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区域性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粮食生产安全预警采用的模型,并以东北三省为例,采用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系统进行了粮食生产安全的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rcGIS Engine的区域性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区域粮食生产的有效监测,达到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的目的,对保证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预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对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基于全国的区域粮食生产安全预警模型,并以东北三省为例,借助GIS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和辽宁两省2000年粮食生产安全程度低于2003年,而黑龙江省则相反,2000年的粮食生产安全程度则高于2003年,这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实际状况相符,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区域粮食生产状况。文章最后根据模型对东北地区2010年的粮食生产安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黄露 《测绘学报》2020,49(2):267-267
近年来,降雨诱发的滑坡灾害日益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深入开展滑坡灾害气象预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了解决传统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方法在计算性能和预警精度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立足于滑坡灾害气象预警工作,选取汶川M s 8.0级强烈地震重灾区的62县市为研究区,深入分析研究区滑坡灾害与地质环境、降雨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滑坡因子指标体系,运用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模型,并利用研究区历史监测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鲍兴南  李杰 《江苏测绘》2001,24(B06):28-29
西文通过对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预警预报工程工作的设计,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测绘工作是面向可持 展战略实现十五计划中的一项重要保障工作,对任务的接受和实施作了相应的介绍,为今后地面沉降的实时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田海浪 《测绘通报》2020,(S1):96-9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延展,新建建筑与轨道交通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越来越密切,通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计算新建高层建筑施工对临近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变形,从而为分析类似工程建设对既有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与结构安全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MODIS数据反演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与大气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 当空气没有污染时,AOD<0.3; 轻度污染时,0.3<AOD<1.0; 污染严重时,AOD>1.0。在分析AOD与地面大气污染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空气污染指数,将城市光化学污染预警等级分为无、微弱、较弱、较强和强5级,并结合广州市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为进一步建设城市光化学污染预警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西南雅砻江上的重大水利工程二滩水电站为例,对研究区蓄水前后3个时段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并选择影响库区生态地质环境变化的水文气象条件、植被覆盖度、农业结构、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由于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等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达到水电工程对库区生态地质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的目的。通过探讨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价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以期探索出一套更加科学的、实用的、更具操作性的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及评价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地质安全监测建立一套较科学的监测架构,包括布点、监测、传输和分析等,对交通网络所处地质环境的变化进行监测,为交通网络的地质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技术运用到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中,设计并开发了基于GIS的金属矿山安全信息系统。本文重点阐述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核心功能实现。系统可进行地图管理、信息查询等基本操作和金属矿山的安全评价、事故预警,以及矿区地形的DEM分析,为金属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GIS、嵌入式移动通讯智能终端应用、影像动态融合等新技术进行了宁夏地质灾害实时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设计了预警预报分析、成果发布、信息反馈、群测群防管理等四大预警预报系统模块。系统采用扩展性强的三层体系结构,基于模块化思想设计,实现了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分析、发布、反馈于一体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张勤  黄观文  杨成生 《测绘学报》2017,46(10):1300-1307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剧烈,地质灾害呈现频发态势,精密对地观测技术成为其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地质灾害特点和监测方法,并对InSAR、LiDAR、高分遥感和GNSS 4种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技术特点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其次对高精度空间监测技术融合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最后对未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趋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GIS的旅游景区监控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飞  刘松林  赵夫来 《北京测绘》2007,(1):26-28,59
介绍了一种基于WebGIS的旅游景区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基于B/S和C/S相混合的模式,采用JSP、JAVA以及MapX组件技术构建,以Oracle、Oracle Spatial实现空间和属性数据管理,用MapXtreme实现地图服务。该旅游景区监控预警系统通过GIS缓冲区分析能够预防旅游景区安全事故,还能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依据预案迅速处理事故。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系统建设需求、系统构架、功能组成及数据集成建设、系统展示与应用六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系统研发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3S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建设,旨在搭建一个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与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化运作模式,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重庆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信息服务及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PS-InSAR在轨道交通形变特征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变监测领域。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专题的形变特征。首先,利用26景TerraSAR-X影像在上海开展高分辨率PS-InSAR沉降精细测量,得到轨道交通网络整体的沉降格局;然后,针对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分类探讨其形变特性及原因;最后,进行测量结果的精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已成为上海轨道交通沿线主要的沉降原因;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变特征,早期建设路段比晚期建设路段更稳定,高架路段比地下路段沉降速率更小;PS-InSAR与水准数据保持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广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结合了轻量化模型技术、Spark空间大数据处理技术、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等新技术,解决了广西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不够完善、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系统通过3a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提高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具有重大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区域沉降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轨道交通穿越沉降漏斗区和沉降带时,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及运营产生非常大的破坏影响。为使测量技术更好地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服务,本文以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建设的实际测量作业为背景,通过分析、研究与总结,从高程贯通误差公式设计依据、地面沉降对高程贯通误差的影响、考虑地面沉降的高程贯通误差计算、建设阶段实际地面沉降影响及应对措施等几个部分进行阐述。区域沉降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是在工程实践中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成果,对今后我国各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测量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铁道施工维护人员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集成了GNSS CORS、雷达、网络传输、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铁路快速预警。根据实际情况,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又能保障维护人员的安全,以实现高铁维护的智能化、网络化、实时化和精准化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GIS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套用于轨道交通测量全过程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目标、设计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对GIS技术在轨道交通测量领域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蓥山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广、危及面积大且区内降雨量丰富,建立相应的区域预警系统,可以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选择影响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指标并将其量化,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区域内已划分各单元格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值,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地区实时监测降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降雨量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值。依托MapGIS平台分析生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降雨量危险性分级图和预警等级图,并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制约城市发展,轨道建设无疑是突破城市交通瓶颈的重要途径.理清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衔接盲点,提高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效率,是提升城市交通质量的重要途径.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宁波轨道2号线主要站点与周边现有公共交通衔接特征发现:①轨道2号线与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等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②轨道2号线与周边其他交通衔接均在15 rain内且客流量高峰期均与日常通勤高峰一致,存在分流引导困难;③轨道2号线与周边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尚无法满足各类群体出行需求,亟待从整体与区段进行优化.最后,提出优化宁波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