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工业企业职业病有害因素。方法对2005—2007年该区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3年中该区监测的职业病有害因素7593件样品进行检测,超过国家标准规定接触限值的604件,超标率7.95%,其中物理因素超标率为13.06%(272/2083),化学性有害因素超标率为4.52%(248/5486),生产性粉尘超标率为8.86%(125/1411)。结论该区超标较为严重的危害因素是稳态噪声、生产性粉尘、苯、苯乙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政府职能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服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0年该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结果监测53家企业,采集2 426件样品,超标376件,超标率15.50%;检测苯352件,超标15件,超标率4.26%;测定639采样点,超标122点,点超标率19.09%。职业健康检查3 380人,2人听力损失,4人白细胞计数下降。结论顺义区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仍较严重,应加强印刷、汽车制造等行业的监督、监管工作,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江苏省如东县各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旨在进一步改善作业场所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方法根据国家标准、规范,采集车间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物理因素,进行检测、平价。结果 2011年对如东县75家企业作业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采集化学有害因素、物理因素共1 622件样品,其中超标样品155件,样品超标率9.56%。结论如东县部分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应继续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政府部门、各相关机构、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劳动者应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陶瓷类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安监部门管理用人单位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等方法对5个陶瓷厂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规律和分布特点。结果该类型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与生产性噪声。其中,粉尘超标粉尘短时间检测结果超标率为83.9%,岗位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测超标率为91.2%,超标倍数最高达304.3。粉尘中19.4%为石膏粉尘,80.6%为矽尘,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一般在15%~41%之间。该5家企业患尘肺病患者数量在2012年时为35人,2014年为54人。生产性噪声岗位超标率为36.1%,企业无噪声性耳聋患者。结论该类型企业均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粉尘超标极为严重,超标岗位多,超标倍数高,最终导致尘肺病新增病例增多,因此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尤其是在工程上加强防护设施的设计、布局及管理,落实日常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员工培训对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粉尘与高毒危害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提供技术支持,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使用气体采样器、大气采样器、粉尘采样仪采集车间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和粉尘样品,噪声频谱分析仪现场检测噪声。结果对存在粉尘与高毒物品的36家企业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共采集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粉尘3大类11项893件样品。其中超标企业14家,超标样品121件,企业超标率38.9%,样品超标率13.5%。结论该区部分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提示各相关机构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加大监管和宣教力度,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促进企业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管理,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预防和控制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坪山新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检测资料进行计算机录入、统计及X^2检验。结果2011—2012年已申报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生产企业有859家,主要集中在小、微型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较高的行业分别是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甲苯等。通过对84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进行分析,物理因素的超标率为40.00%,化学因素为6.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79,P〈0.01);粉尘超标率为38.10%,与化学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20,P〈0.01)。结论根据该辖区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调查情况,应针对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而噪声与粉尘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点职业病分布及职业健康情况,更好的预防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在全市5个县区设置监测机构,收集辖区内的重点职业病危害相关信息、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情况、职业病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情况及职业病报告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鹤壁市共收集到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426家,其中含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296家,占69.48%,其中危害严重的134家,一般的162家。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尘的企业31家,存在矽尘的98家,存在苯的54家,存在噪声的240家,未收集到存在石棉、铅及布鲁氏菌等的企业。2016年全市共对5家危害严重企业进行了检测,测定岗位数66个,超标22个,超标率33.33%,测定工作场所51个,超标18个,超标率35.29%。共进行职业健康体检6 781人,检出职业病25人,均为煤工尘肺,其中13人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待遇落实率为100%。结论 鹤壁市危害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矽尘及噪声,煤工尘肺是需要重点防控的职业病,矽尘、噪声危害防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四川省某石材园区61家石材加工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方法 2019年3—9月,对园区61家石材加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检测超标率为54.1%,接触水平瞬时超出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PC-TWA)值3倍为54.1%;呼尘CTWA检测超标率为46.0%,接触水平瞬时超出PC-TWA值3倍为39.3%;噪声检测超标率为100.0%;手传振动检测超标率21.3%。结论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广东省4家煤码头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煤码头皮带巡检工接触煤尘浓度超标,超标率为50%;皮带巡检工、清舱工噪声暴露强度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5%和100%。提示煤码头职业危害状况不容忽视,主要职业病危害为煤尘、噪声和高温,企业应采取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武汉市机械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改善作业环境、预防与控制职业病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家异地新建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为对象,按国家职业卫生规范与标准,调查分析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和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并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进行现场检测。[结果]噪声检测点超标率为35.2%,超标点分布广,接触机会多,超标率居前3位的工序为打磨(59.3%)、抛丸(55.6%)和冲压(52%)。生产性粉尘主要分布在焊接工作场所,其中砂轮磨尘超标率为13.0%,电焊烟尘超标率为11.9%,电焊烟尘的超标程度较大,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超标倍数最大达6倍。化学毒物共测5种,有3种超标,主要分布在喷涂和焊接工作场所,其中苯测点超标率为44.4%,甲苯为12.7%,锰为11.5%,锰超标程度较大,其TWA超标倍数最大达16倍。[结论]武汉市4家大型机械制造业超标严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苯系物和粉尘,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职业病危害事故,为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提供对策依据。方法对6年间职业病危害事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其中行业系统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大类划分归类;结果62宗职业病危害事故中,有机溶剂导致事故26宗,占41.94%;金属制品业发生事故14宗,占22.58%。127例职业病病人中,有机溶剂导致职业病65例,占51.1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生职业病39例,占30.71%;结论有机溶剂是该区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是我区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2.
刘清香  张献兴  刘松 《职业与健康》2014,(13):1748-1750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了解该区高风险职业病因素,掌握其发病特点和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该区职业病诊断和调查处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诊断各类职业病和职业中毒48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年龄34.29岁;尘肺17例,占病例总数35.42%,有机溶剂职业中毒17例,占病例总数35.42%;噪声聋6例,占病例总数12.50%。主要集中在五金塑胶、电子、新能源材料和家具行业。结论混合性粉尘、噪声、正己烷、三氯乙烯和苯为该区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五金塑胶、电子、新能源材料和家具企业为该区职业病高风险行业。  相似文献   

13.
冯洪杰  边洪英  王华  贾克俊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14-1315,13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工矿企业中苯、甲苯、二甲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的要求,采用活性炭管采集车间空气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该区存在苯、甲苯、二甲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89家企业,行业分布以印刷业、家具制造业为主,在所有行业中占到90.60%,其他行业仅占9.40%;检测样品447个,苯样品浓度检测结果主要集中在6 mg/m3以下,甲苯、二甲苯样品浓度检测结果主要集中在50mg/m3以下。苯、甲苯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的合格率在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具制造业合格率均低于印刷和其他企业(P0.05)。结论目前,该区工作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样品检测合格率虽然均在80%以上,但仍有超标现象,应继续加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大兴区家具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洪杰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52-1454
目的了解家具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有关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2003—2009年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家具行业工作场所进行了检测。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的要求,采用活性碳管采集车间空气中的化学毒物,用粉尘采样仪采集粉尘样品,声级计现场检测噪声。结果对该行业131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其结果为物理因素(噪声)合格率53.86%,粉尘合格率41.43%,化学毒物(苯)合格率85.51%。物理因素、粉尘样品检测合格率远低于化学毒物。经统计学处理,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4.77,P0.05)。结论目前,大兴区家具行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检测合格率较低,物理因素、粉尘、化学毒物样品检测合格率均低于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15.
闫乐 《职业与健康》2011,27(8):867-868
目的分析北京市怀柔区2010年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中接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提出职业卫生管理相应对策。方法对怀柔区45家存在粉尘及高毒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中接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怀柔区存在的印刷企业、家具制造企业数较多,经济类型多样,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也较多,该区专项治理行动中苯作业目标疾病检出率7.6%,噪声作业目标疾病检出率3.8%。粉尘作业目标疾病检出率0.9%。结论怀柔区粉尘及高毒作业危害状况不容乐观,职业卫生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马炜钰  谭夏优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62-1063
目的了解广州市木质家具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和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木质家具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木粉尘、噪声和甲醛,采样点其合格率分别为46.3%、17.3%和85.4%。结论广州市木质家具行业存在粉尘、噪声和甲醛等职业病危害。应采取防尘与噪声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卫生监督及卫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山市家具行业目前状况下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险度,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分析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为监管机构和企业减少或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提供对策依据。方法采用MES评价法与量化评分法,对中山市50家家具企业进行固有风险因素与风险抵消因素评估、分析,最后确定其整体危险度。结果对收集到的50家家具企业职业病调查表汇总分析后得出:在固有风险评估中,R1级的为零,R2级的占10%,R3级的占10%,R4级的占66%,R5级的占14%;在风险抵消评估中,不及格的占100%;作整体危险度评估中,14%是中危险度,66%是高度危险,20%是极高度危险。结论中山市家具行业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高,政府部门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提高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程度,加强组织管理,采取预防措施,落实健康监护政策,督导监督监测的完成,保障家具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企业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趋势,以采取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更好地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方法将2006—2010年福田区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申报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田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数呈逐年减少趋势,申报的大中型企业构成比逐年减少,作坊式小型企业构成比逐年增加;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构成比增加,其他类型企业构成比趋于减少;除电子、汽修、印刷行业外,其余行业企业构成比逐年下降;申报存在的三氯乙烯、二氯甲烷、铅、镉等职业病有害因素企业百分比逐年减少,而存在苯系物、正己烷、其他化学物质,粉尘,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百分比逐年增加。结论推进福田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需要政府、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配合与落实,福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需根据辖区经济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工作,促进企业主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并加强对小型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特别是加强对物理因素、粉尘的检测;对于其他化学物质,需重点了解其毒性及分类,以针对性地采取职业病防治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