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评价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对早期发现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南京红十字医院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例、类风湿关节炎及干燥综合征患者共16例,行X线胸片及常规螺旋CT全胸扫描,运用HRCT对肺部扫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HRCT示21例(58.3%)患肺间质病变(ILD),常规螺旋CT示11例(30.6%)ILD,而X线全胸片仅4例(11.1%)示ILD。HRCT可见如蜂窝状阴影、胸膜下线影、小叶间隔增厚、毛玻璃样变等常规CT及X线胸片下无法观察到的征象。结论HRCT能充分显示肺间质纤维化的各种征象,对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肺间质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2~2017-04该院临床确诊15例SSc肺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SSc患者肺部正常4例,表现以两肺外围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纤维化11例。HRCT主要表现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小叶间隔增厚,可见条索状影、胸膜下线及弧形线9例,呈网格状改变7例。沿支气管血管束及小叶间隔分布小结节状影,胸膜下见小结节影10例。单纯以磨玻璃样改变5例,轻度胸膜增厚或少量胸腔积液9例。小片状实变影及蜂窝肺4例。结论 HRCT显示SSc的间质性细微病变,在SSc的诊断和随访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承东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50-1351
目的分析胸部X线及高分辨CT(HR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8例IPF患者分别行胸部X线和HRCT影像学检查,并随访分析其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IPF患者胸部X线主要表现:在两肺基底部的周边出现磨玻璃阴影,网状、网结状阴影为特征,常为双侧,不对称,伴肺容积减少。IPF患者HRCT主要表现:①磨玻璃样影及实变影;②囊状、蜂窝征;③胸膜下线影、网状影;④结节影;⑤小叶中心型肺气肿;⑥两下肺牵拉性支气管柱状及囊状扩张。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不仅能显示胸片无法显示的特殊表现,还能动态性观察和判断临床疗效及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结缔组织病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方法分析144例临床确诊为结缔组织病的肺部HRCT表现,观察病变的异常表现及分布特点。结果144例结缔组织病的肺部HRCT最常见异常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107例,74.3%)、胸膜病变(88例,61.1%)、磨玻璃密度影(65例,45.1%)、胸膜下线(49例,34.0%);而蜂窝样变、心包病变最少见。肺内病变主要分布在下肺区、外周部。在RA、SLE、PM—DM二组间,小结节样影更常见于SLE(37.8%,P=0.003)。结论HRCT是评价结缔组织病肺部损害的敏感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原发性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肺间质病变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以早期发现SS的肺部病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资料完整的原发性和继发性SS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等。结果①抗SSA抗体阳性的原发性SS(pSS)患者易出现肺间质病变,而且病变较重;②肺HRCT示继发性SS(sSS)肺间质病变程度比pSS肺间质病变程度重,可能受其病程长的影响;③pSS肺间质病变者其肺容量减少、顺应性降低较sSS肺间质病变者更多见,sSS肺间质病变者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二者肺功能损害均以小气道及弥散功能损害为主。结论SS患者应早期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肺间质病变,尤其是抗SSA抗体阳性pSS患者。  相似文献   

6.
林雪  贾慧军  张晖  任会丽  刘文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361-1365
搜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经菌种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并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9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肺内病灶部位、数量、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分布及淋巴结的CT征象;评估99例NTM肺病患者治疗前后HRCT的表现。HRCT检查表现为斑点片状渗出、实变93例,支气管扩张78例,空洞60例,纤维条索状影59例,结节状影58例,树芽征55例,磨玻璃样影46例,淋巴结肿大45例,胸膜增厚18例,胸腔积液9例,病变通常以多种形态混杂存在。91例NTM肺病患者经克拉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及阿米卡星治疗6~18个月后CT复查,显示病灶均减少;8例患者经HRCT精准定位后行患侧肺叶切除术,术后肺部病灶明显减少,但均出现术侧胸膜肥厚粘连。胸部HRCT对NTM肺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并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an)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110例。对有肺部表现的56例根据其一般临床表现,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检查和肺功能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10例中56例有明显肺部表现,占50.9%。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干咳、胸痛、呼吸困难、水泡音。可发生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损害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障碍和小气道通气障碍。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胸腔积液、胸膜肥厚、肺结节、肺纹理增多和肺部渗出性病变。结论RA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常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部癌性淋巴管炎高分辨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35例病理诊断癌性淋巴管炎患者HRCT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例HRCT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7例,小叶间隔增厚29例,小叶核心结节15例,片状磨玻璃影12例,周围线样及索条影5例,叶间裂及胸膜结节样增厚9例。结论 HRCT对癌性淋巴管炎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并有助于和其它弥漫性间质性肺部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苏毅  倪傲  李源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996-998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扫描技术,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MX8000 Dual 螺旋CT机对30例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行高分辨CT技术扫描.结果 高分辨CT可清晰显示肺间质性病变的各种征象,肺间质性病变的高分辨CT主要表现为:(1)磨玻璃样密度影;(2)肺小叶间隔增厚;(3)小叶内间质增生;(4)网格状影;(5)胸膜下弧线影;(6)蜂窝肺;(7)牵拉支气管扩张;(8)胸膜增厚.病变分布以两肺中外带、胸膜下为主,病灶自肺尖向肺底逐渐加重,两肺基底部病变明显.结论 高分辨CT扫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细致、准确地反映肺间质病变的影像特征,对肺间质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部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HRCT表现等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肺部受累的19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及6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MPA的肺部HRCT表现有:(1)两肺弥漫浸润性阴影、类似肺间质性改变12例;(2)肺内多发斑片影7例。6例CSS的肺部HRCT均表现为多发斑片影。19例MPA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18例,阳性率高达94.74%。6例CSS中ANCA阳性1例。结论肺部受累的原发性小血管炎HRCT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认识,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高分辨力CT(HRCT)对肺间质性疾病诊断的作用,并探讨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0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22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对比两者间各种指标的差异.同时观察所有对象肺HRCT的细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HRCT易于发现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网状阴影、小结节阴影、磨玻璃样阴影、肺气肿和细支气管病变.CT肺容积指标中,最大呼气末容积(Vex)与残气量(RV),最大吸气末容积(Vin)与肺总量(TLC),容积差(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容积比(Vin/Vex)与残气量及肺总量比(RV/TLC),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91、0.87、0.65、0.65,P<0.01.结论 HRCT对诊断ILD有很高的价值,MSCT肺容积与PFT容积指标有显著相关性,MSCT肺容积指标能用于临床评价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及低剂量CT扫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开展,肺小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特别是肺内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即肺部早期癌症的检出和早期手术治疗的开展,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GGN是一种有特征性而非特异性的近年提出的CT影像表现。任何只要肺实质含气量减少、细胞密度增加,此时肺泡尚未完全萎陷,CT图像上即可出现磨玻璃样阴影。它可以是良性病变,如炎症或出血,也可以是肺腺癌浸润的癌前病变,如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等[1]。GGN多位于肺组织外周,以腺癌为主。磨玻璃结节因其就诊时发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其密度也有差异,CT值测量最低的可以是-700 Hu,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探讨CTD-ILD影像学与病理类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高分辨计算机体层成像(high-resu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技术了解132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影像学特点及分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进行肺间质病变病理分型。结果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相比,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觟gren's syndrome,pSS)、皮肌炎(dermatomysitis,DM)、血管炎肺间质病变的呼吸道症状更明显。从影像学上看CTD-ILD表现多种多样:SLE以磨玻璃影多见,pSS以实变影多见,DM、PM、血管炎以实变影及毛玻璃影多见,SSc和RA以网格影多见。不同疾病肺间质病理类型有显著性差异,SLE、pSS、DM以非特异性肺间质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为主,SSc以寻常型肺间质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为主。病理类型NISP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毛玻璃样实变病变,UIP则更多表现为网格样蜂窝样病变,与其他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力肺活量和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下降在病种、影像学及病理改变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RCT对诊断CTD-ILD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影像学改变可帮助临床医生推测其组织病理类型,便于随访和疗效的评价,减少肺活检的危险,是目前诊断CTD-ILD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CT(HRCT)是近年兴起的一门新的扫描技术,它可显示肺的细微解剖结构,早期发现肺部弥漫性间质性疾病和小结节病变。近年来,肺癌发生率逐年增多,且年轻化趋势明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及早而准确地诊断肺癌可提高患者的预后。近年来,我们采用HRCT扫描技术诊断肺癌患者80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范崇明  徐彬 《山东医药》2006,46(17):37-38
回顾性分析68例活动性肺结核的CT及HRCT影像表现,其中38例痰菌阳性证实,18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12例经临床随访观察治疗证实.结果:68例共有121个肺段发现病变,其中肺结核常见部位占69.8%,少见部位占30.2%;40例(58.8%)呈多个肺段病变,28例(41.2%)呈单个病变.以上患者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及HRCT感兴趣区域薄层扫描.认为CT及HRCT在成人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特征性表现为肺实变影、毛玻璃影、小空洞、树芽征及绒毛结节等.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间质病变(pSS-ILD)的发生情况、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45例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其中ILD患者20例,非ILD患者25例.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及亚类;肺功能测定,放射学检查包括X线胸部正侧位片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验室检查和肺功能检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SS-ILD)患者中16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例有进展,但出现呼吸道症状;1例因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余无改变.结论 pSS-ILD的发生与痰病活动性和严重性相关,肺弥散功能、HRCT在早期发现病变时有诊断意义;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皮肌炎肺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肌炎并发肺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8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肺部表现、胸部X线和高分辨CT(HRCT)的特点。结果 28例皮肌炎患者中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的9例,有肺部体征6例;胸部X线诊断肺部改变9例,阳性率为32.2%;胸部HRCT诊断23例,阳性率为82.2%;病程小于或等于1年的患者阳性率77.8%(14/18),病程大于1年的患者阳性率90%(9/10)。结论胸部X线、HRCT是诊断皮肌炎伴发肺部病变的有效方法;HRCT较胸部X线的敏感性高;随皮肌炎病程进展,肺部病变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谢伟国  江莲  侯昕珩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28-132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146例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性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分析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特点。结果本组RA患者中并发肺间质纤维化23例;其中,RF强阳性17例,ESR增高21例,CRP增高18例,血小板增高14例,低氧血症17例,经过适当的治疗,病情一般能够控制,有2例死亡,占8.7%,死亡原因为I型呼吸衰竭。结论患者呼吸系统病患出现在关节炎之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但病情较轻,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尤其是RF强阳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发热和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的要领。方法 对1例55岁,出现关节炎、发热和喘憋的男性患者进行详尽的临床诊治分析。结果 患者的关节表现符合RA,经过肺高分辨率CT进行肺部空洞的鉴别诊断,并经过试验性抗真菌治疗的验证,最后确定诊断为RA合并肺间质病变和真菌感染。结论 RA患者出现发热和肺部空洞性病变要考虑到肺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及三维重建(3D)成像技术在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4例病理证实为小肺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比对分析患者的MSCT表现、HRCT表现及各自的病变分布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棘突征、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以及细支气管气相的显示率方面,HRCT要显著优于MSCT(P0.05),虽然HRCT在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方面稍高于MSCT,但是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HRCT及3D成像技术是临床诊断小肺癌的敏感方法,其结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