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明确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要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出台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开启了成都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指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建好美丽新天府。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城市,成都精准把握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历史性机遇,把TOD综合开发作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旋即组建成都轨道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实施,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TOD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引言关于成都,一直流传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说法。正是这种"悠哉游哉"的地域文化,让成都享有"宜居城市"的美誉。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成都市天府新区时提出:"天府新区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1"公园城市"作为新时代的城市建设理念首次得到官方确认。传统城市集中成片发展,城市和公园的关系是以公园的开放空间为图,城市街区为底。  相似文献   

4.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出"应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印证了我国当前所处的生态文明时代应坚持不懈地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有序地开创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的新探索.公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与具体实践,是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公园城市体系完善过程中,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各要素的承载体,应该全面展现街道空间回归于人、回归于自然的重新生长.因此,从共享街道理论延伸到街道一体化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方能支撑宜居宜业的美丽公园城市加快成型.  相似文献   

5.
《园林》2018,(11)
正引言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古典园林,是从自然造化的钟灵毓秀走向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从绿树成荫、繁花盛放的城市公园到推门见绿、开窗赏景的公园城市,是从离散局部之秀美升华为有机整体之大美。人地关系不断演变,城市空间形态不断变化,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城市课题。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建设公园城市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更高要求,是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城市生活职能的基本单元,社区修补是城市修补的基本面。2018年初,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成都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深远影响成都规划建设的各个层级。在此语境下,成都开创了城市社区场景化的若干规划模式。从场景理论的内涵入手,探讨场景化与社区修补的关系,剖析"公园城市"语境在社区修补领域的内涵。而后聚焦成都老城社区修补,以场景化的思路为对象,构建社区分析框架。针对社区特征,提出相应社区场景模型及构建策略。初步梳理出社区场景化的路径框架,希望为其他城市的社区修补方法提供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视察,在天府新区调研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全新理念和城市发展新范式。四年过去,“公园城市”理念已在全国广泛推广,众多城市正从“在城市中建公园”向“把城市变成公园”转变。除了“公园城市”理念的首提地成都,上海、深圳、西安等城市也纷纷提出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相关计划和举措。  相似文献   

8.
<正>从生态城市到智慧城市、智能城市,再到公园城市,人们对于美好城市、美好生活的探索未曾停下脚步。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作了"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要指示,公园城市理念开始得到探索,相关实践徐徐展开。从私园到公园,公园建设愈发完善从世界上第一个公园建成至今也不过170余年,但在这其中,公园的发展融入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公园城市”的理念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转变。通过梳理"公园-城市"关系的发展演变,提出"公园城市"是当前新时代"公园-城市"关系发展演变的必然阶段,是一种新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以人为本、生态筑基、城乡并举、美丽引领、多元共生"五方面典型特征和与之对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程晨 《城乡建设》2021,(8):49-51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发展方针,其中"东进"不但缓解了成都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同时也承载了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成都东部新区作为一张"白纸",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紧扣公园城市的营城理念,坚持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成都特色来建构城市建设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笔者在对公园城市理念提出的背景及内涵解读的基础上,提取公园城市发展核心要素,以成都淮州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为例,提出在公园城市语境下的城市设计手法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不仅表明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也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出我国在建设城乡人居环境过程中的理念转变和对理想城市建构模式的探索。在此背景下建设公园城市,重点任务就是探讨在不改城市结构、不大搞公园工程的前提下,将现有绿地资源盘活并加以利用,以实现公园绿地空间的优质服务。因此,重视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同时提供游憩空间,研究二者协调发展对城镇和人民有着深远意义。在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公园城市的同时,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重要区域,其未来发展同样重要。本文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从小城镇公园绿地本体入手,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进行优化研究。结合现状公园绿地分析游憩与生态供给情况,提出内部功能协调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实现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与提供游憩功能并行,为小城镇建设成为公园城市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的理念,认为城市建设需要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文章从"公园城市"理念内涵解析出发,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的设计手法与关注重点,进而结合《青羊区、金牛区百仁片区局部地块城市设计》实践项目。从局部地块出发,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核心,提出绿色公园住区、特色慢行住区和优雅品质住区等三方面设计策略和举措,以此探索公园城市语境中微观层面规划实践的内涵表达,达到提升片区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休闲游憩系统构建是城市回归为人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城市居民开始追求更舒适,更宜人的生活。城市品质的提升就成为城市管理者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2月视察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时首次提出,其注重"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将市民休闲游憩和游客旅游休憩系统的需求进行统筹考虑,从而实现宜居、宜闲和宜游的建设目标。厦门作为旅游热门城市,其城市休闲游憩系统的构建要同时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这一点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有着相似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休闲游憩系统的构建要素分析和公园城市建设要求的梳理,从而对厦门市集美学村游憩系统的建设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集美学村后期改造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园林》2018,(11)
正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用地紧张导致绿化和公共空间不断被压缩,但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在绿色、和谐、宜居、可持续的需求下,城市在不断努力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而公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是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建设新模式第一次被正式提出,为城市及公园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是中国人居环境发展的新进程。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支撑系统,风景园林必将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主体性、引领性作用,是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关键。通过对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目标下的风景园林实践策略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引发风景园林行业对公园城市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彭耕  金可  邱建维  阮晨  唐鹏 《规划师》2023,(1):142-148
随着公园城市理念的全面推广和《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成都有待在全国率先推动城乡发展方式、营城路径等的多方位变革,发挥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下,结合公园城市理念要求,成都不仅需在空间范畴上突出全域全要素,全面探索城市化发展地区与乡村郊野地带等不同空间的公园城市表达方法,还应该针对城镇化发展中的复杂地区与过渡地带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此类地区在公园城市理念下的转型发展路径。城郊乡村地区为介于城区和乡村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与枢纽链接地带,在城镇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城镇化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痛点地区”和未来公园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极具新路径探索价值与转型示范意义。文章基于公园城市理念要求,从总体认识、营建理念、发展逻辑、空间模式、生态与农业价值转化五个方面提出城郊乡村地区规划建设思路的转变,并结合成都新都区香城乡村片区相关规划实践,探索规划建设转型路径,以期为新时代的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园城市"提出3年来,成都系统谋划,探索新理念,推动新实践,营建新场景,开创新生活,公园城市特征初显。公园城市的成都实践受到广泛关注,在成都公园城市实践总体评述的基础上,从风景园林视角,阐释与评析重点探索实践,包括公园城市机构创新与支撑体系构建、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全域公园体系构建、天府绿道体系建设、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和公园社区建设、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场景营建等。并从中探讨风景园林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角色转变,以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园林》2018,(11)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病"在各大城市普遍发生,人居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生态宜居、和谐共生也成为人民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作出了"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要指示。这是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建设新模式第一次被正式提出,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城市发展,而且注重乡村统筹发展.川西林盘是成都市乡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面临着衰退和消失的窘境,重新认识川西林盘的价值,加快推进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事关成都乡村振兴的成效.文章在总结前期对川西林盘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剖析公园城市背景下川西林盘的规划与探索,明晰成都市乡村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路径,以期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提供启示,为乡村规划创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园城市,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今天的对话安排了三个议题,每个议题有三到四位专家做引导性发言和主题讨论,然后请与会的其他的专家做评论和建议,再和听众做一些互动,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这个概念,之后成都市组织了国内外机构参与的"公园城市理论与规划方法"的8个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