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成药》2019,(7)
目的研究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n.的化学成分。方法河朔荛花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凝胶柱、重结晶、高效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iperitol(1)、forsythialan A(2)、桉脂素(3)、芝麻素(4)、torilin(5)、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6)、丁香脂素(7)、落叶松脂醇(8)、松脂素(9)、松脂酚-4-O-β-D-葡萄糖苷(10)、圣草酚(11)、圣草素-7,3′-二甲醚(12)、咖啡酸乙酯(13)、咖啡酸甲酯(14)、blumenol B(15)、5,7-二羟基色原酮(16)、5-羟基-7-甲氧基色原酮(17)、柚皮素(1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19)、木犀草素(20)。结论化合物1~2、5~6、11~17、19为首次从荛花属中分离得到,1~2、4~6、11~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黄芫花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李石飞  张立伟  钞建宾 《中草药》2017,48(7):1292-1297
目的研究山西黄芫花(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的花蕾)中具有抗乙肝病毒(HBV)作用的二萜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和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和抗HBV活性测试。结果从黄芫花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包括6个瑞香烷型二萜:河朔荛花素(1)、pimelotide A(2)、pimelotide C(3)、wikstroelide E(4)、pimelea factor S6(5)、pimelea factor S7(6);1个惕各烷型二萜:6α,7α-epoxy-5β-hydroxy-12-deoxyphorbol-13-decanoate(7)和2个黄酮苷化合物: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8)和异槲皮苷(9)。化合物1~4和7均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毒性浓度(TC50)值为3.24~7.30μg/m L,且化合物3显示出显著的抑制HBsAg产生的作用,其IC50为0.016μg/m L,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值为355.63。结论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具有显著的抑制HBsAg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本钦  陆建林  孙建博 《中草药》2017,48(12):2371-2374
目的研究海南狗牙花Ervatamia haina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海南狗牙花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threo-7-O-ethyl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1)、thre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2)、erythr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3)、去氢二松柏醇(4)。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8-O-4′-木脂素类成分,命名为海南狗牙花脂素A(1);化合物2~4为首次从狗牙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芫花枝条木脂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芫花枝条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反相硅胶、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芫花枝条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谱学分析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芝麻脂素(1)、紫丁香树脂酚(2)、落叶松脂醇(3)、左旋松脂醇(4)、荛花酚(5)、salicifoliol(6)、vladinol D(7)、异落叶松脂醇(8)。结论:化合物8为首次从芫花枝条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6、7为首次从瑞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夹竹桃科狗牙花属植物药用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bovin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相应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对比,鉴定分离得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过对分离得到化合物的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活性测试以评价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结果 从药用狗牙花枝叶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苏门树脂酸(1)、2α,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2)、6α-羟基齐墩果酮酸(3)、19α-羟基齐墩果酮酸(4)、garcinielliptone Q(5)、阿里二醇(6)、款冬二醇(7)、taraxast-20-ene-3β,30-diol(8)、马尼拉二醇(9)、16β-羟基羽扇豆烷-20(29)-烯-3-酮(10)、eupha-8,24-diene-3β,11β-diol-7-one(11)、2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橙花瑞香茎的酚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与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与纯化,并运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橙花瑞香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学成分,包括10个木脂素类成分:(-)-罗汉松脂素(1)、7-羟基扁柏脂素(2)、4-O-去甲基橡胶素(3)、(-)-荜澄茄素(4)、3-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9,9′-环氧木脂素-4,7′-二醇(5)、(2S,3S)-3-(1,3-苯并二氧戊环-5-亚甲基)-1-(3,4-二甲氧苯基)-2-(羟甲氧基)-1,4-丁二醇(6)、异荜澄茄素(7)、2-(α-羟藜芦基)-3-藜芦基-1,4-丁二醇(8)、瑞香酮(9)、(S)-3-羟基-1,5-二苯基-1-戊酮(10);2个双黄酮类:毛瑞香素A(11)和狼毒素(12);4个香豆素:6-羟基-香豆素(13)、7-羟基-香豆素(14)、异莨菪亭(15)、6,8-二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对瑞香科荛花属植物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C.A.Mey]的叶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甲醇提取及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薄层色谱跟踪检测,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叶子中共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是西瑞香素(1)、异西瑞香素B(2)、杨梅素(3)、槲皮素(4)、山奈酚(5)、芫花素(6)。结论:首次报道了哥王叶子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兖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中苯丙素类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探讨其在卷柏属植物进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分离方法对兖州卷柏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兖州卷柏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苯丙素类和木脂素类结构,分别鉴定为3-(3-羟基-苯基)-丙酸(1)、3-(3-羟基-苯基)-丙酸甲酯(2)、肉桂酸(3)、3-hydroxy-1-(3-methoxy-4-hydroxyphenyl)propan-1-one(4)、3-hydroxy-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propan-1-one(5)、荛花酚(6)、去甲络石苷元(7)、罗汉松脂素(8)、(5H)-2-furanone-3,4-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methyl](9)、acutissimalignan B(10)、detetrahydroconidendrin(11)、丁香脂素(12)、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7-ene-4,9,9′-triol-9-aldehyde(13)、刺五加酮(14)、tarennone(15)。结论 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9~11、13~15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兖州卷柏中一系列以芥子醇和松柏醇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苯丙素类和木脂素类成分的发现在卷柏属植物系统进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泰山产天目琼花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焰  周俊飞  张颖  庞现红  姚广民 《中草药》2017,48(11):2177-2181
目的研究泰山产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压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各种现代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1D-NMR、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天目琼花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包括7个三萜类化合物:α-香树脂醇(1)、熊果醇(2)、3α-乌苏酸(3)、11,12-去氢熊果酸内酯(4)、3-乙酰基齐墩果醛(5)、齐墩果酸(6)、白桦脂酸(7);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木兰脂素(8)、(+)-桉脂素(9)、(-)-表桉叶明(10)、vibsanol(11)、3,4′-dimethoxylvibsanol(12);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α-细辛醚(13)。结论化合物12是1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11和13均为首次从天目琼花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北葶苈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 CHP-20、ODS、硅胶、半制备液相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经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北葶苈子水提物中分离得到9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北葶新木脂素A(1)、北葶新木脂素B(2)、erythro-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6-di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3)、(7R,7′E,8S)-4,9-dihydroxy-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7′-en-9′-oic acid(4)、spicatolignan B(5)、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异落叶松脂素(7)、aegineoside(8)、丁香脂素-4′-O-β-D-单葡糖苷(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北葶新木脂素A和B,化合物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红土沉香Aquilaria crassn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是(5R,6R,7S,8R)-5,6,7,8-四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  相似文献   

12.
水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伟虎  周光雄  叶文才 《中草药》2011,42(3):424-427
目的研究茄科植物水茄Solanum torvum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分离水茄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水茄地上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有4个酰胺类、4个甾体皂苷类、2个黄酮类、1个有机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1)、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2)、3-(4-羟基苯基)-N-[2-(4-羟基苯基)-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3)、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4)、山柰酚(5)、槲皮素(6)、反式咖啡酸(7)、(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β-D-吡喃鸡纳糖苷)(8)、(25S)-6α-羟基-5α-螺甾烷-3-酮-6-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9)、(25S)-螺甾烷-5-烯-3β-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5S)-5α-螺甾烷-3β-醇-6α-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鸡纳糖苷](11)。结论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烟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UV,IR,MS,1D和2D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烟叶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顺式-5'-(2-氧代丙基)-烟碱(1),3-O-(9,12,15-octadecatrienoyl)-glyceryl-β-D-galactppyranoside(2),(l'R,2R,5S,10R)-2-(1',2'-dihydroxy-l'-methylethyl)-6,10-dimethylspiro[4,5]dec-6-en-8-one(3),(l'S,2R,5S,10R)-2-(1',2'-dihydroxy-l'-methylethyl)-6,10-dimethylspiro[4,5]dec-6-en-8-one(4),2,3-二羟基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5),苯乙醇β-D-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生物碱,化合物2~5为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和2进行辣椒素受体(TRPV1)、褪黑素受体(MT1,MT2)的激动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1.53 mmol·L-1时对MT2的激动率为55.41%;化合物2在0.59 mmol·L-1时对TRPV1的激动率为128.11%,在0.73 mmol·L-1时对MT1的激动率为52.00%。  相似文献   

14.
陈细钦  王灿红  冯剑  陈德力  魏建和  刘洋洋 《中草药》2022,53(18):5720-5730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不同提取方式的6种沉香精油化合物组成、抗氧化能力及抗炎活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 MS)对6种沉香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与2,2-氮杂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a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的能力,考察其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活力的影响。结果 从通体香水蒸气蒸馏精油(TTS)、通体香超临界萃取精油(TTC)、板头香水蒸气蒸馏精油(BTS)、板头香超临界萃取精油(BTC)、奇楠沉香水蒸气蒸馏精油(QNS)和奇楠沉香超临界萃取精油(QNC)中鉴定出的化合物数量分别为48、55、59、71、72和35种,所含香味物质小分子芳香物质及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81.42%、87.84%、89.03%、62.05%、63.83%和28.36%,所含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0、0、0.25%、22.42%、17.48%、60.42%。6种沉香精油均具有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且质量浓度在0.5~5 mg/mL与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正相关。3种水蒸气蒸馏沉香精油(BTS、TTS、QNS)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8.61、30.30、18.05 μg/mL,而3种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BTC、TTC、QNC)的IC50值分别为41.98、38.45、24.50 μg/mL。结论 超临界萃取沉香精油同水蒸气蒸馏沉香精油化合物组成相差较大,其能够提取出更多的脂肪酸类和色酮类化合物;板头香和通体香采用同一提取方法所得精油化学成分相似,而奇楠沉香中含有更多含量的香味物质和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3种超临界萃取沉香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强于水蒸气蒸馏沉香精油,而抗炎活性则相反,且3种沉香来源中,奇楠沉香精油抗炎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立体专一性地合成带有易于选择性地脱除的保护基的二糖半乳糖基(α1→2)葡萄糖苷片段。方法 以D-葡萄糖为原料,经过乙酰化、溴代、甲基化、脱乙酰基、苯亚甲基化、选择性苯甲酰化、氯乙酰化、脱氯乙酰基,合成甲基-3,4,6-三-O-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该葡萄糖苷受体与供体异丙基-2-O-苯甲酰基-3-O-烯丙基-4,6-O-苯亚甲基-β-D-1-硫代半乳糖苷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获取α-偶联的二糖产物。结果 半乳糖供体与葡萄糖受体在TMSOTf/NIS的催化下偶联,立体专一性地得到了全保护的二糖半乳糖基(α1→2)葡萄糖苷片段甲基-2-O-苯甲酰基-3-O-烯丙基-4,6-O-苯亚甲基-α-D-半乳糖基(1→2)-3,4,6-三-O-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产品经NMR、MS确证。结论 在半乳糖供体和葡萄糖受体的特定结构的共同影响下,立体专一性地获得了全保护的1,2-顺式的二糖片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Penicilliumsp.SCS-KFD16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正向硅胶、ODS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SCS-KFD16的发酵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和NMR等波谱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采用DPPH法、Ellman比色法和PNPG法对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海洋文蛤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KFD16的发酵产物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hydroxy-2-methoxybenzyl)-5-methoxyphenol(1)、penicillide(2)、bioxanthracene 2(3)、6-ethyl-2,4-dihydroxy-3-methylbenzaldehyde(4)、4-羟基苯乙醇(5)和2-(4-hydroxyphenethyl) acetate(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青霉双酚;化合物2~6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4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50为24.4μmol/L。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荆芥的单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帆  张仁延  陈江弢  杨崇仁 《中草药》2002,33(1):8-10,11
目的:对传统中药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中的单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溶剂提取、柱层析分离纯化、光谱测定化学结构。结果:从中药荆芥的全草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和3个已知的单萜类化合物。结论: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3-羟基-4(8)-烯-对-薄荷烷-3(9)-内酯;1,2-二羟基-8(9)-烯-对-薄荷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海绵共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HXL-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方法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从该菌株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甲氧基-3,5-二甲基-6-(2-甲基丁酰基)-2氢-2-吡喃酮(1)、吡啶并戊二烯(2)、1-脱乙酰基-吡啶并戊二烯(3)、7-脱乙酰基-吡啶并戊二烯(4)、大黄素-8-甲醚(5)、8-羟基-1,3-二甲氧基-6-甲基蒽醌(6)、cytoglobosins D(7)、isochaetoglobosin D(8)、球毛壳菌素E(9)、球毛壳菌素Vb(10)、monohydroxyisoaflavinine(11)、aflavazole(12)、烟曲酶毒素C(13)、chaetoviridin B(14)、杀锥曲菌素(15)、oxidized-nodulisporic acid B(16)。结论化合物1是吡喃酮类新化合物;化合物7~13为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11、12为首次从球毛壳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15对选定的人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孔石莼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石莼属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和凝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孔石莼石油醚部位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氯苯基)-2,4-二氯苯甲酸酯[(2,4-dichlorophenyl)-2,4-dichlorobenzoate,Ⅰ]、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ylamine,Ⅱ)、5-羟基-3,6,7,3′,4′-五甲氧基黄酮(5-hydroxy-3,6,7,3′,4′-pentamethoxyflavone,Ⅲ)、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Ⅳ)和对乙氧基苯甲酸(4-ethoxybenzo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迄今为止未见其NMR数据报道;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沉香Aquilariae Lignum Resinatum的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及其胃黏膜上皮细胞保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和ODS等多种色谱技术对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及其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牛磺胆酸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损伤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胃黏膜保护活性筛选。结果 从沉香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R,6S,7S)-5,6,7-三羟基-2-苯乙基-5,6,7,8-四氢-4H-色烯-4-酮(1)、(6S,7S,8S)-6,7,8-三羟基-2-(3-羟基-4-甲氧基)-5,6,7,8-四氢-4H-色烯-4-酮(2)、oxidoagarochromone C(3)、rel-(1αR,2R,3R,7βR)-1α,2,3,7β-tetrahydro-2,3-dihydroxy-5-[2-(4-methoxyphenyl) ethyl]-7H-oxireno[f] [1]benzopyran-7-one(4)、沉香色酮J(5)。化合物35 在20 μmol/L浓度时,相对模型组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27.17±4.38)%、(16.02±2.95)%和(14.84±2.86)%。结论 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四氢色酮N,通过计算电子圆二色谱(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化合物35 能显著改善牛磺胆酸诱导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损伤,表现出一定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