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卫国  俞建芳 《中国酿造》1995,(1):12-13,19
黄酒酿造原料主要是大米(或黍米)和小麦,大米是主料,小麦用于制曲。这两种原料在其它酒类生产中也被广泛采用。它对酒的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原料在储存期间,储存时间过长或储存方法不当将引起原料劣变,影响其酿造适用性。1储存期间原料劣变的原因大米和小麦都是禾本科植物的种子,结构上分为谷皮(果皮和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四大部分。由于酶的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作用等,使其在储存期间发生一系列的变化。l·l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程度强烈地受到水分的影响,在安全水分以下,呼吸作用相当微弱,不会影响原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黄酒酿造原料大米和小麦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劣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原料劣变与储存条件的关系,介绍了一种判别原料是否劣变以及劣变程度的试验方法,提出了几项防止原料劣变及提高酿造适应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液化法酿造黄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米粉液化法发酵黄酒进行了研究,在淀粉酶加量为0.2%,液化温度为80℃,液化时间为80min时米粉液化较完全,与传统相比,液化法缩短了发酵时间,对原料的利用率较高,所得的酒,麦曲味较少,苦涩味较轻,口味较清淡。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酵母工程菌在黄酒酿造过程中的发酵性能及其降低发酵液中尿素和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的能力,以前期构建的降低黄酒中尿素和EC效果最好的酵母工程菌N85DUR1,2-c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黄酒发酵工艺对其降低发酵液中尿素和EC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在生产试验过程中的发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以及麦曲添加量等工艺参数对工程菌N85DUR1,2-c低产尿素和EC的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且含量低于亲本菌株。50 kL生产试验表明,工程菌N85DUR1,2-c所酿黄酒中理化指标含量正常,符合黄酒国标的要求。而N85DUR1,2-c发酵液中尿素和EC的含量分别为(2.4±0.2)mg/L和(14.9±0.6)μg/L,较亲本菌株分别降低了90.7%和54.6%,且贮存过程中EC含量增加缓慢。说明酵母工程菌N85DUR1,2-c在不改变黄酒优良品质的前提下,能够显著地降低发酵液中尿素的含量,可以从根源上减少黄酒中EC的积累,提高饮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出小米黄酒的最佳糖化和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加曲量1.0 g/kg,糖化温度30℃,糖化时间72 h为最优的糖化条件;酵母添加量0.32 g/kg,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8d为最优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在蒸粮阶段添加茯苓等中药材蒸煮、糖化、发酵,得到一种富含茯苓多糖的养生黄酒。对其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糖化阶段,酒曲添加量1.0%,糖化温度25℃,糖化时间48h;前发酵阶段,酵母添加量0.09%、料液比1∶2、前酵温度30℃、前酵时间7d;后发酵阶段,后酵温度15~20℃,后酵时间9-11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茯苓养生黄酒酒度为9.5vol%,总酸含量为4.21g/L,茯苓多糖含量为4.64g/L。  相似文献   

8.
运用单因素试验得到枸杞黄酒酿造工艺基本参数的工艺条件,分析枸杞黄酒发酵过程中还原糖、酸度及酒精含量的变化,并测定其中的功能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枸杞黄酒生产的过程中,枸杞用量为大米原料的9%,麦曲用量0.4%,酵母用量0.5%,发酵温度29℃的条件下,枸杞黄酒中的多糖含量高出对照样42%.  相似文献   

9.
叶春勇  陈佩仁 《酿酒科技》2005,(7):60-61,64
采用无蒸煮方法酿造麦曲黄酒,不仅能节约60%以上的能源和降低人工、水、电消耗20%,而且可较大幅度提高淀粉和蛋白质的利用率;酒度14.5%(v/v)黄酒的原料出酒率较传统工艺可提高30%以上,成品干黄酒氨基酸态氮含量能增长70%~100%;产品色、香、味、格毫不逊色于传统工艺酿造的黄酒。  相似文献   

10.
高颀 《中国食品》2011,(5):59-61
自1906年在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了纤维素酶之后,人们对纤维素酶进行大量的研究,包括酶系的组成、性质、作用方式、培养条件(菌种筛选,基因克隆,发酵控制等)、分离纯化、测定方法、固定化和工业化应用等方面,其中以纤维素转化成糖作为主要研究目标。但是,由于纤维素酶及其作用底物的复杂性,目前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集中体现在酶解效率不高,因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菌种筛选,基因克隆等手段提高酶的产量和活力,以降低产酶成本,同时加强酶的回收利用;二是是改变天然纤维素的结构,以提高它对酶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以山楂、糯米为原料,在闽西客家传统甜型黄酒酿造工艺基础上酿制起泡山楂黄酒。以酒精度与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酿造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起泡山楂黄酒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浓缩山楂汁添加量10%、二次发酵初始糖度110 g/L、二次发酵温度16 ℃。在此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起泡山楂黄酒酒精度为6.5%vol,感官评分为93.5分,其总糖、氨基酸态氮、非糖固形物、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1.30 g/L、0.26 g/L、16.80 g/L、16.64 mg/L。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小米对黄酒风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品种的小米原料对黄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该实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技术,测定了不同品种小米酿制的黄酒中的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从5个品种小米黄酒共检测出222种风味物质,黄金1号、小香谷、大金苗、晋谷21及东方亮所酿小米黄酒分别检测出56、92、98、81、74种风味物质,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小米黄酒的主要风味物质,5个品种小米黄酒中共有的风味物质为β-苯乙醇、辛酸乙酯、己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乙酸乙酯,各个品种的小米黄酒都有其独特的风味物质。说明不同品种小米对黄酒酿制中产生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与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小米黄酒的综合口感。  相似文献   

13.
黄酒是我国的国酒,原料的品质决定了黄酒的品质。该文对黄酒酿造用米的专用化、黄酒的制作工艺和黄酒品质评价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大米原料与黄酒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阐述了黄酒专用米对稻米加工业和黄酒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并对黄酒专用米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红小米黄酒酿造工艺研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阳特色红小米为主要原料,研究红小米黄酒酿造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将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试验结合,以酒精度为评价指标,对前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对后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红小米黄酒对DPPH·、·OH的清除效果及对K3[Fe(CN)6]的还原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红小米黄酒较优酿造工艺条件为:麦曲用量9%,酿酒曲用量0.48%,前发酵温度26 ℃,前发酵时间7 d,后发酵温度12 ℃,后发酵时间75 d。红小米黄酒清除DPPH·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0.45 mL/mL,清除·OH的IC50值为0.48 mL/mL,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对K3[Fe(CN)6]的还原力与浓度呈线性相关,表明南阳特色红小米黄酒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酿造酒,黄酒以稻谷、麦曲、酒药等为原料,经传统发酵工艺酿造而成,含有包括氨基酸、多肽、多糖、低聚糖、酯类物质等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酿造过程中,在酒曲微生物作用下,酿造体系产生种类丰富的黄酒低聚糖,具有独特的功效。黄酒低聚糖是由3~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类,具有缓解机体便秘、治疗肥胖、治疗肠道炎症等功能。目前主要探究了黄酒低聚糖的含量检测,尚未对其肠道调节功能进行探究。该文对黄酒酿造工艺、原料稻米与小麦酶解工艺、酒曲微生物代谢、低聚糖检测方法等最新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详细论述了黄酒低聚糖的来源、种类与检测现状,同时论述了膳食低聚糖对便秘、肠道炎症及肥胖的作用机理,旨在为黄酒低聚糖后续功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目前市售的红谷黄酒类产品(无其他辅料添加)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采用比色法对产品的总蛋白、总多糖、总多酚、总黄酮、总皂苷、尿素含量及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苯甲酸及生物胺(biogenic amine, BA)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市售红谷黄酒产品的组间差异以及与其他类型黄酒产品的异同。结果 市售红谷黄酒产品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SC品牌黄酒具有较高的GABA与总皂苷含量,GC品牌黄酒具有较高的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同时具有最佳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从安全性角度分析,除SC品牌黄酒中总BA含量较高外,其余市售红谷黄酒产品的BA含量以及所有产品的尿素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苯甲酸均未检出。结论 市售红谷黄酒产品相较于其他原料酿造的产品,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与较强的抗氧化性能,且产品的总体饮用安全性较高。本研究明确了红谷黄酒的产品优势,为红谷黄酒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研究黄酒对健康大鼠肥胖指标体质量、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黄酒组、酒基对照组和空白 对照组,分别给予黄酒、15%酒基和蒸馏水,连续灌胃35 d后,测定体质量增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黄酒对大鼠体质量增加及血脂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黄酒能够上调拟杆菌门并下调厚壁菌门组成比例;能够上调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嗜粘蛋 白-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 muciphila)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组成比例。物种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黄酒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 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实验周期内,黄酒有抑制大鼠体质量增加的趋势,可能与能够调节肥胖有关的肠道菌群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小米黄酒在模拟胃消化前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小米黄酒为材料,采用体外模拟胃消化方法,分别以三种自由基清除率评价消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过模拟胃消化2 h后,小米黄酒的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还原能力(OD700 nm值)分别为88.90%、78.91%、78.67%和0.309;对比模拟胃消化0 h时,分别提高了76.87%、57.92%、68.43%和0.223。经过模拟胃消化后的小米黄酒,在消化液浓度范围内的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表明小米黄酒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配制不同配比的混合麦芽发酵啤酒,运用化学方法分析啤酒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物质变化的影响来探讨混合麦芽用于啤酒发酵对啤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刚果红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常用化学方法测定啤酒中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有机酸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结果:随小麦芽添加量增加啤酒中粘度升高;挥发性物质中醇类先升高后降低,酚类物质、多种有机酸的含量提高;感官评价评分在小麦添加量为50%达到最大值。结论:添加小麦芽可改变啤酒中化学成分的组成,显著提高啤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设计制作实验室模拟发酵与蒸馏装置,构建固态法白酒模拟酿造体系。基于该体系,以籼米、粳米、糯米为原料,进行模拟发酵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种类大米酿造特香型白酒的差异。结果表明,糯米、粳米浸泡吸水率分别高于籼米15.6%、3.0%;发酵过程中,前期快速升温阶段,籼米、粳米、糯米的日均升温分别为0.9 ℃/d、1.1 ℃/d和1.5 ℃/d,总升温幅度分别达到了9.7 ℃、12.3 ℃和11.8 ℃;糯米、粳米出酒率分别高于籼米19.8%、12.2%;粳米基酒总酸、总酯含量最高;籼米、粳米、糯米酿造基酒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比值分别为1.4、0.7和1.0;糯米、粳米基酒闻香更好,其中糯米基酒还具有较好的绵甜感。三种大米对特香型白酒的酿造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