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余永辉 《江西建材》2011,(4):272-273
盐碱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对树木生长造成生理障碍,植物群落不易形成,使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举步艰难。本文主要是从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方面探讨盐碱地的改良措施,并从隔离、客土、栽植及管护等方面探讨了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阻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改良利用盐碱地刻不容缓。我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探索盐碱地治理技术,但研究及方法尚停留在水洗、压沙等物理、生物和化学治理阶段。以潍坊学院滨海校区水系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雨洪管理、水系规划治理、盐碱地改良、盐碱地景观建设等各个环节的探究,将雨洪管理应用到盐碱地改良中,实现低成本盐碱地治理、低干扰雨洪管理并塑造特色鲜明的盐碱地地域景观,以期为城市盐碱地治理和水环境系统规划提供多目标综合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梁 《山西建筑》2003,29(6):285-286
山西省很多城市中不同程度分布的盐碱土,成为限制其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各种耐盐碱的植物品种,并对盐碱地绿化采取的施工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7):52-54
为了给分布在新疆的白刺科植物的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和综合开发应用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笔者从白刺科植物的分类、生态效益、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在新疆分布的白刺科植物的生物治理措施,最终达到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及保护绿洲等生态效益,同时,药用和营养保健品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应用。其研究结果为新疆白刺科植物的分类、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经济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及大量的文献查阅,分析了盐碱地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总结了盐碱地常用的绿化种植技术——化学改良措施、生物改良,铺设地下管网滤水排盐、灌溉与排水结合、平整土地、铺设隔离层、铺设地膜、抬高地面,并结合工程案例,具体从土壤改良、植物选择,树种种植等方面分析了提高滨海盐碱地绿化种植的技术措施,为今后滨海盐碱地的绿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白维滨 《山西建筑》2012,(34):226-227
简述了太原市盐碱地资源、盐碱地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宜太原盐碱地绿化的主要绿化树种,提出了盐碱地治理的改良措施,对推动盐碱地的开发及防止次生盐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盐碱地区园林绿化工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选择满足当地生长需求、耐盐碱的树种,尤其在高水位盐碱地区,需要选择耐水湿的树种。基于此,论文介绍我国盐碱地分布地区,主要分析了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曾欣怡  宋钰红 《中国园林》2023,39(9):126-1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区域的识别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昆明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对绿色空间进行解译,再运用MaxEnt模型识别关键物种分布区域,同时使用InVEST模型对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最后将绿色空间、关键物种适生区、生境质量分布进行叠加,分析昆明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区占中心城区面积的38%,占中心城区绿色空间面积的89.5%。高生境质量绿色空间及核心绿色空间主要分布在城郊山地区域,整体性较强。关键物种分布绿色空间主要分布在建成区内城市绿地、河流或水面周围,分布较为零散。研究结果为城市绿色空间未来规划中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是实现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环节,中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需采取更有力的治理措施,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系统剖析日本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治理措施,从法律工具、评价工具、规划工具三方面解读其治理工具,从政府力量、企业力量、公众力量三方面解析其参与力量,并以伊丹市为例,详析城市层面的具体做法。总结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在治理工具、参与力量方面的现状,并进行中日比较,指出国内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对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的5点启示与建议,即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考核比较机制、完善规划传导机制、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成果有助于制定、施行更加科学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政策和措施,实现高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保障。城市化过程带来了一系列城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健康和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城市生物多样性当前主要存在生物数量减少、物种特化、结构简化、功能退化等几方面问题。其原因主要有城市化导致的景观破碎、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活动对城市生物的干扰、不当的管理措施等。在此基础上,从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修复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调控对策,可为今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曹妃甸盐碱地区植物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盐碱地的土壤改良措施,通过探讨该地区植物景观的配置原则,对盐碱地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及景观营造思路进行了阐述,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盐碱土园林十大课题研究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坤峰 《中国园林》1999,15(6):72-73
我国有5.2亿亩盐碱地,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100多个城市。北方多数是微碱性土壤,盐碱土园林技术的研究在现实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境单元制图是将原始生态环境数据和生物信息应用到城市自然保护和生态空间管理决策的有效途径.生境单元制图对于揭示城市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探寻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控的生态边界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系统介绍了城市生境单元制图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对比和评述了国内外典型城市生境单元制图...  相似文献   

14.
对代表性城市和典型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监测数据的研究表明,供水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使原本合格的水或优质水的品质有所降低。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的主要环节是水池(箱)二次加压系统及居住区配水管。分析认为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内部腐蚀、生物繁殖和外界污染物直接进入。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二次污染的主要措施是改进水池(箱)的工艺结构和材料,采取二次消毒措施,采用优质防污染管材。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手段多样,其中水作为基本载体,其体量和质量是保护河湖水环境的最重要条件。文章针对大多城市存在的水资源不足或时空分布不均的现象,研究采取水系连通措施进行通水、补水,满足水体基本形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徐迎碧 《山西建筑》2014,40(30):207-209
采用文献查阅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秦皇岛市滨海地区野生盐生能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挖掘盐生能源植物种质资源,筛选出能源价值高、经济价值好、可开发利用的主要野生盐生植物21种,并对其能源价值进行分析,提出目前秦皇岛市野生盐生能源植物开发利用途径,以期为全面实施生物质能源工程,采用生物措施治理盐碱地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3)
<正>按照种植水稻的土质不同水稻种植可分为盐碱地种稻、白浆土种稻、黑土草甸土种稻等。为确保粮食安全、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乃至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就盐碱地种稻及其改良措施论述如下,以共同探讨。1盐碱地种稻概述1.1盐碱地种稻盐碱地种稻是指在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分、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地上进行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基于 2010~2018 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应用探索性空间回归(ESDA)方法,分析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时空演变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房租收入比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2010~2018 年,房租收入比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分布格局,高-高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低-低型主要分布在安徽西北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的周边城市逐渐由“高-低” 演化成“低-低” 型,俱乐部趋同现象明显;城市经济实力、社会因素、城市活力是影响流动人口房租收入比时空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房地产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对房租收入比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新香  林玉明 《城市建筑》2013,(10):188-188,201
道路绿带是城市的风景线,在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市民休闲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中捷产业园化工大道防护绿带设计为例,从立地条件、设计构思、盐碱地改良技术、树种选择、多样景观营造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探索盐碱地绿化注意事项,旨在通过绿化实践为其它类似盐碱地绿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生态园林城市对绿地建设水平的要求,分析了贺州城市绿地的总量、质量、特色、树种、植物、生物存在的主要问题。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生态的角度,构筑"生态基质——绿水廊道——绿色斑块"的绿地系统生态格局。同时,对贺州的树种应用、生物多样性提出保护和建设相应对策与措施,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