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2012年四川省包虫病流行区网络直报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分析四川省人群棘球蚴病(包虫病)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本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即网络直报)系统2007~2012年上报的四川省包虫病病例,用SPSS18.0和Excel20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该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12年四川省包虫病累计报告10037例,年平均患病率为55.91/10万;从年龄分布看,包虫病发病主要集中在25~65岁人群,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χ2=4544.23,P〈0.01);从性别分布看,包虫病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22(χ2=49.12,P〈0.05);从职业分布看,牧民所占比例最大,为84.64%(χ2=5841.57,P〈0.01);从地区分布看,包虫病患者主要分布于甘孜州(9127例)和阿坝州(807例)。结论四川省包虫病流行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包虫病流行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应继续加大本病的防控力度并探索更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近十年包虫病防治工作成效,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分析2007—2016年甘南州包虫病防控工作资料,采用B超检查调查人群患病情况,以ELISA法检测12岁以下儿童的血清棘球蚴IgG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家犬棘球绦虫粪抗原,内脏剖检法调查牲畜包虫病感染情况。结果甘南州人群包虫病患病率0.18%,男性患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P<0.05),发病人群集中在30~50岁,牧民病人最多、农民次之;除舟曲县外,不同县(市)均存在包虫病流行,12岁以下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3.39%,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4.68%,牲畜包虫病感染率2.57%;经过连续十年的综合防控,人群包虫病患病率由2007年的0.44%降至2016年的0.08%(χ~2=111.20,P<0.05),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由2008年的8.42%降至2016年的1.36%(χ~2=322.17,P<0.05),家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由2007年的11.88%降至2016年的2.46%(χ~2=451.87,P<0.05),牲畜包虫病感染率由2007年的8.84%降至2016年的0.84%(χ~2=439.08,P<0.05)。结论经过连续十年的综合干预,甘南州包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甘肃省漳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资料,掌握全县包虫病流行态势,为进一步制定全县包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汇总分析2009─2015年漳县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包虫病防治项目调查数据,所有数据均经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上报。结果 2009─2015年漳县包虫病确诊115例,人群平均患病率为97.0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17.205,P0.05);男女性别比例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37,P0.05);包虫病患者的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51.239,P0.05);主要以30~69岁患者为主,占全部病例的83.48%;泡型包虫病主要分布在南片地区,占泡型包虫病总病例的65.00%(26/40)。结论甘肃省漳县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混合流行区,经过多年的综合性防治,人群平均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应进一步加强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家犬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及甘南州乙型肝炎疫情监测资料,回顾性分析近6年甘南州乙型肝炎在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和地区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近6年来甘南州报告病毒性肝炎8 566例,其中乙型肝炎7 493例,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81.86/10万(7 493/4 120 321),发病率由2010年的321.72/10万(2 158/670 769)降至2015年的81.92/10万(569/694 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41,P0.01);男女性别比1.06∶1(3 850∶3 643),女性发病略高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1);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发病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85.16,P0.01);未分型的乙型肝炎所占比例最高,青壮年人群是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1岁以下的婴儿发病较高,1~4岁组最低,5~9岁、10~14岁两个年龄组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结论甘南州乙型肝炎常年散发流行,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健康教育和疫情监测工作,有效防控甘南州乙型肝炎疫情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省合作市包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汇总分析2008—2017年合作市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资料,B超检查人群的患病情况,ELISA法检测12岁以下儿童的血清棘球蚴Ig G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家犬棘球绦虫粪抗原,内脏剖检法调查牲畜包虫病感染情况。结果合作市人群包虫病患病率0.13%,女性(0.16%)高于男性(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P<0.05),发病人群集中在40~60岁,牧民最多、农民次之;12岁以下儿童血清阳性率3.13%,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3.18%,家畜包虫病感染率3.43%;人群包虫病患病率明显下降,由2008年的0.93%降至2017年的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儿童血清阳性率由2008年的8.93%降至2017年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1,P<0.05);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由2009年的9.93%降至2017年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2,P<0.05);家畜感染由2008年的8.21%降至2017年的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0,P<0.05),总体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合作市包虫病常年散发流行,患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有新病例不断出现;今后应继续加强落实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包虫病病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第六师包虫病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并整理2012—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新疆兵团第六师报告的包虫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2—2021年新疆兵团第六师共报告包虫病病例59例,年均发病率1.70/10万,发病率2012年最高(3.01/10万)、2020年最低(0.27/10万);男性发病率为1.26/10万、女性2.18/10万,男女性别比1∶1.57,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5);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最小2岁、最大81岁,40岁~组发病最多共计13例、占病例总数的22.03%;病例主要集中在奇台农场,共报告24例、占病例总数的40.68%,10个农牧团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4,P<0.05);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农民工、家务及待业和离退休人员,共计47例、占病例总数的79.66%,不同职业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63,P<0.05)。结论 新疆兵团第六师包虫病疫情总体趋于平稳,少数年度个别地区、个别人群发病率较高;各部门仍需继续落实好综合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凉山州麻风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成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凉山州麻风病患者档案资料,统计麻风病年龄、性别、职业、临床分型、病期及皮损特征分布,历年新发病例数和畸残例数,以及新发病例发病方式的变化。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凉山州麻风病发病5782例,畸残病例2206例(38.15%);麻风病患者年龄集中在20~29岁和30~39岁,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工人和农民患者较多,少菌型多于多菌型,病程多在2~4年,2块和3块皮损患者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4.586~4666.528,P0.01);从1949年至今,麻风病新发病发病率、畸残例数占新发例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χ~2=568.312~645.387,P0.01),畸残患者接受手术修复率、手术治疗有效率呈明显升高趋势(χ~2=3.912~20.918,P0.05);80年代后被动发现63.58%明显高于80年代前29.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755,P0.01)。结论四川省凉山州麻风病发病率和畸残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被动发现比例升高,但仍应重视低流行状态下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分析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包虫病流行现状和势态,评估2017-2019年综合防治效果,为制订包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那曲市辖区内各流行县(区)2017-2019年包虫病综合防治联合评估数据并与2012-2016年流调数据作比较,分析2017-2019年那曲市包虫病综合防治效果。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那曲市2019年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为0.54%(2 533/466 732),较2016年的3.37%(15 565/462 381)显著下降(χ~2=43.00,P0.05);2019年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28%(67/2 941),较2016年的11.36%(128/1 127)显著下降(χ~2=208.00,P0.05)。标化后犬感染率为1.72%,各县标化感染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2019年家畜包虫病患病率为0.06%(26/43796),较2016年的5.74(21/366)明显下降(χ~2=63.00,P0.05)。2019年人群包虫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8.64%(16 322/16 547),较2016年的31.01%(824/2 657)显著升高(χ~2=1 348.00,P0.05)。结论那曲市2017-2019年包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显著,人群包虫病患病率、犬感染率、家畜患病率均显著下降,人群包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肃省定西市肺结核病疫情特征,为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定西市肺结核病登记资料,以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6年定西市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病例22 471例,年均登记率63.82/10万,2007年最高(75.61/10万)、2016年最低(45.49/10万),登记率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06,P<0.05);各县(区)疫情不均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88,P<0.05);流行期为3—7月,4月为最高峰、2月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1,P<0.05);男性是女性的1.96倍(χ~2=2 027.07,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和65岁以上老年人群,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315.05,P<0.05),发病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占总登记病例的90.88%。结论定西市肺结核病登记率从2012年开始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县(区)、不同人群结核病疫情不均衡,应注重地区差异,农村和学校是定西市肺结核病的防控重点,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新疆和田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疫情上升原因,为制定本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导出2012—2016年和田地区报告的人间布鲁氏菌病有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间布鲁氏菌病在不同人群、地区、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分布差异与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6年和田地区共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191例,年平均发病率16.97/10万,2016年报告最高(64例、26.75/10万),2012年最低(17例、8.00/10万),不同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P0.05);和田市发病率最高(62例、19.24/10万),发病人群以农牧民(117例、61.26%)、年龄30~55岁(108例、56.54%)的中年人为主。结论近几年新疆和田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农牧民、青壮年劳动力为高发人群;应在高发季节加强疫情监测和易感人群健康教育,提高畜间检疫率及免疫率,有效预防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地区包虫病疫情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包虫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塔城地区包虫病疫情数据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报告包虫病患者992例,年均发病率16.46/10万;除性别外,各年度(χ2=27.81)、地区(χ2=55.43)、年龄(χ2=52.42)以及时间(χ2=65.07),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职业人群中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农民、学生和牧民。结论2010—2014年塔城地区包虫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部分县(市)发病率仍较高,应继续开展包虫病防治项目,尤其是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流行区群众对包虫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和防护意识水平,逐步培养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1—2015年武威市包虫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武威市制定包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5年武威市包虫病疫情发病资料,了解发病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15年武威市累计报告包虫病确诊病例360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3.95/10万,不同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5.03,P0.05);武威市三县一区(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和天祝县)均有包虫病病例分布,其中凉州区41例(11.39%)、古浪县33例(9.17%)、民勤县34例(9.44%),天祝县报告252例(70.00%),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8.73,P0.05);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0.96;年龄范围为18~82岁,平均年龄51岁;不同职业中牧民报告病例198例、占55.00%,农民107例、占29.72%,其他职业55例、占15.28%,不同职业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6.57,P0.05)。结论武威市包虫病发病率总体处于散发水平,成人是主要的发病群体,天祝县包虫病疫情较为严重,疫情总体有从牧区向农业区和城区扩散的趋势,应重点针对牧区及机会性接触率较高的成年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并落实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掌握新疆玛纳斯县人群包虫病发病状况及流行特点,为科学制定人群包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5年玛纳斯县包虫病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及监测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玛纳斯县共报告人群包虫病病人50例,年均发病率为7.17/10万,且逐年略有上升的趋势,不同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P0.05);病人主要分布在半农半牧区(42.00%)和牧区(32.00%),占发病总数的74.00%,农区和城区发病相对较少,病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平均发病年龄43.21岁,以40岁~组最高(占32.00%),30岁~组次之(24.00%),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病人职业以半农半牧者(占28.00%)和牧民(占22.00%)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0.00%,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0.05);儿童血清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为5.38%,牧区较高为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P0.05);家犬平均感染率为2.67%,家畜平均患病率6.01%;农牧民和学生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逐渐提高。结论玛纳斯县包虫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有上升趋势;在加强农区和牧区防治工作的同时,应做好包虫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以牧业组为基础单位的包虫病防治模式在疾控实践中的可行性,评价该模式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四川省壤塘县随机选择康隆村和壤塘村分别作为包虫病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结束后,通过KAP问卷调查、犬粪抗原检测、人群B超筛查等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两村共查出51例包虫,其中50例为泡型包虫病,1例为囊型包虫病。实施干预后干预村人群包虫病知晓情况比对照组有了更为明显的积极转变;干预村犬驱虫覆盖率为83.73%,约为干预前的7倍;对照村覆盖率为37.42%,较之前增加1倍。干预后干预村犬驱虫覆盖率与对照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4,P0.01);干预村和对照村犬粪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93%和11.64,与干预前26.8%和29.4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81和P0.05);干预后干预村与对照村比较犬粪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干预村完成全村犬驱虫需422人·h,对照组要1 393人·h。结论壤塘县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混合流行的包虫病重流行区。以牧业组为基础单位的包虫病防治模式能够促进疫区包虫病防控工作的落实,显著降低环境的传播风险,有利于遏制包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合作市人群包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包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合作市纯牧区佐盖多玛乡和半农半牧区佐盖曼玛乡为调查点,每乡调查2岁以上人群2 000人,对每位调查对象均进行腹部B超检查和采集血液,用囊型/泡型包虫病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特异性抗体。结果共调查4 000人,囊型包虫病特异抗体阳性者126人、阳性率3.15%,其中囊型包虫病病人7例,均检出包虫病特异性抗体;包虫病抗体阳性率佐盖多玛乡(3.50%,70/2 000)佐盖曼玛乡(2.80%,56/2 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男(2.86%,49/1 712)女(3.37%,77/2 28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P>0.05),60岁~年龄组最高(5.18%,43/830)、10岁~组最低(1.05%,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9,P<0.05)。结论合作市主要为囊型包虫病流行、感染率较低,为囊型包虫病低流行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学生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特征,为开展对该人群的艾滋病(AID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2002-2012年学生的HIV流行特征。结果 2002-2012年,共报告117例学生HIV感染者/AIDS病例,占广州市总病例的比例从2008年的0.5%上升至2012年的2.5%。平均年龄(22.1±2.9)岁,最小14岁;男性占96.6%;大专及以上占79.5%;病例至少来自47所大中专院校。性传播感染占95.7%(112/117),同性性传播占72.6%(85/117);2009-2012年,学生病例中的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χ2=6.70,P=0.035),2008-2012年,总体疫情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χ2=209.07,P=0.000);2008-2012年,学生中HIV感染者/AIDS病例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高于广州市同期总体疫情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5,P=0.000)。病例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占32.5%,专题调查占25.6%。2008-2012年,学生人群中AIDS病例发现的时间较总体人群早(χ2=9.07,P=0.003),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占92.3%。结论HIV对学生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AIDS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近十年甘肃省定西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数据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定西市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100 03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52.27/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5 113.43,P<0.05);发病居前三位的病种,乙类为肝炎、肺结核病和细菌性痢疾,丙类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为临洮县(427.20/10万),最低为渭源县(225.55/10万),各县(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840.01,P<0.05);男性报告60 612人、女性39 426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374.16,P<0.05);0~14岁组发病较多占29.49%,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640.39,P<0.05);发病集中在农民(54.37%)和学生(24.20%)。结论甘肃省定西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农民和学生,乙型肝炎、肺结核病、手足口病和流感仍是今后定西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8—2017年重庆市某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提取发病年度在2008—2017年、现住址为重庆市某区的细菌性痢疾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和病例就诊特征。结果2008—2017年重庆市某区细菌性痢疾发病8701例、发病率91.90/10万,发病率2015年最低(63.07/10万)、2008年最高(162.90/10万);夏秋季高发(5357例、占61.57%),发病高峰在7月;男女性别比1.08∶1,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9,P>0.05);发病率0岁~组最高(1366.40/10万)、35岁~组最低(27.68/10万),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00.00,P<0.05),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40.81%;平均发病率城区(101.58/10万)和乡镇(63.8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82.65,P<0.05);79.72%的病例于发病后3天内就诊,64.80%的病例到二级医疗机构就诊。结论细菌性痢疾是重庆市某区高发传染病,应在高发季节在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中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青海藏区高原的藏族儿童泡型包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影像学和血清学方法对玉树州、果洛州在校小学生开展泡型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结果 B超共调查儿童19 629人,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为1.13%(221例);血清学调查9 888人,总阳性率为12.59%(190例)。玉树州和果洛州儿童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分别为0.42%(31/7454)、1.57%(190/12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2,P0.005);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4.26%(302/7081)、18.56%(1 835/9 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77,P0.005)。儿童患病率最高的3个县为果洛州的达日县4.31%(106/2461)、班玛县1.92%(26/1 351)和玉树州的称多县1.11%(18/1 612)。男童和女童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分别为0.91%(91/9 954)、1.34%(130/12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05);男童和女童血清学总阳性率为12.10%(1 037/8 568)、13.09%(1 100/8 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P0.05)。不同年龄组间儿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泡型包虫病患者P1a型占67.76%(145/214),P1b型占10.75%(23/214)、P2型占16.36%(35/214)。患者病灶直径5cm者占87.38%(187/214),10 cm者仅占2.80%(6/214)。结论青海南部藏区高原儿童存在泡型包虫病的严重流行,但多数患者为泡型包虫病早期,应加大儿童泡型包虫病的筛查力度,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探讨其有效控制对策。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2年内江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 828例,其中男性3 602例,女性2 226例,男女性别比1.62∶1,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7,P0.05);发病年龄以3~14岁年龄组为主,占88.44%;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71%、23.16%、15.00%;各年度发病率在4.82/10万~29.11/10万之间,各年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26,P0.05)。结论 2004-2012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少年儿童,应重点防控,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