其中T6~8分布于皮瓣范围较大、神经蒂较长并距血管蒂接近。第6~11胸脊神经后支穿出骶棘肌后,在胸腰筋膜中走行4~5cm距离,后穿出在背阔肌浅层行3~5cm,呈重叠性节段性分布于肩胛线内侧的背阔肌区的皮肤。其中以第8、9胸脊神经后支在皮瓣中分布较大。结论:可设计以第6~8肋间神经外侧支的后支和/或以第8、9胸脊神经后支为神经蒂的感觉背阔肌皮瓣。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对1具中年女性尸体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腋动脉部有较少见的变异,右侧未见变异,现报道如下. 左侧腋动脉于第2段中1/3处发出一较粗变异动脉干,起始处外径为5mm,该动脉干自腋动脉发出后行向外下方,被臂丛的内侧、外侧和后束围绕,其分支有:(1)肱二头肌支,于起始1.5 cm处发出分支,行向外下,营养肱二头肌;(2)肩胛下肌支,于肩胛下动脉近侧0.3cm处发出分支,行向内下,营养肩胛下肌;(3)肩胛下动脉,自起始处3 cm发出,向内下行1 cm分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旋肩胛动脉又分出1支旋肱后动脉;(4)旋肱前动脉,向外穿肱二头肌短头,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5)变异干终末支为另一支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和由旋肩胛动脉分出的旋肱后动脉伴行,向后穿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与旋肱前动脉吻合.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臂丛上干后股直接发出肩胛上神经、腋神经和肩胛下神经,而中干和下干后股汇合后发出胸背神经后,再与上干后股汇合成桡神经,且汇合处夹持一背阔髁肌,此种变异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解剖51侧腓浅神经,发现一男性尸体右侧为双腓浅神经(附图)。该例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分开后,在腓骨头下方2.5cm处立即分为腓浅神经内侧支(横径2.0mm)和腓浅神经外侧支(横径1.8mm)。两条腓浅神经起始段均走行于趾长伸肌与腓骨长肌之间,继而在长伸肌和腓骨短肌浅面下行,至小腿下1/3段分别穿出深筋膜达皮下。两条神经并列下行,在腓骨头下方15cm以内最大距离为0.5cm,然后距离逐渐增大,在腓骨头上方20cm处两条神经相距1.0cm,在内踝连线上相距2.3cm。两条神经分出后没有吻合支,外侧支在足背有腓肠神经的一支加入,内侧支在第一跖骨间隙内分出一束加入腓深神经。腓浅  相似文献   

9.
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联合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观察其走行位置及分支分布,拟定穿刺点及体表定位。结果:①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和冈下肌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距皮肤的距离和冈上肌支起始段距皮肤的距离均为4.0~4.5cm,冈下肌支起始段距皮肤的距离为4.0cm。②腋神经主要分支有前支和后支。腋神经穿四边孔处距皮肤的距离为5.  相似文献   

10.
王孟林  马莉  刘涛 《解剖学杂志》2005,28(6):662-662
女尸1具,40岁左右,身高约155cm。发育欠佳,死因不明。解剖过程中发现:左胸廓内动脉起源于左侧腋动脉,从距左腋动脉根部约6.3cm处发出,穿行于尺神经与正中神经之间抵达腋窝底,在窝底内穿出腋筛筋膜迂曲向前上行至腋前襞,横行向胸内侧走行于左乳房上缘的浅筋膜内(双侧乳房发育不良),抵至胸骨角第2肋间隙处进入胸腔,在胸腔内行于胸骨左缘1.1cm处。此动脉从起始处至入胸腔处全长34.4cm,管径约0.45cm,迂曲呈正弦波形态。其中从起始处至左腋前襞约10.6cm,腋前襞至入胸腔处13.8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