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于2008年3月和7月对北京市顺义区某汽车制造企业分别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以早期发现工人存在的健康问题,为进一步开展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重点治理目标,使搬迁后的企业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符合职业卫生要求,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方法对生产工艺、已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等进行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粉尘、毒物,噪声、高频等采用检验检测法,并进行作业岗位危害分级。结果噪声测试岗位47.6%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检测22种毒物在作业岗位中的空气浓度,不合格毒物是苯和溶剂汽油。80个毒物作业点中2个不合格。1个粉尘作业岗位粉尘浓度不合格。高频都合格。结论 搬迁后的企业噪声危害仍然十分严重,其次是毒物,排气罩不符合卫生要求比例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分析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水平,并提出关键控制岗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个岗位电焊工、2个岗位打磨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粉尘超标率为21.1%;6个岗位冲压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0.0%。汽车制造过程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电焊、打磨和冲压。结论生产企业应加强车间通风,焊接、打磨工位优先选用局部通风设施;冲压车间应采取倒班,减少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的时间,并为作业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某汽车制造企业2010-2014年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动态连续监测结果差异性,并提出具体防护措施建议。 方法 收集该企业2010-201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年份监测数据的差异性。 结果 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粉尘(总尘)五年总体合格率为99.52%,二氧化锰总体合格率为92.67%。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及高温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36.79、10.48、19.02、12.13,P<0.01),噪声合格率最高为2010年的60.67%,最低为2012年的8.58%,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12.21,P<0.01)。 结论 生产性噪声是该汽车制造企业首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降噪和缩短接噪时间等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傅春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0-2501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有害因素职工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某汽车制造企业2007年7月和2008年2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接触有害因素的1300名职工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毒物99.24%,粉尘100%,噪声66.7%。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纯音听阈测试异常18.94%,高血压3.31%,心电图异常17.69%,腹部B超异常33.31%,肺功能异常0.30%,尿常规异常10.46%,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13.46%。结论噪声是该企业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加强噪声的治理及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在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对某汽车制造企业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调查发现该企业作业环境毒物、噪声污染相当严重,提示做好企业定期监测,不断更新生产设备,加强职工防护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收集并分析某汽车制造企业2015—2017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总超标率为6.42%,有降低趋势(P<0.01);电焊烟尘、噪声、甲醛、锰及其化合物、二甲苯超标率依次为12.50%、10.04%、8.33%、6.78%、4.88%;噪声超标率2015年最高,为26.26%。应加强工程防护,督促工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对某汽车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风险评估法相结合,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乙酯、汽油、乙酸丁酯、环己酮、苯乙烯、氢氧化钠、甲醛、磷酸、乙苯、硫酸、电焊烟尘、玻璃钢粉尘、木尘、矽尘、其他粉尘、噪声,其中,粉尘和噪声超标情况较为严重。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局、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职业病防护措施实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粉尘和噪声是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9.
某汽车制造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张文勇  杨跃林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11-2014,2022
[目的]分析某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的种类和现状,指出其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重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现况调查,收集并分析某汽车制造企业的一般情况、职业危害因素历年检测结果和工人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并查阅汽车制造的职业危害研究文献。[结果]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噪声强度历年检测超标率最高(37.75%),苯系物和二氧化氮未超标,工人体检结果显示噪声和苯系物的危害较大。[结论]汽车制造业的主要职业危害为噪声、粉尘和毒物。该企业今后应加强管理,加大对噪声和电焊烟尘的有效防护,并重视毒物长期低浓度接触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了解汽车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程度及其对工人健康产生的影响,探讨对噪声强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采用多次横断面调查,分析某汽车制造企业2008—2012年的噪声强度监测数据及接触噪声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不同工种所接触到的噪声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98,P〈0.01),冲压工的电测听异常率最高(9.8%),单纯接触噪声和接触毒物联合噪声的工人电测听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车间中噪声的强度除了与设备、工艺有关外,还与生产岗位的布局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具有累积性和延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合肥市某汽车制造集团下属的13个企业177个作业现场监测点进行现场职业卫生检测,对1895名一线员工和部分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作业现场环境噪声检测合格率仅为19.5%,劳动者听力损伤的总检出率高达16.7%;粉尘的检测合格率为84.4%,高千伏全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的总阳性率分别为5.4%和8.8%;苯系物检测合格率为97.3%,苯作业工人血常规异常阳性检出率为8.9%。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粉尘作业工人的肺功能损伤发生率(0.9%),苯作业工人血常规异常检查率明显高于非苯作业工人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噪声是该集团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粉尘和苯的职业危害也不能忽视。应加强监控和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制造中作业人员的操作特点、接触职业危害种类,提出有关职业卫生管理建议。方法对TFT-LCD制造的生产流程、职业危害及接触状况和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结果对化学物质、设备安全、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出适当和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策略。结论TFF-LCD制造中职业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孙振国  刘新荣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00-2802
目的对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新建裂解炉模块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控制和杜绝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新建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氧化铁尘、苯及苯系物、金属镍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噪声、X射线辐射等,其中氧化铁尘时问加权平均(TWA)浓度达13.4(mg/m^3),超过PC-TWA,其余生产性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均未超过PC.TWA,各测点噪声强度均未超过85dB(A),无损探伤室X射线防护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低于2.5(μGy/h);职业健康监护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者。结论该新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已基本具备职业卫生方面的工程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刘川  张守刚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85-2687
目的 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无苯喷涂车间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方法 对该企业汽车涂装车间进行职业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噪声强度为69.4~90.1dB(A),超标点3个,超标率为37.5%.职业健康检查有12.4%的受检者生化免疫出现异常,12.0%出现不同程度五官科症状,6.3%的血常规异常,24.9%心电图异常,2.1%B超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结论 该企业使用了无苯喷涂,化学因素虽符合国家限值,但仍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血液生化、五官、心电图和肝脏等方面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企业炼铁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炼铁车间存在的粉尘和噪声强度超标严重,测定点超标率分别为38.5%和97.8%。结论该炼铁车间粉尘和噪声危害严重,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大型钢铁企业炼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对该炼钢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炼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高温及热辐射、噪声,其次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氟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红外线等。炉前工接触的粉尘浓度(TWA)为1.60—7.14mg/m^3,超标倍数〉2;炉前工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结论该炼钢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但多在职业限值以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分析某汽车生产车间整体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预测其危害程度,指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防护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分析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预评价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焊接弧光、苯、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类比检测结果提示,接触噪声作业的43个岗位中,13个岗位8 h等效声级超过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检测岗位超标率为30%。3个岗位接触电焊烟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接触限值要求。焊接车间2个作业岗位接触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浓度和4个岗位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展职业卫生调查,了解某摩托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对66个作业点进行粉尘、有毒化学品、噪声等浓度或强度检测,对460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卫生通风设施作现场调查。结果作业点总合格率74.24%(49/66),粉尘作业工人7.14%有胸部X线改变或肺功能异常,苯类化合物接触者8.70%血白细胞总数下降,噪声接触工人10.26%听力下降,接尘工人防尘口罩佩戴率28.40%,卫生通风措施效果欠佳。结论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已对作业工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健康影响或损害,建议改进卫生通风设施的设计和管理,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监管,定期开展检测及体检以早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