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某电子吊舱液冷系统展开研究,提出一种液冷系统指标匹配设计流程及方法,依据循环系统流程设计、管网设置以及设备布局设计,完成供液流量、系统流阻和液体容积等指标分配。通过理论计算与CFD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对液冷系统指标进行匹配设计,并完成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电子吊舱液冷指标匹配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可有效完成电子吊舱的液冷系统指标分配、计算及测试,可为同类液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企业生产中多采用切削液辅助车削42CrMo钢,存在断屑难和环境污染重的问题,相比于切削液冷却方式,微量润滑体现出低成本、低资源消耗和洁净无毒等诸多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究微量润滑技术是否可以替代切削液冷却方式并且获得更优的断屑效果,基于双喷头微量润滑的冷却装置,采用单独前刀面、单独后刀面和前、后刀面同时微量润滑三种冷却方式,与传统切削液辅助加工进行对比,分析冷却方式对车刀断屑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切削力与加工表面形貌确定最优冷却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前、后刀面同时微量润滑的方式效果最优,相比传统切削液冷却方式,前、后刀面同时微量润滑的方式所获得的切屑长度可缩短35.9%,切削合力降低14.7%,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34.7%。因此在车削42CrMo钢时,微量润滑技术在设备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可考虑作为一种更高效洁净的冷却润滑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山  吴本南 《电子机械工程》2010,26(6):40-42,47
随着电子设备内电子元件组装密度和热流密度的相应加剧,元器件体积功率剧增,自然冷却及强迫风冷的冷却方式已难以满足电子元器件热设计的需要,冷板作为一种高效成熟的换热设备,在电子设备冷却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中以天线基本模块中发热芯片冷却为研究对象,利用基本模块主体作为冷板,运用热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手段,构建组合天线基本模块的液冷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纯电商用客车设计一种高倍率快充式电池包系统,通过在电池包前面板采用集成模块,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和安装效率,并依据模组中双侧冷却方式,可大幅提高冷却效果。此外,在液冷管路中采用异向水路方式,可降低各个支路流阻差异,从而优化各个模组间的温度偏差。通过系统循环试验,发现该液冷电池包在2C的充电倍率下,其液冷效果显著,可保持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器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电子设备机箱内板卡的热耗越来越大,不同板卡间热耗差异增大,对机箱的冷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冷却方式(如:常规风冷,常规液冷等)不能满足机箱新的冷却需求;若采用空调风冷则需要增大设备体积,不满足结构紧凑的要求.文中提出了利用热电制冷技术来解决此类机箱的冷却问题.通过仿真优化设计了一种一体化高效冷却机箱,并对机箱的冷却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一体化高效冷却机箱满足结构和冷却需求,为未来的电子设备机箱冷却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金属纤维是70年代兴起的一种多用途工业材料,具有极广泛的应用价值。采用振动切削法加工金属短纤维,生产效率高,能加工多种规格和金属的纤维。为满足纤维制品的要求,需要防止纤维生锈和过多含油量。使用切削液冷却刀具,固然能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但将污染金属纤维,从而需增加金属纤维烘干、去油的设备。因此采用一种无给油状态,又能冷却刀具的方法——热管冷却振动刀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设备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强迫液冷等高效冷却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流量分配调节是液冷系统特别是大型机载液冷系统的重要环节,提高流量分配精度不仅能保证各支路流量满足设计要求,还可以有效降低总流量需求,节约冷却资源。文中介绍了一种半实物仿真流量分配调节技术,利用流阻特性仿真原理,采用流阻模拟件代替真实组件或子系统进行流量分配调节,可显著提高流量分配调节的效率和精度,并可降低研制成本和缩短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8.
对于大型电子设备的液冷散热系统,为实现冷却介质的传输,需敷设复杂的液冷管路网络,如何合理实现各管路的流量分配,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针对多分支复杂液冷管路网络的流量分配问题,提出一种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以某等分流量液冷管路网络为例,经过理论计算、仿真分析、流阻优化和试验测试,设计的流量分配的准确度高于94%,对工程应用中类似系统的流量分配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温高压流变仪高温容器的特点,对已有液冷装置做了控制系统需求分析,研发了高黏度液冷装置控制系统,通过测量液冷装置的关键点温度来实现对蒸发器过热度与冷却液供液温度和回液温度的有效控制;为使液冷装置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工作在合理工况,采用增量式PID方式控制过热度;为使高温容器正常冷却,通过控制齿轮泵频率与压缩机频率对进液温度与回液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采用了双输入双输出模糊控制方式。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解决了普通冷却装置造成流变仪高温容器冷却不稳、外围过热问题,并可用于其他采用高黏度液体冷却需求的工况。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液冷加热系统.制冷时,采用液体循环和风机散热方式;制热时,采用无液电加热方式.采用嵌入式计算机作为设备的控制核心,实现了恒温控制和故障报警,使得该液冷系统启动与运行平稳、操作方便、控制精度高、反应灵敏、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11.
按照航空电源测试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种航空电源地面测试用三相交流电子负载系统。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DSP处理器的两层控制网络,以两级三相PWM整流器作为主电路,采用电流滞环PWM的控制方式。同时还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模拟不同特性负载,同时能够实现电能的回收。  相似文献   

12.
以某车载电子设备二次冷却装置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车载电子设备二次冷却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介绍了二次冷却装置的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对车载电子设备二次冷却装置的技术研究,结合产品特点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综合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变频技术、高效传热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满足了车载电子设备的多种不同冷却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通风冷却系统作为飞机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关系到发动机在短舱中的工作可靠性,而通风口形式是该系统设计的关键部分,影响舱内冷却效果。本文总结、介绍了几种通风冷却系统进气设计方案及其特点,并对试飞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对该系统设计具有指导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温度控制系统的时滞、非线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PID的液冷控制方法.由于空中环境复杂,液冷系统中散热效率与飞行高度、速度等关系很大而且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也无法给控制系统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性和函数逼近能力,结合PID控制器,可以动态调节PID参数,使系统达到优秀的控制效果.实验...  相似文献   

15.
重点介绍目前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现代冷加工设备的冷却系统的改造,用于解决冷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摩擦和粘连问题。将原有设备冷却系统从外部提供冷却液的方式,改造为从机床主轴内部、刀杆内部、刀具内部,最终通过切削刃附近处特制出口,将冷却液喷洒到切削加工区域,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冷却、加工效果。经加工实验证明,此方法在提高该类设备的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过热蒸汽下分级机主轴系统热态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举  刘传慧  陈海焱 《机械》2010,37(12):6-9,30
过热蒸汽气流磨是一种新型的粉体加工设备,由于其工质过热蒸汽温度较高,在系统运行时需对与其配套的分级机的轴承进行冷却,其冷却要求为保证轴承温度维持在75℃以下及避免过度冷却,使粉碎腔中轴段的温度高于100℃,保证粉碎腔中不出现冷凝现象。为寻求一种有效的冷却方法,以四川绵阳流能粉体设备有限公司某型号过热蒸汽分级机为原型建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在自然冷却、水冷轴承座和油循环冷却三种条件下主轴系统的温升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得:在自然冷却的条件下,分级机上下轴承温升较快,发热非常严重,轴承外圈最高温度分别达到145℃和177℃,超过普通轴承的极限使用温度;在采用水冷轴承座时,运行约45分钟,分级机主轴系统温度达到平衡,上下轴承外圈温度最高不超过33℃和46℃,同时粉碎腔中轴段的最低温度高于100℃;在采用油循环冷却时,运行约80分钟,主轴系统温升达到平衡,上下轴承外圈温度不超过43℃和56℃,且粉碎腔中轴段表面温度最低温度高于100℃。由以上结果可看出水冷轴承座和油循环冷却两种方式均能满足冷却要求,但油循环冷却造价昂贵,且油液密封困难,而水冷轴承座这种方式简单易行,故建议采用水冷轴承座这种方式对主轴系统进行冷却。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quenching refrigerant for heat treatment deformation control of SM45C steel. Heat-treatment deformation must be controlled for the progress of production parts for landing gear. Most of deformation is occurred on inconsistent cooling. The inconsistent cooling is caused by a property of quenching refrigerant. When a heated metal is deposited in the quenching refrigerant, the cooling speed is so slow in early period of cooling because of a steam-curtain. After additional cooling, the steam-curtain is destroyed. In this progress, the cooling speed is very fast.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of heat-treatment for landing gear by improving the conditions of quenching. The cooling curves and cooling rates of water, oil and polymer solution are obtained and illustrat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enching refrigerant, the effects of heat-treatments on thermal deformation and fatigue strength a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8.
为电子发热设备的后端小型冷却系统节省设计空间,使用Φ0.7mm的毛细管组制造冷凝器代替传统换热器,并对其进行换热性能测试,对比传统换热器,其综合换热系数有大幅提高;同时,为了防止毛细管冷凝器制冷剂闪蒸现象,对毛细管冷凝器的过冷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性能。通过理论计算结合换热实验的方式,记录数据并对比,表明使用毛细管组所制作的带过冷处理的冷凝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可以利用该类型冷凝器实现液冷源小型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市场上运行的变频螺杆空压机普遍采用温控阀控制和调节排气温度,在该传统结构基础上,基于其运行可靠性和节能降噪角度上,提出变频螺杆空压机配套应用变频调速冷却系统控制排气温度的新思路,综合概述该系统控制原理、技术条件、结构配置等;进而描述方案具体实施细节,从系统参数设置、系统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论述,对使用中的重点关键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与传统控制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该系统结构的优点,肯定了变频调速冷却系统代替传统温控阀控制排气温度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为变频螺杆空压机供气领域的技术革新,开辟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起飞重量为120 kg的小型无人直升机总体结构布局,简述了该飞机自动驾驶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要采用自动驾驶的核心感应器——姿态陀螺。对飞机进行空中振动环境测试,得到飞机悬停、前飞状态下局部部位幅频特性,为陀螺的减振平台提供设计依据。本文着重论述了减振平台设计方法,重点在平台的关键部件减振器研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研制出了一个内腔为硅油、外部为橡胶囊,重量轻、阻尼大、结构新颖减振器。飞机经过大量飞行实验,验证了研制的陀螺减振平台性能良好,解决了陀螺共振翻倒,输出假信号难题,为无人直升机进行自驾飞行提供保证。本文为相关的陀螺减振平台提供工程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