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超高压输电线路与普通单层输电线的路在振动类型及防振措施上的差别,探讨了超高压输电线振动的特点,并结合其特点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防振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电力建设》2006,27(8):5-5
2006年7月17~18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召开了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验收会。由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承担的“1000kV输电线路防振防舞研究”和“1000kV级交流系统多分裂间隔棒及变电金具、线路金具开发研究”2个课题参加了评审。以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国网建设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武汉高压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施工单位、金具厂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  相似文献   

3.
风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最为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输电线路上风速的分布式监测可观测到整条线路的风速分布,对输电线路的防振及防振定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输电线路上的风速的分布式监测极为重要。文中以两条实验线路为例,根据卡门漩涡理论公式中振动频率与风速的关系计算相应时刻和相应位置的风速,并与微气象风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一稳定的振动频率能够很好地反映风速在输电线路上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预测风速的精度较高,为输电线路上振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彭毅  安宁  刘胜春  杨光  郭学健 《电力建设》2011,32(11):89-92
甘肃河西地区输电线路地线的微风振动非常强烈,常发生防振锤滑移、地线疲劳断股等事件,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为此,结合线路地线参数及地形、气象条件特点,研制了专用的预绞式线夹防振锤,并提出布置方式;对微风振动特别强烈的地区,推荐采用“预绞式线夹防振锤+阻尼线”联合防振装置。经过室内模拟试验和微风振动现场测试,新型预绞式线夹防振锤的各项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防振效果,已成功应用于甘肃河西750 kV输电线路工程。  相似文献   

5.
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档距大、挂点高,导线微风振动水平显著,防振设计难度大。目前,大跨越导线的防振方案设计基本依赖于实验室微风振动模拟试验来完成,该试验流程复杂,且必须安装真型导线及金具,因此试验周期有时长达数月。基于有限元方法和能量平衡原理,开发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防振设计系统,具备分裂导线微风振动模态分析、谱分析和瞬态分析功能,能够针对初步设计方案计算出分裂导线各关键点处的动弯应变值,并对多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推选出较优的防振方案进行试验验证,从而减少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防振试验次数,提高防振方案设计效率,更好地满足特高压工程进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压输电线路新型弹簧防振装置,不久前在南溪县水电局35千伏南宋线的跨长江段上,顺利完成了现场实测。通过实测,在弹簧防振装置与防振锤的防振性能对比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振动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尚未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导线因经常性的风的动力作用而引起的振动,轻则会使导线断股,金具损坏;重则可造成断线拉倒杆塔的严重事故。  相似文献   

7.
分析输电线路振动机理,探讨架空输电线路风振事件的原因,以几起振动引起的线路故障跳闸现象为例,通过实例的剖析与验证,归纳出一些架空输电线路防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荣生 《电力建设》1997,18(3):32-34
由于目前我国大跨越输电线路防振设备的防振效果不够理想,因而研究开发了一种实用型防振设备-交叉阻尼线夹。经工程应用实例证明,交叉阻尼线夹具有较显著的防振效果,能改善电网的安全运行条件,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电力金具》2008,(1):25-33
架空输电线路间隔棒回转线夹,导线防振器,八分裂管母式硬跳线装置,八分裂鼠笼式硬跳线装置,输电线路八字型绝缘子串悬挂装置,八分裂阻尼间隔棒……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输电线路次档距振荡进行相关研究,介绍了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形成机理,分析影响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原因,归纳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相关控制计算理论,并提出一些针对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的相关防振方法,优化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次档距的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11.
风、雨等外界因素对输电线路的有一定危害,风对输电线路上的影响最为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输电线路上风速的分布式监测可观测到整条线路的风速分布,对输电线路的防振及防振定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输电线路上的风速的分布式监测极为重要。本文以两条实验线路为例,根据卡门漩涡理论,由于风速的影响在线路圆柱体周围形成上下交替周期性的交变力的作用,这个交变力是一个瞬时稳定的力,使得输电线形成一个瞬时稳定的振动频率,利用卡门漩涡理论公式中振动频率与风速的关系计算相应时刻和相应位置的风速,并与微气象风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一稳定的振动频率能够很好地反映风速在输电线路上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预测风速的精度较高,为输电线路上振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红 《电力系统通信》2006,27(8):1-7,36
文章介绍了OPGW在国内首个750 kV超高压(西北官亭变—兰州东变)输电线路上的应用。结合西北750 kV输电线路的特点和对OPGW的要求,描述了750 kV输电线路OPGW光缆结构设计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其在生产制造(原材料选择、工艺控制等)、施工等方面质量控制的介绍,分析了OPGW光缆指标测试的结果,探讨了750 kV输电线路大档距OPGW光缆防振试验,并为西北750 kV输电线路1 235 m大档距OPGW光缆推荐了满足技术条件的直线档防振方案,对探索和积累750 kV超高压等级上OPGW光缆的设计、生产和施工经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压输电线路,当风速从0.5至8米/秒时,导线便产生振动。长时间的振动能使导线产生疲劳断股,影响运行安全。故在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时导线需要采用防振措施。  相似文献   

14.
500KV线路大跨越分裂导线防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风振动引起的导线疲劳断线严重威胁到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随着500KV超高压线路的发展,对分裂导线的大踞度开展防振研究已变得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大跨越防振试验研究的技术成果,结合500KV大跨越实际工程,借鉴国际上先进经验,系统地论述了大踞越分裂导线防振试验研究技术的开发,包括导线振动测试技术、试验程序、线路振动强度的计算方法及防振方案优选等一整套技术。这一技术不仅适用于四分裂导线防  相似文献   

15.
一项被国内外重视、长期未获解决的输电线路防振问题,已被哲里木电业局李占成等同志组成的研制小组攻克,1993年9月13日正式通过了电力工业部部级技术鉴定.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等地多年从事输电线路和线夹研究的科研、设计、基建、运行等单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45人,在内蒙古通辽市参加了鉴定会.会议通过认真审查有关技术报告,查看实物,反复讨论,认为,XF型防振夹构思新颖,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在国内外属于首创,已获得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6.
500kV线路大跨越微风振动在线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玉金 《安徽电力》2006,23(2):29-32
大跨越是整条输电线路的防振重点,大跨越的安全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地线和防振装置的可靠性。微风振动引起导、地线疲劳断股等事故是通过累积效应的方式发生的,有一个累积时间和过程。国内大量的证据表明:微风振动严重威胁着架空输电线路特别是大跨越的安全运行。文中简要讨论了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的机理,介绍了一种通过监测仪和计算机网络方式实现的对大跨越导、地线进行远程监视的在线测量系统,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为线路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目前普通螺栓在日常运行环境中受到外界冲击、振动容易出现松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楔入式防松防振螺栓,该新型楔入式防松防振螺栓由螺杆、凸螺母以及凹螺母组成,通过采取在凸螺母上加入楔子以及凹螺母偏心加工的技术措施,达到防松防振的目的。螺栓紧固件因结构紧凑、拆装方便、连接力大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备的连接场景中。在电力系统中,架空输电线路长达几千公里,导、地线在中间的电气连接必须通过螺栓,必不可少。然而输电线路运行环境恶劣,  相似文献   

18.
韩国电力公司于2002 年投产亚洲第1 条765 kV 超高压双回路输电线路, 该线路一直安全运行至今。文章介绍了该线路的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 包括导线、地线、绝缘、防振间隔棒和铁塔等。  相似文献   

19.
架空线路导线振动的危害及防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丽佳 《江西电力》2005,29(6):30-31,34
以分析抚州电网10kV湖南Ⅰ网线路跨越抚河支流的150号直线铁塔折断事故的原因为主题,浅谈导、地线振动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提出输电线路的防振措施及事故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输电线路的导、地线用主要防振产品4D系列防振锤,除了在理论上有独到之处外,还应注重防振效果和使用方便、经济适用,这将成为新型防振锤设计的主导理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地形、张力、气候等条件进行合理配置,视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如碰到森林、山地也应按平坦地配置数量,这视实际线路周边环境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