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师》2013,(6):I0005-I0005
11月28日,在伦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举办了由《建筑评论》杂志创办的AR+D新锐建筑奖(AR+D 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ure)颁奖仪式,该奖项创立于1999年,旨在奖励全球45岁以下青年建筑师的建筑作品,是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竞争最激烈的建筑奖项之一。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92-95
关于作品 UED:您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建筑师? 曼纽勒·戈特德:我一直梦想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随后,我选择了建筑专业,但是在我完成了本科学习之后,这样的选择算是相当晚了。  相似文献   

3.
张松 《城市建筑》2013,(19):2-3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喜欢阅读《城市建筑》杂志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杂志的名称.也就是“城市建筑”四个字,这也许是受到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Rossi)的名著《城市建筑学》影响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最近,三联书店推出一系列由建筑师撰写的建筑旅记,其中台湾建筑师李清志,将其从世界各地撷取的100个异形建筑集结出版成书——《异形建筑》,尤其有趣。  相似文献   

5.
孟建民 《建筑创作》2009,(11):192-193
我是一位年过50的建筑师,按经历.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建筑尚还勉强,但对中国建筑创作60年作述评确无资格。然而受《建筑创作》之约.请中国各大设计院总建筑师述评中国建筑60年,我不敢弃而不论搞特殊.仅以一已之见参与讨论了。  相似文献   

6.
《世界建筑》2007,(10):75-77
本期《世界建筑》选择了香港过去10年中,建成的最重大意义的建筑项目,每年选择1个建筑,2005年和2006年各有两个重大的项目。其中有些项目代表了香港最好的建筑,有些并非是最好的,但是它对城市和市民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多数项目是大型的,引起过争议,并且影响到香港公众的建筑意识。项目文字和图片基于项目建筑师和委托人提供的信息,或是来自公共记录。  相似文献   

7.
姜涌 《建筑创作》2005,(4):26-29
提起1950年代提出的党的建筑方针“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最初的印象是在大学一年级的建筑课堂里,作为扼杀建筑创作和建筑师才能的反而教材。特别是“美观”被排在了最后,而且加上了“在可能的条件下”限定语,记得那是“繁荣创作”,争当大师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非常感谢《世界建筑》给我这个机会通过这篇文章从密斯·凡·德罗奖看欧洲的建筑状况,并且广泛地谈一谈建筑师在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文章还追溯了巴塞罗那馆及其建设过程,末尾简要地介绍了奖项的缘起以及在1980年代创立这个奖项的幕后工作者们。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先分析了高技派建筑作品的的特点,然后指出高技建筑向生态高技方向发展的趋势,通过福斯特、罗杰斯、皮亚诺、格雷姆肖和赫尔佐格等有代表意义的建筑师的设计作品的分析,从建筑的气候观、适宜技术、形式三个方面总结了生态高技建筑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生态高技建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艾侠 《城市建筑》2010,(10):4-4
<正>治学严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筑教育在中国建筑界享有盛名,而让我真正接触这一学脉的媒介,却是手边这本新兴的建筑期刊《城市建筑》。虽然仅创刊六年,但在我们看来,UA已经与《建筑学报》、《时代建筑》、《世界建筑》、《建筑师》等老牌杂志齐名,成为国内最受好评的建筑学刊之一。近两年来,我和CCDI的建筑研究团队为UA供稿十余次,从每次审稿、反复修改以及对设计图纸的品质要求之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年轻编辑团队的执著追求,自己也不知不觉成为这本刊物的Fans。  相似文献   

11.
段非 《时代建筑》2004,(6):81-82
《时代建筑》想以“同济风格”出一期专刊,起初我不是很认同,因为在动辄以“风格”作为标签的年代,人们对于这一词汇早就嗤之以鼻,况且“风格”之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滥用“风格”未免有故意炒作卖弄之嫌,因此编辑们以“同济风格”之称见诸网上的建筑论坛时,往往不少网友们则发出阵  相似文献   

12.
李文军 《城市建筑》2010,(10):10-10
<正>祝贺《城市建筑》创刊6周年!短短的几年时间,《城市建筑》已经成为国内建筑界颇具有影响力的刊物,成绩可喜可贺!编辑部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2004年恰巧也是万德文脉国际建筑设计(北京)成立之年。伴随着国内房地产的火爆,奥运、世博大形势下的建设热潮,中国的建筑师们似乎没有过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是在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并且取得了与境外知名设计公司同台竞技的机会。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设计专业杂志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筑师们和专业媒体人士共同谱写了中国建筑史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分析并研究了《建筑师》1979—1989年间的发展历程,呈现这一时期文章及其作者群的情况,以及该刊对中国建筑学科再发展的贡献,旨在为《建筑师》杂志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城市与建筑在《时代建筑》的露面频率有限。西部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也仅止于由“西部大开发”政策所限定的那个抽象的地理概念。而对于西部城市与建筑我们的认识是片断的——西安、重庆、成都、昆明、贵阳、乌鲁木齐……以及那些象张锦秋、王小东、罗德启、顾奇伟等一样几乎成为西部名片的著名建筑师。因此,我们期翼能以杂志的平台展现一个真实的西部,本期约请了西部的众多的建筑师和学者共同探讨当代西部城市与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西部建筑师的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初我第一次在《世界建筑》杂志上读到卒姆托的专辑,这个来自瑞士的建筑师,其作品的简洁直接和黑白线条的手工表达,他对建筑近乎禅宗的阐释,吸引了我的目光。之前,充斥在我周围的,大多是些明星建筑师夸张的言论及作品,这个不怎么熟悉的来自瑞士山区的建筑师,其行为、语言和作品,包括其质朴,睿智、平和的眼神和工匠般的相貌。  相似文献   

16.
《暖通空调》2006,36(B01):14-15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大型访谈计划(以下简称访谈计划)由TopEnergy绿色建筑论坛发起,于2005年10月24日开始,2005年12月30日结束。《暖通空调》杂志作为此次调研的合作媒体,将连续报道此次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中国的当代建筑?怎样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表现中国的或更地方性的风格特点.是很多中国建筑师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建筑设计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今,这个问题就更突出.更需要中国建筑师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期《时代建筑》杂志聚焦“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化现实”.一方面在关注学术性建筑师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庞大的职业建筑师群体及其职业现实;另一方面关注人世保护期结束后中国建筑师的执业境遇。中国的注册建筑师制度在1995年开始推行.第一批注册建筑师1997年开始执业。从2001年到2006年底中国入世的5年保护期里,政府一方面积极推行设计企业的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专业设计事务所.以与国外的体制相对应,一大批民营设计事务所应运而生.生机勃勃。2007年开始.在资质、招投标、方案设计等方面.内、外建筑设计机构将全面接轨。中国建筑师和建筑设计机构面对着怎样的职业现实.又将如何应对挑战?《时代建筑》将为读者全面呈现针对这一主题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建筑创作》2014,(3):42-47
AC:今年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我们《建筑创作》杂志也将在今年推出法国专辑,为读者介绍五位有创新精神的法国建筑师。 邹欢: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年的系列活动很隆重,目前各种相关的展览和演出正在进行。在法国,建筑被认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5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馆刚落成时,就做过一次”法国建筑展览”,那次展览也是单黛娜女士策划的,同样也选了老中青三代五位建筑师,是在中国的第一次法国当代建筑展览,五位建筑师举办了讲座,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20.
敬爱的冯纪忠教授:我十分荣幸的代表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协会杂志社和麦克西尔出版集团向您在同济执教6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作为贵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您影响了建筑教育,鼓励人们建立一个新中国的同时,并继承了中国丰富的传统,在一个发展和创造的年代,您和您的学院为设计和建筑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将在未来继续做出贡献!我们祝愿您在同济、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建筑生涯一帆风顺。我们也为这一里程碑的事件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