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对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保护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这为风景园林师提供了许多研究和实践的机会;同时,这一领域也尤其需要风景园林行业的介入,因为它是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的融合.从美国历史景观保护的演变、人类学景观保护、乡土景观保护、景观保护中的遗产和自然系统以及与景观保护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关联等方面阐述了这一道理,并介绍了乔治亚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做的相关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2.
黄慧敏  刘森  杨靖 《城市建筑》2023,(18):90-92
自然文化景观遗产是自然与文化景观两者互相融合的产物,它可以让后代在欣赏自然和文化景观遗产的过程中,感受到先辈的经历和经验。中岳嵩山是我国宝贵的遗产,其自然文化价值高,拥有浓厚的人文内涵,是当之无愧的名山。文章通过对其自然文化遗产概况、文化内涵进行浅析,通过对其发展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剖析,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够对我国城市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一  严国泰 《中国园林》2015,(3):106-109
随着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演变,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引领当前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重要理论依据。首先从可持续概念与内涵出发,探索影响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构成要素,再论证社区在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中的重要性以及所承载的责任,指出保障社区利益是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遗产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社区参与是体现社区意愿和为社区争取权益的有效机制,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结合我国文化景观遗产在社区参与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遗产村落规划的主流理念是"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但实践中往往与村民的发展诉求产生矛盾。如何营造让村民持续居住的活态遗产村落是当前的实践难点。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从文化景观视角梳理了遗产村落"作为日常场所"和"作为文化遗产"的差别,指出遗产村落是动态变化的活态遗产;基于国际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以及对日本街区保护型社区营造案例的实际考察,提出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笔者认为过于泛化的静态保护方式在长效上有损于遗产村落的真实性与人地关系,指出:(1)遗产村落的保护目标应转变为维护人地关系;(2)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主体应转变为本土社区;(3)遗产村落的形态意象应转变为演化的乡土风格;(4)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手段应转变为动态反馈的多次局部设计优化。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活态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化景观是人类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但在利用的过程中,却面临着破坏性建设与管理等问题。针对文化景观所面临的假文化现象和外来文化浸入问题,提出建立文化景观遗产管理预警制度,在构建文化景观遗产利用的准入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预警系统,解决遗产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反馈机制系统,适时地布控与纠正遗产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差错;通过管理预警系统的全程跟踪,确保遗产可持续发展,以期从制度上保证文化景观在发展利用的过程中免受损失。  相似文献   

6.
文化景观是美国的一种重要的国家文化资产类型。为了使其更符合国家遗产登录制度的要求,国家公园管理局规定只有历史性案观才能被视为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主要文化特征要有五十年以上的历史,要与美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设计倾向或是考古遗址有重要关联。围绕其遗产登录过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遗产认定方法。本文从遗产判别、评价与登录三个过程出发,对文化景观遗产认定过程中各步骤的重点进行了详细阐释。并指出了在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的认定工作中值得借鉴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议文化景观遗产及其景观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单位2套遗产保护体系中,许多遗产的文化景规价值日渐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但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远未形成体系.简要追溯了文化景脱遗产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提出景观文化是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保护的突破口,并在分析中国文化景观保护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对景观文化要素及其载体的分析,结合跨学科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对有物质载体的文化、非物质的文化以及自然三者进行综合的保护、修复和展示.  相似文献   

8.
文化景观作为文化遗产亚类,为如何研究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数字化技术作为计算机发展的产物,为如何解决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手段.近年来,这两者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由岳麓书院发展而来的湖南大学,不论在校园的空间布局还是文化景观的营造上,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设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文章以湖南大学为例,从文化景观的角度,通过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遗产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保护动态化校园文化景观的设想,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龚道德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12,28(12):91-94
遗产保护是风景园林行业的重要工作领域。美国在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分析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特点,有助于启发和指导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遗产教育。首先由美国历史景观与文化景观的概念入手,然后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和教育概况,最后总结了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历程及其教育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娴  李健  王飞 《住宅科技》2011,31(12):50-53
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研究视野下,论述兰亭遗产旅游开发应该为未来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工作奠定基础.基于保护性开发原则,一方面在探讨了国内外保护区规划方法和依据后,阐述了兰亭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区划的规划思路,并提出遗产核心保护区域和建设控制范围以及内外交通控制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提出“旅游社区”规划概念,阐述兰亭书法修学游规划思路,提出“修学游”、“修学院”及“修学居”概念,并指出凝聚以书法修学为核心的旅游社区是兰亭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长城文化遗产长期面临风、水、冰雹等自然环境 风险。现有研究偏向理论,缺乏基于数字孪生的实证研究, 尤其缺乏长城文化遗产环境灾害仿真模拟预测的研究。将数 字孪生理论模型与实际案例结合,通过流固耦合分析模拟探 索风环境对北京蟠龙山长城的影响,评估风对建筑结构的影 响,探讨植被、建筑体量等变量对风环境的影响。结果显 示,数字孪生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文化遗产在风环境下的风险 分布,同时,植被和建筑体量的变化明显影响了风蚀程度。 对于局部坍塌拱券的模拟分析揭示了文化遗产在强风和冰雹 灾害下受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林轶南 《中国园林》2020,36(11):100-104
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传统上以政府和相关机构为主体。近年来,公众对遗产保护的参与意愿显著增强,并成为主流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补充。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遥感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数字技术的全面普及,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支撑。通过对福州复园路街区"拓路"与"保护"争端的全程参与和观察,从公众意愿、参与能力和反馈渠道3个方面,分析数字化时代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模式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技术应用方向的变革和公众参与的未来走向。研究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平台的开放与共享,是实现多方平等对话的基础;数字技术的创新创意利用,是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的途径;基于网络和新媒体,构建多元的公众意见反馈渠道,是引入群体智慧、实现全流程"众规"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晨  陈徵羽 《风景园林》2023,30(10):96-102
【目的】在《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1周年之际,识别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点议题,梳理自然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脉络,分析数字化保护的国际动向,解读数字化转型为世界遗产体系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方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图书馆和世界遗产咨询机构数字档案等资源进行系统解析和知识图谱构建。【结果】识别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发展阶段和重点议题,归纳总结了以世界遗产记录与档案、监测与管理、阐释与展示、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等四大技术主题、12类技术方法和62个技术工具为核心的数字化保护技术体系。【结论】提出景观遗产数字技术集成与创新、遗产保护数据标准、数字行动规范、数字化可持续能力建设等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中国深入开展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阙维民 《中国园林》2012,28(7):5-12
中国矿业遗产,尤其是中国传统矿业遗产,具有丰富的遗产资源,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特色项目、中国矿业典籍的物质载体、中国工业遗产的主要内容。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是中国矿业遗产的管理基础与中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在阐述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理顺管理权属、统一项目名称、规范学术认识与合理规划利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矿业遗产的保护展望。鉴于中国学界对于中国矿业遗产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业史、矿业遗产旅游与矿山公园建设等专题的现状,特以世界遗产为视野的矿业遗产研究进行组稿。  相似文献   

15.
王博  宋峰  孙铁 《中国园林》2022,38(6):86-90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多元保护思潮的涌现,世界遗产权威话语体系下客观理性的自然保护观念逐渐被挑战,自然遗产保护展现出文化转向。从遗产话语的视角切入,分析文化转向的动因、机制、过程。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从自然遗产保护价值观转向、对象内涵转变、操作机制修订3个方面总结自然遗产保护文化转向的全过程,批判性地理解转向中自然遗产话语的建构手段,进而为中国自然遗产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晨  韩锋  刘春 《风景园林》2018,25(5):37-42
点云技术为提升乡村景观遗产保护方法带来了重要机遇。从乡村景观的遗产价值保护出发,以识别乡村景观空间模式为目标,探索如何运用点云技术定量化记录和表现乡村景观的空间信息。以贵州安顺鲍家屯古村落为研究案例,全面集成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和点云可视化技术,构建了一套多尺度的空间信息数字化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全面地记录和表现乡村景观的空间特征,为识别其空间模式提供数据基础,也为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相似文献   

17.
工业遗产保存在近年世界遗产登录名单逐年增加的环境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近年来工业遗产提名登录有持续增加、序列地景及范围扩大的三大趋势,为了能说明清楚工业遗产的生产及社会价值常以序列方式分区或主题共同提报,因此以“文化景观”的概念应用于工业遗产保存的不只是提名登录的策略,更是实质推动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文章研究的对象为英国世界遗产康瓦耳及西得文矿业地景,目的在说明以“文化景观”的概念应用于工业遗产保存的思考及实践。主要方法为文献分析、实地田野访查及焦点人物访谈。经由案例研究结果展现文化景观的整体脉络性结构及地方文化的内涵,是协助工业遗产保存界定标准及保存现况与问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著: 《风景园林》2019,26(12):41-51
中欧国家当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诸如地区差异化、农业土地面积矛盾加剧、高密度区域土壤退化及多样性丧失等,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语背景下的"文化景观维护"概念建立。利用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遗产保护学以及空间与区域规划等学科的综合方法,对国土和区域空间内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文化景观维护概念以"永恒的圆环"理论模型体现,并分为分析与评价、保护与阐释、规划与管理3个主要步骤。基于此基本概念,文化景观维护大致分为2个研究方法范本: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范本一: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对象清单盘点,就是对一定的限定区域内的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的系统化收集分类和评价方法。又分两种不同类型:Gunzelmann的复杂型"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分析法与Burggraaff和Kleefeld的"文化景观物质分析"法。范本二:文化景观的区域化,旨在从专家角度对历史性文化景观进行标记、注释、分类和简要的特征化。又细分为类型化和个性化2个类型,并结合案例说明。最后指出:对两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不仅要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而且还要考证在特定政治背景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京西古道的遗产价值与保护规划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西古道,是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山地地区、历史时期经人为修筑的、并延续至晚清的古代交通道路.京西古道对外沟通北京与山西、内蒙高原,担负着北京内外交通、物产交换、宗教活动和军事防御的功能;对内维系京东平原暨京城与京西山地.从文化遗产线路视野入手,研究京西古道的遗产资源与遗产环境,包括古道线路、沿线古村落、军事防御工事、古寺庙等历史遗存及其文化与自然景观等内容,强调文化遗产线路资源的整体保护,分析阐述了京西古道的历史遗产价值,并提出了保护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巴拉瑞特是全球首个系统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 法指导数字化遗产保护的城市,近年来围绕城市历史景观数字 化遗产信息服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探索 意义和示范性。全面解析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 息服务系统的策略、重点、方法和技术,总结了4个创新发展 趋势:1)由单向遗产信息发布向多维信息交互发展,强化人 景互动;2)由标准化信息集成向定制化信息模块发展,促进 景观价值认知;3)重视遗产信息受众数字化能力培养,推动 遗产保护决策公众参与;4)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化,助 力景观发展共识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