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杜伟佳  黄敏之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689-2693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工人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对2011年该汽车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工人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等,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和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合格率分别为59.6%、87.5%,电焊烟尘、其他粉尘合格率分别为87.5%、88.9%,其余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人慢性咽炎、心电图异常、脂肪肝和慢性鼻炎患病率分别为35.5%、24.2%、11.2%和10.4%。噪声接触工人较非接触工人听力明显下降(χ2=13.409,P0.01),接触粉尘工人慢性鼻炎患病率显著高于非接触工人(χ2=3.905,P=0.048);电焊作业工人尿锰含量明显高于非电焊工人(χ2=47.477,P0.01)。结论噪声是该企业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接触工人造成了听力损伤,听力损伤发生率随接触工龄延长而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值得重视,同时应加强对粉尘和电焊烟尘接触工人的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8年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职业病健康监护结果,为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结果,比较接触不同危害因素作业场所工人健康状况差异。作业场所工人接触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等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物理因素高温、噪声作业场所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高,分别为3.57%和1.80%。相关物理因素作业场所禁忌证检出率较高。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和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1,P0.01)。高温、噪声、局部振动、微波和其他等物理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以接触噪声、粉尘居多,监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噪声、粉尘、高温三类作业场所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某机械制造企业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鼻、咽部健康的影响,为在相关行业中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广州市某机械制造企业2 014名工龄>1年的男性工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在这些男性工人中,以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或接触噪声的733名作业人员为对照组,接触电焊烟尘、锰尘、棉尘、砂轮磨尘、有机粉尘的619名作业人员作为粉尘接触组,接触汽车尾气、二甲苯、汽油的622名作业人员作为化学危害因素接触组,分析各组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患病率情况,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鼻炎患病率方面,粉尘接触组为13.6%(84/619),化学危害因素接触组为9.8%(61/622),对照组为13.1%(101/773),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咽炎患病率方面,粉尘接触组为69.1%(428/619),化学危害因素接触组为64.7%(402/622),对照组为42.3%(327/773),两组接触组慢性咽炎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尚未发现接触粉尘和接触化学危害因素对慢性鼻炎患病率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粉尘(OR=2.801,P<0.01)和接触化学危害因素(OR=2.362,P<0.01)可能均为患慢性咽炎的危险因素;与18~29岁年龄组相比,30~39岁年龄组(OR=1.361,P<0.01)、40~49岁年龄组(OR=1.516,P<0.01)、50~60岁年龄组(OR=2.444,P<0.01)患慢性咽炎的危险度可能增加;偶尔饮酒、偶尔吸烟、经常吸烟均可能为慢性咽炎的危险因素(OR=1.778、1.707、1.324,P<0.05)。[结论]职业性接触粉尘、化学有害因素可能对咽部疾病有重要影响,应督促工人正确合理使用防护用品;饮酒对鼻、咽部健康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尿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为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收集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将研究对象根据噪声暴露情况分组,以暴露于≥85 d B(A)噪声环境中的作业工人作为观察组,暴露于85 d B(A)噪声环境中的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症状、血压、听力损失、噪声危害知晓率和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选取该企业具有代表性的8个噪声作业岗位,其8小时等效声级测量结果有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5 d B(A)。观察组出现听力下降、耳鸣、头痛和/或头昏、烦躁、睡眠障碍(失眠和/或多梦)、记忆力减退和/或注意力减退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压异常率35.37%高于对照组11.65%,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54,P0.05)。观察组听力损失人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P0.05)。观察组噪声危害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观察组防护用品使用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5)。男性作业工人噪声危害知晓率高于女性作业工人,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97,P0.05),男性作业工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低于于女性作业工人,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0.87,P0.05)。结论该尿素企业噪声污染严重,需要职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督促企业进行工艺改造或技术改造;作业工人噪声防护意识薄弱,需要企业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噪声作业人员加强职业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噪声接触对作业工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泉州市某电器机械制造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259名为接触组,选择该厂不接触嗓声的工人30.名为对照组,评价噪声与血压的关系,同时测定作业环境中噪声水平.结果 噪声接触组工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对照组(χ2=7.19,P<0.05),35岁以下高血压患病率类似,但35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公路粉尘对养路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Si O2含量;按粉尘作业体检项目对养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作业环境空气粉尘平均浓度为2.3 mg/m3;粉尘分散度5μm占54.2%,≥5μm占16.7%,≥10μm占30.0%;游离Si O2含量平均为43.4%。钦州市养路工(接触粉尘组)428人中98.1%接受体检,其中检出五官异常率为21.4%,肺部异常率为12.6%,心脏异常率为6.0%。非接尘的机关及后勤工作人员(对照组)350人检出五官异常率为10.6%,肺部异常率为6.3%,心脏异常率为2.9%。两组比较,五官检查异常率(χ2=16.34,P0.01)、肺部检查异常率(χ2=4.2,P0.05)及X线胸片肺纹理增粗率(χ2=5.4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路粉尘对养路工人健康存在职业性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制定职业健康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体检中心的职业健康监护与监测信息系统中收集2020年472例电焊作业工人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472例电焊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根据性别及年龄1∶1配对,选择472例办公室人员(无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作为对照组,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比较两组人员的健康状况。结果 472例电焊作业工人均未检出疑似职业病病例;接触组人群肺通气功能减退率(29.7%)高于对照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1,P<0.05);接触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率(15.3%)高于对照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9,P<0.05);接触组人群眼晶状体混浊率(10.8%)高于对照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7,P<0.05);接触组人群眼晶状体混浊部位以后囊为主,形态以点状为主。结论 江门市电焊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关注电焊作业对电焊作业工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某钢铁厂噪声作业员工纯音听阈测试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鹏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52-1353
目的了解无锡市某钢铁厂噪声作业员工听力损失情况,防止噪声危害,保护员工健康。方法根据GBZ 188-2007和GB/T 16403,对283名噪声作业员工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不同性别和听力损失没有直接联系(χ2=0.24,P>0.05);4个工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5);2010年听力异常率显著高于2009年听力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结论该钢铁厂噪声危害较为严重,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韩青芳 《中国校医》2021,35(10):739-741
目的 掌握丰县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分析不同职业噪声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丰县722名丰县接噪工人(噪声组)和536名低噪声工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工人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血压、心电图与纯音听阈测试进行检查。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工龄进行分层,分别比较噪声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工人健康损害的差异。结果 噪声组听力损伤率22.58%,高于对照组听力损伤率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8,P<0.001);噪声组血压异常检出率22.02%,高于对照组血压异常检出率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08);噪声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4.13%,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P=0.003)。结论 长期噪声暴露对人体影响是全身性的,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保障接噪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纺织行业噪声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阜新地区4家企业1829名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作为暴露组,1450名非噪声作业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现场环境的噪声强度进行监测并作频谱分析。结果暴露组的高频听力损伤率为36.5%,语频听力损伤率为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病率为13.6%、心电图异常率(窦性心律失常13.4%、ST-T改变5.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纺织行业噪声危害主要是对作业工人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对心血管系统也有影响,听力损伤患病率随噪声暴露强度的增高或工龄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黄轶花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33-2734
目的了解常熟市木制品行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方法对该市10家木制品企业87名工人进行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情况调查,并选取76名从事后勤工作,销售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10家木制品企业木粉尘和有机挥发物的空气浓度不合格率分别为31.8%和3.4%。调查组在心电图及血常规方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71,P0.05;χ2=12.14,P0.01)。有机挥发物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结论常熟市木制品企业工作场所木粉尘和有机挥发物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已造成一定危害,健康损害主要表现在心电图和血常规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刘擎芝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69-1470
目的了解栾城县某铬酸盐厂的职业卫生现状,有效控制由于铬酸盐危害而导致的铬鼻病的发生。方法对该厂铬酸盐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对接触铬及其化合物的工人(接触组)和其它岗位的人员(对照组)进行健康检查后比较其铬鼻病的患病率。结果车间铬酸盐粉尘浓度为0.054mg/m3,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铬酸盐的最高容许浓度(0.05mg/m3);健康检查接触组和对照组铬鼻病患病率分别为45.6%和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1)。结论某铬酸盐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铬酸盐粉尘,根据其对防尘除尘设施不到位现状,应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工人对铬鼻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黄轶花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97-2698
目的了解噪声对冶金设备厂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15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调查组,行政和后勤人员93名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听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组的听力损失为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1),并且听力损失随着接触噪声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噪声对常熟市冶金设备厂作业工人听力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旭  王国彬  范秀红  李照亮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23-1224
目的了解清远市某钻石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Z188-2007噪声作业体检规范,对该厂636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检查。结果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2.64%,不同年龄组听力损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P0.05),不同工龄组听力损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P0.05),听力损失与性别无直接关联(χ2=1.89,P0.05)。结论该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比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安玉  邵小翠  田宏飞 《职业与健康》2014,(17):2504-2506
目的探讨大连市某木制家具企业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为用人单位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08--201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为72.31%,其中粉尘和毒物的合格率分别为73.97%和99.38%,物理因素的合格率为49.07%。化学有害因素的合格率(81.39%)高于物理因素合格率(4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97,P〈0.01)。其中木粉尘、高温、噪声检测的合格率较低,分别是73.97%,73.08%和43.6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50.526,P〈0.01)。2008--2013年期间,各年份检测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36,P〈0.01)。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应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的完善,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林静  王劲 《职业与健康》2010,26(8):859-861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职业性铅危害情况,探索职业卫生预防模式。方法接触铅作业的工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内科、耳鼻喉、听力、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并测定其血铅、尿铅浓度。结果361名接触铅作业工人有143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0μg/L),53人血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0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人血红蛋白下降,44人耳鼻喉检查发现异常,68人听力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尿铅浓度与铅接触浓度有关,随着铅接触浓度的增加,血铅、尿铅平均浓度增加。血铅、尿铅超标率与接铅工龄有相关性,接铅工龄在5年以上组血铅、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0~1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情况较重,工作场所中高浓度的铅烟、铅尘是造成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该厂应进行工艺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铅污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琼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191-2192
目的了解惠州市某区宝石加工作业工人的肺功能损害情况。方法 2009年7月惠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区宝石加工厂接尘工龄1a以上的214名男工进行肺功能测定,其中切石工人127例,打磨工人87例;另选择该厂的61名非接尘男工作为对照组;并对宝石加工厂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该宝石加工厂空气中矽尘浓度超标率超过77%,最高超标为9倍。矽尘中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47.29%。接尘组肺通气功能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0/FVC)、肺活量(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最大呼气25%、50%、75%肺活量时流量(FEF25、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宝石加工作业粉尘可致工人肺功能一定程度的损伤,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陶玉芬  杨维占  李琼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3-2734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阳区某蓄电池厂工作场所中铅污染状况。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该厂铅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和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共采集60个铅烟(铅尘)空气样品;91份铅作业工人血样、非铅作业工人60份血样作为对照,检测血中铅的含量。结果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达80%(48/60),工人血铅超标率达49.5%。结论该厂铅作业危害较为严重,提醒工厂车间应尽快改善生产环境,并加强对工人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努力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