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黏附微丸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及丹酚酸B、丹参酮ⅡA 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6种成分为指标比较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黏附微丸体外溶出度差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成复方丹参黏附微丸。溶出介质为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转篮法测定6种成分的体外溶出度,比较复方丹参片与黏附微丸体外溶出速率及累积溶出量。[结果]三七皂苷R1(丸剂4.02%,片剂2.19%);人参皂苷Rg1(丸剂22.31%,片剂8.73%);人参皂苷Rb1(丸剂14.33%,片剂7.69%);人参皂苷Rd(丸剂3.29%,片剂1.56%);丹酚酸B(丸剂17.41%,片剂21.70%);丹参酮ⅡA(丸剂0.34%,片剂1.17%)。溶出结果显示120 min内复方丹参片中6种成分累计溶出度基本能达到90%,相比之下黏附微丸各成分释放缓慢持久,720 min在人工肠液中仍有释放。[结论]从体外溶出实验结果分析,较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在体内停留时间长,释放速度缓慢持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实现药物在体内达到缓释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样品经70%甲醇超声处理,采用色谱柱Thermo ODS-HYPERSIL(4.6 mm×20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结果:三七皂苷R1在0.053 45~5.345μg,人参皂苷Rg1在0.224 25~7.475μg,人参皂苷Re在0.044 05~4.405μg,人参皂苷Rb1在0.225 15~7.50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n=6)。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6.2,95.6%,105.6%,100.4%。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HPLC测定复方丹参方中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方中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初步考察复方丹方溶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以乙腈-0.05%磷酸(19:81)为流动相,于203nm处检测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以乙腈-水(33:67)为流动相,于203nm处检测人参皂苷Rb1。结果:三七皂苷R1进样量在0.24-3.6μg范围时,相关 系数r=0.9997;人参皂苷Rg1进样量在1.2-18μg范围时,相关系数r=0.9994;人参皂苷Re进样量在0.08-1.2μg范围时,相关系数r=0.9997;人参皂苷Rb1进样量在0.25-3.72μg范围时,相关系数r=0.9998。复方丹参方溶液于4℃放置4个月后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丹参方的质量控制标准。复方丹参方中三七皂苷类成分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考察复方丹参方及其成分配伍的体外抗凝血作用,发现复方丹参方活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为体内动物实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F)和凝血酶时间(TT)为检测指标,观察复方丹参方、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体外凝血研究的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方、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及其成分组合能延长凝血时间,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起主要作用,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l的成分配伍与复方丹参方的抗凝血作用没有明显差别。结论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是复方丹参方活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两者配伍可以代替复方丹参方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三七皂苷R1线性回归方程Y=187.0X+16.16,r=0.9997,三七皂苷R1含量在0.366-3.206μg之间为良好线性关系。人参皂苷Rb1含量在0.911-9.241μg之间为良好线性关系。人参皂苷Rg1线性回归方程Y=403.6X+9.113,r=0.9994,人参皂苷Rg1含量在0.841-8.431μg之间为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法可以用于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含量,可以为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七粉碎度对复方丹参片皂苷类有效成分体外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青  黄琳  肖晓丽  李楚源  王德勤 《中成药》2007,29(5):697-700
目的:考察不同粉碎度三七药粉制备的复方丹参片中皂苷类成分体外溶出情况,选择适宜的三七药粉粉碎度。方法:以不同粉碎度的三七药粉制备复方丹参片样品,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含量为测定指标,以桨法测定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度。结果:测定复方丹参片的体外溶出速率,超微粉碎的三七药粉制备片剂的体外溶出速率显著低于200目以下的三七药粉制备的片剂。结论:复方丹参片用三七药粉以80~200目为佳。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微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微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了复方丹参微丸中丹酚酸B及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微丸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在选择的薄层色谱条件下,斑点显色清晰、分离度好;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分别在67.92~679.2、66.93~669.3、30.16~301.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分别为97.98%、99.95%、98.52%。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以作为控制复方丹参微丸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赫玉芳  南敏伦  司学玲  赵全成 《中成药》2005,27(9):1109-1111
心舒胶囊是吉林天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传统产品心舒丸的基础上经过改革而研制的新制剂,是由三七、丹参、冰片、藤合欢、木香、苏合香等中药组成.具有行气活血,通窍,解郁的功效,用于冠心病引起的胸闷气短,心绞痛.其中三七为常用中药,系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 Chen的干燥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1].在中成药中与三七配伍者不胜枚举[1,2],本文通过对心舒胶囊中冰片、丹参薄层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皂苷Rb1和Rg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该方法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控制复方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冠心丹参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23℃,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进样量分别在0.0655~1.092μg/mL(r=0.9998),0.1980~3.2997μg/mL(r=0.9998),0.1802~3.0032μg/mL(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100.3%,100.4%,RSD均小于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冠心丹参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范煜航  徐畅  费雅蓉  程碧欣  丘鹰昆  郑杭生 《中草药》2022,53(10):3006-3013
目的 建立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传递体(transfersomes,TFSs)(PNS-TFSs)中5种皂苷类成分含量与包封率的测定方法,并探讨药物包封特性。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PNS-TFSs制剂中三七皂苷R1(NGR1)、人参皂苷Rg1(GRg1)、人参皂苷Re(GRe)、人参皂苷Rb1(GRb1)与人参皂苷Rd(GRd)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柱(100 mm×2.0 mm,1.9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28℃。以离心超滤法结合UPLC测定传递体包封率。结果 NGR1、GRg1、GRe、GRb1与GRd对应的各色谱峰专属性与分离度良好(R≥1.5),且分别在4.04~505.00、3.98~498.00、4.03~504.00、3.99~499.00、4.00~500.00μ...  相似文献   

11.
三七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其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三萜皂苷、黄酮、氨基酸、多糖、挥发油等类成分,传统认为三萜皂苷类成分为其主要药效成分。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三七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探究人参属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结合三七生源途径、传统功效、传统药性等研究对三七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预测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d、三七素可作为Q-Marker的选择,以期为三七的质量控制和新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芳  李乔  宋丹  刘蓬蓬  吕重宁  王晶  贾凌云  路金才 《中草药》2015,46(19):2937-2942
目的筛选适合人参Panax ginseng花和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花采收后的加工方法,以14种人参皂苷的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对人参花和西洋参花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b3、Rd及其相对应的丙二酰基人参皂苷(m-Rg1、m-Re、m-Rb1、m-Rc、m-Rb2、m-Rb3和m-Rd)的量。结果西洋参花中人参皂苷在40℃烘干的条件下质量分数要比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的高,人参花中人参皂苷在40℃烘干的条件下质量分数要比冷冻干燥的高,并且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质量分数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丙二酰基人参皂苷m-Re、m-Rg1、m-Rb1、m-Rc、m-Rb2、m-Rb3、m-Rd的质量分数在高温(100℃)时明显下降,且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的减少量与相应的人参皂苷的变化量并没有明显的对等关系,这14种皂苷的总量也都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40℃烘干可使人参花和西洋参花中原有人参皂苷量保持在最高水平,而高温处理则可使其转化为其他稀有皂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熟三七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11种皂苷类成分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洗脱程序:0~30 min,20%乙腈;30~60 min,20%~45%乙腈;60~88 min,45%~75%乙腈;88~98 min,75%乙腈;98~100 min,75%~20%乙腈),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建立熟三七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20S-Rh1、20R-Rh1、Rd、Rk3、Rh4、20S-Rg3、20R-Rg3等指标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对10批(S1~S10)熟三七饮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熟三七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30个共有峰,S1~S10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41、0.938、0.945、0.951、0.913、0.909、0.920、0.928、0.917、0.919;在所建立的定量测定方法条件下,同时测定11个皂苷成分,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20S-Rh1、20R-Rh1、Rd、Rk3、Rh4、20S-Rg3、20R-Rg3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5.274、20.515、2.838、23.651、3.476、1.407、5.239、1.784、1.580、0.904、0.294 mg/g;色谱峰均达到了较好地分离,且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1种皂苷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5、0.999 5、0.999 7、0.999 7、0.999 6、0.999 7、0.999 6、0.999 7、0.999 7、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3%、98.52%、97.67%、99.62%、98.17%、98.92%、99.44%、99.14%、100.25%、98.23%、96.89%;RSD值分别为1.35%、1.58%、2.44%、1.05%、1.48%、1.56%、0.85%、2.34%、2.85%、1.25%、1.08%。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为熟三七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对三七总皂苷中3种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体外降解作用。方法将三七总皂苷分别与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孵育液在厌氧条件下共同培养24 h,测定不同时间点孵育液中3种皂苷的量。结果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对人参皂苷Rb1均有降解作用,雄鼠的降解较雌鼠稍快。雌、雄鼠肠道菌群对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均无明显降解作用。结论在离体条件下,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会被肠道菌群降解,而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武双  崔秀明  郭从亮  王承潇  杨野  曲媛  杨晓艳 《中草药》2015,46(22):3352-3356
目的研究不同蒸制法对三七主根中皂苷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主根中总皂苷的量,采用HPLC法测定主根中单体皂苷的量。结果蒸制后主根中总皂苷及单体皂苷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e、Rb1、Rd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人参皂苷Rh1、Rh4、Rk3和20(S)-、20(R)-人参皂苷Rg3这5种单体皂苷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不同蒸制法对三七中皂苷成分的影响不同,总皂苷和5种主要皂苷成分的量下降程度和新产生成分的量增加程度与蒸制时间和温度相关。该方法可用于三七炮制品中皂苷类成分的定量测定和质量控制,为三七"生打熟补"与物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研究稀有皂苷的积累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参总皂苷主要成分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康安  钱静  单进军  狄留庆 《中草药》2015,46(20):3045-3050
目的研究人参总皂苷中9种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Rf、Rg1和Rh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大鼠ig 200 mg/kg人参总皂苷后于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生物样本采用正丁醇液-液萃取,经C18柱,应用梯度洗脱程序进行色谱分离(体积流量0.2 m L/min),应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检测。结果大鼠ig人参总皂苷后,血浆中可测得6种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和Rg1),其中二醇型的人参皂苷(Rb1、Rb2/Rb3、Rc和Rd)的体内暴露程度及半衰期显著高于三醇型的人参皂苷(Re和Rg1)。结论建立的人参皂苷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大鼠血浆中各人参皂苷的测定及人参总皂苷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及其制剂中16种人参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冲  郜玉钢  臧埔  何忠梅  赵岩  祝洪艳  杨鹤  董微  张连学 《中草药》2014,45(14):2009-201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参及其制剂中16种人参皂苷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结果 16种人参皂苷Rg1、Re、Rf、Rb1、Rg2、Rc、Rb2、Rb3、F1、Rd、F2、Rg3、Rh2及原人参三醇、compound K、原人参二醇均得到良好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2%,RSD<2%。结论 该方法快捷简便、稳定可靠,可应用于人参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三七是临床伤科疾病的常用中药,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效,历代中医古籍对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论述大同小异,现代研究发现三七具有活血、止血、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伤科疾病是指人体因跌打坠堕、扭伤劳损、碰撞闪挫等原因而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气血等损伤,主要包括挫伤、创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及内伤等临床常见疾病。通过整理历代本草和现代文献中关于三七“伤科要药”功效的相关记载,对其在骨损伤修复、活血化瘀、止血、抗炎镇痛、伤口愈合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归纳梳理,为其深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采不同干燥方法对人参Panax ginseng果浆中原型皂苷降解和稀有皂苷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建立了同步检测11种人参皂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对采用冷冻、电热、汽热3种方法干燥的人参果浆样品中原型皂苷和稀有皂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与未干燥处理的人参果浆进行对比,冷冻干燥样品中11种人参皂苷含量变化较小;人参果浆电热干燥和汽热干燥样品中原型皂苷发生降解,稀有皂苷生成出现不同程度增加。结论 人参果浆经电热干燥和汽热干燥后原型人参皂苷Re、Rg1、Rb1、Rc、Rb2、Rb3发生降解,稀有人参皂苷F1、Rh1、Rg3、Rk1、Rh2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三七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传统功效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选取三七药材中12个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化合物靶点,借助String 10数据库与Omicsbean在线分析软件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结果 12个化合物(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h_1、人参皂苷Rg_2、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F_2、人参皂苷Rg_3、人参皂苷Rk_1、三七素、槲皮素)可通过65个相关靶点作用于65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抑制血栓生成、纤溶、血管新生、舒张血管、凝血、抗炎以及镇痛等方面,进一步得到三七"化合物-靶点-通路-药理作用-功效"的网络药理图。结论三七通过作用于F2、F10、PLAT、VEGFA、NOS2、IL6、PTGES、OPRD1等关键蛋白干预了多个与活血止血、消肿止痛相关的生物过程,初步揭示了其传统功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