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传染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调查,探究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对传染病科46名医务人员调查记录每天洗手次数、洗手方式等,用棉拭法采集每名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样本,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师平均每日实际洗手次数(10.6±1.8)次,护士平均每日洗手次数(26.5±3.2)次,平均每日洗手次数护士明显多于医师(P<0.05);护士洗手的合格率63.3%高于医师的31.3%(P<0.05);在接触患者前和无菌操作前,医师的手部暂居菌含量均高于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触患者环境后护士手部暂居菌含量高于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手部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带菌率分别为54.35%、41.30%、21.74%、19.57%.结论 传染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较差,护士的手卫生优于医师,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医务工作者手卫生的执行情况,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应急收治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3 h内将普通病区转换为隔离病区应急收治甲型H1N1流感时期防护措施的管理.方法 采取制定流程指引,现场培训隔离病区医务人员防护理论及操作,专人督导隔离病房各类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管理方法.结果 隔离病区医务人员、非病区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在洗手、戴帽子、戴口罩、脱手套、脱防护服、摘口罩均有统计学意义;14项调查中有8项合格率>80.0%;督导后全部人员按规范穿脱防护用品,实现零感染目标.结论 防护措施管理到位,对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个人防护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多媒体卫生宣教对ICU患者探视人员感染防护依从性的影响,以提高探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了解,增加其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方法 将2011年10月-12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所属两个家属等候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多媒体组,对照组:予患者入ICU时由专人宣教家属探视人员感染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穿隔离衣、鞋套、洗手及注意事项,并于等候室处张贴相关流程图;多媒体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播放多媒体宣教上述感染防护措施;每月择日问卷调查两组探视人员感染防护知识,并专人观察感染防护措施(口罩、隔离衣、鞋套、洗手)正确使用率.结果 多媒体组探视人员感染防护知识得分(80.5±9.3)分,对照组(63.1士9.8)分,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穿隔离衣和鞋套正确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口罩和洗手正确率多媒体组分别为91.7%、69.8%,常规组分别为69.8%、2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体表面和空气细菌菌落数多媒体组分别为(4.7±1.7) CFU/cm2、(165.2±20.8) CFU/m3,低于对照组的(8.3±2.3) CFU/cm2、(217.8±19.3)CFU/m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媒体宣教能有效地提高重症患者探视人员的感染防护依从性,减少环境污染,从而降低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医院工作人员佩戴口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期间,医院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口罩佩戴情况.方法 现场观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有无佩戴口罩、佩戴是否正确,并现场访谈了解原因.结果 有76.4%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时佩戴了口罩,而戴口罩人员中佩戴合格率为71.1%;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鼻夹未捏紧、鼻夹捏成死角、佩戴双层口罩等,不佩戴口罩和佩戴不合格的原因中,68.9%的医师、25.9%的护士认为戴不戴口罩无所谓,卫生员感觉憋气占38.4%,39.2%的护工不了解.结论 根据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院急诊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及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方法,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由专职医院感染质控人员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急诊部工作人员手卫生进行监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洗手合格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分别为89.6%、94.7%及97.6%;护士与医师洗手合格率分别为98.0%、9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7,P<0.01);全体医护人员与进修培训人员洗手合格率为95.2%和9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P<0.01).结论 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改善手卫生设施和健全管理监督制度,提高了全体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发生率,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医院各类环境下工作的528名医务人员,手部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采取调查问卷及现场调查方法进行调查手卫生依从性,并对同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取样标本合格份数451份,合格率为85.42%,其中合格率临床医师为87.88%、临床护士为85.25%、医技人员为79.49%,各类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诊疗操作前、诊疗操作后、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40.34% 、59.47% 、30.11%、50.19%,诊疗操作前与诊疗操作后、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床医师分别为44.50%、62.88%、32.58%、53.79%,临床护士分别为39.78%、59.94%、29.97%、49.86%,医技人员分别为30.77%、43.59%、23.08%、41.03%,各类医务人员诊疗操作前与诊疗操作后、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住院患者共17 486例次,发生医院感染者1042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96%,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手消毒合格率直线相关分析,两者间具有负相关(r=-0.84,P=0.000).结论 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尚可,但手卫生依从性在诊疗操作前、接触患者前较差,同期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加强手卫生依从性是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医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对医院感染率及对定期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的影响,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选取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后的患者各1837例和2382例,主要措施包括专业培训、规范操作、职业防护,比较控制前后医院感染率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 控制前、后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01%和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前后医务人员洗手七步法、洗手的指征、手是重要传染媒介及对日常洗手自我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积极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临床医师的手卫生更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难点. 1 临床医师手卫生存在的问题 1.1 手卫生意识薄弱 对于手卫生控制医院感染有效性,手卫生时机,含乙醇的手消毒剂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等认知程度很低.新上岗医师由于大专院校无专门医院感染知识科目,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足. 1.2 手卫生合格率低 洗手不规范,表现为仅用流动水冲洗,存在应付现象.由于干手设施相对匮乏,部分科室洗手池旁无合格的干手设施,医师洗手后在工作服上千手,有的科室全科共用一条毛巾干手,部分科室虽然是一人一巾,但不能做到一用一消毒,导致手卫生效果不合格甚至二次污染,每次监测医师手部细菌培养合格率明显低于护士.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温州市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研究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考核、手卫生采样监测的方法,对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335名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掌握较好,但手卫生执行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洗手依从率为44.6%,洗手合格率为93.8%,手卫生采样监测合格率为89.8%,且医师执行效果明显不如护士(P<0.05).结论 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有待提升,应加强培训和制度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特别是医师的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州市某医院医务人员医院内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的影响因素。方法 访谈了解医院收治患者、医务人员感染发病等情况 ,现场调查病区环境和消毒情况 ,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程度及防护行为。结果 医院共收治 10 4例SARS患者 (其中 4 0例重症患者 ) ,2 5名医务人员感染发病 ,其中ICU罹患率最高 ,为 9 6 % (12 /12 5 )。感染发病和未感染发病医务人员在个人防护上 ,戴口罩、穿隔离衣、用鞋套、戴手套、消毒洗手和及时洗澡换衣等措施的采用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可能受病区环境 (条件 )、消毒措施、患者的传染性、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程度及个人防护等多方面的影响 ;个人防护是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环境细菌学状况,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分别对NICU消毒前后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以及消毒液进行采样检测,并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系统对细菌菌种进行鉴定.结果 消毒前合格率室内空气为62.4%、物体表面为51.0%、医护人员手为46.9%、消毒液为100.0%,检测到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酿脓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等;消毒后合格率室内空气为87.2%、物体表面为90.2%、医护人员手为84.4%,检测到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酿脓链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消毒前、后质量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NICU的消毒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患者介入手术后感染率,提高介入手术室医疗及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由专人负责每月定期对介入科手术区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及使用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检测标本240份,其中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使用的消毒液合格率均为100.0%,空气合格率98.3%,总合格率为99.6%.结论 介入科手术治疗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介入手术室工作环境定期进行监测,按标准要求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陕、甘、宁、青地区医院环境卫生学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2006~2008年10所中心以上医院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结果3年共监测医院环境标本4118份,合格3530份,合格率85.7%;医院Ⅰ、Ⅱ、Ⅲ类环境环境卫生学总的合格率分别为95.2%、86.6%、85.2%;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总的合格率分别为79.8%、90.6%、85.8%;医师和护士手的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遵循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院环境卫生学的消毒监测工作,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监测医院消毒灭菌效果,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重点部门及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及灭菌剂、无菌物品、灭菌器、紫外线灯等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抽测和临床科室自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复监测.结果 2006-2009年共采样7595份,合格7393份,总合格率为97.34%,2006-2009年合格率依次为96.15%、97.45%、97.50%、98.50%,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无菌物品、灭菌器、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98%、94.19%、97.81%、95.66%、99.42%、96.19%、98.70%.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连续定期监测及时分析反馈,各项监测指标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监测管理有效;加大消毒管理和监督力度,避免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程度对肺功能检查预防感染效果的影响,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33名参与肺功能检查工作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分为高预防组、一般预防组和低预防组,每组各抽取100例肺功能检查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高预防组患者发生感染率1.00%,低预防组患者发生感染率8.00%;低预防组仪器细菌检出率为37.0%,高于一般预防组(24.0%)和高预防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对肺功能检查预防感染效果的影响非常突出,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与效果评价,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员培训,注重过程管理,强调规范洗手,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考试成绩优秀率由20.00%升至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753,P<0.0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洗手率由实施前的16.67%升至实施后的75.20%,接触患者后洗手率由34.48%升至92.86%,脱手套后洗手率由25,00%升至91.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加强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建立健全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与操作规范,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每月定期对血液净化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物品、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总数及内毒素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5年共检测标本1799份,总合格率为95.4%;其中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消毒物品、透析用水细菌、内毒素合格率均为100.0%,空气合格率为97.2%、医务人员手为93.8%、透析液细菌为94.2%、内毒素监测为94.5%,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 血液净化室定期进行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更加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加强医疗机构消毒意识。方法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2008年天津市北辰区12家医疗机构的消毒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各类样品218份,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致病菌检测全部合格。总检测合格率为86.7%,其中各类医院内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使用中的消毒剂的细菌总数指标合格率分别为85.0%、94.6%、75.7%、100.0%。结论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状况总体情况较好,但存在着空气细菌超标、医护人员手细菌超标等问题。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消毒管理及质量控制,严格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使医院感染得到切实有效地控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北省内大型综合医院的重点科室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后清洁状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省内4家大型综合医院重点科室诊疗工作的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进行现场采样,检测其菌落总数。结果4家医院重点科室的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91.67%和75.00%,物体表面在Ⅱ类环境ICU合格率为87.50%,Ⅲ类环境中血液透析中心、消化内镜中心的合格率分别为90.00%、97.50%;医务人员手在Ⅱ类环境ICU合格率为81.25%,Ⅲ类环境血液透析中心、消化内镜中心的合格率分别为68.75%、75.00%,不同科室物体表面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消毒方式消毒物体表面的合格率为91.89%,不同消毒方式间物体表面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家综合医院重点科室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手消毒质量有待提高,仍需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定医务人员频繁接触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做好监控记录,加强规范的落实与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